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必背古詩文言文 推薦度:
- 初中學(xué)生必背文言文 推薦度:
- 初中的必背文言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初中必背文言文人教版(精選37篇)
文言文一直以來可以說是初中語文學(xué)習(xí)的一個(gè)難點(diǎn),復(fù)雜多樣的文言句式,晦澀難懂的文言詞匯,更是讓不少同學(xué)傷透了腦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必背文言文人教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1、《論語十則》:
①子曰:“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谠釉唬骸拔崛杖∥嵘恚簽槿酥\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圩釉唬骸皽毓识,可以為師矣!雹茏釉唬骸皩W(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葑釉唬骸坝桑d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⑥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咦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
、嶙釉唬骸皻q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雹庾迂晢栐唬骸坝幸谎远梢越K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魚我所欲也》孟子
魚,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也,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于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與?鄉(xiāng)為身死而為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而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曹劌論戰(zhàn)》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yuǎn)謀!蹦巳胍。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
公與這乘。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5、《鄒忌諷齊王納諫》戰(zhàn)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fù)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yuǎn)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nèi)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拢撼歼M(jìn)諫,門庭若市;數(shù)月之后,時(shí)時(shí)而間進(jìn);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jìn)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6、《出師表》諸葛亮
先帝創(chuàng)業(yè)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nèi),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bào)之于陛下也。
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nèi)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fèi)掉、董允等,此皆良實(shí),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bǔ)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qū),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
親賢臣,遠(yuǎn)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yuǎn)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shí),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jié)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jì)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dá)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dāng)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qū)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謹(jǐn)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dāng)獎(jiǎng)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fù)漢室,還于舊都,此臣所以報(bào)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jìn)盡忠言,則攸之、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fù)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zé)攸之、掉、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詢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
今當(dāng)遠(yuǎn)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記》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dòng)写巳耍虂韱栍。自云先世避秦時(shí)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fù)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余人各復(fù)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8、《三峽》酈道元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蛲趺毙,有時(shí)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春冬之時(shí),則素湍綠潭,回清到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9、陋室(簡陋屋子)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文字)劉禹錫(唐)
山不在高,有仙則(就)名(成了名山)。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成了靈異水)。斯(這)是陋室,惟(只)吾(我)德馨(品德高尚。馨,香氣)。苔痕上階綠(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入簾青(草色青蔥,映入簾里)。談笑有鴻(大)儒(舊指讀書人),往來無白丁(平民,此指沒有什么學(xué)問人)?梢哉{(diào)(調(diào)弄)素琴(不加裝飾琴),閱金經(jīng)(指佛經(jīng))。無絲竹(琴瑟、簫管等樂器。這里指奏樂聲音)之亂耳,無案牘(官府公文)之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ㄓ惺裁春喡兀
10、馬說韓愈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只是)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一同死在槽櫪之間。駢,兩馬并駕。駢死,并列而死。槽櫪,喂牲口用槽),不以千里稱也(不以千里馬著稱)。
馬之千里者,一食(吃一頓)或盡粟一石。食(“飼”,喂)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喂)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表現(xiàn)在外面。見,通“現(xiàn)”)。且(猶,尚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鞭打馬。策,用鞭子打馬)不以其道(按照正確方法。道,正確方法),食(喂)之不能盡其材(竭盡它才能。材,通“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通曉它意思),執(zhí)策而臨(面對)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唉)!其真無馬邪(真沒有馬嗎?邪,通“耶”,表疑問,相當(dāng)于“嗎”)?其真不知馬也!
