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6篇,歡迎大家分享。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1、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引導學生感受康橋旖旎的風光,體味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之情。
過程與方法:領悟詩歌的意象美,掌握用意象分析法來理解詩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詩人對母校的眷戀之情。
2、學情分析
學生對詩歌接觸不多,語言積累,鑒賞審美能力有待提高,本課著重通過朗誦手段,展開想象的翅膀來把詩歌情感,通過詩歌意象的研究學習加強合作探究能力,積累精美的語言;鼓勵學生熱愛自然美景,感悟人生,培養(yǎng)其對詩歌的鑒賞能力和高尚的審美情趣。
3、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用意象分析法來理解詩歌的意象美。
難點:體味詩情的領悟與意象的把握。
4、教學過程
【導入】
一、激情導入
有這樣一個人,他風流倜儻,才華橫溢;有這樣一座橋,他空靈動人,風景秀美;有這樣一首詩,他意境獨特,情感細膩。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認識一下這個人,看一看這座橋,品一品這首詩?那我們就一同走進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二、知人論世
徐志摩(1896~1931年)現代詩人、散文家,新詩的靈魂,浙江海寧人,富商家庭。名章垿,字志摩,筆名“南湖”、“云中鶴”,同聞一多為新月詩派詩人,提倡詩歌“三美”。1920年,25歲的徐志摩來到英國劍橋大學留學,在這里度過了一段讓他終身難忘的時光。但是,不幸的是在1931年,他所搭乘的飛機從南京到北京的途中遇到了大霧,飛機觸山,不幸遇難,時年35歲。代表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熟知徐志摩的人都稱贊他的性格品行,說他不計名利、充滿熱情、富有風趣,然而我說他如流星般閃過的一生也離不開三個女性。張幼儀,他的第一任夫人,也是包辦婚姻的犧牲品,可想而知最終的婚姻識走向破滅的。然而同時他在英國留學期間,與既有花一般的年齡與嬌艷,又有中國傳統(tǒng)大家閨秀的容顏與西方女子的落落大方的林徽因相識了,他們同時被對方的才情所吸引并墜入愛河,但是由于種種的原因并沒有結合。正當徐志摩的愛情枯萎之際,他結識了當時上海有名的交際花陸小曼,她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們一起研究詩詞、文學?梢哉f兩人情投意合,最終成為徐志摩的第二任夫人。他一生的愛來自這三個方向,來自這性格完全不同的女性,也可以這樣說女性是徐志摩靈感創(chuàng)作的源泉。
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具有中世紀的建筑風格,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也是在這的蘋果樹下,發(fā)現的萬有引力定律。同時,在這里造就了三十二位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我們似乎可以嗅到彌漫在空氣中芳草與鮮花的氣息,流淌著的康河是劍橋大學的眼睛,靈動的所在。面對如此的美景,懷念著逝去的美好時光,喚醒了久蜇在詩人心中的熱情,在回國的途中創(chuàng)作了這首震驚世界的傳世之作《再別康橋》。
三、感受詩歌
看視頻聽配樂詩朗誦,感受詩歌的意境美。(播放視頻)
節(jié)奏:輕柔、和諧
語調:舒緩、低沉。
感情:別而不愁、離而不傷。
學生自由讀
學生個別配樂讀(互相點評)
男女生分節(jié)朗誦
【活動】體會詩歌
通過誦讀,我們從聽覺與視覺上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康橋的什么樣的感情?那你對詩人所描繪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可以說是風景如畫。這正如蘇軾評價王維的詩時所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缃,我們品味著徐志摩的這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那。如此之美的畫面,詩人都描寫了哪些什么景物那?
云彩、金柳、艷影、青荇、潭水、浮藻、星輝(板書)
四、意象分析
1、為什么說是金柳?那又為什么說是新娘那?這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文中哪里還用了這樣的修辭手法?(出示幻燈片)
明確:柳樹被夕陽籠罩著一層嫵媚的金色,新娘是女子一生中最美的時刻,可見在詩人心中的地位,在這里不僅是一草一木而仿佛看到了自己心愛的女子一般。誰愿意離開自己的新娘那?暗喻。是天上虹!捌G影”在哪里?說明什么?
