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7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心得體會該怎么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
新課程改革從去年新學期開始到現(xiàn)在已將近一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jié)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墒切抡n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過頭教高一,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yè)占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初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臺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后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于“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guī)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于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shù)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臺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著頭皮學,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臺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并不晚。
可是,一般新老師并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并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么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tài)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于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么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shù)呢熑瓮葡驅W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并為以后的繼續(xù)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后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xiàn)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xiàn)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于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fā)揮想象地空間。
如果僅僅局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chuàng)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yōu)榕c學生一起發(fā)現(xiàn)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tǒng)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采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xiàn)實生活現(xiàn)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于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fā)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xù)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持。因此教學中應了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曬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溫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jù)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溫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后,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于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jù),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jié)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復“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后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征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qū)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并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后,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xù)堅持與寫好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后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復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2
高中語文因該把教學的目標定位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和旨在為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好基礎上。
第一: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語文課的教學設計應努力挖掘課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學目標從單純地提高聽說讀寫能力,轉向情感、能力、審美情趣的同步發(fā)展。語文課堂既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精神。著眼于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使學生的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發(fā)展,因此我們要敢于“跳出”語文看語文。
第二: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民主、平等、和諧,教師和學生在自由愉悅的心態(tài)下積極參與教學就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教 師要設法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體現(xiàn)“教師是‘教’的主體,學生是‘學’的主人”的現(xiàn)代師生關系觀,教師的角色定位要準確,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學的同時,盡量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基礎選擇合適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允許學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學習課文,通過 學生的自主探究,不斷把教學引向深入。教師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力求有所創(chuàng)新。使用同桌伙伴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提高課堂上師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第三:以讀為本,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讀與寫相結合。我 們語文教師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作為閱讀教學的首要目標,用“以讀為主、自悟自得、讀法滲透”為特色的現(xiàn)代閱讀新模式代替以“內容分析、煩瑣提問、寫法分析”為特征的閱讀教學舊模式,使閱讀教學返璞歸真,成為真正的閱讀能力訓練課,語言文化修養(yǎng)課。教師在閱讀指導上,要從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出發(fā),注重誦 讀、感悟和積累,引導學生用各種形式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獨特理解。
