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別房太尉墓賞析
《別房太尉墓》這是一首悼亡詩,全詩敘述了生前的交往和墳前的哀悼。
《別房太尉墓》
作者:杜甫
他鄉(xiāng)復(fù)行役,駐馬別孤墳。
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注解】
房太尉:房琯。
復(fù)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淚句:意謂淚流處土為之不干。
對棋:對奕、下棋。
把劍句:春秋時吳季札聘晉,路過徐國,心知徐君愛其寶劍,及還,徐君已死,遂解劍掛在墳樹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許。
謝傅:指謝安。以謝安的鎮(zhèn)定自若、儒雅風(fēng)流來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見其對房琯的推崇備至。
【韻譯】
我東西漂泊,一再奔走他鄉(xiāng)異土,今日歇腳閬州,來悼別你的孤墳。
淚水沾濕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飄飛的斷云。
當(dāng)年與你對棋,比你為晉朝謝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別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見這林花錯落,離去時,聽得黃鶯啼聲凄愴難聞。
【房琯與杜甫】
房太尉即房琯,字次律,河南河南人,為人正直。死后贈太尉(見《舊唐書·房琯傳》)。其父融,武后時,以正諫大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神龍?jiān),貶死高州,g少好學(xué),風(fēng)度沈整,以廕補(bǔ)弘文生。與呂向偕隱陸渾山,十年不諧際人事。開元中,作《封禪書》,說宰相張說,說奇之,奏為校書郎。舉任縣令科,授盧氏令。拜監(jiān)察御史,坐訊獄非是,貶睦州司戶參軍。復(fù)為縣,所至上德化,興長利,以治最顯。
唐朝宰相房琯與大詩人杜甫之間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這還得從房琯做盧氏縣令說起。
房琯,字次律,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出生于洛陽一個仕宦家庭。9歲時,父親房融被中宗李顯貶至高州,他便隨父隱居于陸渾山中。10年后,唐宰相張說倡導(dǎo)封禪儀,就詔告天下,廣為征集賢文。房琯遂作《封禪書》送呈張說,張說看后大悅,極為賞識,就把他推薦給玄宗李隆基,不久房琯便被任命為盧氏縣令。
房琯到盧氏上任后,革除積弊,廢棄酷刑,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工,大膽改革,政績卓著,深得當(dāng)?shù)厝嗣竦膼鄞。但他上任不久,豫西地區(qū)便遭遇旱災(zāi),很多饑民逃荒要飯。面對災(zāi)情,房琯心急如焚,連連上奏朝廷,請求開倉放糧。而此時唐明皇年事已高,雄心已退,整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哪管百姓死活,放糧之事遲遲未見批復(fù)。
開倉放糧乃國之大事,未經(jīng)朝廷恩準(zhǔn)私動皇糧是要?dú)㈩^的。眼看很多災(zāi)民就要餓死,房琯決心以一人之死換取萬民同生,毅然下令全縣糧倉同時開倉賑濟(jì)災(zāi)民。災(zāi)民們見房縣令冒死放糧,深受感動,不爭不搶,秩序井然。僅一天時間,大部分災(zāi)民都分到了救命的糧食。
面對生死考驗(yàn),房琯卻談笑風(fēng)生。原來,他早已暗暗修好一道救民于水火的呈文,打算向朝廷奏明后自己投火自焚,以死謝罪。可就在第二天,他正準(zhǔn)備派人送出呈文之際,圣旨已到:皇上下令,準(zhǔn)予放糧。慶幸之余,房琯立即呈報(bào)了完成放糧任務(wù)的回復(fù)。朝廷接報(bào)后,認(rèn)為房琯辦事沉穩(wěn)神速,不久便委以重任,調(diào)他入朝供職。唐肅宗時,房琯被任命為宰相。
房琯升任后,當(dāng)?shù)匕傩諡榱思o(jì)念他,便在盧氏縣的祁村灣村原糧倉處修建了一座“房公祠”,以示紀(jì)念。該建筑經(jīng)歷代維修現(xiàn)仍殘存大殿、卷棚兩座和石碑四通。石碑上的文字有“公房姓諱琯洛陽人隱居陸渾山時與袁紫芝為莫逆交應(yīng)聘宰盧邑歲值兇荒發(fā)倉賑民”,有“公從明皇幸蜀及相肅宗杜子美當(dāng)稱薦之語曰不知其人視其友觀”?梢,這位受人愛戴的盧氏縣令的確與大詩人杜甫同朝為官,并且關(guān)系非同一般。
據(jù)史料記載,公元756年9月,安史之亂爆發(fā)后,安祿山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便倉促傳位于唐肅宗李亨。朝廷派房琯和賈至前往頒布傳位詔書,李亨在靈武承帝位。當(dāng)時正是國亂用人之際,肅宗即任命房琯為宰相。
