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的經驗方法以及結論的書面材料,它是增長才干的一種好辦法,不如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總結吧?偨Y怎么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
一、高中數(shù)列基本公式:
1、一般數(shù)列的通項an與前n項和Sn的關系:an=
2、等差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 an=ak+(n-k)d (其中a1為首項、ak為已知的第k項) 當d≠0時,an是關于n的一次式;當d=0時,an是一個常數(shù)。
3、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Sn=
Sn=
Sn=
當d≠0時,Sn是關于n的二次式且常數(shù)項為0;當d=0時(a1≠0),Sn=na1是關于n的正比例式。
4、等比數(shù)列的通項公式: an= a1qn-1an= akqn-k
(其中a1為首項、ak為已知的第k項,an≠0)
5、等比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當q=1時,Sn=n a1 (是關于n的正比例式);
當q≠1時,Sn=
Sn=
二、高中數(shù)學中有關等差、等比數(shù)列的結論
1、等差數(shù)列{an}的任意連續(xù)m項的和構成的數(shù)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為等差數(shù)列。
2、等差數(shù)列{an}中,若m+n=p+q,則
3、等比數(shù)列{an}中,若m+n=p+q,則
4、等比數(shù)列{an}的任意連續(xù)m項的和構成的數(shù)列Sm、S2m-Sm、S3m-S2m、S4m- S3m、……仍為等比數(shù)列。
5、兩個等差數(shù)列{an}與{bn}的和差的數(shù)列{an+bn}、{an-bn}仍為等差數(shù)列。
6、兩個等比數(shù)列{an}與{bn}的積、商、倒數(shù)組成的數(shù)列仍為等比數(shù)列。
7、等差數(shù)列{an}的任意等距離的項構成的數(shù)列仍為等差數(shù)列。
8、等比數(shù)列{an}的任意等距離的項構成的數(shù)列仍為等比數(shù)列。
9、三個數(shù)成等差數(shù)列的設法:a-d,a,a+d;四個數(shù)成等差的設法:a-3d,a-d,,a+d,a+3d
10、三個數(shù)成等比數(shù)列的設法:a/q,a,aq;
四個數(shù)成等比的錯誤設法:a/q3,a/q,aq,aq3 (為什么?)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2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苯⑦m當?shù)淖鴺讼,設出動點M的坐標;
⒉寫出點M的集合;
、沉谐龇匠=0;
、椿喎匠虨樽詈喰问;
⒌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參數(shù)法和交軌法等。
、敝弊g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后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⒉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诚嚓P點法:用動點Q的坐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坐標x0、y0,然后代入點P的坐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磪(shù)法:當動點坐標x、y之間的直接關系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shù)t的關系,得再消去參變數(shù)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參數(shù)法。
、到卉壏ǎ簩蓜忧方程中的參數(shù)消去,得到不含參數(shù)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直譯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shù)淖鴺讼?
、谠O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系式;
、艽鷵Q——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于X,Y的方程式,并化簡;
、葑C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3
一、直線與方程高考考試內容及考試要求:
考試內容:
1.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和兩點式;直線方程的一般式;
2.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條件;兩條直線的交角;點到直線的距離;
考試要求:
1.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過兩點的直線的斜率公式,掌握直線方程的點斜式、兩點式、一般式,并能根據條件熟練地求出直線方程;
2.掌握兩條直線平行與垂直的條件,兩條直線所成的角和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能夠根據直線的方程判斷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
二、直線與方程
課標要求: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結合具體圖形,探索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
2.理解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經歷用代數(shù)方法刻畫直線斜率的過程,掌握過兩點的直線斜率的計算公式;
3.根據確定直線位置的幾何要素,探索并掌握直線方程的幾種形式(點斜式、兩點式及一般式),體會斜截式與一次函數(shù)的關系;
4.會用代數(shù)的方法解決直線的有關問題,包括求兩直線的交點,判斷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求兩點間的距離、點到直線的距離以及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等。
要點精講:
1.直線的傾斜角:當直線l與x軸相交時,取x軸作為基準,x軸正向與直線l向上方向之間所成的角α叫做直線l的傾斜角。特別地,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規(guī)定α= 0°.
傾斜角α的取值范圍:0°≤α<180°. 當直線l與x軸垂直時, α= 90°.