11、小石潭記
柳宗元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竹林),聞水聲,如鳴珮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格外)清冽(清涼)。全石以為底(潭以整塊石頭為底),近岸,卷石底以(而)出(石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卷,彎曲),為坻,為嶼(小島),為嵁(不平巖石),為巖。青樹翠蔓,蒙絡(luò)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大約)百許(用在數(shù)詞后表示約數(shù),相當(dāng)于同樣用法“來”)頭,皆若空游(在空中游動(dòng))無所依(依靠)。日光下澈(陽光照到水底),影布(映)石上。佁然(呆呆樣子)不動(dòng),俶爾遠(yuǎn)逝(忽然向遠(yuǎn)方游去),往來翕忽(輕快敏捷樣子)。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蛇行(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明滅可見(時(shí)而看得見,時(shí)而看不見)。其岸勢犬牙差互(像狗牙那樣參差不齊),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感到心情凄涼,寒氣透骨),悄愴(憂傷樣子)幽邃(幽靜深遠(yuǎn))。以其境過清(凄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年輕人):曰恕己,曰奉壹。
12、岳陽樓記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官吏降職或遠(yuǎn)調(diào))守(作州郡長官)巴陵郡。越明年(到了第二年),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百廢具(通“俱”,全,皆)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通“囑”)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美好)狀,在洞庭一湖。銜遠(yuǎn)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廣遠(yuǎn))無際涯(邊);朝暉(日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雄偉景象)也。前人之述(記述)備(詳盡)矣。然則(雖然如此,那么……)北通巫峽,南極(到)瀟湘,遷客(謫遷得人,指降職遠(yuǎn)調(diào)人)騷人(詩人),多會(huì)于此,覽(看)物之情,得無(大概……吧)異乎?
若夫(像那)淫雨(連綿雨)霏霏(雨雪繁密樣子),連月不開(解除);陰風(fēng)怒號(hào),濁浪排空(沖向天空);日星隱曜(光輝),山岳潛形(隱沒形體);商旅不行,檣傾(桅桿倒下)楫摧(船槳斷折);。ㄆ冉┠黑ぺぃ[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離開)國(國都)懷鄉(xiāng)(懷念家鄉(xiāng)),憂讒畏譏(懼怕別人批評指責(zé)),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至于)春和景(日光)明,波瀾不驚(此處有“起、動(dòng)”意思),上下天光,一碧(一片碧綠)萬頃;沙鷗翔(飛翔)集(鳥停息在樹上),錦鱗(美麗魚)游泳;岸芷。ㄐ≈蓿┨m,郁郁(形容草木茂盛)青青。而或長煙一(全)空(消散),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圓形玉),漁歌互答,此樂何極(哪有窮盡)!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榮耀)辱(屈辱)偕(一起)忘,把(持、執(zhí))酒臨風(fēng)(端酒當(dāng)著風(fēng)),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探求)古仁人(古時(shí)品德高尚人)之心,或(或許,也許)異(不同于)二者之為(此指心情),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yàn)橥馕锖脡暮妥约旱檬Ф蛳不虮。居廟堂(指朝廷)之高(處在高高廟堂上,即在朝廷做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處在偏僻江湖間,即不在朝廷做官)則憂其君。是進(jìn)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shí)而樂耶?其(那)必(一定)曰“先(在……之前)天下之憂而憂,后(在……之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假如沒有)斯人,吾誰與歸(即“與誰歸”)?(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時(shí)六年九月十五日。
。ㄗg文)
宋仁宗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貶謫到岳州當(dāng)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許多已廢弛不辦事情都興辦起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kuò)大它原來規(guī)模,在樓上刻了唐代名人和當(dāng)代人詩賦。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我觀賞那岳州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著遠(yuǎn)處山,吞長江水,水勢浩大,無邊無際,早晨陽光照耀、傍晚陰氣凝結(jié),景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雄偉景象。前人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既然這樣,那么北面通到巫峽,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江,降職官史和來往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huì),觀賞自然景物所產(chǎn)生感情能沒有不同嗎?