2、“青荇”在招搖,“招搖”我們所了解的詞語是什么?從感情色彩上看那它是什么詞?
朱自清的《春》中也有一段這樣的話:“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自己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與清風流水應和著!蹦膫詞語也是這種用法?更能表現什么情感?(出示幻燈片)
明確:“招搖過市”“招搖撞騙”貶義褒用更能體現對康橋的喜愛!“賣弄”表現了春天來了時鳥兒的歡聲雀躍。
3、“潭水”是什么潭?他的夢是什么那把“潭”比作“虹’有著什么相似之處那?
明確:在康河的上游,參天古樹之間,有一眼小潭,清澈見底,他是以英國追求自由主義的浪漫詩人拜倫命名的叫“拜倫潭”這里的夢就是他追求自由的夢,文學夢,詩人夢。大家應該有這樣的體驗,夏天走在綠蔭的大道上,陽光從枝葉的縫隙中傾瀉而下,星星點點,絲絲縷縷,如同幻境。而當它照到水面上,因為有了反射和折射,就會五彩斑斕,恰似天上的彩虹。當然這里還有他那欲說還休的愛情。所以那不就是他“彩虹似的夢嗎”。
4、我們來看本來這些景物是沒有感情的?然而在這里作者賦予他們情感,我們把這些帶有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叫做什么?
明確:意象
5、齊讀五、六節(jié),一起品味這兩節(jié)在情感上有何不同?
明確:高興的想放歌,大聲的歌唱,我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以表達內心的喜悅,這里詩人也不例外,他還做了什么?似乎也已經忘了要即將離開,而是撐著長篙去尋找彩虹似的夢,甚至還要大聲唱歌?但是他放歌了嗎?而是沉默!因為夢要醒來,回到現實,他還是要離開的
五、小組探究
回顧我們學過的經典詩詞,你記憶中最難忘的離別詩篇是什么?跟他們相比《再別康橋》有哪些不同?(出示幻燈片)
六、拓展思維
詩人不帶走一片云彩的走了,帶走的是那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傷感與憂愁,假設你是徐志摩的好友,你會用什么樣的話語來的安慰他。
七、作業(yè)布置(分層)
1、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2、概括詩歌的“三美”。
3、仿照李白的《送友人》,把詩歌改寫成五言律詩。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徐志摩及詩歌背景;體會詩歌意境,理解詩歌主題;感知詩歌“三美”;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2、過程與方法:在熟讀、欣賞和背誦中,深切體會作者的情感,欣賞詩歌的美。
3、情感與價值觀:感受作者的離情別緒,體會作者深深的眷戀與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體會詩歌的“三美”。
教學方法
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走近詩人:
1、徐志摩的人生信仰:
自由之夢——優(yōu)裕的家庭、豐富的游歷、超群的才華——飛翔
愛之夢——原配:張幼儀、靈魂伴侶:林徽音、夫人:陸小曼——破滅
美之夢——新月詩派代表詩人:《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蘊積
2、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段鼰熍c文化》
康橋秀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郁的人文氛圍,還有與林徽因那段甜蜜的歲月,都讓徐志摩念念不忘。這段日子深深地影響了他的一生,喚醒了他的詩魂,成為他的“故鄉(xiāng)”“康橋理想”。
1、1922年,第一次離開劍橋,寫下長詩《康橋,再會吧》。
2、1926年,第二次旅游英國,留下散文《我所知道的的康橋》。
3、1928年,第三次去劍橋,告別劍橋,留下佳作《再別康橋》。
二、誦讀詩歌,整體感知
播放朗讀視頻,自由跟讀,體會情感。
三、品讀意象,領略“三美”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教案設計說明】
《再別康橋》是現代著名的詩人徐志摩的代表作,F被選入粵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在教學中要體現《語文新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像力和審美力;在閱讀中,體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發(fā)珍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感情,感受藝術和科學的美,提高審美的境界的目標。
本課教案設計重點圍繞詩歌的語言、藝術魅力兩個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品味詩歌的語言、提高鑒賞詩歌的能力。教學目標的實現,采用反復朗讀,分析詩中的意象,通過朗讀-思考-分析-朗讀-教師范讀等幾個環(huán)節(jié),達到理解詩歌的內容和重點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目標。
重點難點目標的突破,利用設計問題的形式,從詩歌的朗誦技巧入手,從詩歌中的主要意象和其表達的情感等方面啟發(fā)引導,借助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目標】
1.了解徐志摩及本詩的寫作背景。
2.掌握一般的朗讀技巧,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3.分析詩中主要意象,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歌的情感。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詩文。
2、分析詩中主要意象,體會詩的意境,理解詩歌的情感。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學生朗讀,教師引導、總結點評
