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榮薦賢文言文翻譯
在平時的學習中,許多人都對一些經典的文言文非常熟悉吧?文言文是與駢文相對的,奇句單行,不講對偶聲律的散體文。還記得以前背過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楊榮薦賢文言文翻譯,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祁奚薦賢
【原文】
祁奚請老,晉侯問嗣焉。稱解狐——其仇也。將立之而卒。又問焉。對曰:“午也可!庇谑茄蛏嗦毸酪樱瑫x侯曰:“孰可以代之?”對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為中軍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謂祁奚于是能舉善矣。稱其仇,不為諂;立其子,不為比;舉其偏,不為黨。
《商書》曰:“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其祁奚之謂矣。解狐得舉,祁午得位,伯華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舉善也。夫為善,故能舉其類。
《詩》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逼钷捎醒。
【譯文】
祁奚請求退休。晉悼公問祁奚誰可接任,祁奚推薦仇人解狐。正要立解狐,解狐卻死了。晉悼公征求意見,祁奚推舉自己的兒子祁午。正當此時,祁奚的副手羊舌職也死了。晉悼公又問:“誰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適合!睍x悼公便安排祁午做中軍慰,羊舌赤佐助。有德行的人稱贊祁奚,說這件事足可說明他很能推薦賢人。推舉仇人,不算是謅媚;擁立兒子,不是出于偏愛;推薦直屬的下級,不是為了袒護。商書說:“沒有偏愛,沒有結黨,王道坦坦蕩蕩,公正無私!闭f的就是祁奚了。解狐被舉薦,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職:立了一個中軍尉而做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舉薦賢人啊。正因為自己為善,所以能舉薦與自己一樣的人。詩經說:“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拓展閱讀】
楊榮
。鞒渭、文學家,內閣首輔)
楊榮(1371年—1440年7月30日),原名道應、子榮 ,字勉仁,建安(今福建建甌)人。明初著名政治家、文學家、內閣首輔,與楊士奇、楊溥并稱“三楊”,因居地所處,時人稱為“東楊”。
建文二年(1400年),楊榮進士及第,授翰林編修。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楊榮受其賞識,得以入閣,累遷至文淵閣大學士、翰林侍讀,任首輔。在朱棣去世后,幫助明仁宗朱高熾順利即位,拜太子少傅、謹身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此后隨從明宣宗朱瞻基平朱高煦叛亂。宣德十年(1435年),進升少傅。明英宗即位后,與楊士奇等同心輔佐。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楊榮升任少師。正統(tǒng)五年(1440年),楊榮病逝,年七十,贈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謚號文敏?滴趿荒辏1722年),從祀歷代帝王廟。
