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fā)后,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心得體會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
從事教師這一職業(yè)已有近三年的時間了,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學習到自主探究,慢慢地走入高中語文教學的生活之中。
剛剛進入學校工作時,對于備課,講課都不是很了解,似乎大學中學習的知識此時無用武之地,每天專注于寫教案,講課也過于形式化,不會變通,一時間覺得當一名合格的教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慢慢的試著自己尋找?guī)椭犝n,請教有經驗的教師成了我成長的階梯。聽課是新時代的繼續(xù)教育,是一種非常直接的學習方式,一種提高自己能力的方式。
林z老師,是我的第一個師傅,也是我高中時期高三學年的語文老師,讓我倍感親切。林老師的課,第一個特色就是內容豐富。他講解每一篇課文時,并不局限于書本上的文章,而是由文章中的一個人物,一個事件,引出很多相關的知識內容,有著比課本更精彩的講解,讓你遨游在各個領域中。他教會你很多人生哲理,教會你做人的原則。那是一堂堂受益匪淺的課。
林老師的課,第二個特色就是對于課本的`獨特處理。他在講授課本內容的時候,是一種演講模式,課本中的文章,他倒背如流,這一點讓我著實地佩服。所以在第一年教學中,我也鍛煉自己背著課本去講授課文,對于一些要求背誦的文章,這樣的授課方式,也為學生起到了引導的作用。這樣的講授,必然在備課時就要下很大的功夫,但當你站在講臺上,全身心投入時,內心會特別的自信,有一種自我肯定的成就感。時間久了,課堂成了自我成長,自我肯定的舞臺。跟隨林老師學習的一年,讓我成長了很多,也學會了很多教學之外的人生哲理。
很快進入了工作的第二個年頭,自己在原有的基礎上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能力,然而在不同的團體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不同,原來的我重于課本講得是否生動,知識是否全面,在新的團隊里,培養(yǎng)學生的做題能力占據重要地位,大部分老師在課本的基礎上重于習題跟緊,課本與習題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倪z校長,我的第二個引導者,讓我覺得我是一個幸運的學生,也是一名幸運的老師。因為倪校長是我高二時的語文教師,讓我內心充滿了學習的渴望。
倪校長的課,最大的特點,就是實用性。她并不重于題海戰(zhàn)術,也并不是一味地講授答案,而是在講題的同時,根據相關題型的特點,總結答題技巧和答題步驟。她重于教會學生如何審題,分析,答題,在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去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倪校長曾說:“語文教學,不在于題做得多少,而在于學生是否掌握做題的方法!
結合林老師的課堂特色,倪校長的能力培養(yǎng)和自身的探究,在聽課、講課中,慢慢地成長,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素質和教學能力。
聽課,是我前進的引導者,也是我成長的階梯。聽課學習,讓我對自己平時的教學有了更深刻的反省和更高的要求!奥仿湫捱h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痹谝院蟮慕虒W中,我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素質,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博采眾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多對比,多反思,提高自己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并真正地達到教育的理想境界——“寓教于樂”。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2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于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我們背負著歷史的重托和社會的期望。“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探索,不能說構成了一套理論,但也積累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商榷。
學生是主體,我愛每一個學生。
一、把心貼近每一個學生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1、給優(yōu)生以雄心
優(yōu)秀的學生有他扎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于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只有更好。李倩和王歡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厚,文筆優(yōu)美,閱讀鑒賞及審美潛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三年的每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100分甚至是105分以上的高分,我相信她們的語文潛力是少人能及的。