2.直線的斜率:一條直線的傾斜角α(α≠90°)的正切值叫做這條直線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寫字母k表示,也就是k = tanα
。1)當直線l與x軸平行或重合時,α=0°,k = tan0°=0;
。2)當直線l與x軸垂直時,α= 90°,k 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條直線l的傾斜角α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3.過兩點p1(x1,y1),p2(x2,y2)(x1≠x2)的直線的斜率公式:
(若x1=x2,則直線p1p2的斜率不存在,此時直線的傾斜角為90°)。
4.兩條直線的平行與垂直的判定
(1)若l1,l2均存在斜率且不重合:
①;②
注: 上面的等價是在兩條直線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這個前提,結論并不成立。
。2)
若A1、A2、B1、B2都不為零。
注意:若A2或B2中含有字母,應注意討論字母=0與0的情況。
兩條直線的交點:兩條直線的交點的個數(shù)取決于這兩條直線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的個數(shù)。
5.直線方程的五種形式
確定直線方程需要有兩個互相獨立的條件,確定直線方程的形式很多,但必須注意各種形式的直線方程的適用范圍。
直線的點斜式與斜截式不能表示斜率不存在(垂直于x 軸)的直線;兩點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兩坐標軸的直線;截距式不能表示平行或重合兩坐標軸的直線及過原點的直線。
6.直線的交點坐標與距離公式
。1)兩直線的交點坐標
一般地,將兩條直線的方程聯(lián)立,得方程組
若方程組有唯一解,則兩條直線相交,解即為交點的坐標;若方程組無解,則兩條直線無公共點,此時兩條直線平行。
。2)兩點間距離
兩點P1(x1,y1),P2(x2,y2)間的距離公式
特別地:軸,則、軸,則
。3)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點到直線的距離為:
。4)兩平行線間的距離公式:
若,則:
注意點:x,y對應項系數(shù)應相等。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4
。1)不等關系
感受在現(xiàn)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等關系,了解不等式(組)的實際背景。
。2)一元二次不等式
、俳洑v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的過程。
②通過函數(shù)圖象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與相應函數(shù)、方程的聯(lián)系。
、蹠庖辉尾坏仁剑瑢o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嘗試設計求解的程序框圖。
(3)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與簡單線性規(guī)劃問題
、購膶嶋H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
②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幾何意義,能用平面區(qū)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組(參見例2)。
、蹚膶嶋H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并能加以解決(參見例3)。
。4)基本不等式
①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證明過程。
②會用基本不等式解決簡單的(。┲祮栴}。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5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元素的確定性;
2)元素的互異性;
3)元素的無序性。
說明:(1)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確定的,任何一個對象或者是或者不是這個給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個給定的集合中,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一個集合時,僅算一個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沒有先后順序,因此判定兩個集合是否一樣,僅需比較它們的元素是否一樣,不需考查排列順序是否一樣。
。4)集合元素的三個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確定性和整體性。
3、集合的表示:{…}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注意。撼S脭(shù)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shù)集(即自然數(shù)集)記作:N
正整數(shù)集N_或N+整數(shù)集Z有理數(shù)集Q實數(shù)集R
關于“屬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于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后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示某些對象是否屬于這個集合的方法。
、僬Z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跀(shù)學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4、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
注意: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B或BA。
2、“相等”關系(5≥5,且5≤5,則5=5)
實例:設A={x|x2—1=0}B={—11}“元素相同”
結論: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偃魏我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谡孀蛹喝绻鸄?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B(或BA)
、廴绻鸄BBC那么AC
、苋绻鸄B同時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并集的性質:A∩A=AA∩φ=φA∩B=B∩A,A∪A=A,A∪φ=AA∪B=B∪A。
4、全集與補集
。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
記作:CSA即CSA={x?x?S且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這個集合就可以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6
(一)導數(shù)第一定義
設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量 x 在 x0 處有增量 △x ( x0 + △x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數(shù)取得增量 △y = f(x0 + △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并稱這個極限值為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shù)記為 f'(x0) ,即導數(shù)第一定義
(二)導數(shù)第二定義
設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的某個領域內有定義,當自變量 x 在 x0 處有變化 △x ( x - x0 也在該鄰域內 ) 時,相應地函數(shù)變化 △y = f(x) - f(x0) ;如果 △y 與 △x 之比當 △x→0 時極限存在,則稱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處可導,并稱這個極限值為函數(shù) y = f(x) 在點 x0 處的`導數(shù)記為 f'(x0) ,即 導數(shù)第二定義
(三)導函數(shù)與導數(shù)
如果函數(shù) y = f(x) 在開區(qū)間 I 內每一點都可導,就稱函數(shù)f(x)在區(qū)間 I 內可導。這時函數(shù) y = f(x) 對于區(qū)間 I 內的每一個確定的 x 值,都對應著一個確定的導數(shù),這就構成一個新的函數(shù),稱這個函數(shù)為原來函數(shù) y = f(x) 的導函數(shù),記作 y', f'(x), dy/dx, df(x)/dx。導函數(shù)簡稱導數(shù)。
(四)單調性及其應用
1.利用導數(shù)研究多項式函數(shù)單調性的一般步驟
(1)求f(x)
(2)確定f(x)在(a,b)內符號 (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則f(x)在(a,b)上是增函數(shù);若f(x)<0在(a,b)上恒成立,則f(x)在(a,b)上是減函數(shù)
2.用導數(shù)求多項式函數(shù)單調區(qū)間的一般步驟
(1)求f(x)
(2)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qū)間為增區(qū)間; f(x)<0的解集與定義域的交集的對應區(qū)間為減區(qū)間
學習了導數(shù)基礎知識點,接下來可以學習高二數(shù)學中涉及到的導數(shù)應用的部分。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7
空間兩條直線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平行、相交、異面
1、按是否共面可分為兩類:
(1)共面:平行、相交
(2)異面:
異面直線的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異面直線判定定理:用平面內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經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范圍為(0°,90°)esp.空間向量法
兩異面直線間距離:公垂線段(有且只有一條)esp.空間向量法
2、若從有無公共點的角度看可分為兩類:
(1)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相交直線;
(2)沒有公共點——平行或異面
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
直線和平面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在平面內、與平面相交、與平面平行
①直線在平面內——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
、谥本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這個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8
簡單隨機抽樣的定義:
一般地,設一個總體含有N個個體,從中逐個不放回地抽取n個個體作為樣本(n≤N),如果每次抽取時總體內的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機會都相等,就把這種抽樣方法叫做簡單隨機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的特點:
(1)用簡單隨機抽樣從含有N個個體的總體中抽取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時,每次抽取一個個體時任一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為
;在整個抽樣過程中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為
(2)簡單隨機抽樣的特點是,逐個抽取,且各個個體被抽到的概率相等;
(3)簡單隨機抽樣方法,體現(xiàn)了抽樣的客觀性與公平性,是其他更復雜抽樣方法的基礎.