【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
歌曲《再別康橋》欣賞。
二、談談你所知道的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1921年開始寫詩,深受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侖、雪萊和印度詩人泰戈爾的影響。他的不少詩作語言清新、比喻貼切,風格輕柔明麗。
徐志摩的康橋情結:
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1928年秋第三次到英國、再別康橋。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
“我在康橋的日子可真是享福,恐怕這輩子再也得不到那樣蜜甜的機會了。我不敢說康橋給了我多少學問或是教會了我什么。我不敢說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脫凡胎。我敢說的只是——就我個人說,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的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
三、 掌握輕重,注意節(jié)奏,讀出詩歌優(yōu)美流暢的旋律
1、配樂:《安妮的仙境-班得瑞》。
2、如何讀出自己要強調的部分(教師有針對性地指導,范讀詩歌)
關于輕重音的把握 輕音如何讀出強調的意味
四、體味意象,感知內容,讀出詩中隱藏的康橋情結
試從每一節(jié)詩歌中找出一個主要意象,老師指導朗讀,分析這個意象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的朗讀出來。
板書設計:
星輝:狂放
↗ ↘
潭:夢想 ↘
↗ 夏蟲:沉寂
青荇 :陶醉 ↘
↗ ↘
金柳:喜悅 ↘
↗ ↘
云彩 :傷感 云彩:傷感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應該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緩步飄然離去的形象,要讀出別離傷感的情調。
第2節(jié),寫岸邊的金柳樹倒映在康河里,仿佛夕陽中的新娘,要讀出詩人無限眷戀和喜悅之情。
第3節(jié),寫在康河的柔波里,詩人甘心做一條水草,要讀出詩人對康橋深深的陶醉。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清潭,沉淀著彩虹似的夢。要讀出詩人融情入景,將夢想全部融入康橋。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要讀出他幻想著撐著一支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的狂放。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笙簫,要讀出情感回歸沉寂的惆悵。
第7節(jié),與開頭呼應。重章疊唱,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也要讀出別離傷感的情調。
情感線索非常清晰:愁(1)——喜(2-5)——愁(6-7)
小結:這一系列“經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意象, 構筑了哀而不傷,離愁中有沉醉的深沉意境,表達了詩人在離別康橋時的依戀不舍!对賱e康橋》優(yōu)秀教學設計
五、 欣賞配樂朗誦。
六、學生再次配樂朗讀。有時間請同學做朗讀點評。
七、嘗試全班一起背誦詩歌。
八、課堂小結,作業(yè)布置
1背誦全詩
2課后看看電影《人間四月天》。
3朗讀并賞析徐志摩詩《沙揚娜拉》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的
1, 感知《再別康橋》的詩意美,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2, 學會新詩的鑒賞方法。
A, 通過教師的指導朗讀學會欣賞詩歌的音樂美。
B, 通過教師的分析賞析,學會從詩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再別康橋》的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欣賞法。
媒體設計:播放校園歌曲《再別康橋》。
播放黃磊朗誦帶《再別康橋》。
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堂教學設計
一, 導語: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一首帶有淡淡哀愁的離別詩牽動了多少文人學者的心。徐志摩,他就這樣悄悄地來,又這樣悄悄地走了。詩人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呢?讓我們和志摩一起《再別康橋》,走進詩人內心。
二,播放歌曲《再別康橋》,附上劍橋的圖片。
。ń庹f:音樂能陶冶人的性靈。《再別康橋》這首詩本身就極具音樂美。播一首由《再別康橋》改成的歌曲,可以讓學生從另一個藝術層面去感受志摩的詩。配上劍橋的優(yōu)美的圖片,讓學生由聽覺到視覺都對《再別康橋》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其間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過了一段美好的留學時光。
《再別康橋》這首詩,較為典型地表現了徐志摩詩歌的風格。 詩歌記下了詩人1928年秋重到英國、再別康橋的情感體驗,表現了一種含著淡淡憂愁的離情別緒。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禈虻囊磺校缇徒o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涌上心頭?岛拥乃_啟了詩人的性靈,喚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四,播放黃磊朗讀的《再別康橋》,老師指導朗讀。注意詩歌的節(jié)奏及飽含的深情。
