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一別一輩子》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原名張煐,筆名梁京,祖籍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生于上海,中國現(xiàn)代女作家。7歲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碗s志上發(fā)表作品。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張愛玲——《一別一輩子》,歡迎閱讀與收藏。
張愛玲——《一別一輩子》
有些人一直沒機會見,等有機會見了,卻又猶豫了,相見不如不見。
有些事一別竟是一輩子,一直沒機會做,等有機會了,卻不想再做了。
有些話埋藏在心中好久,沒機會說,等有機會說的時候,卻說不出口了。
有些愛一直沒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jīng)不愛了。
有些人是有很多機會相見的,卻總找借口推脫,想見的時候已經(jīng)沒機會了。
有些事是有很多機會去做的,卻一天一天推遲,想做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沒機會了。
有些愛給了你很多機會,卻不在意、不在乎,想重視的時候已經(jīng)沒機會愛了。
人生有時候,總是很諷刺。一轉(zhuǎn)身可能就是一世。
說好永遠的,不知怎么就散了。最后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初是什么原因把彼此分開的。然后,你忽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么脆弱的。經(jīng)得起風雨,卻經(jīng)不起平凡;風雨同船,晴天便各自散了。也許只是賭氣,也許只是因為小小的事;孟胫秃玫奶鹈,或重逢時的擁抱,那個時候會邊流淚邊捶打?qū)Ψ,還傻笑著。該是多美的畫面。
沒想到的是,一別竟是一輩子了。
于是。各有各的生活,各自愛著別的人。曾經(jīng)相愛,現(xiàn)在已互不相干。
即使在同一個小小的城市,也不曾再相逢。某一天某一刻,走在同一條街上,也看不見對方。先是感嘆,后來是無奈。
愛著的并不一定擁有。
擁有的并不一定愛著。
也許你很幸福,因為找到另一個適合自己的人。
也許你不幸福,因為可能你這一生就只有那個人真正用心在你身上。
很久很久,沒有對方的消息,也不再想起這個人,也是不想再想起。
張愛玲簡介:
張愛玲十歲的時候,母親主張把她送進學校,父親一再大鬧著不依,最后母親硬把她送去了,因為已經(jīng)有相當 基礎,所以進黃氏小學五年級插班就讀,在填寫入學證的時候,因為“張煐”這兩個字嗡嗡地不響亮,她想給自己重取一個名字,一時躊躇著不知填什么名字好,支著頭想了一會,說“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罷”,這個詞描述她當時的心情:ailing,意為生病的;身體不舒服的;體衰的。張愛玲這個普通的名字只是母親煩惱心情的隨意表達,后來卻響徹了整個文壇。母親一直打算替她改而沒有改,再后來,愛玲不愿意改,也沒必要改了。
生平經(jīng)歷
張愛玲系出名門,祖母李菊耦是慈禧心腹中堂李鴻章之女。不過她的童年是黑暗的,生母流浪歐洲,生下她和弟弟在父親和后娘的監(jiān)管中成長(詳見《私語》);蛟S這是導致張后來的作品充滿悲觀與勢利的主要原因。她筆下的女性是實實在在的:自私、城府,經(jīng)得起時間考驗。就是這些符合人情的角色的永恒性加重了她文字里蒼涼的味道,反復地提醒著世人所有的文明終會消逝,只有人性的弱點得以長存于人間。至于她本人亦是斤斤計較的小女人:認為摸得到、捉得住的物質(zhì)遠較抽象的理想重要。
張愛玲離開了父親逃到了母親那里,母親給了她兩條路,讓她選擇:“要么嫁人,用錢打扮自己;要么用錢來讀書!睆垚哿嵋闳贿x擇了后者,然而,母親的經(jīng)濟狀況一直不好,而母女間的矛盾也在一天天地、以一種不易察覺的形式在慢慢地激化。張愛玲說:“這時候,母親的家亦不復是柔和的了!