第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把“閱讀小課堂”引向“閱讀大課堂”。開放語文課堂,實施課內外結合,拓展閱讀教學的深度和廣度。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搞好課堂閱讀教學改革,“向40分 鐘要質量”。但是我們不能因此把發(fā)展學生閱讀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課堂教學,把學生的閱讀視線限制在課本上。
現(xiàn)代社會已經進入信息時代,課堂上所獲得的內容遠遠達不到廣泛閱讀的標準,所以閱讀課堂教學必須是開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語文教學資源,跳出教材,放大閱讀范圍,把“閱讀小課堂”引向“閱讀 大課堂”。引導學生讀書報雜志、“電子書”(電腦、網絡、光盤)和“無字書”(自然萬物、人情世故等),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學習閱讀、積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五:恰當?shù)剡\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補充,實現(xiàn)超文本閱讀,提高閱讀教學效率。但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上要慎用。曾看過這樣一事例:一堂優(yōu)質課《蘑菇該獎給誰》,一開課教師就讓媒體展示了故事的動畫,師復述內容,生提問,就是不讓學生讀書,用多媒體取代了對文本的解讀。閱讀,就是把文字符 號轉換成圖象,多媒體運用得不當,剝奪了學生轉換語言符號的訓練。
總之,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學生其他素養(yǎng)的發(fā)展必須通過理解和運用語言來實現(xiàn),我們語文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語文修養(yǎng),堅守屬于自己的那塊領地。讓我們一起共勉。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3
昨天上午我在清新縣第一中學聽了兩節(jié)由教育局組織的名師示范課,一節(jié)是作文指導課,一節(jié)是文言文教學課,聽完這兩節(jié)課,我感覺收獲很多。結合這次活動的主題“語文課堂有效性”,下面我就個人在聽課中的一點體會來談下我對現(xiàn)在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一些認識與看法。
一、備好課
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教師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切合實際的準備工作。課前要認真研讀學科課程標準,領悟語文課標的要旨,研究教材。弄清所授課的重點、難點。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現(xiàn)有學習水平,考慮清楚如何講,用什么樣的語言講,用什么教法教,學生才會容易明白,如何啟發(fā)引導,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設計什么樣的練習加以鞏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現(xiàn)的課堂問題等。備課時,教師要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生的化身,站在學生角色地位上,用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方法去洞察學生的學習心理,理解他們的情感、愿望,設計最佳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興趣、情感去閱讀課文。
教師還應廣泛閱讀書籍,積累相關資料,及時了解所教學科的發(fā)展新動向。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這次活動中陳文新老師在上《鄭伯克段于鄢》這一課時,就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整節(jié)課由始至終,陳老師通過由學生的感悟去出發(fā),去引導學生探討文本的內容,而且無論講到文本的哪部分內容,陳老師都可以娓娓道來,而不用去翻閱教科書,可見他對教材有多么的熟悉及對學生學情了解的有多么的透徹,這一點是我尤為欽佩的。正是陳老師對學生和教材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所以整節(jié)課下來,學生就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預習是課堂教學的準備。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只要是講文言文,我總是要在課堂上發(fā)很多的時間給學生講解字詞,翻譯,才能進一步探究文本,所以課堂氣氛就相對沉悶。久而久之,學生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抄譯文,從不思考。為什么會這樣呢?之前我一直
很費解,直到昨天聽了陳老師的課,我才恍然大悟,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因為陳老師在上課之前,通過作業(yè)的形式給學生安排了課堂預習,而預習的內容主要就是解決文言文的基礎知識,所以在課堂上他就不用一句一句地翻譯,只須點一下就行。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學生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答案。
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能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于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于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項目,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并給予適當?shù)募。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自己課前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語文課要上的有語文味
在這次活動中,教研室王延齡老師提出“語文課不同于其他課,語文老師上課要上的有語文味”,這一點我深有體會!罢Z文味”的問題,是針對把語文課上成思品課、科學課等現(xiàn)象而提出的。雖然語文課與政治、德育、審美、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科學有關,但是,語文課決不是政治課、德育課、審美課、天文地理課和其他自然學科的課,而是借助其他學科的相關內容對學生進行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課。我理解的所謂的語文味,就是圍繞“語文”二字進行教學,說得具體一點,就是對字、詞、句、段、篇的理解,就是進行聽、說、讀、寫、思的訓練。然而,有人把語文味等同于語文課的味。
事實上,有語文味的語文課不見得“有味”。語文課堂不能缺少“語文味”,因為這是語文課的本色要求;但語文課堂又要力求“有味”,因為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唯一手段。如何讓語文味“出味”?這里想就最具語文味的品詞賞句方面做些探討。出味”的語文課堂教學,要求教師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案,創(chuàng)設情境,循循善誘理解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學習,做到既不失語文本色,又讓學生興趣盎然。
總之,構建語文有效課堂的辦法還有很多,我們只有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去實踐,去總結,去反思,去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4
進入新課程已快一年,深切感受到新課程開設對我本人的沖擊,現(xiàn)談談幾點體會。
一、教材方面:
優(yōu)點是:教材知識的呈現(xiàn)方式生動活潑,有多樣性,注重能力和方法,重視聯(lián)系生活生產實際。
問題是:課時緊,知識系統(tǒng)“散亂”,深廣度難把握,實驗探究難實施,許多原理概念過于簡略,不利于學生預習自學。
例如:必修教材中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顯著變化:不再分“周期律前”“周期律后”元素,僅從生活—化學—社會—應用的角度編排,變化促發(fā)思考:元素化合物知識整體放在物質結構和周期律之前,引發(fā):編者的用意是什么?每種元素及其化合物從原先的三周時間約9—12節(jié)課降到3—4節(jié)課,還要實現(xiàn)三維目標,對教學內容組織和處理怎么辦?如何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教材對概念原理知識覆蓋全面,但同一概念原理在必修與選修中分層建構,轉變了學生原有認識及其認識方式,但引發(fā)了如下困惑和思考:概念和原理形成的層級結構,在必修中對概念和原理的認識與遷移的“度”如何把握?