五,整體鑒賞《再別康橋》。(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這首詩歌)
(一),提示:自古寫離別詩之作可以說是數不勝數,大家比較熟悉的還記得有哪些詩詞?
明確:駱賓王的《于易水送人一絕》:“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蓖醪摹端投派俑问裰荨罚骸芭c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蓖醪g的《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崩畎椎摹顿浲魝悺罚骸袄畎壮酥蹖⒂,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啟發(fā):如果我們把這些詩歌和徐志摩的這首詩一下,在送別的對象上有什么不一樣呢?
明確: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自然景物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這些物象(云彩等)寄托著詩人的感情,這種有著詩人感情的物象即是詩歌的意象。詩人如何選擇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正是我們要重點賞析的部分。
。ǘ,從詩歌的意象入手賞析詩歌。
提問:
A, 本文在意象的選擇上獨具特色,請同學們找出本文的意象分別是哪些?
明確: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景物。
B,學生討論這些意象的選擇有什么作用?
明確:
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而選取云彩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溫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里的艷影,在水中蕩漾,也在詩人的心頭蕩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仿佛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這正是本詩意象選擇的獨具特色之處。
。ㄈ瑥脑姼璧男问饺胧仲p析詩歌。
《再別康橋》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繪畫美,音樂美, 建筑美。
1, 繪畫美,是指詩的語言多選用有色彩的詞語。全詩中選用了“云彩,金柳,夕陽,波光,艷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全詩共七節(ji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搖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搖著似乎有話對詩人說……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
2,音樂美,是對詩歌的音節(jié)而言,朗朗上口,錯落有致,都是音樂美的表現。
A, 押韻,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
B, 音節(jié)和諧,節(jié)奏感強。
C, 回環(huán)復沓。首節(jié)和末節(jié),語意相似,節(jié)奏相同,構成回環(huán)呼應的結構形式。
3,建筑美,是節(jié)的勻稱和句的整齊。《再別康橋》共七節(jié),每節(jié)兩句,單行和雙行錯開一格排列,無論從排列上,還是從字數上看,也都整齊劃一,給人以美感。
(解說:在詩歌的形式美賞析方面,結合徐志摩崇尚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的詩學主張,所以作這三方面的點撥。教師重點講析繪畫美,學生討論音樂美和建筑美,最后教師總結。)
六、小結本文。
本課我們從詩歌的意象,詩歌的形式入手賞析現代詩歌,同學們要學會這兩種鑒賞新詩的方法。
七,知識點訓練。
1、對這首詩的解說,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開頭一節(jié)點明“再別”,連用三個“輕輕的”形成輕柔而優(yōu)美的旋律,把讀者帶入一種欣喜乃至禮贊的意境中。
B. 第二至四節(jié),詩人用“金柳”“艷影”“青荇”“榆蔭下的一潭”“彩虹似的夢”等一系列色彩鮮明的意象描繪康河的美景,抒發(fā)眷戀之情。
C. 第五、六兩節(jié),詩人的情緒由舒緩轉向激昂,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接著跌落回離別的現實,兩個“沉默”表達了詩人無盡的惆悵。
D. 最末一節(jié),以兩個“悄悄”緊承上一節(jié)的“悄悄”和“沉默”,而且與首節(jié)遙相呼應,但詩人的情緒已由淡淡的憂郁變得更加惆悵與傷感了。
2、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這首詩像一支優(yōu)美的樂曲,纏綿深婉的詩句隨著輕柔起伏的旋律流淌出來,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余音裊裊。
B. 這首詩像一幅生動的畫卷,一系列近乎完美的色彩變幻與意象組合形成流動的氣韻,艷麗而又幽雅,飄逸中見靜穆。
C. 這首詩具有完美的形式結構,每節(jié)詩四句,每個詩句基本上由三頓構成,勻稱,和諧,于清新活潑中求整飭。
D. 這首詩極好地體現了新格律詩派獨特的美學追求,但惟美主義也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作品的思想內容的表達。
3, 識記訓練:背誦本詩。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感悟徐志摩詩歌華麗輕巧的語言,整齊的章法,和諧柔美的音韻所散發(fā)出的強烈的藝術感染。