中學時期的張愛玲已被視為天才,并且通過了倫敦大學的入學試。后來戰(zhàn)亂逼使她放棄遠赴倫敦的機會而選擇了香港大學。在那里她一直名列前茅,無奈畢業(yè)前夕香港卻淪陷了。關于她的一切文件紀錄盡數(shù)被燒毀。對于這件事,她輕輕地說了幾句話:“那一類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罷?……我應當有數(shù)!贝笥幸环N奈若何的惋惜。但她沒有后悔。
此后張愛玲返回上海,因為經(jīng)濟關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寫作,來渡過難關!兜谝粻t香》和《第二爐香》卻成為她的成名作,替張愛玲向上海文壇宣布了一顆奪目的新星的來臨。張愛玲的這兩篇文章是發(fā)表在由周瘦鵑先生主持的《紫羅蘭》雜志上的。繼之而來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傾城之戀》《金鎖記》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認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業(yè)如日中天的同時,她戀愛了。
傾城之戀 張愛玲
張愛玲為這段戀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蘭成已婚,不管他漢奸的身份。
戰(zhàn)后人民反日情緒高漲如昔,全力捕捉漢奸。胡蘭成潛逃溫州,因而結(jié)識新歡范秀美。當張愛玲得悉胡蘭成藏身之處,千里迢迢覓到他的時候,他對她的愛早已燒完了。張愛玲沒能力改變什么,她告訴胡蘭成她自將萎謝了。然而,凋謝的不只是張愛玲的心。往后的日子縱然漫長,她始終沒再寫出像《金鎖記》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漢奸罪惡史》中,張愛玲榜上有名,這多多少少拜胡蘭成所賜。張愛玲與胡蘭成相識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卻是張愛玲一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此后張愛玲在美國又有過一次婚姻,她與第二任丈夫賴雅相識于1956年,對方是個左派作家,兩個人于同年8月14日在紐約市政府公證結(jié)婚。直到1967年賴雅逝世。
張愛玲成就榮譽
說張愛玲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異數(shù)”當不為過。文字在她的筆下,才真正的有了生命,直鉆進你的心里去。喜歡張愛玲的人對她的書真是喜歡,閱讀的本身就能給讀書的人莫大的快感。閱讀的快樂只有在她那里才可以得到,至少對我是這樣。讀別的書你或許能知道道理,了解知識,得到震撼,但是只有讀張愛玲的文章你才是快樂的。即便是有點悲劇意味的《十八春》依然如此!
張愛玲是世俗的,但是世俗得如此精致卻除此之外別無第二人可以相比。讀她的作品你會發(fā)現(xiàn)她對人生的樂趣的觀照真是絕妙!張愛玲的才情在于她發(fā)現(xiàn)了,寫下來告訴你,讓你自己感覺到!她告訴你,但是她不炫耀!張愛玲最有名的一本集子取名叫《傳奇》其實用傳奇來形容張愛玲的一生是最恰當不過了。
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張愛玲,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的美國永久居民卡、美國結(jié)婚證、死亡證上寫的出生日期均為9月30日,香港大學學生紀錄的出生日期為1920年9月19日,學校注冊文件可能有誤)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qū)一幢沒落的貴族府邸。張愛玲家世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藕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女兒。父親張廷重(張志沂)屬于遺少型的少爺,母親黃逸梵(黃素瓊)是新式女性。
1923年,父親在津浦鐵路局謀得一英文秘書職位,父母和姑姑張茂淵由上海搬到天津。
1924年,開始私塾教育,母親與姑姑奔赴歐洲游學,張愛玲由姨奶奶看管。
1927年,在私塾讀詩背經(jīng)的同時,開始寫小說。第一部小說寫一個家庭悲劇,第二部小說是關于一個女郎失戀自殺的故事,還寫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快樂村》。
1928年,父親帶著張愛玲姐弟由天津回到上海。開始學習繪畫、英文和鋼琴,并開始讀《三國演義》《西游記》《七俠五義》等古典文學作品。
1930年,在母親的堅持下進美國教會辦的黃氏小學插班讀六年級,同時改名為張愛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協(xié)議離婚,張愛玲隨父親生活。
1931年,在小學寫了第一部具有完整情節(jié)的小說,在同學中傳閱。同年秋,進入上海圣瑪利亞女校就讀。
1932年,首次發(fā)布短篇小說《不幸的她》刊載于圣瑪利亞女校?而P藻》總第12期,并不時有讀書評論等文章見于校外的《國光》等報紙雜志。
1933年,在圣瑪利亞女校?而P藻》上發(fā)表第一篇散文《遲暮》,并開始與父親學寫舊詩。隨后陸續(xù)發(fā)表了《秋雨》《牛》《霸王別姬》《論卡通畫之前途》等文章。
1937年,夏,從上海圣瑪利亞女校畢業(yè)。
1938年,年底參加英國倫敦大學遠東地區(qū)入學考試。
1939年,張愛玲考上倫敦大學,卻因為戰(zhàn)事激烈無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系。不久,在《西風》月刊上發(fā)表她的處女作《天才夢》。