象那連綿陰雨下個(gè)不斷連續(xù)許多日子不放晴,陰慘風(fēng)狂吼,渾濁浪頭沖白天空;太陽和星星失去了光輝,高山隱藏了形跡;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桿倒了、船槳斷了;傍晚時(shí)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這時(shí)登上這座樓,就會(huì)產(chǎn)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dān)心奸人、害怕壞人譏笑,滿眼蕭條冷落,極度感概而悲憤不端種種情緒了。
就象春日晴和、陽光明媚,波浪不起,藍(lán)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綠廣闊無邊;成群沙歐,時(shí)而飛翔時(shí)而停落,美麗魚兒,時(shí)而浮游,時(shí)而潛游;岸邊香草,小洲上蘭花,香氣濃郁,顏色青蔥。有時(shí)大片煙霧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著千里大地,浮動(dòng)月光象閃耀著金光,靜靜月影象現(xiàn)下白璧,漁夫歌聲互相唱和,這種快樂哪有窮盡!在這時(shí)登上岳陽樓,就有心胸開朗,精神愉快;榮辱全忘,舉酒臨風(fēng),高興極了種種感概和神態(tài)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代品德高尚人思想感情,或許跟上面說兩種思想感情表現(xiàn)不同,為什么呢?他們不因?yàn)榄h(huán)境好而高興,也不因?yàn)樽约涸庥鰤亩瘋辉诔⒗镒龈吖倬蛽?dān)憂他百姓;處在僻遠(yuǎn)江湖間就擔(dān)憂他君王。這就是進(jìn)入朝延做官也擔(dān)憂,辭官隱居也擔(dān)憂。那么,什么時(shí)候才快樂呢?他們大概一定會(huì)說:“在天下人憂愁之先就憂愁,在天下人快樂之后才快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13、醉翁亭記歐陽修
環(huán)(環(huán)繞)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茂盛樣子)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zhuǎn)(山勢回環(huán),路也跟著拐彎),有亭翼然臨(靠近)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用自己別號(hào)來命名)。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hào)曰醉翁也。醉翁之意(情趣)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領(lǐng)會(huì)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樹林里霧氣散了),云歸而巖穴暝(昏暗),晦(暗)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香花)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茂盛、繁茂)而繁陰,風(fēng)霜高潔(即風(fēng)高霜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shí)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shí)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于負(fù)者(背著東西人)歌于途,行者休(休息)于樹,前者呼,后者應(yīng),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菜蔬),雜然而前陳(擺開)者,太守宴也。宴酣(盡興地喝酒)之樂,非絲(弦樂器)非竹(管樂器),射(投壺游戲)者中,弈(下棋)者勝,。ň票┗I(酒籌)交錯(cuò)(交互錯(cuò)雜),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臉色蒼老)白發(fā),頹然(原意是精神不振樣子,此形容醉態(tài))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遮蓋),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以游人快樂為快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記述)以(用)文者,太守也。太守謂(為,是)誰?廬陵(今江西吉安市)歐陽修也。
14、記承天寺(在今湖北黃岡南)夜游蘇軾
元豐(宋神宗年號(hào))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想到、考慮)無與為樂者(沒有可以交談取樂人),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共同、一起)步于中庭(院里)。庭下如積水空明(形容水澄澈),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只是)少閑人(清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15、愛蓮說(北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值得)愛者甚蕃(多)。晉陶淵明獨(dú)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很,非常)愛牡丹。予獨(dú)愛蓮之出淤泥(積存污泥)而不染(沾染污穢),濯(洗滌)清漣(水清而又微波,這里指清水)而不妖(美麗而不端莊),中通外直,不蔓(不生枝蔓)不枝(不長枝節(jié)),香遠(yuǎn)益清,亭亭(聳立樣子,筆直)凈(潔凈)植(立),可遠(yuǎn)觀而不可褻(親近而不莊重)玩(褻玩,玩弄)焉。予謂菊,花之隱逸(隱居人)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品德高尚人)者也。噫!菊之愛(對于菊花喜愛),陶后鮮(少)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還有什么人呢)?牡丹之愛,宜(應(yīng)當(dāng))乎眾矣(人該是很多了)。
16、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余幼時(shí)即嗜學(xué)。家貧,無從致(得到)書以觀,每假借(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jì)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jiān),手指不可屈伸,弗之。础案サ≈,不放松讀書。弗,不。之,指代抄書)。錄畢,走(跑)送之,不敢稍逾約(超過約定期限)。以是(因此)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時(shí)男子二十歲舉行束發(fā)戴帽儀式,表示已經(jīng)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益慕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學(xué)問淵博老師。碩,大)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向)鄉(xiāng)(當(dāng)?shù)兀┲冗_(dá)(有道德有學(xué)問前輩)執(zhí)經(jīng)(拿著經(jīng)書)叩(請教)問。先達(dá)德(道德)。ǜ撸┩曂┳穑T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言語和臉色)。余立侍左右,援(引、提出)疑(疑難)質(zhì)(詢問)理(道理),俯身(彎下身子)傾耳(側(cè)著耳朵)以請(請教);或遇其叱咄(訓(xùn)斥,呵責(zé)),色愈恭,禮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復(fù);俟(等待)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當(dāng)余之從師也,負(fù)(背)篋(書箱)曳(拖著)屣(鞋子)行深山巨谷中,窮冬(隆冬)烈風(fēng),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學(xué)舍,書館),四支(通“肢”)僵勁不能動(dòng),媵人(此指服侍人)持湯(熱水)沃灌(澆洗),以衾(被子)擁覆,久而乃和。寓(。┠妫ㄓ樱┞茫媛,旅店),主人日再(兩次)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通“披”,穿)綺繡,戴朱纓(帽帶)寶飾之帽,腰(動(dòng)詞,腰佩)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香袋。臭,氣味,此指香氣),燁然(光彩照人樣子)若神人;余則緼(舊絮)袍敝(破)衣處其間,略無(毫無)慕艷(羨慕)意,以(因?yàn)椋┲校▋?nèi)心)有足(足以)樂者,不知口體之奉(指吃穿)不若(如)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ㄗg文)
