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的科普知識
向日葵是美洲原住民在史前北美種植的幾種植物之一,是北美東部農業(yè)綜合體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向日葵的科普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向日葵的科普
向日葵會向著太陽轉動,這是個有趣的現(xiàn)象。
因為一遇到光線,它就會隨著太陽轉動,不過這是指它的植株從發(fā)芽到花朵盛開的這一段時間內,它的葉子和花盤都會隨著太陽的轉動,而從朝東變成朝西,等到花盆盛開之后,就不會再轉動,而是固定的朝向東方。
事實上,向日葵的花朵和葉子雖然隨著太陽轉動,但其實這并不是實時同步的,經(jīng)過科學家的測量發(fā)現(xiàn)它的轉動會略微的落后于太陽。
在它轉動的時候,早晨太陽升起,它會隨著向西轉動,太陽落山之后,它的花盤又會慢慢的向回擺,約在凌晨3點鐘的時候,就會轉回東方了。
向著太陽轉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光線的影響。
向日葵的生長素分布在莖尖之上,并不斷的向下運輸,它會受到光照的影響。
大致來講,就是它的生長素是背光分布的,向著太陽的那一側的濃度比較低,但是背著光的那一側的生長素的濃度則是比較高的,所以背光的一側生長較快,而向光的一側生長較慢,就使得莖部產生了逆光性的彎曲,使其一直向著太陽。
除此之外,人們也認為,向日葵之所以會向著太陽轉動,還與重力以及葉黃氧化素相關。
重力方面是指它在生長的初期和花盆的幼嫩時期里會隨著太陽轉動;葉黃氧化素方面則是指這種物質可以阻礙向日葵細胞的生長,一般向光的'那一側的葉黃氧化素的濃度較高,所以會使向日葵向光的那側生長較慢,進而產生彎曲。
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高大草本。莖直立,高1-3米,粗壯,被白色粗硬毛,不分枝或有時上部分枝。葉互生,心狀卵圓形或卵圓形,頂端急尖或漸尖,有三基出脈,邊緣有粗鋸齒,兩面被短糙毛,有長柄。頭狀花序極大,徑約10-30厘米,單生于莖端或枝端,常下傾?偘鄬,葉質,覆瓦狀排列,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頂端尾狀漸尖,被長硬毛或纖毛;ㄍ衅交蛏酝、有半膜質托片。舌狀花多數(shù),黃色、舌片開展,長圓狀卵形或長圓形,不結實。管狀花極多數(shù),棕色或紫色,有披針形裂片,結果實。瘦果倒卵形或卵狀長圓形,稍扁壓,長10-15毫米,有細肋,常被白色短柔毛,上端有2個膜片狀早落的冠毛;ㄆ7-9月,果期8-9月。
最常見的向日葵高度為2.5-3.5米,最高可達9.17米。根據(jù)1567年的科學文獻報告,歷來被認為單頭向日葵植物是種植在意大利帕多瓦,植株高度最高可達12米。同樣的種子,種植在其他時間和地點,如西班牙馬德里,植株高度可達近8米。在荷蘭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更近的紀錄,在20世紀初則有8米以上的植株。
向日葵的植株是由根、莖稈、葉、花、種子五部分組成。
生長環(huán)境
野生向日葵棲息地主要是草原以及干燥、開闊的地區(qū)。它們沿著路邊、田野、沙漠邊緣和草地生長。在陽光充足,潮濕或受干擾的地區(qū)生長最好。野生向日葵耐受高溫和低溫,但更耐低溫,最佳溫度范圍在21-26℃之間。向日葵對土壤要求較低,在各類土壤上均能生長,從肥沃土壤到旱地、瘠薄、鹽堿地均可種植。不僅具有較強的耐鹽堿能力,而且還兼有吸鹽性能。可以在堿性土壤中茁壯成長,抗旱性較強。
分布范圍
向日葵原產地據(jù)信為北美洲。野生種主要分布在北緯30°-52°之間的北美洲南部、西部及秘魯和墨西哥北部地區(qū)。哥侖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時,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把向日葵帶到歐洲。開始在西班牙的馬德里植物園種植觀賞。世界各國均有栽培。歐盟、俄羅斯、烏克蘭、阿根廷、美國、中國、印度和土耳其是世界市場上向日葵的主要生產國。
中國向日葵主產區(qū)主要分布在黃河以北省份,分布在東北、西北和華北地區(qū),如內蒙古、吉林、遼寧、黑龍江、山西等省、自治區(qū)。主產區(qū)北緯35°至55°之間。平均緯度差1°,氣溫相差1.5℃。向日葵的生產潛力很大,可向西南、中南和華東地區(qū)擴種。
【向日葵的科普知識】相關文章:
月球的科普知識12-11
基因科普知識12-11
漢服科普知識12-11
豆粕科普知識04-04
藻類科普知識12-02
動物科普知識11-30
橘子科普知識11-05
檔案科普知識02-19
防火科普知識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