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二年級課外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積累經(jīng)驗。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課外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課外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1
“紛紛五代亂離間,一旦云開復見天。”讀了水滸傳,我才知道古典名著的魅力,受到了古典名著的熏陶,感覺都能從人物的話語中體會到人物的性格。魯迅曾經(jīng)也說過,《水滸》的'有些地方,是能使讀者有說話看出人的。
這本書大致講述了:北宋末年,皇帝無能,奸臣當?shù),民不聊生,在山東北邊,有一處水泊梁山,那里聚集了一百零八個好漢,替天行道,興盛一時,成為當時朝廷的一大心病,在朝廷幾次攻打未果后,接受了招安,并幫助朝廷征遼、平方臘,最后僅剩二十余人。由于朝的四大奸臣嫉妒其功勞,部分剩下受封賞的好漢被害得丟官或被害死。
不必說林沖的忍辱負重,小旋風柴進的仗義疏財,也不必說武松漂亮的醉拳,只說吳用的足智多謀,就令人嘆服。他為晁蓋獻計,智取生辰綱,用藥酒麻倒了青面獸楊志,奪了北京大名府梁中書送給蔡太師慶賀生辰的十萬貫金銀珠寶;他在宋江潯陽樓念反詩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場,行刑時,用計劫了法場,救了宋江,戴宗;他在宋江二打祝家莊失敗,準備第三次攻打時,利用雙掌連或建立鏡像環(huán)計攻克祝家莊;他在宋江鬧華州時,又出計借用宿太尉金鈴吊掛,救出了九紋龍史進,花和尚魯智深。一生屢出奇謀,屢建戰(zhàn)功。受招安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與花榮一同在宋江墳前上吊自殺,與宋江葬在一起。真不愧為智多星呀!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來源于一個字“義”。義就是正義,孟子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水滸傳中的英雄,哪個不是義字當頭,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就只為了一個“義”字;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為一個“義”字。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古人舍生取義的人很多,如:文天祥、岳飛。他們不怕死么?他們?yōu)榱苏x,為了真理
可以奮不顧身,因為強烈的正義感清楚地告訴他們,什么是不該做的,什么是值得用生命去奮斗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義同樣無處不在,給老人讓個座位,給父母洗一次衣服,看到有人跌到了扶一下,這都是義。劉備說得好:勿以已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一部《水滸》顯出英雄信念:替天行道,殺退朝廷官兵;
一部《水滸》展示英雄氣概:俠肝義膽,為民打抱不平;
一部《水滸》現(xiàn)出英雄本性:同甘共苦,聚義梁山水泊;
一部《水滸》寫出英雄精神:勇往直前,征討江南淮西。
二年級課外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2
在與敘事者共讀《傅佩榮譯解大學中庸》之前,我從未真正讀過任何一本古代經(jīng)典著作。若說對于文言文的學習,那還要追溯到高中時期,已經(jīng)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大學里因為學的是外語專業(yè),所以幾乎從未接觸過“語文”,也就更別提對于古代經(jīng)典的學習了。
參加工作后認識的第一位語文教研員是一位滿腹經(jīng)綸的老教師,語言文字功底扎實,對于古代經(jīng)典名篇可稱得上脫口而出、信手拈來。他曾經(jīng)給予過我很多鼓勵,我在被那些厚重、溫暖的語言深深感動的同時,也曾暗下決心,多多誦讀經(jīng)典,做一個有文化底蘊的教師。而懶惰又懈怠的我,渾渾噩噩間度過了許多年。有時間玩網(wǎng)絡小游戲,卻沒有精力閱讀經(jīng)典;有時間和朋友東拉西扯,卻沒有心思讓自己沉浸在一本書中。于是,年華枉度,空余嗟嘆。其間偶爾也曾零星誦讀過些許《大學》《中庸》的名句,如“此謂誠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終究不成氣候,外加疏于復習鞏固,也大都遺忘了。
