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再別康橋教案范文匯總七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優(yōu)秀的教案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再別康橋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再別康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吟詠,感受詩歌中涌動的激情,把握詩歌的主題
2.分析詩中意象,理解詩歌中創(chuàng)造的形象,感受詩中營造的意境。
能力目標:了解新詩的體裁、風格及藝術表現(xiàn)特點,理解詩中運用的象征手法。
情感目標:作者創(chuàng)造的意境鮮明、富有動態(tài)的畫面詩意美知識點教法與手段
1.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2.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繪畫美。 教師講解學生思考討論
教學重點與難點處理方法:
1.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2.理解詩歌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教師講解學生思考討論
師生活動:
A.提問 1.找同學背誦《泌園春。長沙》 (5分鐘)
B.導語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他就這么悄悄地來,又這么悄悄地去了。他雖然不曾帶走人間的一片云彩,卻把傳世的《再別康橋》留給了詩壇,也把永遠的思念留給了人們,F(xiàn)在讓我們走進徐志摩,走進他的《再別康橋》。 教師(2分鐘)
C.解題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詩壇上,曾誕生了這樣一位詩人:他出身巨商名門,才情橫溢光耀,思想率真復雜,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汲取了歐美文化特別是劍橋文化的精髓,在中國的新詩史上創(chuàng)造了迷人的藝術奇觀。他就是浪漫主義詩人徐志摩。 年輕的詩人奔波云游,社交極廣,結交了許多文化名人,早年曾游學于英美,因此康橋時期是詩人一生的轉折點。1928年,詩人故地重游。11月6日,在歸途的南中國海上,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 教師(3分鐘)
D.讀課文 教師范讀一遍,學生自讀、齊讀各一遍辨析字音:荇() 斕() 釁() 溯() 衍() 讕() 畔() 朔() 師生互動(5分鐘)
E.分析課文 1.怎樣理解《再別康橋》的畫面美? 這首詩意境優(yōu)美(詩中有畫)。通過聯(lián)想、想象,讀者可以感受到,七節(jié)詩展示的是七幅色彩絢麗的歐洲風情畫卷,詩人用電影藝術中的蒙太奇手法,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將它們巧妙地剪輯到自己的詩作中,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立體的,給人以視覺上的審美享受。
2.怎樣理解《再別康橋》的音樂美? 這首詩韻律和諧。詩人深崇聞一多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尤重音樂美,因此除第五節(jié)不押韻外,其他六節(jié)都嚴格押韻,而且頻頻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四行一節(jié),詩作的單行和雙行錯落排列,每句字數基本上是6、7字(間有8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此外,輕輕悄 師生互動(30分鐘) 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節(jié)奏相同,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3.怎樣理解《再別康橋》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暄叮嚀的俗套,給人以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為離別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因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第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給人一種清新感。 獨特的構思,來自詩人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五四以來的時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fā)現(xiàn)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在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魅力,我想化入康河柔波之中,做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師生互動(30分鐘)
板書設計:再別康橋 徐志摩
一。作者簡介:徐志摩 筆名:云中鶴 《志摩的詩》 《翡冷翠的一夜》
二。 現(xiàn)實(1) 飄然而去 依戀 金柳 借尋夢 水草 康橋景色 秀美 景
(2-5) 清潭 抒 星輝 情 現(xiàn)實
。6-7) 飄然而去 依戀
再別康橋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大致了解該詩的“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2、分析理解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3、學生通過對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夠有感情的朗讀這篇詩歌。教學重點