(4)簡單隨機抽樣是不放回抽樣;它是逐個地進行抽取;它是一種等概率抽樣
簡單抽樣常用方法:
(1)抽簽法:先將總體中的所有個體(共有N個)編號(號碼可從1到N),并把號碼寫在形狀、大小相同的號簽上(號簽可用小球、卡片、紙條等制作),然后將這些號簽放在同一個箱子里,進行均勻攪拌,抽簽時每次從中抽一個號簽,連續(xù)抽取n次,就得到一個容量為n的樣本適用范圍:總體的個體數(shù)不多時優(yōu)點:抽簽法簡便易行,當總體的個體數(shù)不太多時適宜采用抽簽法.
(2)隨機數(shù)表法:隨機數(shù)表抽樣“三步曲”:第一步,將總體中的個體編號;第二步,選定開始的數(shù)字;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9
一、集合有關概念
1、集合的含義: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1.元素的確定性;2.元素的互異性;3.元素的無序性.
3、集合的表示:(1){?}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4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常用數(shù)集及其記法:非負整數(shù)集(即自然數(shù)集)記作:N正整數(shù)集N*或N+整數(shù)集Z有理數(shù)集Q實數(shù)集R
5.關于“屬于”的概念
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集合A記作a∈A,相反,a不屬于集合A記作a?A
列舉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舉出來,然后用一個大括號括上。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確定的條件表
示某些對象是否屬于這個集合的方法。6、集合的分類:
(1).有限集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2).無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例:{x|x2=-5}=Φ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系
1.“包含”關系—子集注意:A?B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反之:集?B或B??A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2.“相等”關系:對于兩個集合A與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時,集合B的任何一個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
、偃魏我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②如果A?B,且A?B那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A)
③如果A?B,B?C,那么A?C④如果A?B同時B?A那么A=B
3.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Φ
規(guī)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運算
1.交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A且屬于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
記作A∩B(讀作"A交B"),即A∩B={x|x∈A,且x∈B}.
2、并集的定義:一般地,由所有屬于集合A或屬于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記作:A∪B(讀作"A并B"),即A∪B={x|x∈A,或x∈B}.
3、交集與并集的性質:A∩A=A,A∩φ=φ,A∩B=B∩A,A∪A=A,
A∪φ=A,A∪B=B∪A.
4、全集與補集(1)補集: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即A?S),由S中所有不屬于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余集)記作:CSA即CSA={x?x?S且x?A}
。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們所要研究的各個集合的全部元素,看作一個全集。通常用U來表示。
。3)性質:⑴CU(CUA)=A⑵(CUA)∩A=Φ⑶(CUA)∪A=U二、函數(shù)的有關概念
合A中的任意一個數(shù)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數(shù)f(x)和它對應,那么就稱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函數(shù).記作:y=f(x),x∈A.其中,x叫做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A叫做函數(shù)的定義域;與x的值相對應的y值叫做函數(shù)值,函數(shù)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數(shù)的值域.
能使函數(shù)式有意義的實數(shù)x的集合稱為函數(shù)的定義域,求函數(shù)的定義域時列不等式組的主要依據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開方數(shù)不小于零;(3)對數(shù)式的真數(shù)必須大于零;(4)指數(shù)、對數(shù)式的底必須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數(shù)是由一些基本函數(shù)通過四則運算結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義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義的x的值組成的集合.(6)指數(shù)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實際問題中的函數(shù)的定義域還要保證實際問題有意義.
