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精選7篇)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 篇1
對于教齡已有20多年時間的我來說,這次培訓學習猶如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撥云見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開朗。第一次參加如此高規(guī)格的培訓,這輩子也許也是最后一次,所以我非常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培訓機會,更希望通過參加此次培訓,能在教學能力、理論水平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上有較大提升。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在培訓期間,每天的感覺是緊張而又充實,忙碌而又愉快,感觸甚深。因為每一天都要面對不同風格的名師,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沖擊。我得到的不僅僅是更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教育理念的提升,一種帶著教育改革投身于教育事業(yè)的執(zhí)著信念。國培計劃帶給了我太多的思考、太多的感動、太多的成長經歷。
在這12周的培訓中,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理論學習階段,以專家授課為主,第二階段為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實踐為主,第三階段以企業(yè)實踐和結業(yè)為主。
第一個給我們授課的是吳靈芬老師。她被人們稱為合唱媽媽,聽了她的講座,才真正懂得和指揮的真諦!昂铣袥]有我,只有我們!薄@是吳靈芬老師給我們一個重要的合唱理念。吳老師說:指揮是邏輯指揮,不是打拍子。肢體語言要準確,核心字要準確,她強調動感教學。吳老師的講座,不僅讓我充實了更多的合唱與指揮的理論知識,更讓我領略了我國著名指揮家的風采,開闊了全新的視野。
另一位給我印象深刻的是陳家海老師。陳家海老師有著豐富的從事合唱指揮教學的實踐經驗,及合唱指揮經驗。他的幽默風趣感染著每一位參加培訓的老師,大家激情高漲,仿佛又回到了學生時代。
漂亮的文琪老師對合唱排練的獨到見解和逐字逐句、深入細致的合唱排練工作,讓我更加了解了一個優(yōu)秀的合唱作品背后要付出多少艱辛的努力。文老師有情感的指揮和歌唱,使大家明白評判一個合唱團是否成功,除了自然和諧的聲音之外,還有歌唱狀態(tài)、歌曲情緒、作品風格等等方面。
我最敬愛是我們的班主任劉戀老師,她和藹可親、溫文爾雅、不急不躁,像一位母親。每天上課都比我們到的早,除了安排我們的學習日程,還得精心處理班級后勤上的大小事務,培訓老師提出的種種建議和意見,劉老師總也是盡量及時解決學員的困難,并滿足學員的要求,體現(xiàn)了一個優(yōu)秀的班級管理者應具備的能力素質,值得我們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學習和借鑒。
生活班主任奚堯平老師,是大家公認的重慶“暖男型”老師,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安心學習、刻苦鉆研的良好生活環(huán)境,解決我們一切的后顧之憂。每次外出觀摩學習總是在最前排為大家保駕護航,讓學員們充分感受到了國培大家庭的溫暖有愛和諧。我愛重慶、更愛重師,就像劉老師的名字一樣,對美麗的重慶有了更多的“留戀”和依依不舍之情。
一路走來,專家、名師的講座雖然我不能做到完全吸收他們的課程精華,但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對我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著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音樂骨干型教師的信心。
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 篇2
音樂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會欣賞音樂便走出了欣賞美的關鍵一步。音樂鑒賞是一個人最基礎的審美能力,無論是對學習還是對工作都需要我們去培養(yǎng)和提升。為了提高自己對音樂與美的欣賞水平,這學期的選修我選擇了音樂鑒賞課程。上課的時間,不算短也不算長,但足以讓我對音樂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對于鑒賞者來說,音樂鑒賞作為一種藝術現(xiàn)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審美觀顯得尤為重要,形成正確的審美判斷能力,才能對音樂作品作出正確的判斷。音樂的豐富多彩來源于復雜多變的人類社會生活,而多彩的生活又通過各種形式的音樂反映出來,形成了音樂與生活之間的辯證關系。因而音樂鑒賞的經歷與生活閱歷一樣,積累得越多,信息儲存量就越大,想像力也就越豐富,對音樂作品就比較容易理解;反之,對音樂鑒賞經歷和生活閱歷貧乏、信息量儲存相對較少的人來說,鑒賞音樂時就可能缺乏想象,甚至無從著手。音樂作為聽覺藝術,決定了音樂鑒賞必須依靠有關的音響資料才能得以完成,這是一個基本的客觀條件。基于這一條件,人們才能對審美對象,即音樂作品進行審美活動。
