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文人筆下的七夕詩歌欣賞
農(nóng)歷七月初七日,俗稱七夕,是我國古代充滿神奇浪漫色彩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由于此節(jié)日的由來與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糾纏在一起,節(jié)日中的拜星、乞巧、化生、卜巧等風(fēng)俗多緣于此,且與婦女生活息息相關(guān),故“七夕”又有女兒節(jié)、乞巧節(jié)、少女節(jié)、雙星節(jié)乃至情人節(jié)等美麗的別稱。
關(guān)于牛郎織女的美麗故事,最初是由天上的牽牛星與織女星衍化而來的神話傳說!对娊(jīng)小雅大東》寫道:“維天有漢,監(jiān)亦有光,跤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皖彼牽牛,不以服箱!眱山M星宿隔著銀河遙相凝望,激發(fā)了人們天真而神奇的想象。詩人抱怨織女織不成布帛,怨?fàn)颗2荒芾囘\(yùn)輸,朝啟明,夕長庚,有名無實(shí),譏笑畢星在大路上張網(wǎng),徒勞無功。整個運(yùn)轉(zhuǎn)的天體都不能為小民解決困苦。漢代以后,牛郎織女的故事開始逐漸形成。唐韓鄂《歲花紀(jì)麗》引漢《風(fēng)俗通》有“織女七夕當(dāng)渡河,使鵲為橋!钡挠涊d。又據(jù)《月令廣義七月會》記載:“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jī)杼服役,織成云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dú)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經(jīng)。天帝怒,責(zé)令歸河?xùn)|,許一年一度相會!币虼,民間傳說每年牛郎織女相會之日,姑娘們在夜里靜靜地傾聽,還能聽到織女的哭泣聲。
到了南北朝時,文人逐漸演繹出比較完整的牛郎織女故事。據(jù)南朝梁殷蕓《小說》和任防《述異記》等記載,大致情節(jié)和上述《月令廣義》的記載完全相同。從這以后,民間百姓則更將牛郎織女的傳說世俗化,賦予了他們以美麗而堅貞的愛情。故事的情節(jié)大致如此:天帝的孫女偷偷地來到人間,愛上了人間的牛郎,并結(jié)為夫婦,此后兩人相親相愛,男耕女織。一二年后他們又生了一兒一女,生活十分美滿。這一日牛郎下田干活去了,天兵便將織女抓走,兒女急忙告訴牛郎,牛郎十分著急,用扁擔(dān)擔(dān)著兩個籮筐挑著兩個孩子追了上去,眼看著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撥下頭上的簪子一劃,就成了一條天河,永遠(yuǎn)地將他們隔在兩邊,遙遙相望,但始終不能相會。后來喜鵲同情他們,就在每年的七月初七這一天,搭成鵲橋,讓他們夫妻相會。這一美麗動人的傳說,成為歷代詩人吟詠不絕的詩歌主題。
《古詩十九首》中就有這樣一首綺麗而凄清的“七夕”詩: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jī)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三國時期的曹植曾作有這樣一首反映牛郎織女傳說的《九詠》詩:“乘回風(fēng)兮浮漢渚,目牽牛兮眺織女。交有際兮會有期,嗟痛君子兮來不時!痹谖簳x南北朝時,牛郎織女的動人故事在詩人筆下也多有吟詠,如梁武帝《望織女》詩寫道:“盈盈一水池,夜夜空自憐。不辭精衛(wèi)苦,河流未可填。寸情百重結(jié),一心萬處懸。愿作雙清鳥,共舒明鏡前!痹谔拼娙酥,反映牛郎織女傳說的七夕詩可謂舉不勝舉。
如初唐“四杰”李賀的《七夕》詩云: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寶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白居易的《七夕》詩寫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戴叔倫在《織女詞》云:
“鳳梭?楖o無音,夢憶仙郎夜夜心。難得相逢容易別,銀河爭似妾愁深!
杜牧《七夕》詩云: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椗恰!