2、給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于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透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yōu)生的范圍。比如范兵兵、鄒霞、張小勇等原先成績平平,但到了初三以至中考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3、給差生以上進心
在一個優(yōu)秀教師的眼中,校園中就應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我并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yōu)于別人的長處”。有個叫李雷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些小發(fā)明,因此我常常在課堂上擠出一些時間,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贊,還有一位王華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二、把情傾入每一個學生
1、對好生注入嚴厲的情感而非寵愛
常言道,嚴是愛,松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說壞話,背后說好話。在我的班上,優(yōu)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tài)和養(yǎng)尊處優(yōu)的病態(tài),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陳果同學曾因少做一道閱讀題在全班同學面前作檢討,黃欣同學因寫錯一個字而被罰寫一百遍,劉鈺同學因重理輕文被罰向全班同學做思想剖析等,這些同學因為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而改正了自己的壞習慣,經過努力在語文中考中都取得了100多分的高分。
2、對中等生關愛非慢怠
在我所教的兩個班級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弱,總名次總是上不去,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我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xié)調各科的關系,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
3、對差生包容而非放棄
武三平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采取了包容的態(tài)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yè)做不完等,但我并沒放棄他的求知,上課要求他抄課文、練字,45分鐘并不白白浪費。這個孩子盡管成績差,但初中三年以至到初三畢業(yè)時從沒拖欠過作業(yè),并且還常常給老師推薦作文書,其實也是一個可愛的學生。
三、把業(yè)授給每一個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chuàng)造者。
1、課堂進度顧及每個學生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2、課堂提問針對每一層學生
在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yōu)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yōu)生感覺有挑戰(zhàn)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3、課后輔導落實每一類學生
培優(yōu)補低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yōu)生我填充他們課堂上的饑餓感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潛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yōu)起來,而對于低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到達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老師是舵手注重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常規(guī)訓練三年不斷
我把閱讀和語言積累稱之為常規(guī)訓練,星期一至星期五每一天選一篇文章,做閱讀題4—5個,每一天讀一篇佳作,做語言積累(資料概括、選材、構思、精彩語段品析,讀后的啟示五項資料)這兩項訓練每一天必做,三年沒斷。因而我的課堂下課時少了一個布置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因為同學已習慣每一天的工作,不必多此一言,當哪天我說常規(guī)訓練暫停,就意味著有新的資料。三年來,大部分同學完成了六本閱讀資料500多篇閱讀訓練和500多篇佳作積累。
二、不同學段,重點不同
