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范例
引導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詩人王勃所寫的,詩意在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范例,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范例(一)
一、 教學目標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教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河大版七年級語文教材第四單元第六節(jié),是單元詩歌鑒賞的第一首它在體裁上是一首律詩,格調高雅,精工細致,正可以通過講授此課來為同學們滲透一些律詩的相關文學知識此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代贈別詩中的名篇,不同于大多數的送別詩的低沉傷感,它以開朗昂揚的調子來抒發(fā)送別的感情,積極向上,有利于陶冶同學們的情操約用一課時講完
接下來我說一下學情,七年級學生剛進入中學階段,還是小孩兒,喜歡積極的表現自己,但無法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本課主要使用的節(jié)拍記憶法,寓教于樂,富有趣味,使同學們將心思放到課本上,取得的效果比較令人滿意
本課教學需要達到三個目標,在知識與能力方面,指導同學們了解律詩的相關文學知識,在過程與方法方面,本課主要運用反復誦讀法,節(jié)拍記憶法等等,幫助學生背誦,做到當堂記憶知識,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幫助學生們理解作者“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豪放,大氣
講授本課的重點在于幫助學生了解律詩的特征,把握律詩的節(jié)奏,而其難點在于指導學生理解文章蘊含的情感,培養(yǎng)其美學感知能力和小組合作討論探究的能力所以我在教學上有所偏重,以達到教學目的
那么接下來,我具體地說一下教學過程
首先是新課導入,我提出一個問題:大家都是以什么方式與朋友聯系呢?從同學們五花八門的回答中引出古代因為信息閉塞,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可能就此杳無音訊,所以常常在離別之時作詩相贈,從而導入新課——經典送別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時約三分鐘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初讀感知首先為同學們展示本課的學習目標,是同學們對本課的學習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展示作者畫像,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滲透一些文學常識加上記筆記的時間,大概用時四至五分鐘
下一個環(huán)節(jié),叫做“聽聽名家怎么讀”,在同學們自讀兩遍課文后,通過播放詩歌朗讀的音頻,幫助同學們校正字音,并對詩歌節(jié)奏有一些初步的把握用時三分鐘左右
第四個環(huán)節(jié),說文解字解題,分析詩歌大意,此環(huán)節(jié)以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己理解翻譯為主,教師適時引導強調為輔理解詩歌大意后,請同學思考,詩歌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對于答得好的同學進行加分約用時八分鐘
環(huán)節(jié)五,巧思冥想請同學思考:點明送別之地和朋友將去之地的詩句和表示離別時無需傷感的詩句,以及歌頌友誼的千古名句分別是哪一句,做到當堂知識當堂鞏固,幫助學生學習需要五分鐘時間
環(huán)節(jié)六,詩歌背誦這里要運用我們前面提過的節(jié)拍記憶法提示七言律詩的節(jié)奏不是221就是212,請學生獨立思考,自己劃分詩歌節(jié)奏,一遍用手打拍子,一邊背誦詩歌,比如,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先集體練習,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大比拼,我們班有五十人,分為八個學習小組,每組選出一個同學代表小組參賽,看看到底是哪個小組拍的對,背的好冠軍組每個小組成員加一分一般拍上兩遍,同學們就能夠將詩歌背誦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用時六分鐘
接下來,拓展延伸向同學們講授律詩相關知識,指出律詩的特征是押韻和對偶,請同學們找出詩歌的韻腳分別是哪幾個字,然后由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先找出這首詩中的對偶句,再回憶自己學過的詩句中有哪些是對偶句,例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等等比一比哪一個小組想得更多,找的'更準冠軍組要加分,而找的做少的一組要負責今天的值日工作老師進行適時指導這一環(huán)節(jié)時間耗費得要長一些,約用十分鐘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小結引導學生將本課知識重點回憶一遍,夯實鞏固大約花上一分鐘時間
剩下的四五分鐘,交給同學們,可以再看看書,看是否還有不明白的地方,來問我,也可以寫作業(yè)
我這對此可所布置的作業(yè)是將詩歌默寫兩遍,并自學另外一首《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使用拍節(jié)記憶法將它背誦下來,下節(jié)課對于本課作業(yè)進行驗收
最后,我們來說一下板書,由于教學時使用了多媒體,很多東西都可以通過幻燈片來展示給大家,快速,簡潔,能夠擴大課堂的知識量所以板書相對簡潔,主要采用知識樹的方式來為學生們理清知識脈絡大概是這樣的。
這就是我關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的教學說明,謝謝大家!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范例(二)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淮上與友人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唐朝兩首著名的送別詩,是語文版七年級(上)第6單元第25課《詩五首》里面的兩首詩歌。第6單元與第7單元都是文言文詩歌單元。本單元入選的五首唐詩的內容或感慨,或識別,或傾訴,或思念,情感極為真摯!痘瓷吓c友人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兩首送別詩,一首融情于景,凄涼哀怨,一首直抒胸臆,壯闊豪爽,放到一起,行成鮮明的對比,在此對比中,王勃豪爽開朗的胸襟凸現明顯。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和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學習中國古代優(yōu)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tǒng)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fā)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
