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夷叔齊文言文翻譯
伯夷、叔齊是商末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相傳其父遺命要立季子叔齊為繼承人。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伯夷叔齊文言文翻譯,希望對你有幫助。
伯夷叔齊原文:
夫?qū)W者載籍極博,猶考信于六藝。《詩》、《書》雖缺,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堯?qū)⑦d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shù)十年,功用既興,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王者大統(tǒng),傳天下若斯之難也。而說者曰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不受,恥之逃隱。及夏之時,有卞隨、務(wù)光者。此何以稱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蓋有許由冢云?鬃有蛄泄胖适ベt人,如吳太伯、伯夷之倫詳矣。余以所聞由、光義至高,其文辭不少概見,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齊,不念舊惡,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軼詩可異焉。其傳曰:
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齊,及父卒,叔齊讓伯夷。伯夷曰:“父命也!彼焯尤。叔齊亦不肯立而逃之。國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齊聞西伯昌善養(yǎng)老,盍往歸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載木主,號 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義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于首陽山。
由此觀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若伯夷、叔齊,可謂善人者非邪?積仁絜行如此而餓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獨薦顏淵為好學。然回也屢空,糟糠不厭,而卒蚤夭。天之報施善人,其何如哉?盜跖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shù)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軌,專犯忌諱,而終身逸樂,富厚累世不絕;驌竦囟钢,時然后出言,行不由徑,非公正不發(fā)憤,而遇禍災(zāi)者,不可勝數(shù)也。余甚惑焉,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故曰“富貴如可求,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舉世混濁,清士乃見,豈以其重若彼,其輕若此哉?
“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賈子曰:“貪夫徇財,烈士徇名,夸者死權(quán),眾庶馮生”。“同明相照,同類相求”。“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靚”。“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巖穴之士,趣舍有時若此,類名堙滅而不稱,悲夫!閭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惡能施于后世哉?
伯夷叔齊譯文:
有學問的人,閱覽的書籍極為廣博,但仍然要從“六藝”中查考可信的依據(jù)!对娊(jīng)》、《尚書》雖殘缺不全,然而有關(guān)虞、夏史事的記載還是可以看到的。唐堯?qū)⒁宋坏臅r候,決定禪讓給虞舜。而虞舜以及后來的夏禹,四岳九牧都一致推薦,才試任官職管理政事幾十年。待到他們的功績已經(jīng)建立,然后才把帝位傳給他們。這表明,天下是最珍貴的寶器,帝王是最大的繼統(tǒng),傳交帝位是這樣的難啊!但是,有的人卻說:堯要將帝位讓給許由,許由不肯接受,并以此為恥而逃避隱居起來。到了夏代,又有卞隨、務(wù)光兩個人不肯接受帝位,雙雙投水而死。這些,又怎么說起呢?太史公說:我曾經(jīng)登上箕山,那上面居然有許由的`墓呢。孔子排列論述古代的仁人、圣人和賢能之人,象吳太伯、伯夷一類,記載十分詳盡。我所聽說韻許由、務(wù)光,他們的德義是極高的,而有關(guān)他們的文字經(jīng)書里記載得很少,這是為什么呢?
