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被動句解析
文言文閱讀需要在順利翻譯的基礎上理解全文內容,體味古人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文言文中的句式也是變幻多端,正確把握文言文句式,對于提高我們的文言文翻譯速度非常有幫助,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砦难晕谋粍泳浣馕觯黄饋砜匆幌?
文言文被動句解析
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jù)上下文語意去推斷。
(1)沒有標志詞語,意念上的被動。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被所感動。
(2)有標志詞語
a為表被動: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
b為所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動:管夷吾舉于士舉于即在被舉薦。
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構有:不亦乎有者得無乎如何奈何然則等。
(1)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當于對該怎么辦把怎么樣,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樣呢。
(3)以為相當于把當作例: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即把叢草當作樹林,把蟲蟻當作禽獸
(4)何為相當于為什么要呢,為什么會呢,例:此何遽不為福也即為什么不會變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戰(zhàn)。
擴展閱讀:常見被動句的文言文特殊句式
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常見的被動句有以下幾種形式:
1.用介詞“于”引進行為的主動者,表被動。即“謂語+于……”如: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于君。(《觸龍說趙太后》)
2.在動詞前邊用“見”表示被動,構成“見+謂語”的形式。如: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司馬遷《屈原列傳》)
如果需要把動作行為的主動者介紹出來,可在動詞后加介詞“于”,構成“見+謂語+于”的形式。如: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3.在動詞前用“受”字來表示被動,構成“受+謂語”的形式。如:
(1)有罪受貳。
這種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詞“于”,主動者也能引出。如果需引進主動者,就構成了“受+謂語+于”的形式。如:
(2)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4.在動詞前邊加介詞“為”,構成“為+動詞”的形式。
這種句式的“為”和“見”不同:“見”是助詞,不能帶賓語,所以它總是緊挨著動詞;“為”是介詞,它可以緊挨著動詞(省略了賓語),也可以引出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如:身客死于秦,為天下笑。
5.用“為”引進主動者,謂語前再加“所”,表被動,構成“為……所……”式。如: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蘇洵《六國論》)
“為……所……”,自產生后,就成了古漢語最常見的一種被動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現(xiàn)代漢語里。但是,在古漢語里,“為”的行為主動者有時可以不出現(xiàn),或被承前省略了,變?yōu)椤啊瓰樗钡男问,如: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ㄋ抉R遷《鴻門宴》)
6.用介詞“被”引出主動者,構成“被+動詞”的形式,這種形式和現(xiàn)代漢語的被動句一樣。如: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7.無任何標志的被動句。這種被動句中沒有出現(xiàn)任何被動詞,可以根據(jù)上下文的意思補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文言文被動句解析】相關文章:
文言文中被動句式的解析06-11
文言文被動句的格式06-13
文言文被動句詳解06-12
文言文被動句用法詳解06-12
高中文言文被動句02-28
文言文中被動句的用法參考06-13
文言文常用句式:被動句的格式10-12
文言文常用被動句式02-15
文言文倒裝句解析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