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過香積寺
《過香積寺》是唐代大詩人王維的代表作之一。這是一首寫游覽的詩,主要在于描寫山中古寺之幽深靜寂。題意在寫山寺,但并不正面描摹,而側寫周圍景物,來烘托映襯山寺之幽勝。最后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經中所說的其性暴烈的毒龍已經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禪理的高深,領略寧靜之幽趣。全詩不寫寺院,而寺院已在其中。詩歌構思奇妙、煉字精巧!叭曆饰J,日色冷青松”,精妙絕倫,歷代被譽為煉字典范。
【原文】
《過香積寺》
作者:王維
不知香積寺,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
【注解】
①香積寺:今名風穴寺,又名千峰寺,位于汝州市 區(qū)東北9公里的中岳嵩山少室山南麓風穴山中。風穴山口,兩山夾道,萬木蔥蘢,流水潺潺。迤儷北行3華里,方能發(fā)現(xiàn)寺院,確有“深山藏古寺”“曲境通幽處”的詩情畫意。
②入云峰:登上入云的高峰。
③鐘:寺廟的鐘鳴聲。
、苎剩簡柩。
、菸#焊叩,陡的!拔J币鉃楦呗柕难率。
⑥冷青松:為青松所冷。
、弑∧海狐S昏。
、嗲核叀
、岚捕U:指身心安然進入清寂寧靜的境界。
、舛君垼悍鸺冶扔餍澳钔。見《涅磐經》:“但我住處有一毒龍,想性暴急,恐相危害!
【韻譯】
早聞香積寺盛名,卻不知在此山中;入山數(shù)里,登上了高入云天的山峰。
這兒古木參天,根本沒有行人路徑;深山中,何處傳來隱隱約約的寺鐘。
俯聽危石的流泉,輕輕地抽泣哽咽;山高林密不透日影,松蔭寒氣猶濃。
日已將暮,我佇立在空寂的清潭邊,有如禪定身心安然,一切邪念皆空。
【翻譯】
不知香積寺在此山中,行來數(shù)里身入云峰。無人的石徑旁叢生古樹,深山里是何處響起鐘聲。流泉聲咽,穿過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著濃蔭的青松。暮色降臨空潭側畔,入定的禪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評析】
香積寺:唐佛寺名,在今陜西長安縣南神禾原上。
香積:佛教傳說眾香國的佛名。
王維的詩,不只是“詩中有畫”,而且往往“詩中有道”。特別是在他晚年,沉緬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詩中的“道”,即禪理、禪趣尤濃。這首詩描寫深山古寺環(huán)境景色:古木、云峰,渺無人跡的山徑,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聲,照在深蒼松林上的凄冷日色,還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蕭瑟暗淡、幽冷闃寂,給人以遠離世間塵囂之感。這既是詩人赴寺途中實見實聞的景物,也是他那消極出世的禪寂心境的寫照。
詩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領讀者進入他所企求的無煩擾的寂靜禪境。歷代的一些詩評家,從唐代的司空圖到清代的王士禛,稱王維為“詩佛”,竭力推崇王維的這一類詩,認為“字字入禪”,最有神韻。清人吳汝倫就稱贊這首詩“幽微夐邈,最是王、孟得意神境”(《唐宋詩舉要》引)。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這首詩構思精妙,寫景技巧高超。從構思說,前四句寫赴寺道中山景。首聯(lián)寫他在云霧彌漫的高山中行走了數(shù)里,還不知道香積寺在哪里。落筆就以“不知”二字,表現(xiàn)出一種迷惘的心境。次聯(lián)寫只見古木夾道,寂無人跡,忽聞鐘聲自林靄傳來,卻仍不知寺在何處。這兩筆生動地表現(xiàn)出山的深幽。“何處”既與“無人”對偶,又遙應開篇的“不知”,將一種幽遠深奧、縹渺莫測、令人迷惘訝異的意境氛圍渲染得越來越濃。因此清人趙殿成說:“此篇起句超忽,謂初不知有山寺也;迨深入云峰,于古木森叢人跡罕到之區(qū),忽聞鐘聲,而始知之。四句一氣盤旋,滅盡針線之跡;非自盛唐,未易多靚!保ā锻跤邑┘{注》五六句,再進一步借泉聲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渲染山寺遠離世間煙火、俗人難以接近的氛圍。