我小時(shí)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里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書抄寫,計(jì)算著日期按時(shí)送還。天很冷時(shí),硯池里水結(jié)成堅(jiān)硬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于是能夠閱讀很多書。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賢學(xué)說,又擔(dān)心沒有才學(xué)淵博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曾經(jīng)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xiāng)有名望前輩拿著書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高人弟子擠滿了他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cè)著耳朵請教。有時(shí)遇到他人斥責(zé)人,(我)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我雖很笨,終于獲得多教益。
當(dāng)我跟從老師學(xué)習(xí)時(shí)候,背著書箱,拖著鞋子,行走在深山和巨大峽谷中。嚴(yán)冬寒風(fēng)凜冽,踏著幾尺深積雪,腳上皮膚因?yàn)楹涓稍锒屏褏s不知道;氐綄W(xué)舍,四肢僵硬動(dòng)彈不得。服侍(女仆)人用熱水(為我)澆洗,用被子(將我)裹起來,很久才暖和起來。住在旅館里,旅店老板每天提供兩頓飯,沒有新鮮肥美味道好東西可以享用。與我同住別同學(xué)都穿著華麗衣服,戴著有紅色帽帶和珠寶裝飾帽子,腰間佩戴白玉做圓環(huán),左邊佩戴寶刀,右邊掛著香袋,光彩照人樣子好像神仙一樣;我穿著破舊衣服生活在他們之間,卻毫無羨慕意思。(那是)因?yàn)椋ㄎ遥﹥?nèi)心有足以快樂事{讀書},所以不覺得吃、穿不如人。我求學(xué)勤勞和艱苦大概就是像這個(gè)樣子。
17、《論語》十二章
子曰:“學(xué)而時(shí)習(xí)之,不亦說①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②,不亦君子乎?”(《學(xué)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 (《學(xué)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保ā稙檎罚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為政》)
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為政》)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③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雍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④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妒龆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保ā蹲雍薄罚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學(xué)而篤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張》)
【注】
①說,通假字,同“悅”,愉快。
②慍(yùn):生氣,惱怒。
、酆劊╠ān):古代盛飯用的圓形竹器。
、茈牛╣ōng):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這里指胳膊。
、莺V(dǔ):堅(jiān)定。
18.魚我所欲也
《孟子·告子上》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①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dú)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歟?鄉(xiāng)②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shí)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注】
、俦伲和氨堋,躲避。
、卩l(xiāng):同“向”,原先,從前。
19、富貴不能淫
《孟子·滕文公下》
景春曰:“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xué)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①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dú)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注】本文未精校。
、倥╮ǔ):同“汝”,你。
2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舜發(fā)于畎①畝之中,傅說②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dòng)心忍性,曾③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④,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注】
、兕埃╭uǎn):田地中間的小溝。
、诟嫡f(fù yuè):殷商時(shí)期著名賢臣。
、墼和霸觥保黾。
④拂(bì):同“弼”,輔弼,輔佐。
21、《莊子》一則(北冥有魚……亦若是則巳矣。)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①。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yùn)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齊諧》者,志怪者也!吨C》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②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币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③?其遠(yuǎn)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注】本文未精校。
①鯤(kūn):傳說中的大魚。
②摶(tuán):鳥類向高空盤旋飛翔。
、坌埃▂é):通“耶”,疑問詞。
22、《禮記》一則(雖有佳肴)
雖有嘉肴①,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是故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故曰:教學(xué)相長也。《兌命②》曰:“學(xué)學(xué)半③!逼浯酥^乎?