1、理解詩人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
2、學生通過對具體字句的感悟能夠把握作者感情的變化。。教學難點
1、對于“三美”主張的理解。
2、對于詩歌情感的把握。
教學方法
美讀法、分組討論法、引導探究法
教學步驟
一、導語:
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在中國詩壇上活躍著一個新的詩歌流派,這就是以《新月》月刊為陣地的致力于提高新詩藝,潛心于探索新詩律,以追求“音樂美、建筑美、繪畫美”三美作為詩藝目標的“新月派”。在這個詩派里,有這樣一位詩人,他出身巨商名門,才情橫溢光耀,思想率真復雜,他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又汲取了歐美文化——特別是劍橋文化的精髓,以他短暫而毀譽參半的35個春秋,像一顆
劃過天邊的美麗的流星,在中國新詩史上創(chuàng)造了迷人的藝術奇觀,他就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徐志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經典之作《再別康橋》,領略這個傳奇人物筆下的現(xiàn)代詩歌之藝術魅力。
二、學習目標
1、品味語言,把握意象,體味詩歌的語言美和意象美。
2、體會徐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體驗在其詩歌中的融合。
三、了解徐志摩與康橋
徐志摩(1896—1931),筆名云中鶴、南湖、詩哲。浙江海寧人,現(xiàn)代詩人、散文家。生于浙江一個富商家庭,1916年考入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赴英國,就讀于劍橋(康橋cambridge,鄰近康河)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22年回國。劍橋大學對徐志摩的影響極大。1922年徐志摩回國前夕,曾作長詩《康橋再會吧》,在詩中稱康橋為“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xiāng)”。事實上,對康橋(劍橋)志摩有一種特別的情結。在這里,他接受了資產階級教育,形成以“愛、自由、美”為核心的人生觀和“康橋理想”;在這里,他結識了影響他生命、終生傾慕的一個重要女性——林徽音;在這里,他認識了狄更斯,遇到了當時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他的詩作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這些大師的影響。
這首詩中提到的離別是徐志摩第三次告別康橋。第一次是1922年,徐志摩從劍橋進修回國,留下了長詩《康橋,再會罷》,第二次是1926年,第二次旅游該國后,留下了著名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第三次是1928年,詩人第三次旅游英國,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
誰也不通知地去看他康橋的英國朋友?墒遣磺,由于事先沒約好,朋友們都不在,只有康橋默默地、一如既往地等候著他。在康橋邊上,七八年前的美好回憶接踵而來,在回國途中的中國海上,思緒不能自禁,留下了這著名詩篇《再別康橋》。1931年11月19日,詩人從南京乘飛機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時年35歲。他一生留下四部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他的作品是其“愛、自由、美”的人生觀的融合與體現(xiàn)。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解讀這首20世紀最出色的一首離別詩,共同走進徐志摩的內心世界。
四、誦讀詩歌
1、檢查預習情況(要求個別學生朗讀,在朗讀過程中教師加以指導,引導學生能用較恰當的情感朗誦詩歌)
2、播放錄音朗讀
五、分析鑒賞
《再別康橋》是新格律詩,新格律詩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三美”主張——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是指在韻律方面給人的美;繪畫美是指描寫的內容方面給人的美;建筑美是指外觀整齊,給人建筑的美感。而徐志摩是十分贊成這種觀點的。
1、引導學生感受詩的音樂美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在節(jié)奏上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看看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這兩節(jié)有什么特點?
明確:第一節(jié)和最后一節(jié)在語意上相似,結構上也相似,讀起來節(jié)奏也相同。這種方法叫做“回環(huán)往復”,在詩經中就叫做“復沓”。我們在《雨巷》中就接觸過的。這樣使得詩歌前后呼應,結構圓合,也增添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
《雨巷》是壓韻了的,而且是一韻到底,那么這首詩壓韻了沒有?請同學找出韻腳。
韻腳為:來,彩;娘,漾;搖,草;虹,夢;溯,歌;簫,橋;來,彩。每一小的節(jié)2、4句壓韻,節(jié)節(jié)換韻。詩人追求的是詩歌韻律跳動的美感。
詩歌節(jié)奏鮮明,韻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悅耳動聽,充分體現(xiàn)了詩歌的音樂美。(學生可自由朗讀兩分鐘)
2、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繪畫美。
詩中給你留下最深的意象是什么?作者是怎樣用這些意象完成對自己情感的表達的?