2.構成函數(shù)的三要素:定義域、對應關系和值域
再注意:(1)由于值域是由定義域和對應關系決定的,所以,如果兩個函數(shù)的定義域和對應關系完全一致,即稱這兩個函數(shù)相等(或為同一函數(shù))(2)兩個函數(shù)相等當且僅當它們的定義域和對應關系完全一致,而與表示自變量和函數(shù)值的字母無關。相同函數(shù)的判斷方法:①表達式相同;②定義域一致(兩點必須同時具備)
3.區(qū)間的概念(1)區(qū)間的分類:開區(qū)間、閉區(qū)間、半開半閉區(qū)間;(2)無窮區(qū)間;(3)區(qū)間的數(shù)軸表示.4.映射一般地,設A、B是兩個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個確定的對應法則f,使對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個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確定的元素y與之對應,那么就稱對應f:A?B為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一個映射。記作“f:A?B”
給定一個集合A到B的映射,如果a∈A,b∈B.且元素a和元素b對應,那么,我們把元素b叫做元素a的象,元素a叫做元素b的原象
說明:函數(shù)是一種特殊的映射,映射是一種特殊的對應,①集合A、B及對應法則f是確定的;②對應法則有“方向性”,即強調從集合A到集合B的對應,它與從B到A的對應關系一般是不同的;③對于映射f:A→B來說,則應滿足:(Ⅰ)集合A中的每一個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Ⅱ)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對應的象可以是同一個;(Ⅲ)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個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5.常用的函數(shù)表示法:解析法:圖象法:列表法:
6.分段函數(shù)在定義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達式的函數(shù)。(1)分段函數(shù)是一個函數(shù),不要把它誤認為是幾個函數(shù);
。2)分段函數(shù)的定義域是各段定義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7.函數(shù)單調性(1).設函數(shù)y=f(x)的定義域為I,如果對于定義域I內的某個區(qū)間D內的任意兩個自變量x1,x2,當x1 如果對于區(qū)間D上的任意兩個自變量的值x1,x2,當x1 注意:函數(shù)的單調性是在定義域內的某個區(qū)間上的性質,是函數(shù)的局部性質; 。2)圖象的特點如果函數(shù)y=f(x)在某個區(qū)間是增函數(shù)或減函數(shù),那么說函數(shù)y=f(x)在這一區(qū)間上具有(嚴格的)單調性,在單調區(qū)間上增函數(shù)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上升的,減函數(shù)的圖象從左到右是下降的.(3).函數(shù)單調區(qū)間與單調性的判定方法 (A)定義法:○1任取x1,x2∈D,且x1 8.函數(shù)的奇偶性 。1)一般地,對于函數(shù)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數(shù). 。2).一般地,對于函數(shù)f(x)的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數(shù). 注意:○1函數(shù)是奇函數(shù)或是偶函數(shù)稱為函數(shù)的奇偶性,函數(shù)的奇偶性是函數(shù)的整體性質;函數(shù)可能沒有奇偶性,也可能既是奇函數(shù)又是偶函數(shù)。 2由函數(shù)的奇偶性定義可知,函數(shù)具有奇偶性的一個必要條件是,對于定義域內的任意一個x,○ 則-x也一定是定義域內的一個自變量(即定義域關于原點對稱).(3)具有奇偶性的函數(shù)的圖象的特征 偶函數(shù)的圖象關于y軸對稱;奇函數(shù)的圖象關于原點對稱. 總結:利用定義判斷函數(shù)奇偶性的格式步驟:○1首先確定函數(shù)的定義域,并判斷其定義域是否關于原點對稱;○2確定f(-x)與f(x)的關系;○3作出相應結論:若f(-x)=f(x)或f(-x)-f(x)=0,則f(x)是偶函數(shù);若f(-x)=-f(x)或f(-x)+f(x)=0,則f(x)是奇函數(shù).9、函數(shù)的解析表達式 。1).函數(shù)的解析式是函數(shù)的一種表示方法,要求兩個變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時,一是要求出它們之間的對應法則,二是要求出函數(shù)的定義域. 。2).求函數(shù)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待定系數(shù)法、換元法、消參法等,如果已知函數(shù)解析式的構造時,可用待定系數(shù)法;已知復合函數(shù)f[g(x)]的表達式時,可用換元法,這時要注意元的取值范圍;當已知表達式較簡單時,也可用湊配法;若已知抽象函數(shù)表達式,則常用解方程組消參的方法求出f(x)。 補充不等式的解法與二次函數(shù)(方程)的性質 高中數(shù)學(文)包含5本必修、2本選修,(理)包含5本必修、3本選修,每學期學**兩本書。 必修一:1、集合與函數(shù)的概念 (這部分知識抽象,較難理解)2、基本的初等函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對數(shù)函數(shù))3、函數(shù)的性質及應用 (比較抽象,較難理解) 必修二:1、立體幾何(1)、證明:垂直(多考查面面垂直)、平行(2)、求解:主要是夾角問題,包括線面角和面面角 這部分知識是高一學生的難點,比如:一個角實際上是一個銳角,但是在圖中顯示的鈍角等等一些問題,需要學生的立體意識較強。