2.體會徐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在其詩歌中的融合。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之美。
【教學難點】
意境的營造。
【教學方法】
誦讀入境,欣賞詩意;聯想比較,鑒賞評價。
【教學道具】
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前幾課里,我們介紹并運用了詩歌的意象和象征這一鑒賞詩歌的入門方法,這節(jié)課我接著運用這種方法,來共同研究、探討現代詩歌史中的'明珠——《再別康橋》,體會其意境之美。
二、閱讀資料
徐志摩(1897~1931)現代詩人、散文家。名章垿,筆名南湖、云中鶴等。浙江海寧人。1915年畢業(yè)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讀于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倫敦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歐美浪漫主義、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2年返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后加入文學研究會。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其翻譯。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并出國游歷英、美、日、印諸國。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同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散文集《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秋》,小說散文集《輪盤》,戲劇《卞昆岡》(與陸小曼合寫),日記《愛眉小札》、《志摩日記》,譯著《曼殊斐爾小說集》等。他的作品已編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為新月派的代表詩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于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康橋:
即“劍橋”(Cambridge),英國著名的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是徐志摩曾經學習生活的地方,有很深的感情。
1920年秋,徐志摩經美國到倫敦,在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習,1922年上半年由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特別生轉為正式研究生。過了半年的正式學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國。1923年3月在《時事新報》上發(fā)表了第一首記憶康橋的詩——《康橋在會吧》,但藝術上松散冗長,效果不佳;1925年7月再次訪問倫敦,1926年1月寫下了為人熟知的現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橋》;1928年8月第三次來到英國,11月16日快要歸國的途中,靈感閃現,揮灑自如地寫下了的傳世經典之作——《再別康橋》。
三、誦讀欣賞,整體感知
1.誦讀欣賞,范讀正音:
青荇(xìng)長篙(gāo)漫溯(sù)笙(shēng)簫。
2.《再別康橋》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朗讀課文,并結合《我所知道的康橋》(《語文讀本》P118)和剛才介紹的相關資料,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口頭作文:《徐志摩在康橋》。
提示:《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猶如一首輕柔優(yōu)美的小夜曲,詩人的自由天性、瀟灑飄逸的風格與康橋寧靜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融會成了別具一格詩境之美。
四、分析鑒賞
第一節(jié)“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
這一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短短的四句詩映照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夕陽晚照的黃昏,做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做別姿態(tài)。詩人曾說:“那四五月間最漸緩最艷麗的黃昏,那才真是寸寸黃金。在康河邊上過一個黃昏是一服靈魂的補劑啊!”詩的開頭有意連用的三個“輕輕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現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陛p輕的來,輕輕的走,又輕輕的告別,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一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這也正是康河給詩人最美麗的印象。
第2節(jié)至第6節(jié),通過詩人在康河里泛舟尋夢,集中描寫了康河的美麗與寧靜,抒發(fā)了自己對康河的依戀和柔情。
第二~四節(ji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作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彩虹似的夢!