初一學年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習慣,以口頭語言表達和練筆為主。課前五分鐘說話訓練是每節(jié)語文課的序曲,每位同學不定資料輪流坐莊,遇到不敢說話冷場的同學,下面的同學或掌場不斷鼓勵他(她),或帶給資料幫忙他(她),這樣下來,班上的同學都能在公共場所流利的說話,記得蘇娜剛入校時,每提一次問,她都要哭鼻子不敢回答,透過一學期的訓練,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最踴躍的都是她了。
每一天的練筆訓練也是初一同學的必修課,練筆不同于小學的日記,而是把當天你最感受最深的事記下來,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你的煩惱委曲傾訴出來,你的喜悅快樂抒發(fā)出來。同學們有了可寫的資料,寫作興趣自然濃烈,而且我不定文體,不限篇幅,甚至有保密不公開也不強求,所以同學們有了非寫不可的欲望,每一天的練筆我必改。在評改中與同學談心,交流學習經驗,暢談人生哲理,因而好多同學把我的點評視為珍寶,常常琢磨、品味、自賞,顏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透過這樣的訓練,我班的同學養(yǎng)成了練筆的習慣,應對作文從不厭棄,甚至把寫作當成了一種樂趣。
初二學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分析潛力。具體措施在課堂教學中,每一篇課文,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己感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問題,然后交流,我透過對學生的問題歸類,整理出一套出題、答題的規(guī)范體系。比如三種不同文體回答哪類題目需用怎樣不同的套語,然后具體資料具體擴展,這樣同學既掌握了做閱讀題的技巧,又組織了規(guī)范的答題語言,因而得分率較高。
初三學年我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閱讀寫作同步進行,我往往把一篇文質優(yōu)美的閱讀材料又當作作文范文來講,講它的構思,講它的立意,講它的語言,講它的好處啟示。這樣在學生眼中,一篇范文不僅僅供閱讀,還可在寫作上借鑒,到達一材兩用的目的,這一年學生的作文我從深度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學生的作文范文來源于《讀者》、《散文選刊》等,而非普通的作文選。
三、考后總結,求實避虛
考后善于總結,是最成功的學習方法。我規(guī)定同學準備一個成績分析本,每次考試后學生作成績分析,分試題列表得分狀況,答分原因,今年的發(fā)展目標等,這樣歷次考試作比較,個性在初三學年每次月考后,同學們分析得十分認真細致,找問題查原因,落到實處,學生的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會上升一個新臺階。
盡管我不是骨干教師,但我得到了學生的愛戴,我不是名教師,但得到了社會的信任,這也是我為人師的安慰和引以為豪之處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做一個受學生愛戴和社會信任的老師,無愧于“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崇高的稱號。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3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提出、對語文老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
首先、教師角色由“傳授型”向“研究型”轉變。以往由于實行單一的課程政策、即只有國家課程、所以在學科領域長期以來實行的是“一綱一本”。教師習慣于按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進度、用有限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強調“齊步走”、“一刀切”。這種教學對教師的角色定位很明確、只需要“傳授型”、教師的基本職能是照本宣科。而事實上、學生的'個性是有差異的。這樣的教學、不利于因材施教、至少對一部分學生是“削足適履”、更談不上發(fā)展學生的多種興趣、愛好和特長、以及旨在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F(xiàn)在、實行了“一綱多本”和“多綱多本”、教師可以根據本地區(qū)本學校本班級學生的實際、參與開發(fā)校本課程、編寫學校教材、所以教師光“傳授”就不行了、必須進行研究、教師要從原來的只是教材使用者的角色、轉變?yōu)椴粌H是教材使用者、還是教材評價者和教材開發(fā)者與編寫者的角色。
其次、新課標的提出、也促進了教學方式的轉變——由“講授型”向“師生互動型”轉變。一支粉筆、一塊黑板、我講你聽、口耳相傳、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難適應新課改的要求。這種課堂上缺乏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交際情境讓學生參與言語實踐、缺少讓學生承擔有意義的言語交際任務、缺少提供在具體的言語環(huán)境中開展言語實踐的機會、也因此造成了語文教學質量的低下。新課標讓我們明確了一個觀點、學生才是學習活動的真正主體、學習是學生這一主體的活動過程。我們的教學必須圍繞學生而開展、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既動口又動手、既動腦又動情、身體力行、親歷體驗。