這部分知識高考占22---27分 2、直線方程:高考時不單獨命題,易和圓錐曲線結合命題 3、圓方程: 必修三:1、算法初步:高考必考內容,5分(選擇或填空)2、統(tǒng)計:3、概率:高考必考內容,09年理科占到15分,文科數(shù)學占到5分 必修四:1、三角函數(shù):(圖像、性質、高中重難點,)必考大題:15---20分,并且經常和其他函數(shù)混合起來考查 2、平面向量:高考不單獨命題,易和三角函數(shù)、圓錐曲線結合命題。09年理科占到5分,文科占到13分 必修五:1、解三角形:(正、余弦定理、三角恒等變換)高考中理科占到22分左右,文科數(shù)學占到13分左右2、數(shù)列:高考必考,17---22分3、不等式:(線性規(guī)劃,聽課時易理解,但做題較復雜,應掌握技巧。高考必考5分)不等式不單獨命題,一般和函數(shù)結合求最值、解集。 文科:選修1—1、1—2 選修1--1:重點:高考占30分 1、邏輯用語:一般不考,若考也是和集合放一塊考2、圓錐曲線:3、導數(shù)、導數(shù)的應用(高考必考) 選修1--2:1、統(tǒng)計:2、推理證明:一般不考,若考會是填空題3、復數(shù):(新課標比老課本難的多,高考必考內容) 理科:選修2—1、2—2、2—3 選修2--1:1、邏輯用語2、圓錐曲線3、空間向量:(利用空間向量可以把立體幾何做題簡便化) 選修2--2:1、導數(shù)與微積分2、推理證明:一般不考3、復數(shù) 選修2--3:1、計數(shù)原理:(排列組合、二項式定理)掌握這部分知識點需要大量做題找規(guī)律,無技巧。高考必考,10分2、隨機變量及其分布:不單獨命題3、統(tǒng)計: 高考的知識板塊 集合與簡單邏輯:5分或不考 函數(shù):高考60分:①、指數(shù)函數(shù) ②對數(shù)函數(shù) ③二次函數(shù) ④三次函數(shù) ⑤三角函數(shù) ⑥抽象函數(shù)(無函數(shù)表達式,不易理解,難點) 平面向量與解三角形 立體幾何:22分左右 不等式:(線性規(guī)則)5分必考 數(shù)列:17分 (一道大題+一道選擇或填空)易和函數(shù)結合命題 平面解析幾何:(30分左右) 計算原理:10分左右 概率統(tǒng)計:12分----17分 復數(shù):5分 推理證明 一般高考大題分布 1、17題:三角函數(shù) 2、18、19、20 三題:立體幾何 、概率 、數(shù)列 3、21、22 題:函數(shù)、圓錐曲線 成績不理想一般是以下幾種情況: 做題不細心,(會做,做不對) 基礎知識沒有掌握 解決問題不全面,知識的運用沒有系統(tǒng)化(如:一道題綜合了多個知識點) 心理素質不好 總之學**數(shù)學一定要掌握科學的學**方法:1、筆記:記老師講的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點,尤其是數(shù)列性質,課本上沒有,但做題經常用到 2、錯題收集、歸納總結 高一年級 必修一 第一章 集合與函數(shù)概念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數(shù)(Ⅰ) 第三章 函數(shù)的應用 必修二 第一章 空間幾何體 第二章 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第三章 直線與方程 必修三 第一章 算法初步 第二章 統(tǒng)計 第三章 概率 必修四 第一章 三角函數(shù) 第二章 平面向量 第三章 三角恒等變換 (二)教學要求 在教學中,由于集合、函數(shù)等內容比較抽象,三角函數(shù)在高考中占據重要地位,平面向量又是高考中數(shù)學必考內容,教師在備課組協(xié)作的基礎上應注意對各章知識的重難點的講解和釋疑,減輕學生自學的壓力,增強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首先,在高中數(shù)學中,集合的初步知識以及與其它內容的密切聯(lián)系。它們是學**、掌握和使用數(shù)學語言的基礎,是高中數(shù)學學**的出發(fā)點。在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數(shù)學中出現(xiàn)的集合語言,使學生更好的使用集合語言表述數(shù)學問題,并且可以使學生運用集合的觀點,研究、處理數(shù)學問題。因此集合的基本概念、函數(shù)等有關內容是教師重點講解的內容。 其次,函數(shù)作為中學數(shù)學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教師應注意運用有關的概念和函數(shù)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指數(shù)與對數(shù),指數(shù)函數(shù)與對數(shù)函數(sh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聯(lián)系實際的引入問題和解決帶有實際意義的某些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第三,通過對三角函數(shù)的學**,學生將進一步了解符號與變元、集合與對應、數(shù)形結合等基本的數(shù)學思想在研究三角函數(shù)時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式子與圖形的變化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分析、探索、劃歸、類比、平行移動、伸長和縮短等常用的基本方法的學**,使學生在學**數(shù)學和應用數(shù)學方面達到一個新的層次。 第四,學**平面向量,不但應注意平面向量基本知識的講解,更要充分挖掘平面向量的工具作用,提高學生應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操作的能力,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明確研究方向,使學生學會交流,體驗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應用能力。 