披著夕照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蔭下的水潭,一一映入眼底。
兩個暗喻用得頗為精到:第一個將“河畔的金柳”大膽地想象為“夕陽中的新娘”,使無生命的景語,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溫潤可人;第二個是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正是在意亂情迷之間,詩人如莊周夢蝶,物我兩忘,直覺得“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并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條招搖的水草。這種主客觀合一的佳構既是妙手偶得,也是千錘百煉之功,更是詩人無拘無束的生命追求與美的精神的吐露和象征。
“招搖”:常含貶義,常與“過市”連用;另有“逍遙”一義。用“逍遙”寫水草,顯現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這種“自在逍遙”的安閑,本是寫人之詞,用來寫水草,又更顯生動、形象。
“油油的”“招搖”:“油油”是光潤的樣子,水流的樣子,和悅的樣子。用它修飾“招搖”,不但增強了水草的自在感,而且還使我們想起了水草得以“招搖”的河水:微風輕拂,水波輕涌,水質清澈,那些像涂了凝脂的水草在水中隨微波來回輕擺,自在安閑。這是怎樣一幅美景啊!而這美景全賴詩人的“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據此,我們就可以理解作者后面所說的這句詩深刻的含義和詩人強烈的情感體驗。
《文心雕龍情采》說:“情者,文之經!毙熘灸x擇這樣的詞語,創(chuàng)造這樣的意境,全是為情驅使。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初到倫敦,康橋平靜、閑適的環(huán)境景物特征逗起的詩人久尋而不得的逍遙自在的情緒,他發(fā)現“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這在徐志摩《康橋,再會罷》中已初露端睨,而在第二次到劍橋后,詩人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中,這種感情表達的更為清晰、鮮明——“我那時有的是閑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純的機會。說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辯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
康河的流水、水草在作者眼中所呈現的那份安閑、自在,正是詩人心向往之的境界,由此而生出“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在這首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金柳”:柳樹是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離別的象征。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斯,雨雪霏霏。”《詩經小雅》。
第五~六節(jié)“尋夢,撐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爛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第5、6節(jié),詩人接著夢的出現,翻出了一層新的意境:抒寫夢的追尋與離別的靜默。借用“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只長篙”,“在星輝斑斕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三個疊句,將全詩推向高潮,正如康河之水,一波三折!康橋的美景挑逗起詩人想在康河里“尋夢”“放歌”的強烈沖動,但在青草更青處,詩人想“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的狂態(tài)終未成就——因為康河太美麗了,夜色、星光、水草、金柳、深潭里的清泉、彩虹揉成的夢……寧靜而和諧。詩人仿佛在悉心呵護一個情人的睡夢,生怕這個夢境有絲毫的殘損,輕柔的嘆息般的旋律與依依別情離緒完美地統(tǒng)一在了一起。而此時此刻的靜默與無言,正是一曲深情的別離歌,是對康橋最美的告別。“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人用欲放即斂的方法,采用警句或新穎漂亮的比喻或樸實無華的直接抒情,突現了全詩贊頌的“寧靜美”,并由景的寧靜轉為情的寧靜,使詩人至深至愛的別離情懷,在跌宕起伏的旋律中得到了更為充分的表現,濃縮成了古詩中獨特的“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意境,給人一種瀟灑與深沉相結合的美。
第七節(ji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詩歌的結尾,為了強化“再別”的感情色彩,詩人又回到了開頭的告別。與第一節(jié)詩相比,其他的詩句都沒有任何的改動,只是更換了最后的一句,但這種復踏已不是簡單的民歌體的復踏,它傳達出了更深的情感意義——“不帶走一片云彩”是詩人在經歷了康河的漫溯后產生的靈性,使其對康橋的愛和眷戀化成的一個灑脫的意象,一個極富動態(tài)感的姿態(tài),給全詩平添了幾分詩意,增強了幾分飄逸與瀟灑,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詩人獨特的個性美。全詩也由此完成了一個美麗的圓形抒情結構。
五、整合小結
中國詩詞中寫離別的詩作不勝枚舉,下面我們就隨便舉幾個例子,拿來與《再別康橋》比較一下,大家看看《再別康橋》有什么特別新穎之處?
