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與不隔閱讀答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四十則)里提出“隔”與“不隔”,“指出一個前人未曾道破的分別”。朱光潛贊賞王氏的首創(chuàng)之功,但遺憾的是,王國維只是示以詩例,“沒有詳細說明理由”。于是,朱光潛從意象與情趣的契合程度及其在讀者心中引發(fā)的心理效果之角度加以闡發(fā):“情趣與意象恰相熨貼,使人見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意象模糊零亂或空洞,情趣淺薄或粗疏,不能在讀者心中顯出明了深刻的境界,便是隔!本汀俺靥辽翰荨、“謝家池上,江淹浦畔”“隔”與“不隔”而言,朱氏的解說并不錯,當然和王國維的視角不同。朱光潛認為,王氏說“隔”如“霧里看花”、“不隔”為“語語都在目前”似可商榷。他的理由是,詩原有偏重“顯”與偏重“隱”的分別,王氏的標準似乎太偏重“顯”。朱光潛認為,不能要求一切詩都隱或顯,他的結(jié)論是“顯則輪廓分明,隱則含蓄深永,功用原本不同。說概括一點,寫景詩宜于顯,言情詩所托之景雖仍宜于顯,而所寓之情則宜于隱”。
朱光潛從隱與顯的表現(xiàn)方式對王氏的評論確實與王氏的原意相去較遠,因此受到研究者的'質(zhì)疑,其中以吳文祺和張世祿為代表。他們的反駁集中在兩點:第一,“王氏所謂‘隔’是指以艱深文其淺陋的作品而言,并不排斥朱君所說的那種隱的表情法”;第二,言情詩不一定非要隱,因為“詩人如李白、岑參,詞人如蘇東坡、辛棄疾,他們的表情如飄風疾雨的驟至,如長江黃河之奔流,后來的批評家并不以其顯而薄之”。
后來的研究者如葉嘉瑩在《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葉朗在《中國美學史大綱》里都贊成吳、張的意見,認為朱光潛用“隱”與“顯”來批評王國維的“隔”與“不隔”有許多不妥之處。這些對朱氏的批評是中肯的。葉朗還進一步指出,王氏的“隔”與“不隔”的區(qū)別,“不是從意象與情趣的關(guān)系上見出,而是從語言和意象的關(guān)系上見出”。語言能充分、完美地傳達作家頭腦中的意象,并在讀者頭腦中直接引出鮮明生動的意象便是“不隔”。葉氏也看到“如果在一篇作品中,作者果然有真切之感受,且能做真切之表達,使讀者亦可獲致同樣真切之感受,如此便是‘不隔’”,反之便是“隔”。他們的辨析抓住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解讀“隔”與“不隔”,應該承認更接近王國維沒有說出的意思。
。ㄟx自朱立元、漲旭曙《<朱光潛·詩論>導讀》)
1.下列關(guān)于“隔”與“不隔”的觀點,符合王國維原意的一項是( )。(3分)
A.情趣與意象恰相熨貼,使人見到意象,便感到情趣,便是“不隔”
B.“隔”就像“霧里看花”,而“不隔”則是“語語都在目前”。
C.以艱深晦澀的文字掩飾思想內(nèi)容淺陋的作品都屬于“隔”。
D.作者能表達真切的感受并使讀者也獲得真切感受,便是“不隔”。
2.下列表述不屬于質(zhì)疑朱光潛“隔與不隔”觀點的一項是( )。(3分)
A.王國維首先提出“隔”與“不隔”,“指出一個前人未曾道破的分別”。
B.王國維所謂“隔”是就以艱深文其淺陋的作品而言,并不排斥那種“隱的表情法”。
C.用“隱”與“顯”來批評王國維的“隔”與“不隔”有許多不妥之處。
D.對于王國維的隔與不隔的區(qū)別,應該從語言和意象的關(guān)系上見出。
3.簡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3分)
參考答案:
1.B(A項是朱光潛的觀點,C項是吳文祺、張世祿的觀點,D項是葉朗的觀點)
2.A(其他三項是作者列舉吳文祺、張世祿、葉嘉瑩、葉朗等人的觀點,質(zhì)疑了朱光潛“隔與不隔”的觀點。)
3.答:本文首先介紹了朱光潛對于王國維“隔”與“不隔”說法的闡發(fā),然后引出吳文祺和張世祿對朱光潛觀點的質(zhì)疑,最后寫葉嘉瑩、葉朗對吳、張觀點的贊成及葉朗對“隔”與“不隔”的辨析。
【隔與不隔閱讀答案】相關(guān)文章:
父親的隔年花閱讀答案11-02
《父親的隔年花》閱讀答案09-17
父親的隔年花的閱讀答案10-04
《隔浦蓮荷花》的閱讀答案及賞析06-18
父親的隔年花的閱讀題以及答案06-12
《父親的隔年花》閱讀附答案分析11-19
父親的隔年花的閱讀題以及答案11-29
隔的詩歌08-08
空間遙隔,情深不壽愛情散文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