- 相關推薦
淺析架設通往古詩詞王國的橋梁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古詩詞教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單是初中教材中就選了近百首古詩詞。但古詩詞不是故事類作品,難以喚起中學生閱讀的興趣,況且古詩詞往往又顯得很含蓄,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障礙。我認為為學生架設一條通往古詩詞王國的橋梁顯得尤其重要。
一、注意詩歌審美的層次性。
學生常覺得古詩詞難學,主要是由于古詩詞的時空跨度太大。要把學生引入詩門,這就涉及對詩歌審美的層次性的把握。從意象到意念,再到意境,把握好這三個審美層次,才能初步欣賞一首好詩。
意象是詩人表意時所借用的形象。它是詩歌中情和理的依托。面對一首詩,首先應該讓學生找一下這首詩寫了哪些事物,然后借助想象把這些事物連成一幅幅畫面,再借助意象去追蹤詩人的情感或思想軌跡。如欣賞王之渙的《登鸛鵲樓》,在第一句中先找到白日和山兩個意象,然后發(fā)揮想象,組成一幅畫面:一輪美麗的太陽,漸漸隱沒在山中。第二句也有兩個意象,黃河和大海,眼前奔騰的黃河,把詩人的思緒帶到了遠方,他仿佛看見黃河奔向大海的壯麗景象。從上到下組成了一幅遼闊博大的立體圖畫。詩人突然產(chǎn)生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奇想,產(chǎn)生了登高遠望的沖動,于是自然產(chǎn)生了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佳句。從象到景,從景到意,意和景交融,這樣就能領悟到詩中的意境。
總之,欣賞一首古詩,我們必須先尋找其單象,組成群象;接著,充分發(fā)揮想象,組成畫面;再會其意(思想、情感、哲理);進而達到品其意境的目的。如果能在心領神會后,再讓學生回過頭來,反復揣摩體會作品,能有所感悟,有所啟迪,就達到了更高的層次。
二、在讀字上下功夫。
要使學生對詩歌的審美由淺層次的意象到高層次的感悟、啟迪,除了要注意審美的層次性外,我認為不能讓學生對詩歌進行斷章取義的理性分析,而應把重點放在對詩歌的情感體驗上。要達到這一目的,就一定要在讀字上下功夫。
余映潮老師在教《過故人莊》時對讀的演示,為我們學習古詩提供了許多啟發(fā)。他采用了四種讀法:吟讀,譯讀,背讀,說讀。他認為:吟讀,是按照詩的個性來讀,按照自己的體會來讀。要讀得比較慢,有時候有拖音。吟讀除了能更好地感受詩歌的音律美和節(jié)奏美外,實際上已經(jīng)加入了讀者對詩歌的個性化的理解,開始了品其味,會其意的過程。他又在譯讀中采取了以詩譯詩的方法,并要求在翻譯時能押韻,這樣不但能理解詩歌的意思,又保留了詩味,更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既培養(yǎng)了學生對古詩的感悟能力,又提高了其語言表達能力。更值得贊賞的是,余老師又引進了一種新方法說讀。他認為:說讀是對詩人說話,就是把詩意擴展開來,在原詩的基礎上增加許多自己描寫的內(nèi)容,然后對詩人說。比如讀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句,他進行了這樣的說讀:詩人啊,一個明媚的春日,你在青山綠水中漫步,清澈的山泉在山間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忠粋美麗的村莊在前頭。我想,中學生讀詩的最主要目的,不是這首詩寫了什么,而是從這首詩中學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說讀不是一種簡單的文體轉(zhuǎn)換,而是一種知識的遷移和轉(zhuǎn)化。學是為了更好地用,這樣獲取的知識才是活的知識。當然,詩歌的朗讀方法還有很多,如配樂朗誦、吟唱等,教師要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具體的朗讀方法。
三、轉(zhuǎn)換文體,再造意境。
在前面尋其意象,探其意蘊,品其意境的基礎上,在廣泛地朗讀感悟后,我們還應對詩歌的學習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把從詩歌中得到的審美經(jīng)驗、審美感悟、精美的語言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我與學生一起嘗試了轉(zhuǎn)換文體,再造意境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有一位學生讀了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后,進行了這樣的創(chuàng)作:晚霞、溪水、古亭、一群陶醉于山水之樂的年輕人,構(gòu)成了一幅多么生動、美麗的圖畫!夕陽西下,暮色沉沉,興盡醉歸的年輕人,劃動小船,隨意漂駛,
竟誤入荷花深處。短暫的慌亂后,他們面對的又是怎樣的景象啊!空中夢幻般的水氣,水中碧玉般的荷葉,荷葉中間是羞澀或熱情的荷花,荷葉的縫隙間還有美麗的小魚在嬉戲!
美麗而神奇的大自然猶如一塊磁鐵。于是爭渡,爭渡(即奮力地劃,奮力地劃),隨著小舟向荷塘深處進發(fā),棲息在溪邊的白色水鳥被驚得漫天飛舞。湖中的景色和湖邊及天空中的水鳥組成了一幅立體而絢爛的畫面,真是人間難得幾回見。∮捎谶\用了文體轉(zhuǎn)換和再造意境的方法,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都得到較大的提高。真正懂詩的人會把作者詩句中只透露一星半點的東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發(fā)展。我認為,我們在學習古詩時,與其花心思去揣摩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去尋找詩歌的結(jié)構(gòu)布局,還不如通過轉(zhuǎn)換文體,再造意境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和聯(lián)想,與文本自由碰撞,從而達到更深層的審美和感悟。
著名學者陳平原曾預言詩歌將在21世紀重新回到文學的主體地位,在詩教的回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因此,作為教師,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詩歌教學方法以提高詩歌教學質(zhì)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淺析架設通往古詩詞王國的橋梁】相關文章: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橋梁散文09-14
高中黑板報框架設計09-01
橋梁詩歌10-04
在通往汕頭的公路上散文07-22
通往美麗的路-精美散文08-28
理解是信任的橋梁散文07-01
淺析寓言的特點07-20
杜甫絕句的淺析10-19
童話王國的故事201709-30
《失蹤的森林王國》原文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