例1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駱賓王《于易水送人一絕》)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山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明確:離別的對象特別。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例2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柳永《雨霖鈴》)
零落殘魂倍黯然,雙垂別淚越江邊。(柳宗元《別舍弟宗一》)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色輕輕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故關衰草遍,離別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掩泣空相向,風塵何所期。(《送李端》盧綸)
明確:營造的氣氛輕松!岸嗲樽怨艂x別!弊怨乓詠恚x別總是免不了一種沉重愁緒,但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的”“悄悄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例3設想一下,如果是你們要遠行,面對父母親友,你們眼中所看到會是什么樣的情景呢?結合你們自己的經驗,設身處地地為徐志摩設想一下。
明確:意象的選擇新穎。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是“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輝”等自然物,這些物象給我們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就好像作者是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營造出的是一種清新之感。
六、總結:從思想內容上來說,這首詩只表達了一種微波輕煙似的情緒,社會投影很模糊,表現不出五四時代的時代精神。但從詩歌藝術的角度來講,這首詩卻地位崇高,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1)意境悠婉怡人。徐志摩筆下的康橋具有生命、靈性,帶有詩人柔和飄逸的風度,與詩人的感情融為一體。而詩人的情懷也不是直白的顯露,它是熱烈而有分寸;淡淡起頭,又淡淡結尾,卻包含了許多復雜情緒,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和回味!对賱e康橋》既繼承了古典詩歌的傳統(tǒng),又在別離詩中,注入了現代人對自己生長的母校深情厚愛,并超越了一般離別眷戀人情感嘆,更具有了現代知識分子崇尚自我的個性色彩和追求自由的談談的象征意蘊。
。2)詩人很懂得主觀情緒和客觀景物的和諧融合,很好的處理了情與景的關系。全詩淡化了離別詩對離別之情的宣泄,著重于對康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的描繪,并將自己的愛和眷戀與對自然景色米的歌詠熔于一爐,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中,使詩人的離別之情,表現得更深、更美、更為渾厚和瀟灑,樸實自然,如一個圓潤發(fā)亮的的珍珠,給你的不是零星的閃光和魅力,而是一種人與自然、情與美的和諧統(tǒng)一的完整。
。3)形式結構,四句一行,錯落有致,回環(huán)呼應。
。4)語言清新,富于音樂美。這首詩的語言有著突出的淺白流暢的特點,但又深得錘煉,不露雕琢痕跡。詩中各個比喻,新鮮準確,形象生動,宛如流水一樣自然淌出,毫無當時新詩歐化的傾向。同時,作為新月社的代表,徐志摩非常同意聞一多關于新詩的“三美”主張(建筑美、繪畫美、音樂美)。而在詩的音樂美上,他又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除了節(jié)奏整齊,押韻和諧之外,他又強調音節(jié)的波動性,注意完整的音樂旋律。《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jié),每節(jié)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yōu)美的節(jié)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jié)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音節(jié)抑揚合度,聲調回環(huán)反復,全詩構成一闋完整的樂曲,帶來了音樂美與造型美統(tǒng)一的品格。