西天的云彩。云彩是非常美麗的,它可能代表了過去那些美好的記憶,也也許是朋友,或者是想念的人??這一節(jié)寫久違的學子作別母校時的萬千離愁,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短短的四句詩映照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夕陽晚照的黃昏,做出了一個非常寧靜的做別姿態(tài)。詩的開頭有意連用的三個“輕輕的”,一下子就突出地表現(xiàn)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使我們仿佛感受到詩人踮著足尖,象一股清風一樣來了,又悄無聲息地蕩去;而那至深的情絲,竟在招手之間,幻成了“西天的云彩!陛p輕的來,輕輕的走,
又輕輕的告別,即使那揮手的招呼,也沒有一點點喧嘩,來打破康河的寧靜之美,給人一種寧靜和諧的意境。這也正是康河給詩人最美麗的印象。
金柳。柳樹與夕陽相映,落日熔金,柳樹披金。金又是最富貴的一種顏色,這里的柳已經不是普通柳樹了,而是代表著整個康橋,作者對康橋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來加以描繪,還把柳樹比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柳,還是一種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傷心不過灞橋柳。
青荇。這里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么徐志摩卻愿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在這里,軟泥讓人們聯(lián)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愿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搖一詞另有“逍遙”一義。用“逍遙”寫水草,顯現(xiàn)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情態(tài),表現(xiàn)了水草的快活與輕松。這種水草在柔波里招搖的意象,是詩人對自己在康橋幸福生活的隱喻。
潭水。將清澈的潭水疑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變了彩虹似的夢。應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征手法的應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的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用水“揉”過一樣。
再別康橋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意象”在詩中的作用;
3、了解詩歌的一些表現(xiàn)手法。
【重點難點】
1、意象的含義、作用;
2、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
講解與背誦相結合,輔以電教手段。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
一、通過自我介紹的方式導入 新課
1、再回廣州;
2、葉的事業(yè)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作品有《志摩的詩》《猛虎集》《云游集》等。
1918年赴美國留學;1920年赴英國留學,讀博士;1928年秋重到英國,寫下此詩;1931年因飛機失事去世。
徐志摩的詩具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
三、充分熟悉教學材料,獲得感性認識。
1、學生閱讀課文,解決生字生詞。
2、指定學生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正音正字,投影:
河畔(pàn) 青荇(xìng) 長蒿(gāo) 漫溯(sù)
笙簫(xiāo) 載①zǎi②zài載歌載舞 裝載 登載 斑斕(瀾、闌)
3、教師范讀。
4、學生齊讀。
四、解釋“意象”
詩歌離不開“意象”,那么什么叫“意象”呢?(以粉筆、板擦等為例)。
意象=物+情(寫入作品中的物與情的結合而形成意境)
①作品中的'“物”都是帶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耙磺芯罢Z皆情語!保ㄇ逋鯂S)
、谖覀冭b賞詩歌,就可以從詩中的“景”、“物”入手,去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揣摩作者的寫作意圖,即“旨”。
物→情→旨
五、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及寫作方法。
1、①輕輕的(走)(來)(招手):不想驚動別人,更不想驚動這里的美景。憂愁。②“西天的云彩”換成“東方的朝陽”如何?傍晚適合表達依依惜別之情,正如“秋”“雨”中寫離別能瀉染出這特定的意境一樣,同時作者是別西(方)而東去,因此別“西天的云彩”準確。
2、(金)柳→新娘→蕩漾:喜愛這美景。(比喻)
“柳”不是一般的意象,古代的離別詩中經常出現(xiàn)“柳”這一意象,因“柳”與“留”諧音,來表達惜別之情。可見,以“柳”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舉例: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渭城朝雨(氵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楊柳岸,曉風殘月。(柳永《雨霖鈴》)
3、青荇→招搖,做水草:感情深化,不想走了。留戀。(擬人)
4、清泉→虹→夢:再深化,回答了為什么“留戀”這個問題①景美②更重要的是這里曾有自己的夢想。(為什么)
5、因此:尋夢,引起美好的回憶。撇開美景,沉浸在美好的回憶之中。(陶醉)6、沉默——回到現(xiàn)實(別離),獲得了短暫的陶醉之后,不得不面對現(xiàn)實。傷感。7、照應開頭,“不帶走一片云彩”,飄逸、灑脫。
小結:
、龠@首詩每小節(jié)的感情不同且具有一個美麗的圓形結構:
美景(意象)
輕輕的(憂愁) 回憶(想象)
悄悄的(灑脫)
現(xiàn)實(傷感)
、谛熘灸Φ乃囆g風格(投影):
字句清新,韻律和諧,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yōu)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個性。
