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春的聲音》閱讀答案
語文閱讀理解在語文教學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它不僅是學生日常獲取知識、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學生自身全面發(fā)展的必然需要和適應未來信息社會的必備技能。
春的聲音
沉櫻
①如果說花是春的顏色,那么鳥應該是春的聲音了。但是幼年生長在枯燥的北方,住的又是城市,就是春天,也過得異常寂寞。所謂 春了的時候,除了滿城風沙,氣候干燥之外再沒有別的感覺;ú莶皇请S地可見的,鳥聲更是完全隔絕。當時在幼稚的心目中,總以為所謂鳥,不過是那“喳喳”的 喜鵲,“啞啞”的烏鴉,和終日在院中成群覓食的麻雀罷了。
、诓恢悄囊淮螒(zhàn)爭,那時我好像有八九歲,為了避亂,全家搬到了鄉(xiāng)下,恰好是三四月的光景,我這才第一次認識了并且享受了春天。
、鄢醮坞x開到處擁擠著房屋和街道的城市,到了一望無際的曠野,那愉快是難以形容的。整天奔走在綠油油的田野里,編柳枝采野花之外,還有一樁樂事,便 是聽“播谷”叫。這鳥的叫聲,無論什么時候聽去,總是遠遠的,仿佛要同人保持一種距離,故意躲在什么地方,卻又一聲聲地清楚地叫著,像是對人說話那么富于 親切活潑的意味。聽了它的鳴聲而不動心的人,恐怕是沒有的。難怪農人聽了,覺得它是在提醒著“播谷!播谷!”,而受折磨的兒媳婦聽了,說它是大聲疾呼著 “姑惡!姑惡!”對于小孩子,雖然聽不出什么意義,卻也覺得趣味無窮。不知是誰把它似通非通地諧作“光棍托鋤”,并把這作為它的名字。每逢這鳥一叫,我們 便仰望著那聲音所的遠方,模仿著它的調子做一種唱和。我們對唱的開場是聽它自報姓名似的先叫一聲:“光棍托鋤!”我們便緊跟著問:“你在哪里?”剛問完, 它又叫第二聲,像是回答:“我在山谷。”又問:“你吃什么?”“我吃石頭。”“你喝什么么?”“我喝香油。”大概小孩簡單的頭腦再也想不出別的可問的了, 便就此為止,只反復地問一遍又一遍,它也總不厭其煩地照樣回答了又回答……
、“播谷”以外,還有一種為我所深愛的鳴鳥,便是鷓鴣。前者可說是兒時的游伴,后者則是成年后才交結的朋友。一切鳥聲似乎都有婉轉清脆的共同點,唯 有鷓鴣的叫是低沉的緩慢的。在我的心中,“播谷”好像一個活潑快樂的小孩,它叫的時候也仿佛是在蹦蹦跳跳的,而鷓鴣則像是一位沉思默想的老人,動也不動地 縮在什么地方慢騰騰地自言自語。它也是遠遠地離開了人,可是它“咕咕咕”地一叫起,就立刻把那繁華蓬勃的春天籠上一片寧靜、和平與悠閑,使人不知不覺流入 遐思,同時像對“播谷”似的悠然神往于飄渺的遠方—— 一座人跡罕至的深山,或一片無邊無際的幽林。
⑤抗戰(zhàn)中到了四川,住在鄉(xiāng)下之后,對于鳥的認識增廣了不少。但是為了這兩種鳥的偏愛,那些枝頭上的清唱,盡管多么悅耳,總引不起很大的興趣。
、蘅墒呛笪矣譃橐环N鳥只得心動了。這最初聽見的時候,覺得有點像“播谷”,因為它是一聲聲地訴說什么似地反復叫著四個音的調子。但仔細聽去,便完全 兩樣了,一點沒有輕快的意味,相反地竟十分凄厲。一樣地有著使人不能不聽的魔力,但聽絕對沒有使人像聽播谷叫時那樣做唱和的閑情,或像聽鷓鴣叫時那種深思 冥想的余裕。這是越聽越覺不安,使人心中增添著難言的煩躁、焦灼和悲切,直到不能忍受的程度,尤其中夜醒,往往要被它叫得不能再睡。
、哌@一天到晚叫了又叫的是什么鳥呢?我正納悶著想問人,一天傍晚,我住樓下,路旁又照例聚著飯后出聊天的人們,都是所謂下江人,各種的方言形成一片 嘈雜,使人頗覺煩擾?墒沁@時候,那鳥聲不受影響地仍舊地在叫著,一直叫到那些閑談得非常起勁的人們都注意起了。忽然一個南京口音的打住了話頭茫然地問 著:“這是什鳥?”另一個湖南口音的回答說:“就是杜鵑啦。”那個問的人沒有再說什么,可是我想,他一定和樓上的我一樣地在心中“呵”了一聲吧!這個使人 恍然的名字,仿佛是一個暗示,一經點破,從此我聽懂了它反復在叫著的是什么了。一點也不錯,是:“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嘁惶,半夜里忽然響起警報,依仗著住在鄉(xiāng)間,我仍然沒有躲避,但也不能安睡,起床伏在窗口張望著。不用說,這是一個月夜,那銀色的月光像水一樣淹 沒了無邊的田野和山林,那么溫柔寂靜,好像大自然也正在安眠。但警報一再怒吼,擊碎了美夢。忽然漫山遍野散布著緊張騷動的人群,匆促地奔竄著,四下里躲藏 著,過了一會兒卻又恢復了看不見一個人影,聽不見一點聲音的月夜。不過這時已不是溫柔的寧靜,而是令人悚然的噤寂。幸而還有田里的蛙,打諢一般閣閣地唱成 一片,多少解除了些窒息似的恐怖。但同時也傳無溫情的杜鵑的叫喚,趁了一切都在靜靜躲藏著的當兒,向那些側聽機聲的耳朵更起勁兒地叫著:“不如歸去!不如 歸去!”
