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水調(diào)歌頭》的教學設(shè)計
【文本分析】
《水調(diào)歌頭》選自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5課,要求學生在大致讀懂古詩詞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自己的體驗評價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了解古人寫景、敘事、議論的藝術(shù),體會語言運用的妙處。這首詞描繪了詞人中秋之夜望月懷人的心路歷程,渲染了空有一輪明月,家人卻難團圓的凄清氛圍,表達了對詞人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之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詞人雖遭貶謫卻依然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這首詞最大的特點是構(gòu)思精巧,富有浪漫主義的色彩;情感真摯,融入了帶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悟。
【教學過程】
一、教師激趣導入
花好月圓人團圓,月亮的圓缺總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審美體驗。在漫漫的文學長廊中,眾多文人墨客對月抒懷,寫下了許多不朽的佳作,既有“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童真無邪,又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溫婉浪漫。那么在這么一個美好的夜晚中秋之夜,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又作何感想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作品《水調(diào)歌頭》,走進他的內(nèi)心世界。
二、初讀課文,體驗情感之美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讀前教師先介紹方法:自由誦讀,在誦讀中體驗詞的情感美;讀完后能用一句話說說這首詞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自由誦讀后,每人在小組內(nèi)交流,然后教師隨機抽點幾位說說。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基本理解:作者在詞中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思念之情,同時也表現(xiàn)了詞人雖遭貶謫卻依然樂觀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接著深入學習,以對詩歌的情感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和體會。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學習體會,以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文載道,詞緣情,詩言志。好的詩詞能表現(xiàn)作者的獨特情感。詞中作者的情感是復(fù)雜多樣的,既有作者懷才不遇的惆悵與憂傷,既有對親人的無限思念之情,又有對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愿之情,但貫穿始終的卻是詞中所傳達出的那種熱愛生活與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拔矣孙L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币徽环,這一轉(zhuǎn)折,寫出詞人既留戀人間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顯示了詞人開闊的心胸與超遠的志向,因此本詞多了一份曠達的氣息。
在此處順勢介紹作者及其寫作背景: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弟合稱“三蘇”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詞寫于熙寧九年(公元1076年),當時詞人在密州知州任上。蘇軾仕途失意被貶,心情抑郁。其弟蘇轍(字子由)正在濟南任職,兄弟兩人已有七年未見。中秋賞月,詞人歡飲達旦,在醉意中寫下這首詞,抒發(fā)了人生感慨和懷念親人的深情。
第二回,深入體驗地讀。帶上深入一步的理解,全班齊讀,在齊讀中一起體驗作者的情感。讀前讓學生討論:這次應(yīng)該讀出怎樣的情感體驗?上闋在朗讀中要讀出詞人的矛盾心理,下闋在朗讀中要讀出詞人對天下所有人的祝愿,情感的基調(diào)是從消極、惆悵轉(zhuǎn)向豁達、樂觀。
三、再讀課文,體驗內(nèi)容之美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讀前教師先說明:現(xiàn)在用讀來體驗詞的內(nèi)容美,邊讀邊體驗;讀完后能說說作者先后用哪些內(nèi)容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些內(nèi)容有怎樣的美感或特點。
每人先獨立學習,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形成基本共識;之后教師隨機抽點幾位小組長向全班介紹本組的學習體會。
最后教師也說說自己的學習體會,以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
這首詩先后寫了以下內(nèi)容:
上闋望月,一開始就提出一個問題:明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碧K軾把青天當作是知心朋友,把酒相問,展現(xiàn)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氣魄!安恢焐蠈m闕,今夕是何年。”把對于明月的贊美與向往之情更推進了一層。“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一正一反表露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此處的描寫,既寫出詞人留戀人間,又寫出其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這種矛盾能夠更深刻地說明詞人留戀人世、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與其飛往高寒的月宮,還不如留在人間趁著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捌鹞枧逵啊,是與自己的清影相伴,一起舞蹈嬉戲。