結尾兩句才寫到寺,但仍然不寫寺中景物,而寫寺外清漂的空曠幽寂,潭岸的曲折深僻,僧人的安禪入定。安禪:佛家語,指佛徒安靜地打坐,身心安然入于靜思凝慮萬念俱寂之境,制毒龍,佛家故事,說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條毒龍害人,被佛教高僧以無邊佛法制服,這里比喻佛法可以克制人心中的一切世俗雜念和妄想。由此可見,全詩寫寺,不從正面直接描繪,而只是由低處到高處、由遠處到近處地從各個側面烘托山寺的深幽。近人俞陛云說:“ 常建過破山寺,詠寺中靜處;此詠寺外幽景,皆不從本寺落筆!保ā对娋硿\說》)正是借助于這種巧妙的構思,詩人由淺及深地創(chuàng)造了超脫塵俗和忘我入禪兩個境界,使外在景物與內蘊的禪境相互映照。
這首詩最精彩的一聯(lián)是:“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鄙暇鋵懰,下句寫所見。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xù)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水流聲音變得細小了,低沉了,暗啞了,仿佛是在痛苦地幽咽!把省弊窒碌脴O準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蔭濃,日光照射在松林間,因為受到陰暗的環(huán)境影響,而現(xiàn)出寒冷的色調。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絕妙。這十個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趙殿成評論說:“下一‘咽’字,則幽靜之狀恍然;著一‘冷’字,則深僻之景若見。
昔人所謂詩眼是也!保ā对娋硿\說》)
“日色冷青松”一句,還巧妙地運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視覺意象,詩人卻用觸覺感受的“冷”來形容它,使視覺向觸覺轉移,從而相互交通,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現(xiàn)出幽僻的感受。在唐代詩人中,王維是比較早地并且成功地將通感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
【鑒賞】
詩題《過香積寺》的“過”,與《過故人莊》的“過”相同,意謂“訪問”、“探望”。既是去訪香積寺,卻又從“不知”說起:“不知”而又要去訪,見出詩人的灑脫不羈。因為“不知”,詩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尋找,行不數(shù)里就進入白云繚繞的山峰之下。此句正面寫人入云峰,實際映襯香積寺之深藏幽邃。還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霧罩,香積寺之幽遠可想而知矣。
接著四句,是寫詩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見和耳聞。先看三四兩句。古樹參天的叢林中,杳無人跡;忽然又飄來一陣隱隱的鐘聲,在深山空谷中回響,使得本來就很寂靜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層迷惘、神秘的情調,顯得越發(fā)安謐。“何處”二字,看似尋常,實則絕妙:由于山深林密,使人不覺鐘聲從何而來,只有“嗡嗡”的聲音在四周繚繞;這與上句的“無人”相應,又暗承首句的“不知”。有小徑而無人行,聽鐘鳴而不知何處,再襯以周遭參天的古樹和層巒迭嶂的群山。這是多么荒僻而又幽靜的境界!
五六兩句,仍然意在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幽冷,而手法和上二句不同。詩人以倒裝句,突出了入耳的泉聲和觸目的日色!把省弊衷谶@里下得極為準確、生動:山中危石聳立,流泉自然不能輕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巖石間艱難地穿行,仿佛痛苦地發(fā)出幽咽之聲。詩人用“冷”來形容“日色”,豈不謬哉?然而仔細玩味,這個“冷”字實在太妙了。夕陽西下,昏黃的余暉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這情狀,豈能不“冷”?