本案例中、老師在讓學生讀了凡卡的信后、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自身的感受出發(fā)再進一步理解文中凡卡的感受;之后又問“如果你是凡卡、你最想做什么”等等、每一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都先引導學生搜索自己的生活體驗、情感體驗、再帶著這種體驗走入文本。整個過程、教師旨在積極的引導、擔任的是合作者引導者的新角色、而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體、他們說感受、談體驗、積極參與了學習的每一個過程、這樣的學習、效率必會提高。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4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也就幾十年的時間吧,經驗說不上,只是有幾點心得體會,在那里與大家分享。
教學理念方面:我一向認為教育就應是一種潛移默化式行為,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成長。語文教學同樣如此,如果總是強調學生務必背過、務必默寫過,務必理解等等,看似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實際上卻會在無形中增加學生的壓力,讓他們感到學習是任務,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這樣就容易扼殺學生那份對語文的發(fā)自內心的喜愛與迷戀,因而就抹殺了語文教學的初衷――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我認為真正好的教育就應是潤物細無聲的。尤其是我們的語文教學,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們就應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精彩之處,用心去體會、揣摩,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發(fā)現(xiàn)那種美的表達方法。從而使學生愛上讀文章,愛上欣賞,甚至期望并學會去表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能夠了解文章的含義,吸取其中的精華,感悟文章的寫法,到達從知識到精神的成長。
教學方法方面:俗話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學理念,具體的方法則是千姿百態(tài)的。對于不同群體的學生、不同的教學資料,不同的環(huán)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們語文課本上,對于不同的年級自然所配備的教材資料都是貼合相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對于他們來說,理解文章的資料就應不是什么難事,所以教授課文時能夠讓學生透過自主的學習,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領悟到的東西,老師所要指導的就是學生難以理解的,或遇到的問題。當然對于重點的把握,教師就應視狀況加以引導。在學生自主理解體悟的同時,教師就應有意的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章的寫法、特點,領悟到如此表達的優(yōu)勢,從而使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學習和寫作及表達的'方法。這樣我們就不是單純的教課本、教課文資料,而是教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生自我表達的方法。不但讓學生學會了輸入,同時還學會了輸出,也就是運用。
當然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導語、創(chuàng)設的教學氣氛了等等,都是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些都離不開老師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和摸索。
總之,我們還是就應本著學生本位思想,必須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想盡辦法調動學生的自主性、用心性,引導他們學會讀書,學會學習,學會運用。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5
兩個月的教育實習活動結束了!雖然很短暫,但這短暫的兩個月的語文教師實習,發(fā)生了好多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讓我終身難忘。在校園學習了三年多的教育理論,此刻最后有機會實踐了,透過實習,我才確切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的精華所在。此刻細細品味一下,我認為要把語文教學搞好,主要要把四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其包括:課外準備、課前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反思總結。
課外準備這是整個教學活動必要的前提。它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工作:掌握學生的基本狀況、作業(yè)和試卷的批改和課外的師生交流、。