在這一學期的音樂之旅中,我們欣賞到了各種不同形式的音樂,中西方兼?zhèn)。管弦樂《動物狂歡曲》,音樂劇《貓》,歌劇《卡門》,中國戲曲和中外民歌等等都是讓我非常喜歡的音樂作品與形式。在這里不僅讓我們了解到了這么多的音樂形式,同時還欣賞到了每種音樂形式下的著名作品。真是大開眼界,仿佛一次夢幻的世界音樂之旅。
《動物狂歡節(jié)》是圣—桑于1886年在奧地利應巴黎好友的請求寫出的一部別出心裁、諧趣橫生的管弦樂組曲。作者以生動的手法,描寫動物們在熱鬧的節(jié)日行列中,各種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組曲由十四曲組成:(一)序奏及獅王行進曲;(二)公雞與母雞;(三)野驢;(四)烏龜;(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館;(八)長耳人;(九)林中杜鵑;(十)大鳥籠;(十一)鋼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鵝;(十四)終曲。其中只有《天鵝》一曲是在作者生前發(fā)表的,是本組曲中流傳最廣的一首,常被單獨演奏,甚至成為作者圣—桑的代表作品,是整部組曲中唯一一首優(yōu)雅、溫柔的小曲,與其他各曲形成鮮明的對比。個人認為《天鵝》是全組曲中最精美的音樂,曲中豎琴的琶音伴奏表示清澄的湖水上蕩漾的微波,大提琴優(yōu)美迷人的曲調,則描寫出天鵝高貴優(yōu)雅的神姿。全曲由伴奏豎琴水波蕩漾般的前奏開始,接著大提琴唱出6/4拍子圓滑奏的高雅旋律,時而上行,時而下行,情調極為優(yōu)美。這部組曲是我最喜歡的管弦樂曲了。其他的音樂形式,還有西方的音樂劇歌劇,中方的中國戲曲,二者既有聯(lián)系相似之處又有各自的不同特點。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式綜合而成的。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臺藝術樣式。它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約有三百六十多個種類。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xiàn)其各自的個性。比較著名的戲曲種類有:京劇、昆曲、越劇、豫劇、粵劇、川劇、秦腔、評劇、晉劇、漢劇、河北梆子、湘劇、黃梅戲、湖南花鼓戲等。其中最有名的五大戲曲是:京劇,昆曲,黃梅戲,豫劇和評劇。音樂劇是以具有吸引力的情節(jié)為支撐,以演員的戲劇性表演為根基,使音樂、舞蹈得以充分發(fā)揮其潛能,配合著服裝、舞美、現(xiàn)代化設備,并把這些因素融合為有機統(tǒng)一體的藝術。單從綜合成分和綜合形態(tài)來看,可以說中國戲曲與歐美音樂劇沒有任何區(qū)別。歌、舞、劇三者并重,是中國戲曲與音樂劇共同的綜合特征。但是細分區(qū)別還是有的,而且兩者之間的區(qū)別極為顯豁。首先看音樂。音樂劇音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原創(chuàng)性,戲曲音樂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民間性。兩者之間的其他各種區(qū)別無不因此而起。戲曲音樂是程式化的音樂,它最重要的特征是三個:“一曲多用”,“地域特色”,“程式化展開手法”。中國戲曲用樂原則是按照人物的情感類型來決定的,即同一種情感類型(喜怒哀樂悲愁苦之類)用同一個板腔,或同一個曲牌,不可輕易越雷池一步。而音樂劇“專曲專用”,是與戲曲音樂的“一曲多用”相對的用樂原則,也即音樂劇的音樂、唱段,都是作曲家根據不同的劇本、不同的情節(jié)、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場景、不同的情感特點專門新寫的,它們一旦被演出,就只能專屬這個劇目、這個人物、這個場景了,而不能挪作他用;如果還要寫下一部戲,那就必須另行創(chuàng)作新的音樂和唱段。所以熟悉音樂劇的觀眾無人不知《多來咪》只屬于《音樂之聲》,《回憶》只屬于《貓》。戲曲的地域風格廣,音調對方言的依賴性極強,如京腔等;而音樂劇具有“個性原則”,它的風格面貌不受任何地域性的限制,因此是高度自由的,甚至是無所不包、無所不能的;它的音樂語言與風格所遵循的原則只有一個,即取決于作品和人物,樂風隨劇而變,音調看人而異,劇變樂變,人異樂隨。戲曲音樂揭示戲劇性的發(fā)展手法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中國戲曲音樂在其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形成了兩種揭示戲劇性的方法和思路,一種是“板腔體’,一種是“曲牌體”。而音樂劇采用“自由結構”,戲劇性發(fā)展手法,并無固定模式。我們再看表演上的區(qū)別。中國戲曲在音樂和語言上千差萬別,講究唱念坐打,生旦凈丑,但表演體系卻是一律的虛擬表演和程式化動作。歐美音樂劇同其歌劇和話劇一樣,在表演上崇尚寫實主義風格,講究演員在舞臺上形體動作的放松自然,盡可能地接近生活原型,因而是寫實的,生活化的。在充分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戲曲與歐美音樂劇的重大區(qū)別之后,我們就有必要來闡述問題的另一面,即兩者相互聯(lián)系的一面。借鑒中西方各自優(yōu)缺點來提高自身的表演價值。