楊榮性警敏通達,善于察言觀色,尤其是在明成祖時最為突出。在文淵閣治事三十八年,謀而能斷,老成持重,尤其擅長謀劃邊防事務。史稱其“揮斤游刃,遇事立斷” ,被比作唐代的姚崇。楊榮既以武略見重,又好詩文,他和楊士奇、楊溥等多有唱和,為“臺閣體”文學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后北征記》、《楊文敏集》等。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楊榮生于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出生時名道應,當時楊榮的祖父楊達卿聽到他的啼聲,說:“雄壯啊!這個孩子一定會讓我家榮華顯貴!北愀钠涿麨樽訕s。楊榮十七歲被選入郡庠。
建文元年(1399年),楊榮為諸生,講解《孟子》中的養(yǎng)氣章,得到了當時視學福建的侍郎夏元吉的賞識。同年,楊榮參與福建鄉(xiāng)試,中第一。
建文二年(1400年),楊榮于禮部會試中第三,殿試中二甲第二,賜進士出身,授翰林編修。
入直文淵
楊榮畫像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即明成祖)取得“靖難之役”勝利,他進入南京時,楊榮迎謁在朱棣馬前說:“殿下是先拜謁太祖(朱元璋)陵呢,還是先即位?”朱棣便馬上驅駕拜謁太祖陵。楊榮從此受到朱棣任用。
同年,朱棣即位,把楊榮選入文淵閣,為他改名為榮。一同當值的七人中,楊榮年齡最小,也非常警敏。有天晚上,寧夏來報告說被圍,當時內閣正是楊榮當值,朱棣將奏報給他看。楊榮說:“寧夏城很堅固,人民又都習戰(zhàn),從發(fā)出奏報到現(xiàn)在已過了十幾天了,寧夏之圍應該已經解了!钡揭拱霑r,果然有奏報來說圍已解。朱棣對楊榮說:“你怎么預測得這么準?”江西有盜賊起事,朱棣派使者去招撫,而令韓觀率兵隨后出發(fā)。賊人接受招撫的奏報傳到,朱棣想賜敕慰勞韓觀。楊榮說:“推算奏報發(fā)出時,韓觀還沒到達,不應給他論功!敝扉Ω泳粗厮,再升他為侍講。
永樂二年(1404年),朱高熾被立為太子后,楊榮升任太子右諭德,仍兼前職,與在內閣當值的諸臣同被賜給二品官服。楊榮評議各部門事宜,都能符合朱棣的意旨,又受朱棣賞賜衣服及錢幣。朱棣非常威嚴,與大臣們議事無法決斷時,常常發(fā)怒,大臣們戰(zhàn)戰(zhàn)兢兢,無所適從。但楊榮一到,朱棣臉色便轉好,而事情也就決定。
永樂五年(1407年),楊榮受命前往甘肅經營籌劃軍務,楊榮觀察了所過之處的山川形勢,了解軍民情況,檢查城堡;貋砗笏谖溆⒌钕蛑扉R報,朱棣非常高興。當時正值盛暑,朱棣親自切瓜給他吃。不久,楊榮升任右庶子,仍兼前職。
扈從出塞
主詞條:明成祖北伐
永樂六年(1408年),楊榮的.父親去世,朱棣讓他乘驛車回鄉(xiāng)安葬。父親下葬后,楊榮即被召回任事。
永樂七年(1409年),楊榮的母親去世,楊榮請求回鄉(xiāng)辦理喪事,朱棣因北征日期臨近,沒有批準,命他同胡廣、金幼孜扈從北征。甘肅總兵官何福上奏說蒙古脫脫不花等人請求投降,要求在亦集乃受命。朱棣命楊榮前往甘肅,與何福一起主持受降,并持節(jié)在軍中封何福為寧遠侯。楊榮順便到寧夏,與寧陽侯陳懋規(guī)劃邊防事務。回京后他上奏十項建議,朱棣予以贊許,并采納他的建議。
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初十日,朱棣率軍開始即位后的第一次北征,楊榮隨行。不久,明軍進抵臚朐河,朱棣賜名為飲馬河。由于偵知了韃靼xx的行蹤,朱棣親選精銳進行長途奔襲,輕裝前進,每人只帶二十日糧,命楊榮率勇士三百人作為親兵跟隨。明軍追至斡難河,與本雅失里率領的韃靼主力相遇,經過激戰(zhàn),明軍大獲全勝,本雅失里只率少數(shù)輕騎逃走,朱棣下令班師回朝。由于輕裝前進,在回師途中,明軍的糧草供應緊張起來,士兵幾乎斷糧。楊榮建議朱棣將御用的儲糧散發(fā)給將士,并且讓xx中糧多與糧少者借貸互濟,還京后加倍償還。朱棣采納了他的建議,使明軍順利地度過xx,勝利班師回朝。