我們學習《淮上與友人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兩首唐朝送別詩,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和了解我國古代送別詩文化,吸收我們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學會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
根據以上分析及課程標準的教學目的和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文的三維教學目標:
1、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淮上與友人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兩首送別詩,體會傳統(tǒng)送別詩哀怨凄苦的情感、委婉纏綿的詩風,以及王勃開闊的胸襟、豪壯的詩風。
(2)過程與方法: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學會把握重點詞語,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在送別主題古詩的對比學習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詩歌表達的深厚的友情,感受王勃豁達的氣質胸襟,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熏陶。
(三)、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考慮到年代久遠,初一的學生自身文化積累不夠,理解有一定的困難,我就確立了本文的教學重點為:分析景物意象,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層意蘊,提高古詩的欣賞能力。確立了本文的教學難點為:1、透過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2、初步掌握反襯等一些古詩常見的表現手法,并體悟其表達效果。
二、說教法:
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基于以上理念,我嘗試在這一節(jié)課中,激發(fā)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實現教師、學生與文本的生命對話。
據此,我準備采用以下教學方法實現教學目標:
1、探究法。分析詩歌關鍵字詞,探究作者情感,把握含蓄蘊藉的詩意。
2、在反復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反復朗讀,吟誦,通過想像與聯想,把握詩的景與情。
3、對比法。在送別主題古詩的對比學習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明了詩與詩之間的內在聯系。
三、說學法:
1、了解相關歷史文化背景,進入情境。
2、反復誦讀,達到熟讀百遍,其意自現的境界,想象體悟詩歌的思想感情,并接受古代優(yōu)美的文化熏陶。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指導學,為了學,服務于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用以下的教學步驟來表達教學目的。
(一)、整體通讀,把握詩境
通過李叔同的《送別》進行情境導入,渲染氣氛,引導學生送說曲中蘊涵的情感,為理解古代送別詩的情感作準備;脽羝故緝墒自娭兴傅臑t湘、秦(三秦)、五津等地點,讓學生對路途的險阻、交通不便有感性認識。
(二)對比參讀,品悟詩情:
1、學習第一首《淮上與友人別》。
首先朗讀《淮上與友人別》,感受一下詩人的情懷。接著用詩中的詞組“愁殺”來概括詩人的情感。反復讀“楊花愁殺渡江人”,理解憂愁痛苦的情感。那么詩人又是怎樣來渲染這種濃濃的憂傷的呢?引導學生體會楊柳、楊花的反襯作用,以及笛曲和離亭這兩種送別的象征,對抒發(fā)離愁別緒的'情感的作用,反復朗讀“君向瀟湘我向秦”,感受到了鄭谷對友人的深情。
2、對比參讀第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從城闕和風煙這兩種景物的對比中體會到作者的傷感,再從“同是宦游人”中的“同”字讀出安慰之意,再最后反復引導學生讀“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話,體會詩句中的昂揚奮發(fā)。體會王勃豪放灑脫的情懷,從而與第一首形成對比,并體會兩首詩風哀婉與昂揚的不同。
(三)聯系生活,感悟升華:
聯系生活,學習王勃的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理智處理情感。最后欣賞美國民歌《友誼地久天長》,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接受情感上的感染與熏陶。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把兩首詩歌內容與風格的差異通過對比的形式簡要直觀形象地反映了出來,體現古詩情與境的密切聯系,體現了教學思路。整個板書設計構成統(tǒng)一的一個整體,讓學生在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的結合中,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相關文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說課稿06-08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07-29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案09-30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原文06-27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停頓07-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典故11-16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詩07-05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詩06-13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譯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