七、遷移應用
1.音樂朗誦
2.試和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比較賞析: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場娜拉!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清詩的抒情結構
重點難點:
。、寫作背景與詩的抒情基調
2、抒情主人公與作者的關系
學習過程及指導:
一、導入、示標(略)
二、檢查預習
。、艾青簡介:原名蔣海澄,1910生于浙江金華現代著名詩人,《光的贊歌》《古羅馬的大斗技場》《礁石》《我愛這土地》。
他出生時母親難產,算命先生說他“克父母的命”,被送到一貧苦農民家里撫養(yǎng),5歲回家讀書,但受到冷遇,只準稱父母為叔叔嬸嬸,正如他所說:是在冷漠和歧視的空氣里長大。1932年被捕,在冰冷監(jiān)獄里,看見曉雪飛舞,想到保姆落滿白雪的墳頭,揮筆寫下這首悼念謳歌之作。
2、解釋詞語
典押,典當。
忸怩:形容不好意思或不大方的樣子。
三、有感情地全詩。
注意抒情基調,感激與懷念,對黑暗世界的詛咒。
四、理清文章的抒情結構:
大堰河我的保姆
五、“抒情主人公”與作者的關系
本文是一首抒情詩,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等于作者,但由于詩中必有我,抒情主人公有作者的影子,或者說,往往就是詩人自己。
六、布置預習:
作者從哪些角度對大堰河進行塑造
第2課時
學習目標:
。薄⒎治龃笱吆拥男蜗
。、分析詩歌的表現特點
學習過程及指導:
一、討論分析大堰河形象
。薄W生討論回答
。、明確:
。痢⑼ㄟ^精細描寫大堰河怎樣在地獄般的環(huán)境里,默默進行無休無止的各種勞動;°勞作之后,體現對詩人慈母般的愛,在流盡乳法后,又到地主家承擔各種繁重的勞動;排比句式,像特寫鏡頭,寫出她的勤勞、純樸和善良的品質,她勞作時含笑,說明她為了自己一家而活著,不計較勞累、辛苦,深愛自己的乳兒,一種寬厚品格躍然紙上。在表現她蒙蒙善良寬厚性格的同時,滲透著對其命運的深切同情(指導研讀4.7小節(jié)。)
。、不僅如此,還著力描寫她豐富美麗的內心世界:疼愛乳兒,一往情深(作者也帶著深情記敘)研讀8小節(jié)
。谩⒃娙藢Υ笱吆拥母桧,也是對舊中國千千萬萬勞動嫂嫂品德的歌頌,揭示她們的悲慘命運(12小節(jié)),
二、通過這一形象,要表達的主題。
通過描述大堰河悲慘的一生,抒發(fā)了對其真摯的懷念和熱情的贊美(牢房陰冷,曉雪飛舞);同時,在敘述悲慘一生的同時,詛咒和控訴了黑暗的舊世界。
三、分析詩歌表現手法。
。薄⑹鞘闱樵,但在敘事中抒發(fā)強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節(jié)的敘述,抒發(fā)了同情、懷念、贊美、愛戴的感情。
。、修辭手法:
妙用對比:兩個家庭生活對比,體現社會制度不合理;兩家的不同待遇對比,顯示詩人的愛憎;生前的操勞和死后的凄慘;美麗夢境和凄慘死亡對比,深刻表現了文章主題
大量反復:表現特有的感情,使詩句一唱三嘆,增強表達效果。
多次排比:既使內容凝煉,形式整齊,也有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
總之,反復、排比更有助于表達強烈濃厚的感情。
四、與《詞二首》比較:
在抒情上的不同特點:
。、《詞二首》:間接抒情,借景抒情;
《大堰河》:間接、直接抒情,借事抒情。
。病⒈憩F手法:前者,想象聯想,借助神話來抒情;
后者,排比、對比、反復來抒發(fā)強烈情感
五、預習:《中國當代新詩兩首》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6篇】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8篇12-31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10篇12-31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10篇12-31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9篇12-30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五篇12-30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九篇12-29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8篇12-28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六篇12-26
再別康橋教案范文集合五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