淄博趙成峰老師和煙臺李霞老師對于經(jīng)典誦讀的至誠與堅守讓人敬佩,讓人自慚形穢。閱讀其他敘事者的文章,再對比自己
膚淺的文字,也時常感到羞愧。他們的文章總能給人真切而又溫婉,清新卻又厚重的感覺,而自己寫來寫去,只不過在原地打轉(zhuǎn)兒,看不見進步與成長。我想,這與缺乏閱讀積累、文字修養(yǎng)與文化底蘊有著很大關聯(lián)。試想,我這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的假性努力,如何與他們的求知若渴、筆耕不輟相提并論?成長的心思始終都有,誦讀的意向也算充沛,無奈遲遲不見行動、固步不前。直到開始與敘事者共讀《傅佩榮譯解大學中庸》,似乎再也沒有借口拖延與狡辯,那就逼著自己去啃這本“難啃的書”。
是的,這本書的確難啃——不光是《大學》《中庸》難啃,就連傅佩榮先生所作的注解對于我來說,也很艱澀。他旁征博引、追根溯源,大量引用《論語》《孟子》《易經(jīng)》《大學章句集注》等經(jīng)典著作來進行注解。對于學識淺薄的我來說,每一章節(jié)埋頭反復閱讀,也只略得一二。而要把譯文也讀上三五遍,才能與原文相對應,做出粗淺的理解。
反復誦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朱熹將《大學》重編為“經(jīng)一章,傳十章”,其中“經(jīng)一章”談“三綱領”與“八條目”。三綱領是: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八條目”包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鞍藯l目”中“修身”是焦點,位居樞紐角色。修身即是修養(yǎng)言行,所言所行都要合乎禮儀、禮節(jié)與禮
貌!把孕,君子之所以動天地者,可不慎乎?”言行是外在表現(xiàn),其根基在于內(nèi)心的修煉,依次可以追溯到正心、誠意、致知、格物。對于教師來說,如何才算“修身”呢?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與正其身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蔽蚁耄瑢τ诮處焷碚f,“修身”大概可以這樣理解:端正自己的心思,將“如保赤子”的初心喚醒或是找回;真誠面對自己的意念,不妨問問自己,想要成為什么樣的教師,想要守護什么樣的教育;明白教育中的“善惡”,做真教育、為孩子成長的遠方灌溉給養(yǎng)的則是“善”,做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只見眼前分數(shù)而忽略孩子一生發(fā)展的就是“惡”,也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不做兢兢業(yè)業(yè)的愚蠢的教師”;辨別外在誘惑、榮譽與自我的關系,是追尋現(xiàn)實世界里的“達官顯貴”,還是堅守理想之中的詩與遠方。當我們厘清以上問題并且開始摸索、踐行“心向往之”的教育,我們才算真正踏上“修身”之路?v使“修身”之路漫漫其修遠,我們也將不改上下求索的步伐。而我們的整個教育人生,就應該“皆以修身為本”。唯有這樣才能如李霞老師在講座中所言,“推動自己,推動教育”,也誠如陶行知先生所說“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惟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
行走于教育之路或許艱難,而只要我們做到“有弗學,學之
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蔽蚁嘈,我們亦能“雖愚必能,雖柔必強”。
一個月的共讀時間所剩無幾,而我對這本書、或者說對經(jīng)典的學習才剛剛開始。在這段與經(jīng)典“親密接觸”的時光里,它給予我的遠非某一章節(jié)的誦讀或理解,而是一種召喚和引領。它將曾經(jīng)隱匿、蟄伏于心底的對于經(jīng)典的求知與渴望喚醒,召喚著我嘗試去開啟一段不太一樣的、更加豐厚而充盈的生活——這實在是從春天里開啟的一段美好的遇見。
如果要給這份美好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永遠。
【二年級課外書籍的讀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課外閱讀書籍的心得體會(通用6篇)06-02
課外書籍閱讀訣竅12-09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1-28
閱讀書籍的心得體會03-13
學生課外書籍閱讀報告范文03-08
閱讀書籍心得體會熱門12-08
推薦閱讀書籍心得體會01-04
精閱讀書籍心得體會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