杜甫此前曾做京兆府兵曹參軍一職,此時正好回奉節(jié)(今陜西蒲城)探親,聽說長安被叛軍攻陷,便把妻兒安頓到陜西富州,然后只身到靈武去投奔唐肅宗,不料中途被叛軍抓獲,押回長安被囚禁了一年。后來杜甫聽說唐肅宗在陜西鳳翔,便伺機(jī)逃出長安到了鳳翔。肅宗見杜甫滿懷摯誠報(bào)國之心,便任命他為左拾遺兼工部員外郎。左拾遺一職,其職責(zé)主要是為皇帝搜集部分信息,建言獻(xiàn)策,職位低微,不過八品。沒過多久,安祿山叛軍來犯,房琯便向肅宗獻(xiàn)出一計(jì):征用2000頭壯牛,駕著戰(zhàn)車,在牛尾處懸掛鞭炮,炮響牛奔,以火牛陣擊潰叛軍。怎奈兩軍開戰(zhàn)后,眼看牛車奔向叛軍時,叛軍一陣?yán)薰膮群埃H何窇,反而掉頭回奔。唐軍一時猝不及防,死傷過半,大敗而退。
此次兵敗后,房琯忙向唐肅宗請罪,唐肅宗未予追究,使一些朝臣對肅宗和房琯不滿。房琯府上有一琴師叫董庭蘭,深得房琯信任。適逢該琴師貪贓枉法被人抓住把柄,有人便向朝廷彈劾房琯,肅宗震怒,欲罷房琯宰相之職。
很早以前,在房琯尚隱居于陸渾山時,杜甫就曾拜謁過他,二人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杜甫聽說肅宗欲罷免房琯之事后,便再三向肅宗上書建言,并辯說“罪細(xì)不宜免大臣”的道理,肅宗大怒,杜甫險(xiǎn)些招來殺身之禍。
杜甫在朝為官3個月,于公元758年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公元760年,杜甫辭官來到四川,在友人的幫助下,在成都浣花溪修建草堂定居,過著“晚憩必村墟”、“田父實(shí)為鄰”的普通民眾生活,后在友人的幫助下過了幾年安定生活。公元770年,失去朋友資助的杜甫凄涼地客死于客船之中。
【講解】
這是杜甫在房琯墓前的一首追悼詩。房琯,少好學(xué),任縣令時多興利除弊,頗有政聲。安史之亂時,玄宗奔蜀,他獨(dú)馳見于普安郡,即日拜相。后領(lǐng)兵平叛,擇將不力,致使官兵敗于陳濤斜。肅宗即位被貶為邠州刺史。后因政績突出,改為漢州刺史。寶應(yīng)二年 (763) 拜刑部尚書,在入朝路上遇疾。該年七月改元廣德,所以他于廣德元年 (763) 八月卒于閬州僧舍,葬于閬州城外。廣德二年 (764),杜甫從梓州 (今四川三臺縣) 到閬州暫住,聞嚴(yán)武再次鎮(zhèn)蜀,遂于春末返歸成都草堂。此詩當(dāng)于杜甫離閬州之前拜謁房琯墓時所作。
首聯(lián): “他鄉(xiāng)復(fù)行役,駐馬別孤墳。” 寫自己生活困頓,四處飄泊,一再奔走,如今將返成都之時,特地到老友的孤墳前來告別。房琯與杜甫為世交,曾薦杜甫入仕。后杜甫上書救房琯被貶,也成了他一生進(jìn)退的關(guān)鍵。所以,他們二人的交誼是十分深厚的。這兩句詩寫出了杜甫不得不來告別的特殊心情。
頷聯(lián):“近淚無干土,低空有斷云。”寫杜甫在墓前的'悲痛之狀。詩人曾與房琯有交誼,并為救房琯詩人得罪唐肅宗而被貶。想起死者生前與自己的坎坷不平的遭遇,倍感悲傷,眼淚把周圍的干土都濕透了。自己悲痛之情似乎感動了上天,天低云斷,共同哀悼。愁慘哀傷之感,隨“低空”、“斷云”自然溢出。
頸聯(lián): “對棋陪謝傅,把劍覓徐君。” 寫詩人與房琯的生死交情,永不相忘。詩人先借謝安之典,據(jù)《晉書·謝安傳》:謝玄破苻堅(jiān)于淝水,有檄書至,謝安方對客圍棋。客人問他,答曰: “小兒輩遂已破賊!” 表現(xiàn)從容鎮(zhèn)定。詩人以謝安比喻房琯討賊時的鎮(zhèn)定,雖打了敗仗,但其從容儒雅與謝安是一致的。現(xiàn)借吳季札之典,據(jù)《說苑》 載:吳季札出使晉國過徐地,心知徐君愛其劍,及還,徐君已死,遂解劍掛于徐君墓上而去。詩人自比季札,表不忘亡友的深情厚誼。此聯(lián)引典寄情,十分含蓄。這是因?yàn)榉楷g是個政治人物,詩人因他而吃了苦頭,故對他的贊頌與哀思不能直說。
尾聯(lián): “唯見林花落,鶯啼送客聞。” 寫房琯墳塋冷落,寂寞凄涼。詩人站在墓旁,只見林花飄落,如珠淚紛紛; 聲聲鶯啼,如哀聲婉轉(zhuǎn),孤零零的墳地加上一個孤零零的吊客,這是何等凄慘哀傷之景。詩人對亡友的深情厚誼和深切哀思于此可見!
這首詩情思緲緲,哀情縷縷,在含蓄而深沉的詩句中將二人生前死后的交情,一一奔瀉而出。此亦可見詩人人品之高。尤其是結(jié)語,移情于物,愈顯余韻不絕之妙。
【唐詩別房太尉墓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別房太尉墓》唐詩12-08
別房太尉墓杜甫唐詩鑒賞11-03
杜甫《別房太尉墓》唐詩鑒賞10-29
杜甫——《別房太尉墓》01-19
杜甫《別房太尉墓》賞析(5篇)09-28
杜甫《別房太尉墓》賞析5篇09-27
杜甫《別房太尉墓》賞析4篇05-30
別房太尉墓詩詞鑒賞09-27
《別房太尉墓》詩詞鑒賞12-11
別房太尉墓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