宋之問的《七夕》詩云:
“傳道仙星媛,年年會水隅。
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去晝從云清,歸輪貯日輸。
莫言相見闊,天上日應(yīng)殊!
李商隱的《七夕》詩寫道: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其他詩人如祖詠、盧照鄰、崔灝、孟浩然、羅隱、韋應(yīng)物、盧綸、劉禹錫等都寫有吟詠牛郎織女為主題及七夕民俗活動的“七夕”詩。
在宋代,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也成為詩人歌詠的對象。
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北宋大詞人秦觀的《鵲橋仙》: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張耒在《七夕歌》中寫道:
“河?xùn)|美人天帝子,機(jī)杼年年勞玉指。
織成云霧紫真衣,辛苦無歡容不理。
帝憐獨(dú)居無與娛,河西嫁與牽牛夫。
自從嫁后廢織紝,綠鬢云鬟朝暮梳。
貪歡不歸天帝怒,謫歸卻踏來時路。
但今一歲一相逢,七月七日河邊度!
梅堯臣在《七夕詠懷》中也寫道:
“織女無羞恥,年年嫁牽牛。
牽?嗳D,娶婦不解留。
來往一夕光,奕奕河漢秋。
輕傳人世巧,未知何時休!
沈遘也寫有這樣的《七夕》詩:
“風(fēng)吹北斗向西橫,月映林梢只半明。
野鵲到天羌有分,銀河瀉地俏無聲。
泛槎仙客今何在,連理佳人卒改盟。
牛女盡歆寰海酹,幾人心事是圓成!
李新的《七夕宿長江》詩寫道:
“去歲龍城樂事多,樓頭乞巧傍青蛾。今年織女知何處,不見星郎夜渡河!
另外,宋代著名詩人司馬光、宋祁、楊億、陳師道、張無盡、錢易等都寫有“七夕”詩多首。
此外,我國民間在每年七月七日來臨之際,都要舉辦多種活動,為節(jié)日增光添彩。其中最著名的要數(shù)“乞巧”,即在七月七日晚上,女人們向織女乞求一雙靈巧的手,從而創(chuàng)造出豐富的物質(zhì)財富,以表達(dá)過上美好生活的心愿。南朝梁《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窍,人家婦女結(jié)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蜘蛛)網(wǎng)于瓜上,則以為符應(yīng)。”七夕時婦女用彩色線來回地穿針孔,誰穿得快就意味著誰“乞”得“巧”了。
民間《竹枝詞》吟詠“乞巧”風(fēng)俗道:
“七夕相沿乞巧風(fēng),秋閨姊妹笑聲通,阿儂欲博針神著,度線穿針學(xué)女紅!
民間還有這樣的“乞巧”詩:
“穿線年年約比鄰,更將余巧試針神。誰家獨(dú)見龍梭影,繡出鴛鴦不度人!
唐朝詩人林杰也作有一首《乞巧》詩: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家家乞巧望秋月,窮盡紅絲幾萬條!
明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引元孫淑詩云:
“乞巧樓前雨乍晴,彎彎新月伴雙星。鄰家小女都相學(xué),斗取金盆看五生!
從以上可以看出,七夕因牛郎織女的美麗動人傳說,以及由此衍生出來的節(jié)日民俗,成為歷代文人墨客絕好的吟詠主題。
【文人筆下的七夕詩歌欣賞】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精選詩歌欣賞:老人的七夕08-17
有關(guān)七夕的詩歌欣賞10-22
《七夕思緒》詩歌欣賞10-24
關(guān)于七夕的詩歌欣賞11-04
《相約七夕喜迎奧運(yùn)》詩歌欣賞08-04
詩歌欣賞:七夕情人雨紛紛06-15
蕭山筆下的腳手架短篇詩歌07-23
精選詩歌欣賞06-14
詩歌欣賞:疼痛的詩歌08-21
詩歌欣賞:七夕,緲上云端的思念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