永樂九年(1411年),楊榮請求回鄉(xiāng)奔喪,朱棣命宦官為他護行。回來后,朱棣詢問他福建民情以及當年收成情況,楊榮都一一做了回答。不久命他侍候諸皇孫在文華殿讀書。
永樂十二年(1414年),朱棣帶著皇太孫朱瞻基,率領五十萬大軍開始了第二次北征,楊榮再次隨行。楊榮承擔了兩項基本任務,其一,向朱瞻基講說經史。其二,掌管皇帝的玉璽,充當朱棣的機要秘書。行軍期間,有一天晚上,朱棣在自己的大帳中召見楊榮,同他討論xx糧餉的問題,楊榮認為:“擇將屯田,訓練有方,耕耨有時,即兵食足矣!碧岢鲆惶讓嵭熊娡鸵越鉀Q糧草問題的計劃,得到朱棣的首肯。
永樂十四年(1416年),楊榮和金幼孜一同進升為翰林學士,仍兼庶子,隨從朱棣回到京師。
永樂十五年(1417年),楊榮又隨從朱棣北征。
永樂十六年(1418年),胡廣去世,命楊榮掌管翰林院事務,楊榮因而更見親任。大臣們多嫉妒楊榮,想讓朱棣疏遠他,便共同推舉楊榮為祭酒。朱棣說:“朕當然知道他可以勝任,現(xiàn)在要找可以代替他的人!贝蟪紓儾挪桓以僬f話。
永樂十八年(1420年),楊榮進升文淵閣大學士,仍兼學士。
贊議遷都
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北部的邊患,朱棣決定遷都北京。明朝官吏大多生在江南,要他們遠離故土,遠赴塞下,困難重重。一些官吏便利用這種情緒,反對遷都。楊榮看到遷都北京對于解除蒙古部的威脅有不可低估的戰(zhàn)略作用,與戶部尚書夏原吉、吏部尚書蹇義等堅決支持遷都,并且在《題北京八景卷后》指出:“迨我皇上繼承大統(tǒng),又以薊燕左環(huán)蒼海,右擁太行,內跨中原,外控朔漠,宜為天下都會,乃詔建北京焉!庇罉肥拍辏1421年)朱棣正式遷都北京。同年四月初八日,北京新宮中的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因雷擊起火,楊榮指揮衛(wèi)士進行搶救,只搶出一些重要圖籍,三大殿均未保住,由此又引發(fā)了一場反對遷都的xx。楊榮等人極力支持朱棣,使風波很快平息下去。遷都北京,對北部邊防的鞏固起了重要作用。
永樂末年,浙江、福建山賊起事,朝廷計劃發(fā)兵。朱棣當時在塞外,奏書送到后,朱棣拿給楊榮看。楊榮說:“愚民苦于有關官員的壓迫,不得已相聚自!,F(xiàn)在大兵一出,他們將聚集得更多,從而難以調解。如果遣使者去招撫,當不用煩勞師旅!敝扉β爮乃囊庖姡I賊果然平息。
永樂二十年(1422年),朱棣進行第三次北征,楊榮與金幼孜再次隨行,明軍無功而返。為了鼓舞士氣,朱棣大開慶功宴會,有功無過者坐前列,食上肴,楊榮與金幼孜被特命坐在前列。次年,朱棣進行第四次親征。有關軍務皆讓楊榮參與,無論白天還是晚上,朱棣經常召見楊榮,并且親昵地稱之為“楊學士”而不直呼其名。
榆木川之變
東楊—楊榮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開始了第五次北征。明軍到達開平時,朱棣做夢,夢見一位天神向他說:“上帝好生如是者,再此何祥也。”便有些猶豫,楊榮乘機加以勸諫:“此舉固在除暴安民。然火炎昆岡,玉石俱毀,惟陛下留意!敝扉︻I悟了楊榮的意思,便說:“卿言合朕意,豈以一人有罪,罰及無辜?”當即下令楊榮等人草敕,詔諭各部落人等,罪止阿魯臺一人,余皆不問。又命令軍士們收拾死于兵火的遺骸,葬為叢冢,朱棣親自撰寫了祭文。明朝大軍進至翠云屯時,仍未發(fā)現(xiàn)阿魯臺蹤影,在楊榮等人的勸說下,朱棣決定班師回朝。