六、學生反復朗讀、仔細體會。
七、知識遷移(投影)
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評 說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仔細的觀察,抓住最有代表的一瞬。)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新奇而準確的比喻。)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直抒胸臆。)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復雜的情感。)
沙揚娜拉! (照應題目,無奈分別,珍重,珍重。)
八、作業(yè)
有表情地朗讀,以至背誦這首詩。
再別康橋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簡要了解徐志摩、聞一多、穆旦等詩人的詩歌主張及其寫作背景。
2、反復朗讀感受詩歌音樂美,體會詩中濃郁的思想感情。
3、采用總體感知、揣摩詩句、擴展評價的欣賞方法,訓練學生感知和分析詩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審美趣味。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感知和鑒賞《再別康橋》的詩情美和藝術美。
2、分析并理解《死水》中意想的象征意義、反諷手法及其繪畫美。
3、把握《贊美》的情感基調和思想內容。
課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再別康橋
徐志摩
教學目的:
1、通過誦讀,了解詩中的意象
2、感受詩歌的獨特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3、通過咀嚼、吟誦,學會鑒賞現(xiàn)代詩歌的“意象美”
教學重點:
從誦讀加深理解,通過理解提高誦讀能力。
教學難點:
從詩的意象中把握徐志摩詩的藝術美。
教學方法:
以誦讀為主,教師從旁點撥指導,學生反復朗誦鑒賞詩之美。
教學手段:
配樂詩朗誦,營造詩意氛圍,師生共同進入意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學過了不止一篇送別詩作。古人云:黯然傷魂者唯別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也有“相見時難別亦難”的苦澀,更有“楊柳岸,曉風殘月”的傷感,這些都是古人對于離別的理解,那么現(xiàn)代人是如何看待離別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領略一下現(xiàn)代人筆下的別離之情。ò鍟涸賱e康橋)
二、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閱讀注釋①
回答問題:由康橋你想到了什么?
[解釋]:康橋=劍橋,想到了英國的劍橋大學,牛津大學以及美國的哈佛大學等世界名校。
2、作者徐志摩出身于富商家庭,筆名云中鶴。曾經在美國、英國留過學,回國后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與胡適等人成立了新月社,為新詩代表人物。用他本人的話說,在英國劍橋大學研究文學期間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這首《再別康橋》是作者在1928年第三次來到康橋后的歸國途中寫下的切身感受。很可惜,詩人在他35歲時乘飛機從南京去北平,途中飛機失事,不幸遇難,死于泰山腳下。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自由朗讀(2分鐘)
2、指名朗讀
3、欣賞配樂詩朗誦
4、體會、找差距
①感情:可以感受到這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感情,那么這種感情是濃還是淡呢?(濃)(板書:依依惜別的深情)
、谌姷母叱痹诘趲坠(jié)?(第五節(jié))因此全詩的.感情是起伏跌宕的。
、劬涫剑核男幸还(jié)(整齊)
、芄(jié)奏:每節(jié)押韻、節(jié)節(jié)換韻
、菡Z氣:舒緩、輕柔、低沉(悄悄、輕輕、沉默)
5、學生默讀、體會感情(2分鐘)
6、指名朗讀,注意感情與節(jié)奏
四、分析鑒賞——引導學生感受意象美
1、[問]:讀了許多遍課文,大家除了能感受到詩人依依惜別的深情外,對于作者所描寫的康橋有什么印象?
——(美麗),可以說是風光如畫。蘇軾在評價王維的詩時說:“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比缃裎覀兤肺吨熘灸Φ倪@首《再別康橋》是不是可以稱得上“詩中有畫”。(板書:風光如畫)
2、找尋意象:這康橋以及它周邊的秀麗都是通過描寫景物感受的。
[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ㄔ撇,金柳,艷影,青荇,潭水,長篙,星輝)
這些事物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它們都已超越了它們的自然屬性,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戀情。而是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意象。
3、總結意象:這些景物不同于普通意義上的自然景物,都浸入了作者的感情,而超越了它們本身的自然屬性。這種“經詩人運思而成的寓意深刻的形象”被稱之為意象。
五、比較閱讀
與李白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較本詩的藝術特色。
特點:構思別出心裁,不落俗套。
、僖话銊e離的詩,告別的是人,而此詩不是,告別的是康橋,作別的是西天的云彩。
、谝话銊e離的詩,告別時會有千言萬語的囑托與叮嚀,或牽手頓足,或肝腸寸斷;而此詩卻從“輕輕、悄悄、沉默”渲染出了一個只著色不摹聲的寂靜環(huán)境,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郦毦咛厣囊庀筮x取。沒有告別送行的人,以及車水馬龍,有的只是云彩,金柳,青荇,星輝等自然景物,造成一種清新感。
六、學生討論作鑒賞小結
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康橋如畫的美景,景中又蘊涵了詩人濃濃的深情,情于與景的交融值得我們細細品味,意象的選取也值得我們學習。鑒賞這樣的詩歌精品,朗讀與理解互相促進,我們便仿佛步入藝術殿堂與作者做心與心的交流這難道不是一種美的享受嗎?