、“等是有家歸不得,杜鵑休向身邊啼!”雖然是在繁花如錦的蜀國之春,又有誰會忘記了家鄉(xiāng)呢?但愿沒有太多人知道它就是杜鵑,就是子規(guī),而它叫的就是“不如歸去”吧,我當時曾這樣在默念著。
、饧亦l(xiāng)是歸去過了,但曾幾何時又離開了,F(xiàn)在寶島上,我又住在鄉(xiāng)下,在這四季如春的地方,花是夠繁茂的,但常使我覺得奇怪的是鳥聲并不太多?戳说教幨㈤_的杜鵑花,我的耳邊似乎又響起杜鵑鳥的“不知歸去!”的叫喚。是的,什么時候我再歸去聽聽那些“春的聲音”呢?
1939年寫于重慶北培,1949年重寫于臺灣
(選自《當代散文鑒賞》,有刪改)
16.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兩項都選對給4分,只選一項且正確給2分,有選錯的給0分)(4分)
A.文章后半部分,“不如歸去”反復出現(xiàn),不僅令讀者產生如聞其聲、如臨其境之感,也深切表達了作者對故土的思念。
B.本文開篇便點明主旨,提綱挈領,隨后圍繞主旨寫了不同地方的三種鳥兒及它們的叫聲,層層推進,扣人心弦。
C.行文時,作者穿插了許多過渡句,自然而然地寫出了時間的流逝,如“那時我好像八九歲”“抗戰(zhàn)中到了四川,住在鄉(xiāng)下之后”等。
D.雖然播谷等三種鳥兒的聲音都是文章所說的“春的聲音”,但在具體描述三者時作者著墨不同,有所側重。
E.文末“什么時候我再歸去聽聽那些‘春的聲音’呢”一句表明作者現(xiàn)在身處的地方沒有“春的聲音”,而這引發(fā)了作者想回去聽春之聲的感慨。
17.文章開頭“如果說花是春的顏色,那么鳥應該是春的聲音了”一句在文中有哪些作用?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4分)
18.本文寫到播谷、鷓鴣、杜鵑三種鳥的叫聲,請選擇兩種鳥的叫聲,簡要概括各自特點和作者聽到鳥鳴后的感受。(4分)
19.本文題目是“春的聲音”,正文以大量的篇幅寫了三種鳥鳴,寫春鳥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真正用意嗎?請結合文本進行探究。(8分)
《春的聲音》閱讀答案
16.B E (B項,“本文開篇便點明主旨,提綱挈領”錯誤,全文的主旨到篇末才得以彰顯。E項,該句并非表明作者現(xiàn)在身處的地方沒有“春的聲音”,這從“在這四季如春的地方……鳥聲并不太多”可知。作者發(fā)出感慨是因為思鄉(xiāng)。)
17.①結構上:既照應題目“春的聲音”,又引出下文,展開對播谷、鷓鴣、杜鵑三種鳥的鳴聲的描寫。(2分)②內容上:引人聯(lián)想和想象,花香鳥語是春天最美、最有代表性的景象,文章開頭這樣寫能使讀者迅速進入春暖花開、百鳥歡唱的意境之中。(2分)
18.①播谷鳥 特點:播谷鳥叫聽上去總是遠遠的,卻又像是對人說話那么富于親切活潑的意味。(1分)感受:播谷像是兒時的游伴,聽播谷鳥叫是一樁樂事,讓人覺得趣味無窮。(1分)
、邡p鴣 特點:鷓鴣的叫是低沉的緩慢的,像動也不動地縮在什么地方的老人慢騰騰的自言自語。(1分)感受:它的叫聲讓人覺得寧靜、和平、悠閑,能使人不知不覺流入遐思,同時悠然神往于飄渺的遠方。(1分)
、鄱霹N 特點:杜鵑的叫聲十分凄厲。(1分)感受:越聽越覺不安,使人覺得煩躁、焦灼和悲切,直到不能忍受的程度。(1分)
19.①不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真正用意是寫思鄉(xiāng)之情。(2分)②文中寫了兒時播谷的叫聲、成年后鷓鴣的叫聲、抗戰(zhàn)時杜鵑的叫聲,不同時期作者是在不 同的地方,春鳥的叫聲總是和遷徙聯(lián)系在一起。(2分)③文中寫了三種鳥,⑥-⑨段都用寫杜鵑,可見杜鵑是重點,而杜鵑的叫聲“不如歸去”則是思鄉(xiāng)的象征。 (2分)④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說自己身在寶島,“什么時候我再歸去聽聽那些‘春的聲音’呢”,可見前面寫“春的聲音”是為了后面寫思鄉(xiāng)之情作鋪墊。(2分)
【《春的聲音》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春閱讀及答案10-16
聲音的溫度閱讀答案05-03
《春》朱自清閱讀答案10-18
朱自清《春》閱讀及答案10-21
朱自清的《春》的閱讀答案03-26
春燕閱讀答案06-06
春頌的閱讀答案07-01
選段《春》閱讀答案06-17
朱自清的《春》閱讀答案06-17
春殘閱讀答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