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
共看明月慶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下面就是小編收集的白居易詩人寫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歡迎大家閱讀!
望驛臺【白居易】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南浦別【白居易】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思鄉(xiāng)與別離,是每一個離家在外的游子不變的情結,而如何表達這人人心中都有、卻因時因地有所不同的思鄉(xiāng)和離別之情,卻是大有講究的。在這方面,長年宦游它鄉(xiāng)的白居易就寫過不少構思新巧、感情真摯的佳作,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其中的幾篇。
白居易有一首和朋友元稹的思鄉(xiāng)之情的七絕詩《望驛臺》,全詩是這樣寫的:“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詩歌的語言表達雖然十分淺顯曉暢,但是在構思上卻頗下了一番細致的功夫,由于這是一首和詩,當然要結合原詩的意境和情緒來寫。
在元和四年(公元809年)三月初七,白居易的老朋友元稹以監(jiān)察御史的身分出使東川,往來奔波途中,賦詩三十二首,白居易的弟弟、秘書省校書郎白行簡把這些詩親筆抄錄成卷,題為《東川集》,其中最后一首就是《望驛臺》,詩中寫到:“可憐三月三旬足,悵望江邊望驛臺。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這是元稹在三月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詩中所說的“三月三旬足”,走到了嘉陵江邊的“望驛臺”,在今天四川省廣元縣西南,想起了在家的妻子,悵然感慨,寫下這首思鄉(xiāng)之作。詩歌的構思也非常巧妙,明明是自己思鄉(xiāng)之情無可排遣,卻偏偏從妻子身上下筆。孟光,是東漢人,因為敬佩名士梁鴻,所以不避貧寒,嫁給了他,后來梁鴻因為寫了一首《五噫歌》,喊出了社會底層的不滿,而招致朝廷的搜捕,不得已,只好隱姓埋名,遠走它鄉(xiāng),為人傭耕度日,但是妻子孟光卻并沒有因為家境的窘迫而有絲毫的怨言,每日里丈夫下工回家,她總把飯菜事先做好,盛在食案中,恭恭敬敬地端上來,他們夫婦二人“舉案齊眉”也就成為千古夫妻相敬如賓的佳話。元稹用“孟光”這個典故,準確生動地表達了他與妻子韋叢之間那種看似平常、其實深摯的感情。他設想在陽春三月過盡,而丈夫仍然沒有回家的時候,妻子一定一個人在家里不停地自言自語:真不曾想到,丈夫這一去竟然走了這么長的時間,春天都過完了,竟然還不見人影!由妻子在家天天盼著丈夫早日歸來,與他重聚,沒想到苦苦等了一個春天,元稹想到自己歸期遙遙,不知何日才能與家人團聚。嘉陵江邊望驛臺上這份悵惘的思家之情,讀來如在目前。白居易看到了元稹的這首詩,不禁深有感觸,忍不住提筆和了一首。詩是從兩處地方分開寫起的:“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元稹的家住在長安城朱雀門街東第二街靖安坊內,“靖安宅”就是指的元家宅院,而望驛臺當然就是元稹現(xiàn)在身處的異鄉(xiāng)了。兩地之間,遠隔千山萬水,作者寫過元稹家院中的“當窗柳”,又寫他現(xiàn)在身邊的“撲地花”。不過白居易的本意卻不是描寫景色,而是要借景抒情,光是“當窗柳”一句還看不出是什么季節(jié),只點明了是種在宅中窗前的,而“撲地花”卻使人一目了然,“撲地”就是遍地,顯然元稹寫詩時,已然是百花凋謝、落英繽紛的暮春時節(jié)了,由此可以推斷,“當窗柳”寫的也一定是楊花吐盡、柳蔭當窗了。元稹的原詩寫到“可憐三月三旬足”,所以白詩和曰“兩處春光同日盡”,自是天生好句,因為到了三月三十日,陽春三月已經過完了,這個同日盡,頗有春光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人卻仍然天各一方的感慨在里面。“居人思客客思家”,在這個讓人感傷的日子里,在外的朋友思念的是家中的妻子,而居家的妻子當然更牽掛遠行的丈夫。在一個特定的日子里,在兩處不同的地方,一種相思,兩地離愁,白居易寫得既明白曉暢,又細致深入,這顯然不僅僅緣于構思的巧妙,而是因為他自己肯定也有類似的經歷與感受了。
下面這首《邯鄲冬至夜思家》亦是一首與《望驛臺》有著異曲同功之妙的思鄉(xiāng)之作。
這首詩寫于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的歲末,比《望驛臺》詩早了五年。冬至是二十四個節(jié)氣中最重要的節(jié)氣,在唐代時,到了這一天,連朝廷都要放假的,至于民間,那就更熱鬧了,大家都會穿上新衣服,鄰里之間還互致祝賀,一派過節(jié)的景象,熱鬧起來和元旦差不多,這里所說的元旦就是后來的春節(jié)。所以,冬至簡直就是一個和家人團圓歡聚的節(jié)日了。不過,這一年的冬至白居易卻一個人宦游在外,“邯鄲驛里逢冬至”,如今一個人在孤寂的'驛站里,這個節(jié)可叫人如何度過呢?“抱膝燈前影伴身”,第二句說是白居易過節(jié)的真實情況,抱膝而坐,相伴孤燈,環(huán)顧身邊,只有地下自己那黑黢黢的影子。“抱膝”一詞,活畫出白居易此時枯坐燈前、神不守舍的情態(tài),“燈前”則告訴人們,此時已經夜深人靜,既點明時間,又使下文“影伴身”有了著落。