此次語文教師實習,我擔任了高州市馬貴中學七年級(8)班的語文老師,全班53個同學,35個男生,18個女生,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班級紀律不是很不好,而且全班同學都很活躍,上課愛搞小花樣。經過深入了解,我才明白,該班級的入學成績很差,有的基礎甚至差到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學的,而且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里都是年邁的爺爺奶奶。個性有的是家的條件好,父母不重視教育,說等到他們混到一個初中畢業(yè)證書后,好幫他們找工作。所以整個班級的紀律不是很好,學風也很差了。
作業(yè)和試卷的批改是了解學生的另重要措施之一。以前的老師經常說:改作業(yè)和試卷是能掌握學生的一些信息,但是改作業(yè)也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尤其是作文的評改,是一件十分麻煩而且辛苦的事情。經過的自己的實習,也證明了這一點,語文作文確實頭疼。教師透過對學生作業(yè)和試卷的仔細修改,能夠了解他們對自己教學資料掌握的地步,以備下次授課的時候重點提出。我在馬貴中學的實習過程中批改最多的是作文。在作文的批改中,我不僅僅注意她們在句法、詞語、結構等方面存在的缺點,有時還會在他們的作文或周記中發(fā)現(xiàn)、了解到他們的思想狀況的變化。例如透過他們的作文我才明白的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的影響多大,記得一次作文中,一學生寫到我的新老師,我的新老師第一次上課很有禮貌很喜歡,當我們喊起立,老師很禮貌說,請坐,第二次老師說坐下吧,第三次跟我們的老師一樣了,算了,算了,就擺一個坐下的`手勢。原先的我言行舉止他們都記在心里的。
再次,課外的師生交流是輔助課堂教學必要的手段。在我們不去實習的時候曾老師推薦我們實習的時候多坐班,對你上課有幫忙的。所以在實習期間,下課后我經常留下來問問他們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根據我作為學生時候的感受,我覺得如果以為帶課老師只是每一天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后,拿起書本轉身離開是很不正確的認識。在課外教師與學生進行有選取性的交流,一方面能夠處理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一方面能夠了解他們的水平,了解他們的需要。由于天天跟他們混在一齊,熟了,他們會指出我上課存在的一些的問題,有時候聲音太小了,有時候板書太潦草,有時候講的資料多有很細,他們理解不了等等。這些是他們給我的寶貴經驗。其實學生是很喜歡跟老師交流的,只是他們怕老師不喜歡,才極少找老師玩的。
語文教學工作的其中一環(huán)節(jié)是課前準備,實習的前一周是見習活動。所謂的見習就是聽明白老師的課,或是其他老師的課,跟老師交流,積累經驗。聽課的資料但是很多了,既要關注老師是如何講解如何分析的,還要觀察學生的反應,多掌握一些信息,有助于我們備課。
說到備課,我不得不承認備課是語文教學的課前準備的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即將要講的課文,我們老師就務必對課文熟識,要訓練他們多方面的潛力,那么我們老師也務必以身作則,教學資料脫口而出。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對資料有充分的了解。教學過程的備課則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準備。當我第一周見習時,指導老師再三強調,講課時,不要把最最基本的知識講錯就好,而且新老師上課的第一堂課很重要的,直接對以后你上課,學生喜歡不喜歡。而我第一堂課是語文版的七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詩五首》,第一次上課,我只講一首詩,我以前經常受老師影響,古詩詞必須要多讀多背,所以整堂課我設計很多環(huán)節(jié)都是誦讀,一堂課下來,學生很厭煩,看到他們不耐煩的樣貌,我自己都快上不下去了。之后跟指導老師交流才明白:備課的重要對象之一是學生,備課要備學生。我的學生基礎很差,對很多東西不是有很大的興趣,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涉及到的相關知識也就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提問是個很好的教學方式,如果我們盲目的點學生回答問題,往往適得其反。提問要注意提問的科學性、合理性,要根據具體學生的學習水平來點人回答。這些都是我們要在對學生的備課中務必做到的。所以在以后備課中,我的提問一般都是一看就懂,一聽就明白答案的。
課堂教學,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部分。
人常說作為語文課,好的導入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所以要注重導入,課前導語就象一曲交響樂的序曲,不宜過長,長了會喧賓奪主,要切題,不能設計與本課無關的導語,設計導語的方法很多,不論哪一種,都不能游離于課題,如果設計不當,既浪費了時間,又激不起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