音樂是由人創(chuàng)作的自然表達的是人的情感,音樂鑒賞便是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體味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從而達到人與音樂的共鳴。音樂的一大功能是從精神上讓我們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圍墻,把視野投向另一個關于美的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讓我們日益漂泊的靈魂有回家的感覺,擴充我們生命的寬度和深度,尋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靈魂的歸屬。
音樂是由情而發(fā),縱貫歷史,橫看中西,文明的發(fā)展中總有音樂這個重要的角色去推動著,從遠古的詩經的樸素到唐詩宋詞的華麗和纏綿的元曲的現(xiàn)實和豐富,它們不僅見證著中國文學的巨大發(fā)展,加之中國傳統(tǒng)古典樂器就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的繁榮發(fā)展史,我們不禁贊嘆:古人用他們特有的智慧讓我們后代人體會到了穿越歷史時空的民族風格,地域風格和時代風格!案呱搅魉薄瓣柎喊籽钡膫魇澜浀,一直到后來的民族音樂的盛行,中國幾千年的音樂風格在經久不衰地傳遞著華夏民族最具特色的東方文化。
西方傳統(tǒng)音樂以神秘浪漫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寫照,鋼琴的加盟使它越來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風格。經過中世紀時期、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西方音樂的發(fā)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豐富。與中國古典音樂的空靈與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西方音樂越來越注重樂器的協(xié)奏和聲調的組合,正如中西方意識形態(tài)一樣。處在這個時代,我們所擁有的不僅是對民族歷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發(fā)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還要對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這就要求對音樂發(fā)展歷史的了解,音樂鑒賞能力最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對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僅讓我們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圍下感受來自各方的熏陶,還讓人對各個地域的人文、物質、感情、活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能通過音樂這面鏡子照射出更廣闊的大千世界。
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 篇3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小學音樂教師,我對本民族的音樂認識很少,今天聽了樂圣東博士的講解,自己也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藏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把平日的衣食住行及日常生活的習性與平時教育教學結合在一起就是一個活教材,作為一名少數民族的音樂教師更有責任把少數民族的音樂進行傳承與保護,F(xiàn)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和流行音樂對少數民族音樂有不小的沖擊,傳統(tǒng)音樂搖搖欲墜,作為音樂教師又責任在教學工作中多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讓他們保護好自己的文化遺產。
通過學習使我意識到要對少數民族音樂進行傳承和保護,就必須把學校作為傳承音樂的基地,政策搭臺,學校開設地方課程,把傳統(tǒng)的少數民族音樂合理的帶入課堂,并提高自身發(fā)展意識與能力,促進主動參與合作互動,把在不同背景中風格各異的文化深入淺出的深入到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以此為動力,不斷摸索進取,為傳承和保護傳統(tǒng)音樂貢獻自己的力量。
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 篇4