詩人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時才到香積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翱仗丁敝翱铡辈荒芎唵蔚乩斫鉃椤笆裁匆矝]有”。王維詩中常用“空”字,如“空山不見人”、“空山新雨后”、“夜靜春山空”之類,都含有寧靜的意思。暮色降臨,面對空闊幽靜的水潭,看著澄清透徹的潭水,再聯(lián)系到寺內修行學佛的僧人,詩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毒龍藏身,累累害人。佛門高僧以無邊的佛法制服了毒龍,使其離潭他去,永不傷人。佛法可以制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鞍捕U”為佛家術語,即安靜地打坐,在這里指佛家思想!岸君垺庇靡员扔魇浪兹说挠。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王維晚年詩筆常帶有一種恬淡寧靜的氣氛。這首詩,就是以他沉湎于佛學的恬靜心境,描繪出山林古寺的幽邃環(huán)境,從而造成一種清高幽僻的意境。王國維謂“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這首詩的前六句純乎寫景,然無一處不透露詩人的心情,可以說,王維是把“晚年惟好靜”的情趣融化到所描寫的景物中去的了。因此最后“安禪制毒龍”,便是詩人心跡的自然流露。
詩采用由遠到近、由景入情的寫法,從“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積寺,最后則吐露“安禪制毒龍”的情思。這中間過渡毫無痕跡,渾然天成。詩人描繪幽靜的山林景色,并不一味地從寂靜無聲上用力,反而著意寫了隱隱的鐘聲和嗚咽的泉聲,這鐘聲和泉聲非但沒有沖淡整個環(huán)境的平靜,反而增添了深山叢林的僻靜之感。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鳥鳴山更幽”的境界吧。(唐永德,原載:《唐詩鑒賞大辭典》)
【讀后感】
修身養(yǎng)性的生活是我現(xiàn)在的理想追求,我對長安城的香積寺已經慕名已久,那是心靈深處的一座家園,那是超脫塵世的一片樂土。我決定去尋找我的家園,我的樂土,不知該何去何從,一邊尋找一邊前進,行不數(shù)里,便來到云霧繚繞的山峰之下。那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樂園嗎?我被眼前這方景象驚呆了,古木參天的叢林中,茂密的叢林蓋過了外面的世界,偶爾從樹葉的縫隙中透露點點太陽的影子,這茫茫的綠色之中,杳無人跡,在這空靈之中耳邊卻傳來隱隱淡淡的鐘聲,讓我興奮,令我驚奇的是這鐘聲非但沒有沖淡環(huán)境的幽靜,反而增添了幾份“鳥鳴山更幽”的僻靜。
我完全淘醉于這天籟之音中,可是隨即卻又被迷茫籠罩了,這鐘幽幽揚揚的鐘聲又是從哪兒傳來的呢?何處會傳出這來自天籟的聲音呢?我是多么急切的想要去捕捉著讓我癡狂沉醉的聲音啊!幽遠深奧、縹渺莫測、令人迷惘訝異的林靄如在眼前。溪水之中危石聳立,流泉自然不能輕快地流淌,只能在嶙峋的巖石間艱難地穿行,仿佛痛苦地發(fā)出幽咽之聲。
夕陽西下,昏黃的余暉灑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冷色的青松,使照在上面的日光仿佛也變冷了。泉聲的幽咽和日色的凄冷,使我感覺置身于山寺,遠離世間煙火、俗人難以接近的氛圍。此情此景只能讓我用“冷”來形容往日激情如火的太陽,幽幽的落日余暉點點滴滴涂抹在一片幽深的松林上,這情狀,豈能不“冷”?我涉荒穿幽,直到天快黑時才到香積寺,看到了寺前的水潭。
暮色降臨,面對空闊幽靜的水潭,看著澄清透徹的潭水,聆聽著寺內修行學佛的僧人的悠揚的誦經聲,我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個水潭中,曾有一毒龍藏身,累累害人。佛門高僧以無邊的佛法制服了毒龍,使其離潭他去,永不傷人。我這才遁悟,原來佛法可以制毒龍,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塵世見的煩惱在這隱隱約約的經聲中化為烏有,顯得那么渺小,那么不堪一擊。原來那天籟之音竟來自這深山寺廟,這就是我心中的最終故土!沒有煩擾的寂靜禪境,深幽超塵。洗凈鉛華,看透紅塵。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閱讀理解】
古人評詩時常用“詩眼”的說法,所謂“詩眼”往往是指一句詩中最精練傳神的一個字,你認為這首詩第三聯(lián)兩句詩的“詩眼”分別是哪一個字?為什么?請結合全詩簡要賞析。
參考答案:“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巖石的阻攔,發(fā)出低吟,仿佛嗚咽之聲;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顯得陰冷!把省、“冷”兩字繪聲繪色、精練傳神地顯示出山中幽靜孤寂的景色(意境)。
【作者介紹】
王維(701-761),字摩詰(mo jie) ,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 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上е两褚褵o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后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xiàn)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jié)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fā)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終南山,后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墅,遂與好友裴迪優(yōu)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兩京收復后,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后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王維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文名盛極一時,被公認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文宗。