活躍課堂氣氛,是我們新時期新課標要求的。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師生互動,是一個很好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也是此刻課堂中必備的程序。它大致能夠分成教師提問、課堂討論等等。教師在課堂上面的提問方式具體有兩種:個人回答式提問和全體回答式提問。從這兩種提問方式中我們能夠看到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師呢?教師在那里扮演的正是引路人的主角。對自己所提的問題能夠適當的提示,讓學生能夠較為準確的回答。課堂討論我們也能夠采取靈活的方式,比如分組討論、分隊討論、分題討論等等。但我們務必注意教師扮演的主角,維持課堂討論的氛圍和主題,那里的主題就是從課文中所提煉出來的值得討論的主題。
另外,課堂的誦讀也是一個活躍氣氛很好的辦法。初中生像她們基礎差,對語文興趣不大,所以上課很容易走神,叫他們讀書,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最后一個一般都是是緊扣文本,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思路清晰。要做到這點,就需要老師先要熟悉文本,把握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確定哪些資料需要詳講,哪些要略講,學生會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我講得他們聽得懂等等這些我都要思考。當然講課時思路要清晰,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榔頭。提問要有針對性,不能過大,偏難。但是好的一節(jié)課,我覺得不必須都是這樣貌,因為學生的活得,思想都不一樣,不可能按照你的設計好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走,關鍵時刻你要懂得隨機應變的。因為老是講書本的東西,學生不喜歡,必要能夠跑一下話題,無論怎樣目的都是讓學生有興趣,語文處處都在嘛。
課后總結對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的進步帶給的幫忙最大了。作為一名實習生,我很多東西都不懂,很多事情不會處理,沒有經驗。所以上課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每一次上完課,我都在收集意見和加上自己的體會,然后靜心反思。如上課聲音小,板書潦草,這都是我的原因,所以下課后,我堅持練,每一次上課前,都對自己說,這天大聲一點。上課設計的環(huán)節(jié),學生不跟著走,原因我備課時脫離學生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同樣是分析“對仗”這一概念,同樣引用《木蘭詩》的“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老教師分析的很清楚,我講得不明不白,原因就是我的積累不夠,引導方面出來問題,所以我多加學習。就是這樣貌每一天都就進行反思,每一次都一點收獲,然后就加以改善,一點一點地進步。
短暫的兩個月的中學語文教學實習,指導老師的指導和我的教學實踐,讓我有了許多的心得,另外,我還聽過幾位老師的不同的授課方式,吸取了許多的經驗,發(fā)現(xiàn)每個老師都會有各自不同的教學風格。我才明白“教無定論”的真正含義。我必須將這些寶藏盡量的挖掘,為以后做個優(yōu)秀的老師而努力。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6
什么是好老師?放在過去,板書漂亮,口齒清楚,課時緊湊,是判定老師能力水平的硬指標。然而,隨著課改的深入,好老師的標準也在跟著變化,我有時甚至覺得,忽然間自己變得不會教書了。某種意義上,課改真正沖擊到了深層次的教育觀念。
過去上低年級語文課,我按拼音、字、詞、句、文的順序教學,輔以大量的聽寫練習,已經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現(xiàn)在進入一年級實驗課改教材,“教材是全新的,過去從未接觸過,沒有輔導書,沒有現(xiàn)成的經驗可供參考,甚至沒有寫字本與練習冊。課改提出的一些新理念,讓我有些無所適從!倍谡n改在語文教學策略上要求做到:
、龠m當降低識字難度。
、谇衣龑W拼音,提高識字量。
、弁七t學習寫字時間。
、軆赡晖瓿晌迥甑淖R字量。
按照課改要求,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不再強調拼音。課堂上教授生字時,甚至答應學生去“蒙”字、去“猜”字。那么,教師應采取怎樣的方法幫助學生多認字多識字呢?
第一、記字形。
在教學象形字前,我不急于讓學生學習書中的偏旁、生字、詞語。而是先請幾名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他們知道的一些字早先的寫法。學生一下子就來了興致,在黑板上畫出了“竹”“日”“山”“水”“田”等字,接著我便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的漢字最早是畫出來的。然后給學生介紹了漢字的演變過程,學生被中國悠久的文字發(fā)展史深深地吸引住了。有些字形相似,看起來差不多。要引導學生留意找特點,區(qū)別它們不同的地方,如“毛”和“手”這兩個字。我引導學生觀察兩字的不同,學生觀察的結果是:“毛”最后一筆是豎彎鉤,“手”最后一筆是豎鉤,我再引導學生思考是否有記憶的好方法,編成小兒歌:“毛毛,尾巴彎彎翹翹”;“小手小手,拉拉勾勾”……是字形不同,字音也不同。再如,“向”、“問”形近字,學生結合“問”字門字框左上角有點、不封口的特點,自編出小兒歌:“門里有張嘴,開口問一問!苯Y合“向”字把“”想象成小眼睛,編出小兒歌:“眼睛睜大,辨別方向,方向的向!