七、再次朗讀
找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誦,全班深入體會。
八、遷移拓展。
分析徐志摩詩《偶然》。其詩如下: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更毋須歡喜,
轉瞬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最好是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板書設計
云彩 運思而成
金柳 比喻
風 艷影 依戀之情 寓意深刻
光 青荇 擬人
如 潭水 歡樂 形象
畫 長篙
星輝 離愁
(客觀物象) + (主觀情意)= 意象
再別康橋教案 篇5
【教學理念】
1、情感自我體驗,喚起愛學。
2、開放自主協(xié)作,培養(yǎng)會學。
3、聯(lián)想探索實踐,鼓勵善學。
【教材研究】
1、學情分析: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往往對那種純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體會較為膚淺,《再別康橋》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的傳世之作,有極高美學價值,它所抒發(fā)的離愁別緒是人類共同的情感經歷,通過誦讀容易將學生帶人詩境,喚醒他們沉寂的真情,從而引起強烈的共鳴。
2、教材地位及作用:
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和良好的審美創(chuàng)造力是語文學科的任務,高中語文第一冊即為詩歌單元,收錄了中國現(xiàn)當代的一些優(yōu)秀詩篇。《再別康橋》排在本單元的第二課,屬于必讀課。學生可以借此體會、比較、鑒別不同題裁、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詩詞,這又契合了新課改特別關注學生多方位情感體驗,使其受到美的熏陶的要求。
3、教學目標:
由于本詩是徐志摩的傳世之作,在其它書籍和網絡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源,加上詩歌獨特的藝術魅力及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位成:
、 認知目標:
品味詩的意象,領悟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真情。(工具性)
⑵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自主探索、協(xié)作創(chuàng)新的能力。(研究性)
、 德育目標:
體悟作者情懷,引發(fā)共鳴,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審美能力。(人文性)
4、教學重難點:
學生對詩歌并不陌生,但是他們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依賴和對大語文環(huán)境下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鑒于此我把本課的重難點作了如下設定:
、 教學重點:
領悟詩情,獲得情感體驗;品析“三美”, 感受藝術性 。
、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通過意象體悟詩人情感的'鑒賞能力及查詢收集、整理歸納、協(xié)作探索的能力。
【說教法】
本課采用以誦讀法為主其它教學法為輔的綜合教學法。
誦讀法:詩歌是情感的藝術,多誦讀有助于學生很好地把握內容理解作者情思,從而獲得自我的情感體驗,詩歌的語言是獨特的、精練的、優(yōu)美的,誦讀有助于品味詩歌的語言美。誦讀是詩歌教學不可或缺的方法。我遵循“怎樣讀──為什么這樣處理”逐字逐句落實朗讀,在分析中完成教學目標中的認知目標。
發(fā)現(xiàn)問題法:讓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從而引導他們進行積極的思考,當然教師要進行適當的目標控制,否則將流于為提問而提問的形式。
【說學法】
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尤為重要。教是為了不教,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要比單純的知識傳授要重要得多。
1、誦讀法,這是閱讀詩詞的一般方法。
2、聯(lián)想鑒別、協(xié)作探究。
徐志摩是現(xiàn)代詩壇獨具魅力的詩人,單憑一首詩是很難“窺一斑而知全豹”為更好地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比較分析鑒別能力,我們引入聯(lián)想比較法。學生可課外查尋有關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和課文進行比較,另外可以引導喜愛徐志摩的學生閱讀詩人的其他詩并作進一步深人鉆研。
【教學過程】
(結合課件)
1、導入新課:
結合本單元幾首詩歌,由復習舊知導入。
2、課件展示完成作者及背景介紹:
“知人論事”在文學作品類的教學中是必要的。因為每個詩人都是獨特的,每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及個性特點。因而對詩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適當的介紹,可以幫助學生走進詩人的內心,深入理解詩歌的情感。
3、誦讀體味:
(教學重點的解決)
先讓學生自由朗誦。要求學生談談對全詩的整體感受教師稍加點撥,答案不需標準,只要整 體把握正確即可。然后逐字逐句指導朗誦并結合作者獨特的人生際遇分析本詩所體現(xiàn)的詩情和藝術上的“三美”,從而達到準確把握作品主旨的目的。這種引導是循序漸進的,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4、鑒賞品評:
(教學難點的解決)
物象──意象──意境:體會作者通過意象選擇營造的意境。
5、知識鞏固遷移:
為了拓展學生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我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利用課件進行復習,自學徐志摩的另一首離別詩《沙揚娜拉》,并進行比較賞析。
再別康橋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詩人用評議的彩筆向讀者展現(xiàn)了康橋秀麗的風光,創(chuàng)造空靈、飄逸意境的寫法;
。ǘw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二、難點、重點分析
(一)怎樣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
分析:首先,詩人避開了一般別離詩的告別對象。一般別離詩告別的是人,這首詩告別的卻不是人,是“西天的云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天空轉移,跳出了“執(zhí)手相看淚眼”或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其次,詩人為離別創(chuàng)造了一種特殊的氣氛。一般離別,或執(zhí)手叮嚀,或牽手頓足,其中總帶點“傷離別”的味道。而這首詩只著色繪景而不摹聲,以“輕輕”“悄悄”“沉默”造成一種寂然無聲的寂靜環(huán)境,排除了離別中國“傷別”而產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飄逸的成分。
第三,獨具特色的意象選擇。照一般情況設想,詩人告別康橋時,當有送行的人,詩人的眼中也會看到高樓大廈、車水馬龍,耳中也會聽到機械的轟鳴。但這一切,詩人都沒有攝入鏡頭,寫入詩中借以寄情的物象是“云彩”“金柳”“柔波”“清草”“星輝”等自然景物,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造出一種清新感。
獨特的構思,來自詩人對個人自由天性的追求,從一個側面表現(xiàn)了“五四”以來的時代精神。
徐志摩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他主張人類接近自然,回歸自然,融合自然。他發(fā)現(xiàn)的“康橋世界”是人類心靈共同的“自然保護區(qū)”。在詩中,他與大自然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感應和認同,與大自然達成和諧,如“我”與“西天的云彩”的感情交流,感覺到“金柳”具有“新娘”的題力,“我”想化人康河柔波之中,作“一條水草”的體驗等。
(二)怎樣理解全詩的“畫面美”?
分析:八節(jié)詩,幾乎每一節(jié)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給人視覺上美的享受。畫面表現(xiàn)之一是,詩人使用了色彩較為絢麗的詞語,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鮮明生動的意境,如向西天的云彩輕輕招手作別,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搖的水草,榆陰下的長滿浮藻的青潭等。畫面美表現(xiàn)之二是,詩人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蕩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面變成了動態(tài)的畫面,給人以立體感。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吟誦詩作。
1.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這首詩章法整齊、韻律優(yōu)美的藝術特點。
師生明確:
這首詩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四行一節(jié),每一節(jié)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上是6.7字(間有八字句),于參差變化中見整齊;每節(jié)押韻,逐節(jié)換韻,追求音節(jié)的波動和旋律感。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復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jié)奏。詩的第一旋律上帶著細微的彈跳性,仿佛是詩人用腳尖著地走路的聲音;詩的第2節(jié)在音樂上像是用小提琴拉滿弓奏出的歡樂的曲子;詩的尾節(jié)與首節(jié)句式相似,遙相呼應,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