二、教師方面:
感受沖擊力很強,還不能完全適應。
大統(tǒng)一的課程結構已被打破,教材受到沖擊,逼迫我們教師不得不樹立新的教材觀,穩(wěn)定不變的教學內容體系被替換,使我們要重新構建對化學科學的認識和理解,單一的教學方式受到挑戰(zhàn),使我們要學習多樣化的化學教學方式和策略。但對教材的不適應之處就是我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關鍵之處,值得珍惜和利用。
三、學生方面
新課程進入后,我們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發(fā)現(xiàn),60%的學生反映學習負擔加重。約20%的學生有厭學情緒。原因很多,以下幾點較普遍
1. 高中擴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別大,部分學生根不上。
2. 現(xiàn)行各種教輔材料的習題(包括教材課后練習),大多數(shù)含有過高要求的內容,學生做起來很困難。
3. 為了使學生能做出一些習題,教師增加了一些額外的知識,也加重了學生負擔。
四、教學建議
(1)面對現(xiàn)實,注意教學定位
針對高中擴招,生源水平跨度特別大的實際情況, 教學要求上要層次分明,各課任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情況,定位好教學目標,定位好教學內容,定位好教學深廣度,定位好教學難度, 研讀“課標”,大膽取舍,在確保雙基的前提下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提高和發(fā)展。制定科學、細致、可操作的教學計劃。
(2)轉變觀念,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上,教師首先必須轉變觀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把課堂時間多留給學生,訓練學生合理有序的思維方法,訓練學生規(guī)范熟練的化學用語,訓練學生簡練準確的表述能力。給學生充分思考、活動和展示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積累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在新課的教授過程中可以使用“學案導學法”和“板塊式問題組探究教學法”,學生通過看書、筆記可以自己掌握的,通過學案加以鞏固落實,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能。
(3)慎用各種教輔材料.
現(xiàn)行各種教輔材料的習題,大多數(shù)含有過高要求的內容, 特別是不符合課程理念,不符合“課標”要求的,各課任教師要根據(jù)學生情況,大膽取舍,不加重學生負擔,不做無用功,甚至負功。
(4)夯實基礎、狠抓落實,重視反饋,及時補漏
在基礎年級的教學中,抓好對基礎知識的落實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學生知識體系的建立和能力提高。第一次教新課程新教材,一切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教師對教與學的盲點并完全清楚,因此必須及時反饋,反饋不一定正規(guī)的考試,每節(jié)要留2-3個問題,在解題時讓學生隨時準備一張紙,重要的化學式、方程式、實驗。
操作表述、現(xiàn)象分析,讓學生寫寫,教師及時批改;或者實行周檢測,時間不需要很長,題量不需要很大,教師全批全改,就是一種重要的反饋,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補漏。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5
十多天的研修馬上就要結束,這十多天來,每天一下班就打開電腦開始研修?吹胶芏嗤械奈恼,頗有感觸。下面也發(fā)表一下我的見解。
高中生物課內容比較抽象,有些內容很難,而學生的初中生物知識又極度欠缺,這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如何讓這樣的高中生物課變得生動有趣,提高教學質量,是高中生物教師必須鉆研的問題。經過一年多的摸索,我找到一些方法,現(xiàn)總結如下。
1、"抬起頭來,動起手來"是我們的口號
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首先要讓學生在課堂上"抬起頭來,動起手來"。這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更是對教師的要求,作為教師要想方設法使學生"抬起頭來,動起手來"。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生物老師充分發(fā)揮生物學科的優(yōu)勢,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同時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幽默的教學語言吸引學生。因為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只會讓學生厭倦,最終失去聽眾。為此,我們采用了如下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巧用比喻化疑難,妙用詩詞添興趣,口訣諧音助記憶,理論知識實際化,重點知識實驗化,難點知識"數(shù)字"化。
2、"課外不占課,作業(yè)少而精"是我們的組風
目前高中學生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必須讓學生走出題海。我們認為,要解放學生,教師就要鉆進題海,在題海中"淘金" 。一般來說,在學習新課前,我總是先把課本課后習題,手中的資料等做一遍。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發(fā)現(xiàn)課本上沒有挖掘出來的知識點;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做題時就擁有了發(fā)言權,就會知道學生哪兒容易卡殼,可能會有哪些解法,使指導更具針對性,也更有實效。此外,我們還做了許多相關章節(jié)的習題以及高三的大型考試題,了解高考的考查方向。這樣一來,在編寫學案,精選習題時,能夠對習題進行重組優(yōu)化,選取那些一題多解或多題歸一的典型題,摒棄難題和高考不作要求的題,讓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3、"握住學生的手,抓住學生的心"是我們的目標
