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鹿柴王維帶讀音 推薦度:
- 王維的鹿柴的正確讀音 推薦度:
- 王維的詩歌鹿柴的讀音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王維的鹿柴的讀音
《鹿柴》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這首詩寫一座人跡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參天的樹林,意在創(chuàng)造一個空寂幽深的境界,分享了王鹿柴的拼音版,歡迎大家閱讀!
Lù chái
鹿 柴
zuò zhě: Wáng wéi
作 者:王 維
kōng shān bù jiàn rén, dàn wén rén yǔ xiǎng.
空 山 不 見 人,但 聞 人 語 響。
Fǎn yǐng rù shēn lín, fù zhào qīngtái shàng.
返 影 入 深 林,復(fù) 照 青 苔 上。
譯文
幽靜的山谷里看不見人,只能聽到那說話的聲音。
落日的影暈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鑒賞
《鹿柴》是一首簡短精煉、意味悠長的寫景詩,它是王維隱居輞川時期的作品。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是盛唐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也是著名的畫家。他篤信佛教,因而有“詩佛”之稱。不同的文化底色在王維的詩歌中凝聚、交匯,形成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貌。《鹿柴》看似平淡短小,實有深淳的審美意蘊與文化內(nèi)涵。
《鹿柴》選自王維的《輞川集》,天寶年間,他在終南山下輞川谷中購置了曾屬宋之問的藍(lán)田別墅,在公事閑暇或休假期間來此小憩,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在與輞川別墅與朋友裴迪唱和,吟詠當(dāng)?shù)鼐拔,并自輯其五絕二十首,題名為《輞川集》。在《輞川集自序》中,他介紹了輞川中的各種游景,鹿柴是其中之一。盡管我們今天難以見到鹿柴的原貌,但不難想象,不大的輞川中有二十個“游止”之處,鹿柴的景致不會有多么驚世出塵。當(dāng)然,美不僅在于山水本身,更在于發(fā)現(xiàn)山水的心靈。我們大可追隨王維的視角,走進鹿柴的山光林影。
“空山不見人”正面描寫鹿柴的杳無人跡,道出了它的基本特點:空蕩、寂靜。終南山是王維的歸隱之處,多年的宦海浮沉,讓他見慣了世間的風(fēng)云變幻、世態(tài)炎涼。王維曾經(jīng)送給與他同時歸隱的裴迪一首詩,詩中說:“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自彈冠。”盡管是相知多年的老友,也要按劍相防,你看那些先發(fā)跡的豪貴之家,還要嘲笑別人追求入仕。我們無從得知裴迪遭遇了怎樣的“人情翻覆”,但確能真切感受到王維心中的無奈與憤慨。王維向往空山,是因為它遠(yuǎn)離世俗、遠(yuǎn)離人間的種種丑陋與無奈——“不見人”。在王維的詩中,有不少“空山”的意象,“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雨后秋山空明潔凈,令人向往;“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夜間的春山寧靜自得,令人沉醉。而《鹿柴》中的“空山”則側(cè)重于表現(xiàn)山的空闊寂寥,這是避世的所在,是王維心中的桃花源。
“空山不見人”之后,緊接“但聞人語響”?丈綗o人是一種精神象征,現(xiàn)實的山中畢竟有人往來,山的空靜與人語的喧響形成映襯,意境頓出。要知道,寂靜的空山雖然“不見人”,但不可能是悄無聲息的,蟲鳴聲、鳥啼聲、流水聲、山風(fēng)聲,這些都是“天籟”之音。大自然的聲音豐富多彩,人在其中靜靜聆聽,讓聲音如流水般從心中淌過,一切歸于靜寂。這時,突然傳來了一陣“人語響”,似乎劃破了天籟的沉靜。實際上,這是以局部的、短暫的“響”來反襯全面的、恒久的“靜”——沒有那片刻的“響”,我們反而意識不到山中無邊無際的寂靜。在人響流逝之后,空山復(fù)歸于永恒的寂靜之中,讓這份寂靜顯得更加突出、更加鮮明了。
前兩句是聲音的描寫,來自聽覺;后兩句則是色彩光影的渲染,來自視覺!胺稻叭肷盍,復(fù)照青苔上!边@里的“景”是“日光”的意思,夕陽西下,落日的余暉射入濃密的樹影,落在斑駁的青苔之上,在青苔的碧影上留下了一抹淡淡的金色。初讀這句詩,也許會覺出一分溫暖:落日的陽光給幽暗的深林帶來光亮,給陰冷的青苔帶來一分熱度。也許我們會覺得,王維是不是在用這樣一個細(xì)節(jié),來表達他對人生的熱情與希望?