讓我們設想一下,驛館里,燈前是孤零零地抱膝枯坐的白居易,而地下還有他同樣是抱膝枯坐的影子在無言相伴,此情此景,怎不叫人思親想家,而倍感孤獨呢?雖然他的身子可能一動也沒有動,但他的思緒卻早已展開想象的翅膀,飛回了家鄉(xiāng)。三、四兩句,就是正面寫他的思家之情。不過,這首詩的動人之處,在于他所描繪的,是一幅非常動人的家中的情景,即“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原來,這個冬至,白居易自己由于遠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而深夜未眠,所以他想象此時家人一定也同他一樣,坐在燈前未曾入睡,不過,家中是眾人團聚,圍坐在燈前,一開始大概還在熱熱鬧鬧地說笑,可是不知是誰,一下子就提起了遠行在外的白居易,一時間,歡快的氣氛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起來,不知白居易現(xiàn)在怎么樣了,出門在外,一切可好?身體是否健康?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團聚,能不能趕上過年?當然,這些都是我們今天的想象之辭,當初白居易也一定是這么想的,但是這首詩的巧妙之處就在于,他只是提到家中“還應說著遠行人”,至于家人到底說了什么,卻沒有做任何交待,而是把想象的空間留給了后世的讀者,而正是這種意在筆先的寫法,打動了千百年來,逢年過節(jié),未能與家人團聚的無數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所以每每讀來,都會不由得對白居易當時的孤寂產生一種深切的同情,與此同時,也免不了會勾起讀者自身的生活經歷,引起一種對家鄉(xiāng)的向往和對親人的懷念之情。
這首詩的“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一聯(lián)和前面提到的元稹《望驛臺》的第三、四兩句“料得孟光今日語,不曾春盡不歸來”的手法可以說是不謀而合,所以在五年以后,白居易在讀到老朋友這幾句詩時,多半想起了他當初在邯鄲驛館中度過的那個孤單冷落的冬至之夜,于是便毫不費力地和出了“兩地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這一妙語天成的佳句。
的的確確,人同此心,一旦想起家來,不管身處何地,或趕上什么季節(jié)的,也不論是遠去西南、面對陽春三月好風光的元稹也罷,還是孤燈為伴、冬至之夜抱膝枯坐的白居易也罷,那魂牽夢縈之處,總是親人的關注與鄉(xiāng)情的呼喚,只不過他們兩個人,沒有在詩中用語言直接表達他們的內心感受,而是通過形象的思維,設想在家的親人對自己的惦記,從而曲折委婉地傳達了這一份人間最深沉、最真摯的親情。
關于游子思鄉(xiāng)的古詩
共看明月慶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唐〕白居易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唐〕白居易
望闕云遮眼,思鄉(xiāng)雨滴心。——〔唐〕白居易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碧云日暮無書寄,寥落煙中一雁寒。
——陸游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李白《靜夜思》
春來愛有歸鄉(xiāng)夢,一半猶疑夢里行
——元稹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春望》杜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還家萬里夢,為客無更愁
—— 張渭
江南幾度梅花發(fā),人在天涯髦已斑。
江水三千里,家書十五行。行行無別語,只道早還鄉(xiāng)。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白居易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相關文章:
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12-13
蘊含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12-25
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大全11-11
游子思鄉(xiāng)之情的古詩句11-04
游子思鄉(xiāng)的詩句_思鄉(xiāng)的詩句11-11
思鄉(xiāng)之情詩句01-17
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摘抄11-02
描述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10-15
歌頌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11-06
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賞析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