第五、在學**空間幾何體、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時,重點要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空間想象能力,嚴格遵循從整體到局部,從具體到抽象的原則,逐步掌握解決空間幾何體的相關問題。 第六、要在平面解析幾何初步教學中,幫助學生經歷如下的過程:首先將幾何問題代數(shù)化,用代數(shù)的語言描述幾何要素及其關系,進而將幾何問題轉化為代數(shù)問題;處理代數(shù)問題;分析代數(shù)結果的幾何含義,最終解決幾何問題。這種思想應貫穿平面解析幾何教學的始終,幫助學生不斷地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方法。 第七、在學**算法初步、統(tǒng)計等內容的時候,要注意順序漸進,不可追求一步到位,特別要注意其思想的重要性。 高二年級 必修五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二章 數(shù)列 第三章 不等式 選修1-1 第一章 常用邏輯用語 第二章 圓錐曲線與方程 第三章 導數(shù)及其應用 選修1-2 第一章 統(tǒng)計案例 第二章 推理與證明 第三章 數(shù)系的擴充與復數(shù)的引入 第四章 框圖 選修2-1 第一章 常用邏輯用語 第二章 圓錐曲線與方程 第三章 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選修2-2 第一章 導數(shù)及其應用 第二章 推理與證明 第三章 數(shù)系的擴充與復數(shù)的引入 選修2-3 第一章 計數(shù)原理 第二章 隨機變量及其分布 第三章 統(tǒng)計案例 (二)教學要求 高二上 必修5 學生將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任意三角形邊角關系的探究,發(fā)現(xiàn)并掌握三角形中的邊長與角度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并認識到運用它們可以解決一些與測量和幾何計算有關的實際問題。 數(shù)列作為一種特殊的函數(shù),是反映自然規(guī)律的基本數(shù)學模型。在本模塊中,學生將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大量實際問題的分析,建立等差數(shù)列和等比數(shù)列這兩種數(shù)列模型,探索并掌握它們的一些基本數(shù)量關系,感受這兩種數(shù)列模型的廣泛應用,并利用它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不等關系與相等關系都是客觀事物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是數(shù)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建立不等觀念、處理不等關系與處理等量問題是同樣重要的。在本模塊中,學生將通過具體情境,感受在現(xiàn)實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等關系,理解不等式(組)對于刻畫不等關系的意義和價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qū)域,并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二元線性規(guī)劃問題;認識基本不等式及其簡單應用;體會不等式、方程及函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 選修1—1(文科) 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學**常用邏輯用語,體會邏輯用語在表述和論證中的作用,利用這些邏輯用語準確地表達數(shù)學內容,更好地進行交流。 在必修課程學**平面解析幾何初步的基礎上,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學**圓錐曲線與方程,了解圓錐曲線與二次方程的關系,掌握圓錐曲線的基本幾何性質,感受圓錐曲線在刻畫現(xiàn)實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進一步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在本模塊中,學生將通過大量實例,經歷由平均變化率到瞬時變化率的過程,刻畫現(xiàn)實問題,理解導數(shù)的含義,體會導數(shù)的思想及其內涵;應用導數(shù)探索函數(shù)的單調、極值等性質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感受導數(shù)在解決數(shù)學問題和實際問題中的作用,體會微積分的產生對人類文化發(fā)展的價值。 選修2-1(理科) 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學**常用邏輯用語、圓錐曲線與方程、空間中的向量(簡稱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 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上,學**常用邏輯用語,體會邏輯用語在表述和論證中的作用,利用這些邏輯用語準確地表達數(shù)學內容,從而更好地進行交流。 在必修階段學**平面解析幾何初步的基礎上,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學**圓錐曲線與方程,了解圓錐曲線與二次方程的關系,掌握圓錐曲線的基本幾何性質,感受圓錐曲線在刻畫現(xiàn)實世界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結合已學過的曲線及其方程的實例,了解曲線與方程的對應關系,進一步體會數(shù)形結合的思想。 在本模塊中,學生將在學**平面向量的基礎上,把平面向量及其運算推廣到空間,運用空間向量解決有關直線、平面位置關系的問題,體會向量方法在研究幾何圖形中的作用,進一步發(fā)展空間想像能力和幾何直觀能力。 什么是不等式? 