音樂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完成知識、技能訓練的過程,教學過程中,除了相對單純的知識和技能之外,體現(xiàn)更多地的是對藝術美的意識教育,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審美教育。這種審美教育貫穿于整個音樂教學過程,對增強音樂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引導學生從心靈深處理解音樂、表達情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F(xiàn)將我平時積累的一些做法與各位共享。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樂由情起”,這句話是說音樂是由情感引起的。而正是這種“情”牽動著無數顆童心,正是這情讓孩子們深入地挖掘音樂的內涵,進而為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鋪路搭橋!扒椤备撬囆g創(chuàng)作的靈魂,它引導學生感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境。音樂課上根據音樂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意境,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內涵達到一定的認識,才能感受到音樂作品抽象的美。學生接受美的教育,就能夠提升審美情趣。
興趣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悅和樂趣,會極大地喚起學生的創(chuàng)新熱情,課堂中我的評價極為開放,而開放評價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不斷品嘗到學習音樂和獲得創(chuàng)新的成功樂趣。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被迫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講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如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這就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好情景。
在學生的座位排列上我也有所改變,將傳統(tǒng)的成排成行的座次形式改變成”擁抱形”,”圓形”的座位層次。這些做法不只消除了教學中師生間相互交往,相互合作的心理障礙,而且還大大的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啟發(fā)下,為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情境。這種形式的排位方法,學生的興致得到極大地提高。
二、營造和諧,愉快,合作的教學氛圍
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調。”這就說明充滿豐富感情色彩的課堂教育活動,總能打開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誠、信任、民主、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為改一改以往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氛圍緊張嚴肅的局面,我根據學生認識“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材料,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物、實例入手,采用講故事、聽音樂、做游戲、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營造和諧、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思維的能動性。
所以,和諧愉快的音樂教學氛圍是傳遞藝術的無聲媒介,是啟迪智慧的無形鑰匙,是陶冶情操的潛在力量,能使教與學主體雙方產生情感上的交融和思想上的共鳴,使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扎實。
三、運用語言藝術的魅力
教學語言是傳遞知識,交流信息的媒介,起著直接溝通教與學兩方面的作用。講究教學的語言美是音樂課堂教學美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語言是師生交往的第一要素,清晰的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學們的喜愛和積極的情緒反應,也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課堂教學語言美有著控制、引導學生學習的魔力?。因此,要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達到預期的目的,就要講究語言藝術的美。