2.讓學生在吟誦中體會全詩意境鮮明,富有流動的畫面美。
教師可播放藍天浮云、岸邊垂柳、有水草的混混小溪的錄像或幻燈,伴以輕柔的有歐洲田園風情的樂曲,以感受個人自由天性和自然景色融合,所營造的別具一格的意境。
(二)整體感知。
1.了解作者及時代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新月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不少詩作,神秘、膘朧、感傷、頹廢的傾向明顯,但也不乏語言清新、比喻貼切,具有輕柔明麗風格的佳作。選自《猛虎集》的《再別康橋》就以音節(jié)和諧、意境優(yōu)美,備受讀者們的青睞。
1931年11月19日,他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里的黨家莊,忽
遇大霧,飛機觸山著火,不幸遇難。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再別康橋》中的詩句竟成了他的?語。他真的化作一片“云彩”,時年僅36歲。
一般認為此詩是詩人1928年秋第三次歐游歸途中所作。
2.了解詩中內容大意。
師生明確: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fā)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第1節(jié),連用三個“輕輕的”,實寫只身悄悄來到和離開康橋時的情景,同時透露了難分難舍的離情,并且以輕微跳躍的節(jié)奏,襯托了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給全詩定下抒情的基調。
第2節(jié),寫岸邊柳樹倒影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詩人無限歡喜和眷戀的感情。
第3節(jié),寫康河的.水草,道出了詩人對康橋永久的戀情。
第4節(jié),寫榆樹下的青潭。詩人融情人景,將留戀全都融入康橋的風光中。
第5節(jié),詩人感情達到了高潮。他幻想著撐一桿長篙,泛舟到青草更青處尋他“彩虹似的夢”,“向星輝斑斕里”放聲高歌。
第6節(jié),詩人由幻想回到現(xiàn)實。悄悄吹奏別離的簽蕭,在沉默中體味別離的惆悵。詩境依舊復歸和沉浸于寂然。
第7節(jié),跟開頭呼應。“云彩”本來是不能帶走的,然而詩人卻說“不帶走一片云彩”。這種夸張手法,表露出詩人不愿驚動他心愛的康橋的一片情意。這里,節(jié)奏相同,但以詞句的變換融入更多的不得不離去的哀愁。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得化不開”的感情,于“沉默”、“輕輕”、“悄悄”中表現(xiàn)了出來。
板書:
再別康橋
緩步飄然離
戀戀不舍
金柳
水草
清潭
泛舟
沉默中惆悵
不得不離去
(三)課后練習
1.完成練習第四題。
2.談炎你對徐志摩詩的認識,將所獲寫成三四百字的小文章。
[小資料]
為詩句燃斷想象長須的徐志摩
志摩寫作的態(tài)度是嚴肅的,他在《輪盤》自序里說:“我敢說我確是有愿心想把文章當文章寫的一個!痹凇睹突⒓返淖孕蚶锼终f:“但為了一些破爛的句子,就我也不知曾經燃斷了多少根想象的長須!彼砸恍O普通的字眼,一經從他筆下流出就標出了自己的分量。
再別康橋教案 篇7
本文是高一學生在高中階段學習的第一首新詩,本課的教學意在使學生培養(yǎng)起對新詩的欣賞興趣,初步了解新詩鑒賞的基本知識,學習感受新詩語言和意境的'技能。為此,本詩的教學采用如下方法:
。、知人論世法:
徐志摩短暫而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情感歷程與他對詩歌的美學追求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也與本詩所表達的情感息息相關。徐志摩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與康橋在徐志摩心目中的地位具有某種相似性。引導學生理解徐志摩一方面有助于加深詩境的理解,同樣也能發(fā)現(xiàn)康橋情結在詩中的隱喻意義。
。、品讀入境法:
本詩所采用的意象典雅柔美,極富傳統(tǒng)文化內涵,由此營造出的意境鮮明優(yōu)美,讓人陶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注意領會意象的特殊內涵,品味意境中蘊含著的詩人情感。
。场Ρ辱b賞法:
作為一首送別詩,本詩可以與古典詩歌的送別詩在告別對象、告別時的情感、告別時的氛圍等方面構成對比,在對比鑒賞中領會本詩獨特的藝術魅力。
【再別康橋教案】相關文章:
再別康橋教案09-26
再別康橋的教案06-24
《再別康橋》教案08-05
再別康橋 教案09-11
《再別康橋》的教案07-03
再別康橋教案10-09
《再別康橋》教案09-21
《再別康橋》 教案07-09
《再別康橋》教案01-16
《再別康橋》的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