一般地,用純粹的大于號“>”、小于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嚴格不等式,用不小于號(大于或等于號)“≥”、不大于號(小于或等于號)“≤”連接的不等式稱為非嚴格不等式,或稱廣義不等式?偟膩碚f,用不等號(<,>,≥,≤,≠)連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數(shù)是實數(shù),字母也代表實數(shù),不等式的一般形式為F(x,y,……,z)≤G(x,y,……,z)(其中不等號也可以為<,≤,≥,>中某一個),兩邊的解析式的公共定義域稱為不等式的定義域,不等式既可以表達一個命題,也可以表示一個問題。 數(shù)學知識點1、不等式性質比較大小方法: (1)作差比較法(2)作商比較法 不等式的基本性質 、賹ΨQ性:a > b,b > a 、趥鬟f性:a > b,b > ca > c 、劭杉有裕篴 > b a + c > b + c ④可積性:a > b,c > 0,ac > bc 、菁臃ǚ▌t:a > b,c > d,a + c > b + d ⑥乘法法則:a > b > 0,c > d > 0,ac > bd ⑦乘方法則:a > b > 0,an > bn(n∈N) 、嚅_方法則:a > b > 0 數(shù)學知識點2、算術平均數(shù)與幾何平均數(shù)定理: 。1)如果a、b∈R,那么a2 + b2 ≥2ab;(當且僅當a=b時等號) 。2)如果a、b∈R+,那么(當且僅當a=b時等號)推廣: 如果為實數(shù),則重要結論 (1)如果積xy是定值P,那么當x=y時,和x+y有最小值2; 。2)如果和x+y是定值S,那么當x=y時,和xy有最大值S2/4。 數(shù)學知識點3、證明不等式的常用方法: 比較法:比較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當不等式的兩邊的差能分解因式或能配成平方和的形式,則選擇作差比較法;當不等式的兩邊都是正數(shù)且它們的商能與1比較大小,則選擇作商比較法;碰到絕對值或根式,我們還可以考慮作平方差。 綜合法:從已知或已證明過的不等式出發(fā),根據不等式的性質推導出欲證的不等式。綜合法的放縮經常用到均值不等式。 分析法:不等式兩邊的聯(lián)系不夠清楚,通過尋找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條件,逐步將欲證的不等式轉化,直到尋找到易證或已知成立的結論。 集合的分類: 。1)按元素屬性分類,如點集,數(shù)集。 。2)按元素的個數(shù)多少,分為有/無限集 關于集合的概念: 。1)確定性:作為一個集合的元素,必須是確定的,這就是說,不能確定的對象就不能構成集合,也就是說,給定一個集合,任何一個對象是不是這個集合的元素也就確定了。 (2)互異性:對于一個給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或說是互異的),這就是說,集合中的任何兩個元素都是不同的對象,相同的對象歸入同一個集合時只能算作集合的一個元素。 (3)無序性:判斷一些對象時候構成集合,關鍵在于看這些對象是否有明確的標準。 集合可以根據它含有的元素的個數(shù)分為兩類: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叫做無限集。 非負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數(shù)集,記作N。 在自然數(shù)集內排除0的集合叫做正整數(shù)集,記作N+或N_。 整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整數(shù)集,記作Z。 有理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數(shù)集,記作Q。(有理數(shù)是整數(shù)和分數(shù)的統(tǒng)稱,一切有理數(shù)都可以化成分數(shù)的形式。) 實數(shù)全體構成的集合,叫做實數(shù)集,記作R。(包括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其中無理數(shù)就是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有理數(shù)就包括整數(shù)和分數(shù)。數(shù)學上,實數(shù)直觀地定義為和數(shù)軸上的'點一一對應的數(shù)。) 1、列舉法:如果一個集合是有限集,元素又不太多,常常把集合的所有元素都列舉出來,寫在花括號“{}”內表示這個集合,例如,由兩個元素0,1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 有些集合的元素較多,元素的排列又呈現(xiàn)一定的規(guī)律,在不致于發(fā)生誤解的情況下,也可以列出幾個元素作為代表,其他元素用省略號表示。 例如:不大于100的自然數(shù)的全體構成的集合,可表示為{0,1,2,3,…,100}。 無限集有時也用上述的列舉法表示,例如,自然數(shù)集N可表示為{1,2,3,…,n,…}。 2、描述法:一種更有效地描述集合的方法,是用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質來描述。 例如:正偶數(shù)構成的集合,它的每一個元素都具有性質:“能被2整除,且大于0” 而這個集合外的其他元素都不具有這種性質,因此,我們可以用上述性質把正偶數(shù)集合表示為{x∈R│x能被2整除,且大于0}或{x∈R│x=2n,n∈N+},大括號內豎線左邊的X表示這個集合的任意一個元素,元素X從實數(shù)集合中取值,在豎線右邊寫出只有集合內的元素x才具有的性質。 一般地,如果在集合I中,屬于集合A的任意一個元素x都具有性質p(x),而不屬于集合A的元素都不具有的性質p(x),則性質p(x)叫做集合A的一個特征性質。于是,集合A可以用它的性質p(x)描述為{x∈I│p(x)}它表示集合A是由集合I中具有性質p(x)的所有元素構成的,這種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特征性質描述法,簡稱描述法。 例如:集合A={x∈R│x2—1=0}的特征是X2—1=0 空間兩條直線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平行、相交、異面。 