【注】
、匐龋▂áo):魚、肉之類的熟食。
、凇秲叮▂uè)命》:《尚書》中的篇名。
、蹖W(xué)(xiào)學(xué)(xué)半:教導(dǎo)別人,是學(xué)習(xí)的一半。第一個(gè)“學(xué)”是教的意思。
23、《列子》一則(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聲哉?)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①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②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③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注】
、儋猓▁ī):文言助詞,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的“啊”或“呀”。
、谧洌╟ù):通“猝”,突然。
、圯m(zhé):總是,就。
24、答謝中書書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shí)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①,沉鱗競躍。實(shí)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fù)有能與②其奇者。
【注】本文未精校。
、兕j(tuí):墜落。
、谂c(yù):參與,這里有欣賞領(lǐng)略之意。
25、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①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注】
①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這里泛指水草。
26、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拏①一小舟,擁毳衣②爐火,獨(dú)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③,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diǎn)、與余舟一芥④、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qiáng)⑤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注】本文未精校。
①更(gēng)定:指初更以后。定,開始。拏(ná):文中指撐船(字形以課本為準(zhǔn))。
、陔ィ╟uì)衣:細(xì)毛皮衣。毳:鳥獸的細(xì)毛。
、垤F凇(sōng)沆碭(hàng dàng):霧氣浸潤著冰花,一片彌漫。
、芙妫╦iè):小草,喻輕微纖細(xì)的事物。
、輳(qiáng)(qiǎng):勉力,竭力。一說,痛快,高興。
27、河中石獸
紀(jì)昀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①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②數(shù)小舟,曳鐵鈀③,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xué)家設(shè)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④,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jiān)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⑤,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dāng)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jiān)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⑥,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zhuǎn),再轉(zhuǎn)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shù)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jù)理臆斷歟?⑦
【注】本文未精校。
、氽埽╬ǐ):塌壞,倒塌,坍塌。
、阼▃hào):船槳。這里作動(dòng)詞用,劃船。
③曳(yè):牽引,拖著。
、軚{(fèi):削下來的木片。
、蒌(yān):淹沒,埋沒。
⑥嚙(niè):咬,這里是沖刷、沖擊的意思?惭ǎ憾纯印
、咭(yì)斷:主觀地判斷。歟(yú):句末語氣助詞,表示疑問、感嘆、反詰等語氣。
28、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fēng)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dú)絕。
水皆縹(piǎo)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miǎo),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響;好鳥相鳴,嚶嚶(yīng)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yuān)飛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lún)世務(wù)者,窺(kuī)谷忘反。橫柯(kē)上蔽(bì),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shí)見日。
29、愚公移山《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xiǎn),指通豫南,達(dá)于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xiàn)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dān)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yùn)于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應(yīng)。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fù)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30、狼
蒲松齡
一屠晚歸,擔(dān)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yuǎn)。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fù)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qū)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dān)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shí),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jǐn)?shù)刀斃之。方欲行,轉(zhuǎn)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31、寓言四則(節(jié)選其中兩首)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庇新劧鴤髦:“丁氏穿井得一人!眹说乐,聞之于宋君。宋君令人問之于丁氏。丁氏對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鼻舐勚舸,不若無聞也。
杞人憂天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因往曉之,曰:“天,積氣耳,無處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日、月、星宿,不當(dāng)墜邪?”