但深入玩味,就會發(fā)現(xiàn)這句詩的主旋律不是溫暖,而是一種清晰的冷靜:在深邃的叢林中,落日斜陽的光線很難帶來真正的暖意,它只是把森林中的事物清清楚楚地映照出來。哪怕是石頭上微小的青苔,也能照出它淺淺的綠色。太陽偏西,夜幕即將籠罩大地,整個森林都將陷入晦暗不明。但惟獨因為這一縷最后的陽光,我們還能看到林中的色彩、看到大自然的微小細(xì)節(jié)。王維把握的就是這清晰的一刻,在落日下,在鹿柴中,他不是一個興奮的游玩者,也不是一個黯淡的傷心人。他只是一個安詳、寂靜而不失孤獨的觀察者,他輕輕地品讀著空山的寂靜,淡淡地欣賞著殘陽下的青苔。這份心態(tài),是屬于隱者的。
短短的四句詩,為我們展現(xiàn)出一個寂靜而清晰的世界,它仿佛是一張用淡墨畫成的山水畫,寥寥幾筆,意境無限。關(guān)于王維的山水詩,蘇東坡有著極為精彩的評價。他在《書摩詰藍(lán)田煙雨圖》中說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痹谶@首詩中,所謂“詩中有畫”,指的正是王維動靜結(jié)合、相互映襯的寫作手法。清人李锳在《詩法易簡錄》中這樣評價《鹿柴》:“人語響,是有聲也;返景照,是有色也。寫空山不從無聲無色處寫,偏從有聲有色處寫,而愈見其空!蓖ㄟ^“人語”映襯空寂,通過“返景”映襯幽深。這就像傳統(tǒng)山水畫中,用留白來映襯墨色,用墨來映襯白底一樣,都是相當(dāng)高明的表現(xiàn)手法。當(dāng)然,詩歌畢竟不等于繪畫,這首詩中也有超出繪畫的地方:第一句寫聲響與聲響背后的人跡,第二句寫光線的動態(tài)與青苔的色彩,這些都不是傳統(tǒng)水墨畫所能夠表達的!堵共瘛吩娭杏挟嫞殖接诋,具有立體而多維的藝術(shù)感。
作為畫家的王維,他的藝術(shù)素養(yǎng)影響著《鹿柴》的寫作,而作為學(xué)佛人的王維,他的禪宗思想更是詩歌的精神底蘊。王維寫輞川,寫山水,多有“照”的意象。他筆下的“照”不是陽光普照,不是烈日朗照,而是如《鹿柴》中的落日那般靜靜的映照。因此,“照”的主體很少是太陽,往往是月亮——和陽光相比,皎潔清澈的月光似乎更為王維所鐘愛:
我們看到,這幾句詩和《鹿柴》有著共同的意境,都是在一個幽深、寂靜的場合中,有一份清晰明澈的映照。寂靜令人安定,月光令人清醒,王維格外喜歡這樣的情景,在其中彈琴歌詠,往來自得。
實際上,這種情景和禪宗所講的“寂照”頗有相通之處。寂是寂靜,照是照見,對一個真正的修行人而言,要放下世間的煩惱欲望,一切歸于空寂,這是定力的修為。但是,如果真的一切歸空,那又不免死氣沉沉,甚或呆頭呆腦。因此,在定力中還要生出一種覺照的能力,對于一切萬事萬物了了分明,這是智慧的作用。寂與照是兩種不同的境界,禪宗追求的是它們的融洽與和諧。在《鹿柴》中,我們看到了“寂”與“照”的統(tǒng)一,這無疑與王維的禪宗修養(yǎng)有關(guān)。清代詩人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說王維“不用禪語,時得禪理”,真說到了點子上。
【王維的鹿柴的讀音】相關(guān)文章:
王維的詩歌鹿柴的讀音01-25
王維的鹿柴的正確讀音04-11
古詩鹿柴王維帶讀音07-28
王維的鹿柴的詩意12-15
王維鹿柴的賞析09-16
賞析王維《鹿柴》09-19
古詩鹿柴王維04-22
鹿柴王維答案09-17
王維《鹿柴》譯文08-10
王維《鹿柴》賞析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