第二、記字義。
漢字中的許多字都是由一個基本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組成的。如,學生在學習“清”字時,把“清”與“青”字混淆。我啟發(fā)學生根據“清”的形旁“三點水”和聲旁“青”編成小兒歌:“青青葉兒清水洗!边@樣學生通過兒歌理解了字義,分清了“清”、“青”。這時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發(fā)現(xiàn)的記字形的方法,并運用自己的方法識記生字。在識字過程中,學生看到生字,馬上就會將生字與熟字進行比較。比較后,他們會發(fā)現(xiàn),在基本字的基礎上,加加、減減、換換就可以記住許多字的字形。教學時我告訴學生:“許多字是由它原來的形象演變而來的。字的偏旁部首往往能表明這個字所指的意思。如言字旁的字往往與說話有關;女字旁的字往往與女人有關;豎心旁的字往往與心情有關;形聲字中一般右邊是字聲;左邊是字義。“菜”“踩”“睬”“彩”、這些字,有些讀音雖然變了,但字義往往離不開偏旁所說的意思!苯虒W中我們把用基本字帶出的數個音、形相近的合體字稱為“字族”。假如在識字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某個字族中的字,在學習這個字的同時,我會鼓勵學生盡量多的運用他們發(fā)明的加、減、換的識字方法找出自己熟悉的這個字族中的字,比一比誰是識字小博士。
第三、記字音。
有些同學時常把同音字、音近字用混了。要留意辨記這些字的.用法。如,“對”、“隊”二字學生也輕易混淆,兩字音同字不同,學生易寫成“排對”、“寫隊”面對這種情況,我對學生講解:“對,是針對,是與錯意思相反的意思!辈⒁龑W生結合字的形、義想象,自己動腦筋來區(qū)分記憶。最后,學生編出了形象生動的小兒歌:“小裁縫,真細心,又量對了一寸”;“小人排隊,耳朵聽好”在語文活動課中,我再把這些小兒歌變成“它是誰”、“找朋友”等猜字游戲。學生們在課堂上爭先恐后的邊說邊猜,興致勃勃,整堂課趣味盎然。課雖終,興猶存。學生們不自覺的在學中玩、玩中學,錯別字問題迎刃而解。
學生的識字天地十分廣闊,不局限于一、二冊課本,也不局限于小小一堂課,生活是最好的識字課本,社會是最好的識字課堂,把大小課堂結合起來,更能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主動性。
因此,充分利用社會這一識字大課堂,營造氛圍,組織開展了各種識字活動,不失為一種極佳的識字途徑:識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讓學生養(yǎng)成留意四周事物學習生字的習慣,對生字的熟悉大有幫助;從課文的內容出發(f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fā),我們利用晨會,午休時間等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識字活動:如上《比尾巴》這一課,舉行《我對動物知多少》主題活動,學生在了解動物的特點的同時,熟悉了各種動物的名稱……每次活動一個主題,一個中心,學生在識字活動中輕松愉快地熟悉了漢字;自作“識字課本”,引導學生自己制作“識字課本”,是一件十分有趣的活動,如在教學《自選商場》時后,讓家長帶學生逛超市后,把所買東西的包裝袋:如食品中“盼盼法式小面包”等;飲料的包裝:如“匯源果汁”等;保健品中的包裝:如“腦白金”“黃金搭檔”;還有各種報紙雜志的刊頭字等等,這些都是兒童識字的最好資源,讓他們收集起來,剪剪、畫畫、貼貼,就成了圖文并茂的非常精美的“識字課本”這種“識字課本”定期拿到班上交流,分享成果,平時閑暇拿出來讀讀,看看,對識字來說,真是實用、有效。
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好奇心強,留意力不易持久,根據他們的年齡和心理特征,我們采用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識字方法,這樣可以啟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樂于識字,主動識字!叭松R字聰明始!睂W生的創(chuàng)造性很強,特殊是低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當學生出現(xiàn)錯別字時,作為老師對待學生不要一棒子打死或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應告訴學生,寫字不要有差不多的想法,還要養(yǎng)成多動腦、多記、多分析的習慣,避免錯別字再次出現(xiàn)。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解決自己出現(xiàn)的問題。剛開始可以師生共議找方法,逐步的放手,最后學生可自己創(chuàng)編、總結出兒歌或小故事。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生“授之以漁”,使他們把握正確的,良好的學習方法,自己解決問題。這就達到了“教是為了將來不需要教”的目的,學生的能動性才能真正得以培養(yǎng)。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關于語文教學的心得10-09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09-20
語文研修教學心得體會03-09
語文單元教學的心得體會01-02
語文教學的心得體會01-04
語文拼音教學心得體會10-27
語文單元教學心得體會10-27
語文有效教學的心得體會05-24
《語文教學二十韻》的教學心得體會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