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既是知識技能的傳授過程,也是師生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口頭和形體語言,情緒態(tài)度,表情等傳遞著教師的情感信息,而學生則通過對教學活動的關心程度和對教師的尊敬態(tài)度來反饋情感信息。融洽的師生情感可以鼓舞師生雙方的情緒,煥發(fā)教師"教"的激情和學生"學"的熱情,營造出和諧的教學氛圍。
因此,我都明確要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認真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充分發(fā)掘每個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特別是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我經常利用晚導休息時間或課后,耐心地進行答疑,輔導,直到學生滿意。我堅信老師的真情付出會換來學生的進步,學生的進步又不斷地鼓勵老師去幫助學生,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情感交流回路。
4、"團結協(xié)作,共同進步"是我們生物組老師的信念
我們認為:團結協(xié)作,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條件。團結就是力量,是生物組全體老師共同信念;與人為善,互相謙讓,是全體生物組老師的做人之本。正因為如此,我們組內老師能團結協(xié)作,共同進步。通過集體備課,發(fā)揮每位教師的聰明才智,并實現(xiàn)"資源共享,互通有無",有效地縮小了教師間的差距,提高了整體教學水平。
在做到統(tǒng)一備課,統(tǒng)一進度,統(tǒng)一練習,發(fā)揮團隊力量的前提下,我們又提倡"特色"教學,努力使每位教師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5、"擠時聽課,博采眾長"是我的策略
經常聽課,能夠使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遠矚,只要有可能,就不放過聽課的機會。通過聽課,我學習他們處理教材的方法。講題的策略,采百花之長,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形成一套獨特的教學風格,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
以上只是我對這一年多工作的反思與總結,。由于我的見識短淺,理論貧乏,經驗有限,倉促之間難免有不當之處,我還需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總結,思考,爭取快速成長。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6
我擔任高二1714班和高一1715班兩個班的語文教師,5月份開始接手1716班。我按“教學大綱”的要求,認真鉆研教材,研究三個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較為適宜的教法,認真?zhèn)湔n,認真批改作業(yè),比較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我對第一次使用的教材也能較的把握和處理了,較為滿意的幾點:
一、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材的精練、實用、高效,教師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環(huán)境的舒適等外因,最終只有通過學生自覺主動的學習活動才能起作用。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首先我根據(jù)教學環(huán)境、學生實際,結合自身對教材的透徹理解,加以靈活的處理,設計出獨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生動性。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通過課前精心設計與課堂中的恰當引導,構建一個流暢自然的教學過程,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和促使學生主體參與,使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效果。這樣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而又緊湊地參與學習與思考,較大限度地開發(fā)學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總之,教師只有精心設計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精講課本范文
學生學習語文,主要還是依靠教師對課本范文的講解,因此,在對課本范文的教學過程中,我認真做好教學中的每一步工作,認真對待每一節(jié)課。備課深入細致,教案書寫工整詳細,能做到教材、資料、學生齊備,真正做到有備而上。所以在課堂上我胸有成竹,揮灑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飽滿的熱情,加上啟發(fā)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參與率高,課堂氣氛很活躍,對課本范文的掌握度較高。
在此基礎上,我系統(tǒng)地搞好專題練習,如語音題、古詩名句背誦默寫題等,有計劃地扎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功底。在處理教材的課文教學方面,充分認識到了本學期課本以文學鑒賞為主要教學任務的特點,為配合教學,先后給學生作了“詩歌鑒賞”和“散文鑒賞”兩個專題訓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組織了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要使學生們成才,必須培養(yǎng)他們的綜合素質。因此,我經常組織各種形式的活動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與能力。如舉辦詩歌朗誦比賽鍛煉學生的朗誦能力,開展演講活動等,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上講臺表演加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等等。
四、閱讀教學長抓不放