按是否共面可分為兩類: (1)共面:平行、相交 (2)異面: 異面直線的定義:不同在任何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或既不平行也不相交。 異面直線判定定理:用平面內一點與平面外一點的直線,與平面內不經過該點的直線是異面直線。 兩異面直線所成的角:范圍為(0°,90°)esp?臻g向量法。 兩異面直線間距離:公垂線段(有且只有一條)esp?臻g向量法。 若從有無公共點的角度看可分為兩類: (1)有且僅有一個公共點——相交直線;(2)沒有公共點——平行或異面。 直線和平面的位置關系: 直線和平面只有三種位置關系:在平面內、與平面相交、與平面平行。 、僦本在平面內——有無數(shù)個公共點 、谥本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個公共點 直線與平面所成的角:平面的一條斜線和它在這個平面內的射影所成的銳角。 空間向量法(找平面的法向量) 規(guī)定:a、直線與平面垂直時,所成的角為直角;b、直線與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內,所成的角為0°角。 由此得直線和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圍為[0°,90°]。 最小角定理:斜線與平面所成的角是斜線與該平面內任一條直線所成角中的最小角。 三垂線定理及逆定理:如果平面內的一條直線,與這個平面的一條斜線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與這條斜線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 直線和平面垂直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a和一個平面內的任意一條直線都垂直,我們就說直線a和平面互相垂直。直線a叫做平面的垂線,平面叫做直線a的垂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垂直,那么這條直線垂直于這個平面。 直線與平面垂直的性質定理:如果兩條直線同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直線和平面平行——沒有公共點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定義: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沒有公共點,那么我們就說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內的一條直線平行,那么這條直線和這個平面平行。 直線和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一條直線和一個平面平行,經過這條直線的平面和這個平面相交,那么這條直線和交線平行。 有界性 設函數(shù)f(x)在區(qū)間X上有定義,如果存在M>0,對于一切屬于區(qū)間X上的x,恒有|f(x)|≤M,則稱f(x)在區(qū)間X上有界,否則稱f(x)在區(qū)間上無界. 單調性 設函數(shù)f(x)的定義域為D,區(qū)間I包含于D.如果對于區(qū)間上任意兩點x1及x2,當x1f(x2),則稱函數(shù)f(x)在區(qū)間I上是單調遞減的.單調遞增和單調遞減的函數(shù)統(tǒng)稱為單調函數(shù). 奇偶性 設為一個實變量實值函數(shù),若有f(—x)=—f(x),則f(x)為奇函數(shù). 幾何上,一個奇函數(shù)關于原點對稱,亦即其圖像在繞原點做180度旋轉后不會改變. 奇函數(shù)的例子有x、sin(x)、sinh(x)和erf(x). 設f(x)為一實變量實值函數(shù),若有f(x)=f(—x),則f(x)為偶函數(shù). 幾何上,一個偶函數(shù)關于y軸對稱,亦即其圖在對y軸映射后不會改變. 偶函數(shù)的例子有|x|、x2、cos(x)和cosh(x). 偶函數(shù)不可能是個雙射映射. 連續(xù)性 在數(shù)學中,連續(xù)是函數(shù)的一種屬性.直觀上來說,連續(xù)的函數(shù)就是當輸入值的變化足夠小的時候,輸出的變化也會隨之足夠小的函數(shù).如果輸入值的某種微小的變化會產生輸出值的一個突然的跳躍甚至無法定義,則這個函數(shù)被稱為是不連續(xù)的函數(shù)(或者說具有不連續(xù)性). 1.定義法: 判斷B是A的條件,實際上就是判斷B=>A或者A=>B是否成立,只要把題目中所給的條件按邏輯關系畫出箭頭示意圖,再利用定義判斷即可. 2.轉換法: 當所給命題的充要條件不易判斷時,可對命題進行等價裝換,例如改用其逆否命題進行判斷. 3.集合法 在命題的條件和結論間的關系判斷有困難時,可從集合的角度考慮,記條件p、q對應的集合分別為A、B,則: 若A∩B,則p是q的充分條件. 若A∪B,則p是q的必要條件. 若A=B,則p是q的充要條件. 若A∈B,且B∈A,則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高中數(shù)學必修四知識點總結12-03 高中數(shù)學返崗實踐總結06-05 高中數(shù)學教師學習總結01-13 《觀潮》知識點總結11-17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1-17 機電實務知識點總結01-16 化學鎂知識點總結01-15 壓強的知識點總結01-19 《化石吟》知識點總結11-11 北京的春節(jié)知識點總結01-10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0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1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2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3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4
高中數(shù)學知識點總結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