他擅長五言詩,又因他精通音樂,故其所作五言詩容易合樂,傳播既廣,聲名亦高。王維寫的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tài)豪放,他寫的風景詩多是情景并勝。殷璠評價他的詩說:“維詩辭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蓖蹙S在寫詩的技巧上有著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極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詩篇中,含有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因素。因此,在文學史上稱他與孟浩然同為“隱逸詩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宗對王維的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在《批答王縉進集表手敕》中說:“卿之伯氏,天下文宗,經歷先朝,名高希代,時論歸美,誦于人口!钡搅颂瞥┠辏鎴@弟子仍相沿唱王維絕句,足見其影響之深。
王維的大多數(shù)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jié)較為舒緩,用以表現(xiàn)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從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對其中體現(xiàn)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xiàn)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以軍旅和邊塞生活為題材的《從軍行》、《隴西行》、《燕支行》、《觀獵》、《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壯闊飛動之作。《隴頭吟》、《老將行》則抒發(fā)了將軍有功不賞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一個側面!队^獵》生動地描寫了打獵時的情景!兑拈T歌》歌詠歷史人物的俠義精神!渡倌晷小匪氖妆憩F(xiàn)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鮮明,筆墨酣暢。這些作品一般認為是王維早期所作。還有一些詩歌,如貶官濟州時所作《濟上四賢詠》以及《寓言》、《不遇詠》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趙女彈箜篌》,對于豪門貴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現(xiàn)象表示憤慨,反映了開元、天寶時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陰暗面!堵尻柵畠盒小贰ⅰ段魇┰仭穭t以比興手法,寄托了因貴賤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對權貴的諷刺。還有抒寫婦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一些贈送親友和描寫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詩,如《送別》“山中相送罷”、《臨高臺送黎拾遺》、《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歸江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思》、《雜詩》“君自故鄉(xiāng)來”等,千百年來傳誦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當時即播為樂曲,廣為傳唱。這些小詩都是五言或七言絕句,感情真摯,語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飾,具有淳樸深厚之美,可與、的絕句媲美,代表了盛唐絕句的最高成就。
【英漢對照】
過香積寺
王維
不知香積寺, 數(shù)里入云峰。
古木無人徑, 深山何處鐘。
泉聲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禪制毒龍。
TOWARD THE TEMPLE OF HEAPED FRAGRANCE
Wang Wei
Not knowing the way to the Temple of Heaped Fragrance,
Under miles of mountain-cloud I have wandered
Through ancient woods without a human track;
But now on the height I hear a bell.
A rillet sings over winding rocks,
The sun is tempered by green pines....
And at twilight, close to an emptying pool,
Thought can conquer the Passion-Dragon.
【王維過香積寺】相關文章:
過香積寺王維05-16
王維過香積寺的原文及翻譯09-28
王維詩《過香積寺》鑒賞09-14
王維《過香積寺》全文及鑒賞07-17
王維詩《過香積寺》原文賞析09-20
王維《過香積寺》全詩翻譯賞析09-21
《過香積寺》賞析05-16
過香積寺古詩賞析09-06
《過香積寺》詩詞翻譯及賞析09-15
《香積寺禮拜萬回平等二圣僧塔》唐詩賞析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