1.音樂教學氣氛渲染
好的課堂氣氛,令學生如沐春風,如飲甘泉,人人輕松愉快,個個心馳神往,因此音樂教師運用語言藝術渲染教學氣氛就顯得非常重要.例如,在課堂上往往看到這樣兩種不同的場面:有的教師精神飽滿生動傳情,學生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教與學都沉浸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之中,都積極開啟智能的機器,共同探索著知識之迷;有的教師則不甚得法,講的口干舌燥,聲音嘶啞,而學生則毫無反映,整個課堂猶如一潭死水。
2.音樂教學肢體語言
音樂教師的肢體語言是教學的無語匯,它借助表情、眼神、舉止、手勢、儀表等手段來傳達感情,是一種具有較高審美價值和感情交流價值的溝通工具。研究表明,充滿生氣和激情的教師會極大地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生動活潑,避免學生感到學習枯燥乏味。
音樂教師的動姿藝術可根據動作部位不同分為以下若干種類:身體動作――通過軀干和四肢的動作變化來傳遞信息,包括手勢步抬與頭姿等。面部表情――通過臉上肌肉變化,眉、眼、口、鼻的活動和形狀變化而傳遞信息。教師的面部表情是學生在課堂中體驗教師情感過程的“溫度計”,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透過這扇窗口師生之間有效地交流了大量的情感信息。
教學語言在鑄造人的過程中具有無法估量的作用。有人說:“教師的語言如鑰匙,能打開學生心靈的窗戶;如火炬,能照亮學生的未來;如種子,能深埋在學生的心里!辈诲e,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中的多種語言的完美結合,使本來就“美”的音樂更錦上添花。
當然,音樂課堂教學與審美教育不僅僅包括以上所講的幾個方面,作為審美教育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應當一切都按照美的規(guī)律,符合美的特性來進行。讓學生在美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接受美感的熏陶,培養(yǎng)美的創(chuàng)造力。
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 篇5
前不久在參加一次幼兒園音樂教學課題研討交流活動時,出現(xiàn)了一個引人關注的現(xiàn)象:沒有幼兒園和教師申報有關民族音樂教學研究的子課題,當涉及到開展民族音樂教學和本土音樂教育的傳承話題討論時,在座的園長和教師都是一臉的茫然。由此引起了筆者的思索: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原因何在?通過初步的調查和查閱資料,原因大概有以下幾方面:
1、缺乏研究民族音樂的興趣。
從現(xiàn)在社會整體來看,對傳統(tǒng)音樂和民族音樂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少,特別是年輕人。
其原因是:
第一,不管是學校教育還是后繼教育,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和民族音樂的教育力度不夠,不注意民族音樂的傳承教育,使年輕人缺乏對民族音樂的鑒賞能力,以至影響對民族音樂產生興趣。例如,我們現(xiàn)在主辦的教師音樂培訓班,內容基本上是學習奧爾夫、柯達伊、鈴木等西方的音樂教學法,很少或幾乎沒有中華民族音樂內容的培訓學習。所以,教師研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比研究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法感興趣。
第二,由于流行音樂的傳播渠道比較暢通,電臺、電視臺等媒體對流行音樂的宣傳比較多,相對而言,對民族音樂的宣傳不夠,使年輕人接觸到現(xiàn)代音樂、流行音樂的機率較高,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現(xiàn)代音樂和流行音樂,影響到年青人審美心理的變化。不少年青人覺得民族音樂不如現(xiàn)代音樂和流行音樂好聽,民族音樂有點土,對民族音樂沒有或缺少鑒賞興趣。
2、缺乏研究民族音樂的底蘊。
由于生活方式與生活風俗的改變和各種外來音樂的侵入,民族音樂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民族音樂和本土音樂傳承的空間變得狹小,除了在一些專業(yè)團體的演出和社區(qū)活動、學校文藝匯演時能看到和聽到一點民族音樂的聲音,在其它的生活環(huán)境中,很少能聽到優(yōu)美動聽的民族歌曲。特別是在校園里,孩子們唱的都是流行歌曲,包括幼兒園里的孩子滿嘴唱的都是“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以往校園里孩子們跳橡皮筋時唱的童謠、民間小曲早已無影無蹤了。象地方戲劇、地方民歌、民間小調更難從孩子們的口里聽到。所以我聽到一位老師感慨:教孩子唱流行歌曲容易,教民族音樂太難!原因:缺乏大環(huán)境的支撐和底蘊。
3、缺乏研究民族音樂的基礎知識。