下闋懷人,由中秋的圓月聯(lián)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嘆人生的離合無常!稗D(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鞭D(zhuǎn)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轉(zhuǎn)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到了房中遲遲未能入睡之人!叭擞斜瘹g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痹铝劣斜粸踉普谧〉臅r候,有虧損殘缺的時候,她也有她的遺憾,自古以來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這三句從人到月、從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 “但愿人長久”,突破了時間的局限;“千里共嬋娟”,打通了空間的阻隔。讓空中的一輪圓月將彼此分離的人結(jié)合在一起。
(板書)
上闋 望月(寫景) 借景抒情
下闋 懷人(抒情) 情景交融
四、三讀課文,體驗語言之美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讀前教師先說明:請各位邊讀邊體驗和欣賞表達內(nèi)容的語言;讀完后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兩個詞句,寫下自己的“一句話欣賞”,說說作者在語言形式(包括音韻)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表達效果。每人獨立進行,然后在小組內(nèi)書面交流。
最后教師談?wù)勛约旱膶W習體會,以豐富和提升學生的認識:這首詞有個小序,咋看無足輕重,其實不可或缺。其交代了寫作的緣由,通過這個小序,可以讀出背后的很多信息,詞中所表達的曠達的胸襟與小序中的“歡飲”合拍,“兼懷子由”一個兼字,引出了下闋對兄弟的思念之情,顯現(xiàn)了詞人的情感歷程,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中細微處的信息。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是中秋詞中最為著名的一首,我們來看看后人對這首詞的評價:清朝詞評家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集》里曾道:“中秋詞自東坡《水調(diào)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五、四讀課文,換位體驗情感
第一回,初始體驗的讀。每人自由誦讀,積極體驗。讀前教師先說明:人們運用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表情達意,或者說,是想用特定的語言來表達特定的情感。有人說,詩和詞在表達上的區(qū)別是:詩言志,詞言情。詩表達的是“大我”,詞表達的是“小我”,是個人真切細膩的情感,F(xiàn)在讓我們在前面第一環(huán)節(jié)體驗情感的基礎(chǔ)上再深入一步:換位體驗。就是說,要化身為作者,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F(xiàn)在的你,搖身一變成為了大文豪蘇軾,當時已是近不惑之年,并且身處遠離京都的密州,政治上不得意,中秋之夜家人難團圓,現(xiàn)在,請你用生命去體驗,去朗讀。
朗讀之后繼續(xù)提出學習要求:請用散文化的語言,加入適當?shù)南胂蠛吐?lián)想,依次對詞句進行情景描述。
然后抽點兩人左右現(xiàn)場表達,以渲染課堂氣氛。教師接著介紹自己的描述,繼續(xù)渲染課堂氣氛:
丙辰年的中秋節(jié),我高興地飲酒直至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我端起酒杯問青天: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的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陪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是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這種事自古以來就難以周全。但愿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雖然相隔千里之外,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然后讓每人說說此時的感受。先在紙上寫下來,然后自主發(fā)言。
第二回,深入體驗的讀。合上書本,帶上深入一步的體驗,全班一起背誦著讀,要讀出自己的生命體驗,外聲內(nèi)情,聲情合一。
六、五讀課文,美讀成誦
在前面“三美”依次理解、逐個體驗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把情感美、內(nèi)容美、語言美融合在一起,在誦讀中整體體驗,讀出自己完整的理解,讀出感受,讀出享受,最后能夠美讀成誦。
七、總結(jié)學習收獲或感受
每人用一句話總結(jié)自己的學習收獲或?qū)W習感受,然后在小組內(nèi)交流;之后每個小組長代表本組向全班綜合介紹。
八、教師推薦課外閱讀篇目
語文學習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經(jīng)典的古典詩詞可以為同學們打開一扇扇敞亮的“天窗”,透過這些天窗,大家可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天,我向同學們推薦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再次感受蘇軾的曠達的胸襟和博大胸懷。
【蘇軾《水調(diào)歌頭》的教學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教學設(shè)計范文通用11-06
水調(diào)歌頭蘇軾教學實錄07-06
水調(diào)歌頭蘇軾05-04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07-16
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08-15
蘇軾--《水調(diào)歌頭》07-02
蘇軾的 水調(diào)歌頭09-04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教案09-07
水調(diào)歌頭古詩蘇軾01-25
蘇軾《水調(diào)歌頭》賞析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