孔子說:“伯夷、叔齊,不記舊仇,因此很少怨言。”又說,他們“追求仁而得到了仁,又為什么怨恨呢?”我悲憐伯夷的心意,讀到他們留下的逸詩而感到事實是令人奇怪的。他們的傳記里寫道:
伯夷、叔齊,是孤竹君的兩個兒子。父親想立叔齊為君,等到父親死后,叔齊又讓位給長兄伯夷。伯夷說:“這是父親的意愿。”于是就逃開了。叔齊也不肯繼承君位而逃避了。國中的人就只好立他們的另一個兄弟。正當這個時候,伯夷、叔齊聽說西伯姬昌敬養(yǎng)老人,便商量著說:我們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們到達的時候,西伯已經(jīng)死了,他的兒子武王用車載著靈牌,尊他為文王,正向東進發(fā),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拉住武王戰(zhàn)馬而勸阻說:“父親死了尚未安葬,就動起干戈來,能說得上是孝嗎?以臣子的身份而殺害君王,能說得上是仁嗎?”武王身邊的人想殺死他們,太公姜尚說:“這是兩位義士。 狈銎鹚麄,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亂以后,天下都歸順于周朝,而伯夷、叔齊以此為恥,堅持大義不吃周朝的糧食,并隱居于首陽山,采集薇蕨來充饑。待到餓到快要死了的時候,作了一首歌,歌辭說:“登上首陽山,采薇來就餐,殘暴代殘暴,不知錯無邊?神農(nóng)虞夏死,我欲歸附難!可嘆死期近,生命已衰殘!”就這樣餓死在首陽山。
從這種情況看,伯夷、叔齊是怨呢?還是不怨呢?
有人說:“上天待人的準則是沒有偏私的,它總是向著為善之人!蹦敲,象伯夷、叔齊,可以叫做善人呢,還是不算善人呢?他們聚積仁德、修潔品行達到這般地步,而終致餓死!再說在七十個弟子中間,孔子僅僅稱舉顏淵是好學的人,但顏淵永遠窮困潦倒,連糟糠都難得飽足,終于過早地夭亡了。那種認為上天總是報答、恩賜善人的說法,又怎么樣呢?盜跖每天都殺害無辜的人,吃人的心肝,兇橫殘暴,聚集黨徒數(shù)千人橫行于天下,竟然活到高齡而死。他是遵行什么道德呢?這都是些特別重大而且明白顯著的例子。如果說到近世,有些人操行不規(guī)矩,專門違犯法律,而終身享受安逸和快樂。子孫都保有豐厚的產(chǎn)業(yè)。那選好了道路才舉步,看準了時機才說話,從不走邪道,不是公平正當?shù)氖聸Q不奮力去做,反而遭受禍殃的人,是多得沒法數(shù)的。我是非常懷疑的,如果說這便是天道,那這天道究竟合理呢?還是不合理呢?
孔子說過,“道德見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謀劃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罷了。所以他說,“富貴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讓我執(zhí)鞭為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還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睔q月到了寒冷的季節(ji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整個世道都渾濁的時候,品行高潔的人才顯現(xiàn)出來。難道是因為他們把道德看得太重,或?qū)⒏毁F看得太輕嗎?
孔子說:“有道德的人最怕的是死后名聲不被傳揚。”賈誼說:“貪婪的人為財而丟命,壯烈之士為名而獻身,自命不凡者為權(quán)勢而死,普通老百姓愛惜自己的性命!薄兑捉(jīng)·乾卦》說:“同樣明亮的東西就互相輝映,同樣種類的事物則互相應(yīng)求”!霸聘鷱凝埗L伴隨虎而起,圣人出現(xiàn),萬物也因之而引人注目!辈、叔齊雖是賢人,不過因為孔子的贊揚而聲名更為昭著。顏淵雖然專心好學,也不過因為追隨于孔于之后而德行越發(fā)顯露。巖穴隱居之士,取舍是如此有規(guī)范,這些人名聲淹沒而不被稱道,實在是可悲的事情!民間的普通人,想磨礪德行,建立名聲,如果不依附那名望、地位極高的人,哪能留名于后世呢?
【伯夷叔齊文言文翻譯】相關(guān)文章:
《伯夷列傳》司馬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7-19
伯夷列傳_司馬遷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26
夷齊采薇的成語典故07-13
史記伯夷列傳讀后感04-20
《宋史·黃伯思傳》文言文原文及翻譯10-07
戎夷解衣的文言文03-05
《戰(zhàn)國策·齊四·孟嘗君逐于齊而復反》文言文及翻譯09-03
《蹇叔哭師》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