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徐志摩的詩歌《最后的那一天》
徐志摩的詩歌:《最后那一天》
在春風不再回來的那一年,
在枯枝不再青條的那一天,
那時間天空再沒有光照,
只黑蒙蒙的妖氛彌漫著,
太陽,月亮,星光死去了的空間;
在一切標準推翻的那一天,
在一切價值重估的那時間,
暴露在最后審判的威靈中,
一切的虛偽與虛榮與虛空,
赤裸裸的靈魂們匍匐在主的跟前;
我愛,那時間你我再不必張皇,
更不須聲訴,辨冤,再不必隱藏,
你我的心,像一朵雪白的并蒂蓮,
在愛的青梗上秀挺,歡欣,鮮妍,
在主的跟前,愛是唯一的榮光。
寫作背景
作者長期留學劍橋(又譯康橋)大學,該詩寫作地點不詳,時間不詳,作者是現(xiàn)代作家中“西化”色彩極重的一位,他打破了基督教傳統(tǒng)理論,創(chuàng)作了這首愛情散文詩,表現(xiàn)出相當?shù)臒崃掖竽,不惜一切代價,不怕一切流言之勇氣的。
作品賞析
徐志摩是現(xiàn)代作家中“西化”色彩極重的一位,他對西方文明的諳熟和傾心贊美認同是不言自明的。在這首《最后的那一天》中,徐志摩正是借用了《圣經》中關于“末日審判”的典故,用詩的語言和形式創(chuàng)造設置一個理想化的,想象出來的情境,寄托并表達自己對純潔美好而自由的愛情的向往和贊美。第一節(jié)描繪出了“最后的那一天”所出現(xiàn)的黑暗恐怖的情景:春風不再回來,枯枝也不再泛青,太陽、月亮、星星等發(fā)光體都失去了光芒,整個天空黑茫茫渾沌一片。詩人著力渲染那一天的不同尋常,這自然是為了襯托對比出兩類人在這一情景面前的不同心境,壞人只能惶惶然,好人卻能坦坦然。
第二節(jié)進一步展開描繪那一天將發(fā)生的不同尋常的事情——“價值重估”。那一天,一切現(xiàn)實中成舊的,習以為常甚或神圣不可動搖的價值標準都必須重新估價甚至完全推翻。在這“最后審判”的威嚴中,在公正嚴厲的上帝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一個靈魂都是赤裸裸的,不加掩飾也無法掩飾,完全暴露呈現(xiàn)在上帝面前,再也沒有了諸如財富、地位、權力等身外之物,也沒有了諸如“仁義”、“道德”、“忠孝節(jié)義”之類的“掩羞布”和“貞節(jié)坊”。
在第一二節(jié)詩味并不很濃的,沾滯于現(xiàn)實的意象設置和描繪說明之后,作者在第三節(jié)轉入他最拿手的對愛情的空靈想象和瀟灑描繪。到那個時候,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受詬病,冤屈,不能堂堂正正、自由無拘地相愛的“你我的心”,卻象一朵雪白的并蒂蓮/在愛的青梗上秀挺,歡欣,鮮妍,——”。在這里,詩人以“并蒂蓮”比喻兩顆相愛的“心”,化虛為實,巧妙貼切,并且使得“雪白”不但修飾“并蒂蓮”,更象征寓意了“你我”愛情的圣潔。“愛的青梗”,在意象設置上,也是虛實并置,使意象間充滿張力,“秀挺”、“歡欣”、“鮮妍”三個動詞(或動詞化的形容詞)則生氣滿溢,動感極強。徐志摩在第三節(jié)中對愛情的描寫,顯然與第一二節(jié)的黑暗、恐怖或莊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出了愛情“是唯一的榮光”的純潔和神圣。“你我”在上帝面前再不必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那樣“張皇”。躲躲藏藏,完全可以在上帝面前問心無愧,上帝也一定能為“你我”作主,讓“你我”“有情人終成眷屬”,最后獲得美滿之愛。[2]
【徐志摩的詩歌《最后的那一天》】相關文章:
徐志摩詩歌06-22
徐志摩的詩歌07-20
徐志摩經典詩歌02-21
徐志摩的優(yōu)美詩歌03-21
徐志摩詩歌全集06-02
徐志摩的詩歌《偶遇》11-03
徐志摩詩歌《破廟》06-16
徐志摩詩歌的特點09-07
徐志摩經典詩歌全集07-28
徐志摩的詩歌分析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