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墜,亦不能有所中傷!
其人曰:“奈地壞何?”
曉之者曰:“地,積塊耳,充塞四虛,無處無塊。若躇步跐蹈?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
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大喜。
32、孫權(quán)勸學(xué)《資治通鑒》
初,權(quán)謂呂蒙曰:“卿今當(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學(xué)!”蒙辭以軍中多務(wù)。權(quán)曰:“孤豈欲卿治經(jīng)為博士邪?但當(dāng)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wù),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xué)。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fù)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jié)友而別。
33、木蘭詩
唧唧復(fù)唧唧,木蘭當(dāng)戶織。不聞機(jī)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diǎn)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zhuǎn),賞賜百千強(qiáng)?珊箚査,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dāng)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shí)袍,著我舊時(shí)裳。當(dāng)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34、賣油翁 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dān)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
35、周亞夫軍細(xì)柳 司馬遷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邊。乃以宗正劉禮為將軍,軍霸上;祝茲侯徐厲為將軍,軍棘門;以河內(nèi)守亞夫?yàn)閷④,軍?xì)柳,以備胡。
上自勞軍。至霸上及棘門軍,直馳入,將以下騎送迎。已而之細(xì)柳軍,軍士吏被甲,銳兵刃,彀弓弩,持滿。天子先驅(qū)至,不得入。先驅(qū)曰:“天子且至!”軍門都尉曰:“將軍令曰:‘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本訜o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節(jié)詔將軍:“吾欲入勞軍!眮喎蚰藗餮蚤_壁門。壁門士吏謂從屬車騎曰:“將軍約,軍中不得驅(qū)馳。”于是天子乃按轡徐行。至營,將軍亞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請以軍禮見。”天子為動(dòng),改容式車,使人稱謝:“皇帝敬勞將軍。”成禮而去。
既出軍門,群臣皆驚。文帝曰:“嗟呼,此真將軍矣!曩者霸上、棘門軍,若兒戲耳,其將固可襲而虜也。至于亞夫,可得而犯邪?”稱善者久之。
36、海國記(節(jié)選)沈復(fù)
嘉慶四年,歲在己未,琉球國中山王尚穆薨。世子尚哲先七年卒,世孫尚溫表請襲封。中朝懷柔遠(yuǎn)藩,錫以恩命,臨軒召對,特簡儒臣。
于是,趙介山先生,名文楷,太湖人,官翰林院修撰,充正使;李和叔先生,名鼎元,綿州人,官內(nèi)閣中書,副焉。介山馳書約余偕行,余以高堂垂老,憚?dòng)谶h(yuǎn)游。繼思游幕二十年,遍窺兩戒,然而尚囿方隅之見,未觀域外,更歷纓溟之勝,庶廣異聞。稟商吾父,允以隨往。從客凡五人:王君文誥,秦君元鈞,繆君頌,楊君華才,其一即余也。
五年五月朔日,隨蕩節(jié)以行,祥飆送風(fēng),神魚扶舟,計(jì)六晝夜,徑達(dá)所屆。
凡所目擊,成登掌錄。志山水之麗崎,記物產(chǎn)之瑰怪,載官司之典章,嘉士女之風(fēng)節(jié)。文不矜奇,事皆記實(shí)。自慚謭陋,飴測海之嗤;要堪傳言,或勝鑿空之說云爾。
37、唐雎不辱使命《戰(zhàn)國策》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cuò)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初中必背文言文】相關(guān)文章:
初中的必背文言文08-30
2022初中必背文言文07-21
初中學(xué)生必背文言文07-21
初中必背古詩文言文08-10
必背文言文名句11-24
高中必背文言文07-20
高中必背文言文精選09-13
高考必背的文言文05-22
高考必背文言文大全10-19
中考必背文言文名句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