1942年,因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香港大學停辦,張愛玲未能畢業(yè)。隨后與好友炎櫻返回上海,報考上海圣約翰大學,卻因“國文不及格”而未被錄取。于是,開始為《泰晤士報》和《20世紀》等英文雜志撰稿。
1943年,張愛玲在《紫羅蘭》上發(fā)表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該小說使張愛玲在上海文壇一炮打響,嶄露頭角。此后,張愛玲一發(fā)不可收,陸續(xù)發(fā)表了《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經(jīng)》《傾城之戀》等一系列小說、散文。
1944年,初春,張愛玲因小說《封鎖》與胡蘭成相識、相知、相戀。不久后,便與其結(jié)婚。然而,這次婚姻只維持了兩年。這段沒有結(jié)果的婚戀是張愛玲人生中一段不尋常的經(jīng)歷,也是讓她飽受非議的一段經(jīng)歷。同年,張愛玲不僅創(chuàng)作了《花凋》《鴻鸞禧》《紅玫瑰與白玫瑰》等作品,還出版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小說集《傳奇》以及散文集《流言》,并且在《苦竹》上發(fā)表《自己的文章》以回應傅雷的批評,張愛玲也因此在上海文壇大放異彩。
1947年,張愛玲應邀創(chuàng)作了電影劇本《太太萬歲》和《不了情》。
1951年,張愛玲以“梁京”為筆名發(fā)表小說《十八春》。
1952年,張愛玲赴香港,供職于美國新聞署的駐港辦事機構。
1954年,張愛玲兩部帶有政治傾向的長篇小說《秧歌》和《赤地之戀》先后在《今日世界》連載,后者張愛玲本人也承認是在美國駐香港新聞處的“授權下”寫的,連“故事大綱”都被擬定,寫作時還有他人參與。
1955年秋,張愛玲以中國專才難民資格去美國,落地即時拿到“綠卡”。
1956年2月,搬到紐英倫州,遇見了美國劇作家賴雅;8月與賴雅相識半年后結(jié)婚,兩人共同生活到1967年賴雅逝世。
1958年,獲加州韓廷敦哈特;饡Y助半年,在加州專門從事寫作,發(fā)表小說《五四遺事》,為香港電懋電影公司編寫《情場如戰(zhàn)場》《桃花運》《人財兩得》等劇本。
1960年,張愛玲正式入籍成為美國公民。
1961年,應香港電懋影業(yè)公司的邀請,張愛玲去臺灣收集資料后赴香港創(chuàng)作電影劇本《紅樓夢》《南北和》及其續(xù)集《南北一家親》《小兒女》《一曲難忘》,回美國后還創(chuàng)作了《南北喜相逢》。
1962年,在英文《記者》雜志發(fā)表訪臺記事《重回前方》。
1966年,把中篇舊作《金鎖記》改寫為長篇小說《怨女》在香港《星島晚報》連載。
1967年,任紐約雷德克里芙女子學院駐校作家,并開始英譯《海上花列傳》。
1969年,將舊作《十八春》略做改動后,易名為《半生緣》在臺灣出版。同年,得陳世驤教授之識,任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爸袊芯恐行摹,繼續(xù)《紅樓夢未完》之研究,兩年后離職。
1972年,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了幽居生活。
1973年,在《皇冠》發(fā)表《初評紅樓夢》,張愛玲的一些散文、小說也由臺灣重刊。
1974年,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發(fā)表《談看書》與《談看書后記》,在皇冠發(fā)表《二詳紅樓夢》,完成英譯《海上花列傳》(未出版,后來因為搬家遺失譯稿)。
1976年,出版第二部散文集《張看》,同時發(fā)表《三詳紅樓夢》。1977—1993年,張愛玲陸續(xù)完成了《色,戒》《惘然記》《對照記》的創(chuàng)作,并出版了《紅樓夢》評論文集《紅樓夢魘》。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西木區(qū)家中寓所死后一星期才被發(fā)現(xiàn),享年74歲。生前指定林式同為遺囑執(zhí)行人。9月19日,遺體在洛杉磯惠澤爾市玫瑰崗墓園火化。9月30日,骨灰由林式同、張錯、高全之、張紹遷、許媛翔等人攜帶出海,撒于太平洋。
歷史評價
作家白先勇:張愛玲當然是不世出的天才,她的文字風格很有趣,像是繞過了五四時期的文學,直接從《紅樓夢》、《金瓶梅》那一脈下來的,張愛玲的小說語言更純粹,是正宗的中文,她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造詣其實很深。
作家李歐梵:張愛玲的小說藝術,像神話一般,經(jīng)過一代代的海峽兩岸作者和讀者的愛戴、詮釋、模仿、批評和再發(fā)現(xiàn)而永垂不朽。
作家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并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
作家賈平凹:與張愛玲同生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作家王小波:張愛玲的小說有種不同凡響之處,在于她對女人的生活理解得很深刻。
作家王安憶:唯有小說才是張愛玲的意義。所以,認識的結(jié)果就是,將張愛玲從小說中攫出來,然后再還給小說。
作家葉兆言:張愛玲的一生,就是一個蒼涼的手勢,一聲重重的嘆息。
作家于青:張愛玲將女性意識的探索深入于歷史深處,深入于民族文化的深層去透視女性自身的心理上屏障,相對于五四吶喊時期便顯得更深刻和有力。
作家陳克華:世界上有華人華文的地方,就有人談論張愛玲。
【張愛玲——《一別一輩子》】相關文章:
張愛玲的《一別一輩子》07-03
張愛玲《一別一輩子》原文賞讀09-01
張愛玲一別便是一生07-05
那一別憂傷散文07-02
蝶戀花一別家山音信原文及賞析05-18
蝶戀花·一別家山音信原文及賞析05-01
蝶戀花·一別家山音信杳原文及賞析05-02
張愛玲 金鎖記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