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 推薦度:
-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 推薦度:
-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汪曾祺作品讀后感范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汪曾祺作品讀后感范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汪曾祺作品讀后感范文1
我的深度閱讀的對象就是汪曾祺老先生,我對他的影響很淡很淡,也許是因為汪老這個人本來就并不招搖,在二十世紀40年代,汪老已經(jīng)在文壇嶄露頭角了,但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災(zāi)難他失去了成為文學泰斗的機會,而這場災(zāi)難無疑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經(jīng)歷,他的文字也開始變得成熟和淡淡的憂傷。
我之前在《邂逅集》中看見了一個對未來有著無限希望的陽光青年,如果我注定要孤獨一生,那就讓我站著,尋找那孤獨的軌跡,我相信,孤獨有一天會死去。一種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覺霎時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就是這樣,汪曾祺在文壇創(chuàng)出了一番天地。
之后,汪曾祺在張家界知青下鄉(xiāng),他體會了十年之苦,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有他自己的影子,比如他形容的一個女工程師,因為一個莫須名的罪名,被劃成右派,這和汪曾祺的經(jīng)歷多么的相似啊!他可以盡情地說出自己的內(nèi)心的真正的想法。有他對這段生活的美好回憶,比如一篇小說《七里茶坊》,里面他和自己的同事們一起說說笑笑,似乎留下了一連串歡聲笑語,但我總覺的,這中間包含淡淡的憂傷,這種憂傷伴隨了汪曾祺的平淡的文字出現(xiàn)了神奇的效果,我們帶來一口袋莜面,頓頓飯吃莜面,而且都是推窩窩。莜面吃完了,三套大車會又給我們捎來的。剛出屜的.莜面,真香!用蒸莜面的水,洗洗臉,我們就蘸著麥麩子做的大醬吃起來,沒有油,沒有醋,尤其是沒有辣椒!可是你得相信我說的是真話:我一輩子很少吃過這么好吃的東西。那是什么時候呀?一九六○年!這兩年他常發(fā)牢騷小王也有些不平之氣。仿佛有一種對時代的埋怨,我常常讀著他的小說想流淚,自己似乎也到了那個時代,感受他的苦痛,這應(yīng)該也算是他的優(yōu)越之處吧。
這樣的文字在汪老的散文中卻沒有體現(xiàn),他飽嘗了天下的美食,對于美食文化興致勃勃,他的友人曾這樣評價他:我和汪曾祺同桌吃過飯,在座的賓客都把他視若一部毛邊紙印刷的木刻菜譜。聽其用不緊不慢的江浙腔調(diào)講解每一道名菜的做法與典故,這比聽他講小說的寫作方法還要有意思。好吃的不見得擅長烹調(diào),但會做的必定好吃汪曾祺先生是兩者俱佳。這邊可以體現(xiàn)了。還有汪曾祺對平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就是以平靜的口吻來敘述,并不加任何感情的修飾,這與他認真的寫作態(tài)度和他豁達平淡的人生態(tài)度是有關(guān)的。
撇開了這些汪曾祺的小說和散文,我更喜歡讀他的兩篇代表作,一篇是《大淖記事》,一篇是《受戒》,我更喜歡《受戒》,可能是更富童真,但其實,當讀了很多遍以后,我開始覺得這與汪曾祺的語言風格是一致的,他依然是在表達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像沖破世俗束縛,渴望自由的感覺,這也是汪曾祺畢生追求的,他是一個時代的悲劇,被稱為最后一個士大夫,他踐行的是大儒式的風格,他以天下博愛為己任,把普及蒼生作為自己的信念。
讀完了這本并不算厚的《汪曾祺作品精選》,好像是與一位文化名人隔了時空對話,他在平靜而又耐心的敘述,我在不知疲倦地聽著,不僅僅是故事,還有味道,濃濃的鄉(xiāng)土文化味道。
汪曾祺作品讀后感范文2