參與課題研究的教師大多是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的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是學前專業(yè)的綜合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學習,沒有進行過民族音樂專業(yè)的系統(tǒng)學習和培訓,因專業(yè)的局限決定教師對民族音樂了解甚微,缺少參與研究的基礎和研究民族音樂專業(yè)理論的支撐。對音樂專業(yè)畢業(yè)參與課題研究的老師,在學校接受音樂教育學習時,接觸民族的音樂教育內容也不多,對廣東本土音樂更不甚了解,也不敢冒然涉足民族音樂和本土音樂的探討和研究。
4、缺乏教學資源的支撐。
除了因能力、興趣、環(huán)境是影響開展民族音樂研究的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民族音樂的教材很難找,適合幼兒的教材就更難找。中國的民族音樂雖然有很多精品,但真正制作成音像制品的卻相對少,制作成青少年和幼兒作品的就更少。據調查資料顯示:除了香港的雨果公司和臺灣的風潮公司做以傳統(tǒng)音樂這方面的音像資料外,目前國內還沒有一家以出版中國傳統(tǒng)音樂為主的音像公司。同時,我們也沒有看到一本相對集中介紹和適合對幼兒進行民族音樂或民間音樂教學的教材,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幼兒園進行民族音樂教學活動,使用的民族音樂教材基本是成人的。由于資源的缺少、斷層,成為教師更不敢涉足開展民族音樂和本土音樂教育研究的因素。
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 篇6
中華民族的文化是歷經千年昌桑而不滅的文化,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一個分支,中國豐厚的民間音樂是非常豐富的,它是民族的,也應該是世界的。面對以上問題,筆者的思考是:
一、要加強民族文化傳承的教育和研究。
我們國家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音樂是我們國家的瑰寶。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如何把我國豐厚的民族民間音樂世世代代傳承下去,教育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和義務。據調查顯示,如今高師音樂師生對民族音樂傳承問題有三種不同看法,一是優(yōu)勝劣汰論:認為民族音樂落后,無繼承發(fā)展和存在的價值,淘汰是必然的;二是改造論:認為音樂無國界,無需分中西,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必須用先進的西樂加以改造,以構建新型的民族音樂;三是雙基論:認為中西兩大音樂理論基礎應該獨立,要實現(xiàn)雙基必須加強民族音樂傳承力度。目前持前兩種觀念者居多,持第三中觀念的人卻寥寥無幾,可見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前景需要更多的人來關注。著名民族音樂理論家樊祖蔭先生呼吁:“中國的民歌文化財富流失嚴重,搶救民歌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指出:“要盡快改變學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狀況,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
學校音樂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音樂傳承的一個重要渠道。從亞洲來看,印度、日本、韓國等國家對本民族的音樂文化保護得比較好。韓國在高等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傳統(tǒng)音樂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印度在高等教育中,音樂教育幾乎全部是印度音樂;日本的音樂是多元化共存,西方音樂文化和現(xiàn)代音樂文化在日本社會共存的同時,政府出相當大的財力來保護日本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如能樂、幫樂等等。要保護中國的民族傳統(tǒng)音樂,我們必須從學校教育入手,大力加強各級學校中的民族音樂教育,使它成為傳承我國民族音樂的一個重要渠道。同時,還必須重視后繼教育和民族音樂的.研究工作,通過各種類型的培訓學習和各種層次的研究,加強民族音樂的傳承教育和理論研究,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和民族音樂基礎理論薄弱的問題。例如舉辦民族音樂基礎知識的培訓學習,民間音樂的采風學習,開展不同類型的民族音樂研討活動等。