同年七月十八日,朱棣在回師途中病逝于榆木川,隨從宦官馬云等人不知所措,與楊榮、金幼孜密商如何處置。楊榮指揮若定,與金幼孜商議,認為離北京尚遠,為防止軍心渙散,應秘不發(fā)喪。為處理遺體,兩人命工部官搜取軍中所有錫器,銷熔后打造成一只圓桶,將遺體裝置桶內,再密封桶口,而將承造的工匠殺之滅口。同時也命光祿官每天三餐照常進膳。軍紀號令更加嚴明,直到入境,竟無人察覺朱棣已駕崩。 楊榮和少監(jiān)海壽先回京師,向太子朱高熾報告情況,決定處理方法。結果,朱高熾順利地即位,國家政局未發(fā)生絲毫的騷動。
仁宣之治
明仁宗朱高熾即位后,楊榮因功升任太常寺卿,授職嘉議大夫,仍兼兩職學士。一月后,晉升為太子少傅、資善大夫、謹身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并食三祿,楊榮請求辭去尚書俸祿,未得批準。
洪熙元年(1425年),明宣宗朱瞻基即位不久,漢王朱高煦發(fā)動叛亂。朱瞻基聞訊后,召楊榮等商討對策,楊榮極力主張趁朱高煦尚未切實準備之際,出其不意,御駕親征,掌握戰(zhàn)爭的主動權。朱瞻基先是遲疑,在夏元吉以李景隆之先例勸說后,朱瞻基接受了楊榮的建議,親率xx迅速包圍樂安,朱高煦被迫投降,叛亂很快被平定;貛熀,楊榮因決策之功,楊榮得到上賞,被賜給五枚銀章,給予很高的褒獎和賜予。
當時,朱瞻基在安南的撤軍和繼續(xù)平定的努力之間舉棋不定。當時,武將主張采取武力,楊榮和楊士奇則力主放棄安南,朱瞻基最終接受楊榮的建議,從安南撤軍。
宣德三年(1428年),楊榮隨朱瞻基巡邊,到達遵化。聽說兀良哈將要犯邊,朱瞻基將扈從的文臣都留在大營,只命楊榮跟從。楊榮自率輕騎出喜峰口,破敵而還。
宣德五年(1430年),楊榮升為少傅,又升任榮祿大夫,仍兼尚書、大學士之職,因并食三祿,楊榮遂辭去大學士的俸祿。
宣德九年(1434年),楊榮又隨從朱瞻基巡邊,至洗馬林而返。
三楊當國
楊榮、楊士奇、楊溥像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駕崩,太子朱祁鎮(zhèn)即位(即明英宗)。英宗即位時年方九歲,由太皇太后張氏(誠孝張皇后)聽政,張?zhí)笮湃螚顦s、楊士奇、楊溥三人,多咨詢三人裁決朝事。
正統(tǒng)三年(1438年),《明宣宗實錄》書成,楊榮進升為光祿大夫、柱國、少師,仍兼任尚書、大學士之職,并獲賜玉帶。
逝于歸途
正統(tǒng)五年(1440年),楊榮請準回鄉(xiāng)展掃先墓,于二月十八日起程。事畢后即擇日出發(fā),適逢楊榮病發(fā),眾人都勸他稍事休息再走,楊榮卻說:“君命不能稽留!北銕еt(yī)生起程,途經杭州武林驛時,病重不起,于同年七月二日(7月30日)病逝,享年七十歲。長孫楊泰侍側含殮,護行內侍阮江以訃聞回告英宗,英宗慟悼,為他輟朝一日,追贈楊榮為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賜謚號文敏,派禮部尚書胡濙前往吊祭,命阮江護喪回葬故土。官其子楊恭為尚寶司丞,授予其家世襲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的榮譽。[46-47]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楊榮與歷代功臣四十人從祀歷代帝王廟,明代諸臣入祀的還有常遇春、李文忠、楊士奇、于謙、李賢、劉大夏。
【楊榮薦賢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楊布打狗文言文的翻譯2篇07-16
《元史·楊惟中傳》文言文閱讀帶答案翻譯08-10
“楊霆字震仲”文言文閱讀答案及句子翻譯08-07
送楊少尹序_韓愈的文言文原文賞析及翻譯08-19
送楊真序歐陽修的文言文閱讀答案及翻譯10-25
孟子文言文翻譯01-13
曾子文言文翻譯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