高中階段,語文明顯處于弱勢的地位,學生課余用于學習語文的時間很少。而語文教學不能單靠課堂教學,必須依托課外活動。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語文教學質量才有可能提高。我不斷地把大綱推薦的閱讀篇目介紹給學生,要求他們制定可行的讀書計劃,利用閱讀課及零碎時間讀名著,并通過寫讀后感的形式檢查他們的閱讀情況。
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在教學中關心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和學生關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學工作恰好與學生的心理需求相結合。在新的學期里,我將繼續(xù)探索教學方法,積極采用創(chuàng)設情景來引發(fā)學生討論,訓練學生思維的方法。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教學是無止境的,在以后的語文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7
通過第一學段的教學,我感覺新課程涉及到很多內容,延伸出很多討論的主題,引發(fā)出更多的思考。對于我們老師來說要學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設計的問題帶到我自己的課堂中,交給學生,讓他們去思考一下,看看他們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觀點,把他們的想法和觀點都記錄下來,寫成自己的教學資源。學生也可能會有觀點的碰撞,這樣也為我的教學帶來了很好的材料,讓學生進行自由的辯論,讓學生進行寫作,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討論發(fā)言,這樣的話我們的語文課程可能會變的更豐富多采。學生也不會覺得語文課就是書本上那些知道,課外的東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課堂中,這樣的話也能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寫作能力,以及與他們交流的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時代的迅速發(fā)展,普通高中新課改主動適應了時代的需要,最終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質發(fā)展上,因而,“以人為本”是高中新課改的根本理念,同時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歷程的發(fā)展需要,尊重他們作為人的人格和尊嚴,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和個性發(fā)展的需要,從課程設計到課程實施都應體現(xiàn)選擇性和多樣性。
新課程的實施真實的反映了高中學生的學校生活體驗。一方面,要盡可能給學生提供學習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出發(fā)點,設計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相適應的文化環(huán)境。從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根據(jù)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shù)剡x用教學方法,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
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與監(jiān)控能力。其次,貼近學生的日常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還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評價和反思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效果,在“做中學”、“學中做”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素養(yǎng)。
例如,高中語文新課程在內容上,更貼近現(xiàn)代生活、更富有時代氣息、更適應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學習者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在語言上,材料真實、題材多樣、語言真實、鮮活、地道、現(xiàn)代、自然、標準,所用語言反映了當前的生活實際和語言發(fā)展趨勢;在方法上,遵循題材、功能、結構和任務的編寫方式,以題材為綱,以運用性為目標;在主題和任務結合,開放性的任務型活動,使學生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發(fā)現(xiàn)、總結。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通過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務;在教材設置上,系統(tǒng)性較強,教材的篇目名家作品較多;重視學生閱讀技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情感表現(xiàn)等;在表達交流方面有梯度,過程清晰,針對性強,材料比較具體、形象,能夠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促進學習方式的多樣化,引導高中生自主獲取知識和觀念,去適應知識經濟的時代。堅持不斷地進行新課改的研究和探索,徹底轉變教學方式,促進學生世界觀的健康成長和教學成果的提高。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7篇)】相關文章:
高中教師教學心得體會04-10
高中教師教學工作總結通用15篇04-08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12-16
高中地理教師教學反思02-11
停課不停學教師教學心得體會(通用5篇)04-14
高中化學教師教學反思范文12-16
高中教師心得體會10篇04-11
高中物理教師心得體會04-03
高中教師暑期學習心得體會04-14
教師教學設計培訓心得通用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