發(fā)展民族音樂文化是一件打基礎的具有根基意義的工作,作為參與基礎教育的幼兒園教師,對根基的教育應該有一種責任意識!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fā)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薄稄V東省幼兒園教育指南》(試行)關于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指導要點中指出:“要立足于我國民族民間藝術的學習,尤其要充分利用廣東各地的藝術文化資源。同時,初步接觸不同地區(qū)、民族的藝術文化,拓展藝術視野!睆挠變航逃_始加強民族音樂的傳承教育和研究,是一件及具意義的探究性工作。沒有能力可以培養(yǎng)能力,沒有興趣可以培養(yǎng)興趣,沒有基礎可以奠定基礎。我們可以通過幼兒的生活和教育,從朗誦童謠、學習民歌小曲、表演地方戲劇開始,特別是通過一些比較貼近幼兒生活的、幼兒比較喜愛的、經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樂的學習活動、表演活動和民族樂器介紹等活動,讓幼兒從小接受民族民間音樂的熏陶,在培養(yǎng)幼兒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和興趣的同時,也提高教師對民族民間音樂的審美和熱愛情趣。只要我們長久地堅持下去,興趣和能力的就會得到提升,發(fā)展民族音樂就有希望。
二、要加強民族音樂的宣傳、推廣和普及力度。
音樂來源于生活,來源與文化,只有生活與文化的交融才會有真正音樂的交融。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勞動方式的改變,許多民間的原生音樂逐步消失和淡化。比如,過去長江上到處都能聽到高昂悠揚的船夫號子,現(xiàn)在由于用機器代替了人工,根本就聽不到船夫號子了;以前田間、地頭經常流傳的山歌、民歌,只有在偏遠的山區(qū)和少數民族地區(qū)還能依稀聽到;以前在校園能聽到的一些兒歌童謠,現(xiàn)在也基本消失了,F(xiàn)在有多少人能唱地方戲劇?有多少人能出口唱山歌?因此,通過各種媒體和各種形式對民族民間音樂加強宣傳、推廣和普及是迫在眉睫。故此,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率先推出了音樂頻道,開播的CCTV-音樂頻道以播出中外古典音樂和世界各民族音樂為主要內容,同時大力推廣中華民族音樂。全天播出的音樂節(jié)目中,中國音樂節(jié)目占70%,外國音樂節(jié)目占30%,為中國民間的、民族的音樂提供一個展示和宣傳的平臺。
我們民族的音樂是極其豐富的,它有賴以自豪的音色特質、混響特質、語言特質和結構特質,要使國人普遍了解民間音樂豐厚的文化底蘊,提高民族文化素質,除了通過媒體的宣傳和導向外,還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的大環(huán)境的支撐。我們可以通過由上而下的、由普及到提高的、由專業(yè)到非專業(yè)的、由學校到社會團體的開展民族音樂的推廣普及活動,通過普及達到提高。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提出,中小學要“充分挖掘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經常性的、豐富多彩的校內外藝術活動!蓖ㄟ^媒體和文體活動傳播民族音樂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社區(qū)和學?梢蚤_展,幼兒園同樣也可以開展。例如校園的廣播、文藝匯演等活動,目的是讓接受民族音樂熏陶的人數更多,參與的面更廣,教育更深入。時間長了,機會多了,孩子們、老師們的興趣、能力就培養(yǎng)起來了。前不久由深圳市教育學會藝術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和社會團體聯(lián)合舉辦的“深圳首屆校園民族藝術巡禮活動”,就是一件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有10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參與了民族舞蹈、民歌演唱、民族器樂、中國戲劇、民間美術攝影等項目的展示活動,對宏揚民族音樂、傳承民族文化發(fā)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三、要加強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要使民族音樂得到傳承和推廣,除了加強教育的傳承和環(huán)境的營造外,加強民族音樂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有“搶救民族音樂”的意識,要重視收集整理和恢復地方民間民族音樂,特別是即將流失的或已經流失的民族音樂、地方民間音樂。這個工作不單是由政府行為和音樂專業(yè)人士來做,也可以發(fā)動有志于傳承民族音樂和熱愛民族音樂的人士來做。幼兒園熱愛音樂的老師和有責任意識的老師可以做收集民間音樂和歌謠這項工作,還可以發(fā)動家長與我們一起做這項工作。
