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元日》原文及翻譯 推薦度:
- 王安石《元日》原文與譯文 推薦度:
- 元日 王安石 原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元日 王安石 原文
引導語: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元日》這首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下面是原文知識,大家一起學習吧。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注釋]
元日:農(nóng)歷正月初一,即現(xiàn)在的春節(jié)。
爆竹:鞭炮。山家以除夕燒竹,竹爆裂之聲令山魈畏懼而遠避。
一歲除:一年過去了。
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jīng)來了)。
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桃符: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后來演變成春聯(lián)。
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qū)除魔鬼。
[譯詩、詩意]
(一)
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春風已把溫暖送進了屠蘇酒碗。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門萬戶,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舊的桃符更換。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送走了舊年迎來了新年。人們飲美味的屠蘇酒時,又有和暖的春風鋪面而來,好不愜意!天剛亮時,家家戶戶都取下了舊桃符,換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賞析]
一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fā)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一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jié)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xiàn)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jié)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xiàn)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nèi)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zhí)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diào)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二
歌頌春節(jié)的詩很多。王安石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tǒng)習俗來渲染春節(jié)祥和歡樂的氣氛。這樣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中流露出的歡快氣氛,與作者開始推行新法、實行改革、希望獲得成功的心情是相一致的,F(xiàn)在貼桃符的人少了,多數(shù)人把桃符換成了春聯(lián),但過年放鞭炮、喝酒的習俗還在民間廣為流傳達室。這也從一個側(cè)面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是非常悠久的。這首詩也就具有傳統(tǒng)美的品格。當然,現(xiàn)在大城市人太多,從空氣的清潔和防火等方面考慮,并不提倡鞭炮。
[作者簡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 仁宗慶歷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 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tǒng)治力量,以防 止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 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并支持五 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zhàn) 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 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
他強調(diào)“權(quán)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是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他主張“絕 求正所以經(jīng)世務(wù)”,設(shè)置專局,使子 與門人纂修各經(jīng)新義,以為誦習的定本。《 詩》、《書》、《周官》三經(jīng)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fā)新政理論。 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 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 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 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jīng)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 子注》若干篇。
為官經(jīng)歷
慶歷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以進士第四名及第,歷任簽書淮南(江蘇省揚州市)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知鄞縣(今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qū))事、舒州(今安徽省安慶市)通判,旋又外調(diào)提點江南東路刑獄公事[江西、安徽一帶],江寧知府(江蘇省南京市)。多年的地方官經(jīng)歷,王安石認為宋朝所面臨的危局是“內(nèi)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以歷史上晉武帝司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圖“逸豫”,不求改革,終于覆滅的事實為例,王安石大聲疾呼:“以古準今,則天下安危治亂尚可以有為,有為之時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實現(xiàn)對法度的變革;不然,漢亡于黃巾,唐亡于黃巢的歷史必將重演,宋王朝也必將走上覆滅的道路,宋朝一批士大夫期待王安石能早日登臺執(zhí)政。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以博學善文見稱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悅為謀士,以曾布、鄧潤甫、章惇、章衡、蔡確、呂惠卿等為變法派的中堅力量。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于富國強兵,借以扭轉(zhuǎn)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王安石闡釋了政事和理財?shù)年P(guān)系,“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政事所以理財,理財乃所謂義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執(zhí)政前就認為,只有在發(fā)展生產(chǎn)的基礎(chǔ)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執(zhí)政以后,王安石繼續(xù)堅持他的這一見解,“今所以未舉事者,凡以財不足故,故臣以理財為方今先急”,而“理財以農(nóng)事為急,農(nóng)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趨農(nóng)為急”。在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發(fā)展生產(chǎn)作為當務(wù)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認為,要發(fā)展生產(chǎn),首先是“去(勞動者)疾苦、抑兼并、便趣農(nóng)”,把勞動者的積極性調(diào)動起來,收成好壞就決定于人而不決定于天。要達到這一目的,政府需制定相應的政策,在全國范圍內(nèi)進行從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雖然強調(diào)了國家政權(quán)在改革中的領(lǐng)導作用,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諸如農(nóng)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輸、市易、免行錢、礦稅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王安石親自撰寫《周禮義》、《書義》、《詩義》,即《三經(jīng)新義》,也稱“荊公新學”,為學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多年地方官經(jīng)歷,王安石認識宋朝所面臨的危局是“內(nèi)則不能無以社稷為憂,外則不能無懼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上宋仁宗趙禎的萬言書中,要求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zhuǎn)積貧積弱的局勢。熙寧初,王安石以翰林學士侍從之臣的身份,同年輕的宋神宗議論治國之道,深得宋神宗賞識。熙寧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于富國強兵,借以扭轉(zhuǎn)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第一次罷相。特別是由于變法的設(shè)計者王安石與變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變法的問題上產(chǎn)生分歧,王安石復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變法派內(nèi)部分裂,其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于熙寧九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wù),從此閑居江寧府。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當他聽到免役法也被廢除時,不禁悲憤地說:“亦罷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
【元日 王安石 原文】相關(guān)文章:
元日 王安石 原文02-10
王安石《元日》原文及翻譯06-04
王安石《元日》原文及意思01-21
王安石《元日》原文與譯文03-10
元日王安石原文12-12
《元日》王安石原文注釋翻譯賞析05-19
元日古詩王安石05-31
元日王安石古詩01-20
王安石《元日》鑒賞11-24
王安石的詩元日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