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恣態(tài)橫生。
汪曾祺先生的作品自述都是不期而遇,行云流水的記錄也注定了他的作品中不可磨滅的散文影子。一切景語皆情語。初讀汪曾淇先生的作品不管是《復(fù)仇》、《老魯》,還是其他的作品總有一股淡淡的韻味縈繞在心頭。一切語句中都有著氣氛,人性的氣氛。不直接描寫人物,只憑著這些氣氛使讀者體會出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動,在字里行間都浸透了人物,這便是散文的精髓,也是汪曾祺先生一向所貫徹的。
我認為散不是追求或故意為之而能做到的。故意便破壞了散的自然與純潔,散的意便會化散開去,這便失去了散的根。汪曾祺先生在序中說:我的另一個特點是:散。這倒是有意而為之。散并不是刻意便可描摹得出的,沒有一種深邃的體會,不對自己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懷有一種強烈感情的人,是吐不出幾句金玉良言的。
汪先生此處是沒有意識到豐富的人生閱歷,復(fù)雜的心路歷程,百態(tài)的人性面目對他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怎樣深遠的影響,這些使他散得更加深刻。文章形的散,也是汪曾祺所追求的。布局嚴緊的.小說,在他眼中就像是被鐵箍捆綁住的南瓜,最終只能面臨爆炸。信馬由韁,為文無法,這才是汪先生的心向往之。
《詩大序》: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之志,發(fā)言為詩。詩是一種最普遍的藝術(shù),如陽光一般散落在人類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詩的最本質(zhì)特征是抒情美。無論是小說、散文、戲劇、最優(yōu)美之處,無不閃現(xiàn)出詩的光環(huán)來。因而詩是文學中的文學。在藝術(shù)領(lǐng)域中,詩無處不在。詩美是藝術(shù)美中普遍因素的最高體現(xiàn)。
詩的美也不時出現(xiàn)在非文學藝術(shù)的領(lǐng)域中,科學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至是人的生活狀態(tài)、工作狀態(tài)中也散發(fā)出智慧光彩都有詩的蹤影。詩并不只是在詩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學樣式和藝術(shù)類型的共同質(zhì)素。所以,詩是一種普遍的藝術(shù)。汪曾祺先生的文章細品其中飽含詩的韻味美與節(jié)奏感。文章中無不洋溢著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與向往,正是詩人的典型特點:無論如何堅持也要沖破黑暗。即使是汪先生最低谷的日子被劃為右派,他也仍然堅守著這份信念。美妙的文章如詩,這正是對這本小說選的最佳詮釋。
好的作品缺少不了對于人性的解釋即對于真善美的詮釋,作者個人的感情的宣泄、表達也就自然包括其中。這都融入一個情字,這既表達了作者對世界的善惡觀、是非觀,又從某種角度中體現(xiàn)了作者對社會底層百姓的描寫。情于民間,要反映人的最悲最苦無疑是老百姓最有情可表,有話可說,有事可敘。汪先生的《老魯》、《雞鴨名家》、《大淖記事》正是這樣反映民間事的佳作。
散、詩、情,只留下了《雞鴨名家》里的余老五和陳長庚,《故鄉(xiāng)三陳》里的三陳,《徙》里的一輩子也未得徙于南海的高先生,《八千歲》里總是穿藍布二馬裾吃草爐燒餅的八千歲,以及《大淖記事》里的老錫匠、年輕的十一子與巧云。
【汪曾祺作品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汪曾祺作品特點08-10
汪曾祺作品《雞鴨名家》賞析08-22
汪曾祺作品《端午的鴨蛋》原文賞讀11-11
汪曾祺作品《昆明的雨》原文賞讀11-27
汪曾祺作品《撿破爛的老頭》原文賞讀03-24
汪曾祺作品《胡同文化》簡介及其賞析01-24
汪曾祺作品《咸菜茨菇湯》原文賞讀10-26
汪曾祺散文作品集代表作精選賞析03-31
汪曾祺作品選讀后感5篇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