第二,要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審美標準的提升,提高民族音樂的視聽效果,以滿足社會上更多人的需要,把觀眾和聽眾給吸引過來。我國的民間民族音樂具有獨特的表現(xiàn)手法,如果直接把最原始的音樂展示給聽眾,其音樂的可聽性、可觀賞性,并不一定能夠被聽眾所接受,但完全運用現(xiàn)代流行音樂的手法來提高民族音樂的視聽效果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因為原生態(tài)民間音樂是建設現(xiàn)代民族音樂文化的根基,只有在保持原生基礎上進行多種形式的改編和創(chuàng)作,才是保持和發(fā)展民族音樂文化的方向。
第三,要面對不同人群的需要,大力開發(fā)多種類型的民族音樂的音像制品和教材教具。據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顯示,我國目前有三億兒童,差點占我國總人口的1/4。面對如此之大的教育對象和消費人群,我國的音像制品和教材編印商應該采取積極的措施,編制和出版符合兒童身心特點的民族音樂的音像制品和教材,大力弘揚中華民族音樂,為民族音樂傳承教育提供幫助和支持。
第四,要充分利用好現(xiàn)有的民族音樂資源。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文藝演出活動和幼兒生活中的音樂欣賞活動,在導向上要注意傳承民族音樂文化的教育,在教材的選擇上和文藝節(jié)目的編排上要注意選用適合幼兒的、經典的、民族的音樂題材。幼兒園可以建立民族音樂資源庫,為教師進行民族音樂教育和活動的選材提供方便。
弘揚民族音樂是我們國人的責任,需要大家都有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千里之路始于足下,我們需要——行動!
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 篇7
首先中國民族民間音樂源遠流長,蘊藏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應重視民族民間音樂。我們還要充分利用課堂主渠道和藝術學科獨特的功能,同時運用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音樂實施美育,這將可以極大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用民族民間音樂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通過審美的陶冶達到思想的升華。
其次教師應該是一個具有廣博知識和深厚文化底蘊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審美教育為主導者的教師,既要有相當水平的專業(yè)知識,還要兼有其他輔助知識。教師只有具備多方面的豐富知識和恰當的教育教學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簡意賅,幫助學生正確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主題思想,分析音樂的各種表現(xiàn)手段,同時掌握正確的欣賞方法,領略韻味,理解作品豐富的表現(xiàn)力,把握住音樂作品的情感內涵。教師對授課的內容有個通盤設計,合理布局,重點突出,深入淺出,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不僅感受到所學音樂的內容美,同時也能體驗到學習過程的韻律美。
最后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是審美的主體,運用本民族民間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不僅可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增加教育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共鳴,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點,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音樂學習中來、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最終實現(xiàn)綜合審美的目的。
總之,運用民族民間音樂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不僅是個美學問題,同時也是個教育問題。教師只有充分的挖掘民族民間音樂,打開民族民間音樂文化的寶庫,從中吸取營養(yǎng),才能激起學生熱愛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情,才能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意識。我將不懈努力實現(xiàn)我的目標使我的音樂課堂熠熠生輝。
【民族音樂鑒賞的學習心得感受】相關文章:
淺談民族音樂鑒賞的論文06-13
民族音樂鑒賞論文范文(精選6篇)09-28
民族音樂欣賞學習心得體會12-22
關于感受與鑒賞音樂學習的要素06-12
民族音樂課件04-11
民族音樂欣賞學習心得體會范文(精選5篇)03-23
民族音樂教學實錄與反思06-13
關于音樂鑒賞學習心得體會09-21
音樂鑒賞學習心得體會(精選6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