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時間:2022-02-02 20:30:07 3000字 我要投稿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

  “網戀”在大學生當中已不再是個新鮮詞。大學生“網戀”現象在校園中已屢見不鮮,引起了諸多的感情、心理和社會問題。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的內容,歡迎大家查看。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科技的進步,尤其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的飛速發(fā)展以及人們價值觀的微妙變化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當代大學生以性心理和“網戀”心理為基礎的“戀愛”心理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在新的條件下,了解大學生戀愛心理狀況,并積極做好引導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戀愛狀況

  正文: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受社會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大學生青春期和性意識萌發(fā)提前,性自由、性渲染、性暴露及黃色書刊的增多,促使當代大學生的性態(tài)度日趨開放,傳統(tǒng)性道德監(jiān)督約束力下降。性,作為一種生理、心理現象,它與人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密切相關,特別是作為處于青春期的高知群體的大學生,他們正處于個體性成熟的旺盛期,這一時期的個體性心理、生理的發(fā)展,充滿了風險和最具挑戰(zhàn)性,他們的性健康問題值得我們加倍關注和探討。

  一、當代大學生的性心理和“戀愛”心理發(fā)生了顯著變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和網絡的飛速發(fā)展,網上生活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生作為先進文化知識、新思想和新觀念的擁有者,有更多的條件參與網絡生活。“網戀”在大學生當中已不再是個新鮮詞。大學生“網戀”現象在校園中已屢見不鮮,引起了諸多的感情、心理和社會問題。因此,在新的條件下了解大學生戀愛心理狀況,并積極做好對他們的引導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大學生已步入青春期,在性的發(fā)育上由于下丘腦和垂體前葉迅速發(fā)育,促性腺釋放因子和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性腺激素的分泌水平相應提高到成人水平,性開始成熟。隨著性發(fā)育日趨成熟,大學生的性欲意識越來越強烈。但是他們既是成熟的,又是不成熟的。從社會學的角度看,大學生的社會心理并沒完全成熟,他們的社會責任感、道德觀念、戀愛態(tài)度以及他們對戀愛與學習關系的處理等都是不成熟的”。

  2004年1月28日,全國大學生性文明調查結果在成都揭曉,超過60%的大學生贊成婚前性行為。該調查是由“中國當代大學生性現狀及性教育實踐探索”課題組實施的,共對全國26所高校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是迄今為止全國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大學生性文明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表示雙方愿意就可以有性行為的占32%,表示只要基于愛情就可以的占20%,表示有助于適應未來婚姻生活的占7%,表示只要能結婚則無妨的占8%,四項加起來超過了60%。與1990年全國性文明調查的數據比較,大學生認為“會引發(fā)社會問題,應受道德譴責”的比例有所下降;認為“雙方愿意就可以”的比例上升了26%。面對心愛的人提出的性要求,大學生采取的態(tài)度依次是:60%的人“曉之以理,幫助克制”,13%的人“冷靜地斷然拒絕”,12%的人“怕失去他(她)而委身求全”。在對待婚前性行為問題上,女性更為謹慎:70%的女大學生在對待戀人的性要求時,會從理智出發(fā),既力求維護自己的“性純潔”,又力求維護雙方感情而“曉之以理,幫助克制”;堅決維護自己的“性純潔”而“冷靜地斷然拒絕”的比例是男大學生的3倍。

  可以看出,大多數大學生對婚前性關系表示理解。大學生們已到了身體發(fā)育成熟的年齡,心理上則更加早熟。在談戀愛過程中,性的需要是很自然的事,他們大多都希望有靈肉統(tǒng)一的愛情。然而,由于中國社會對性問題依然諱莫如深,青春期教育也很欠缺,大多數大學生仍然是觀念現代,而行動保守。因此,性沖動和性苦悶仍常常困擾著他們。一位大學生說,我們周圍的空氣太緊張了,所有的人都懷著罪惡感來看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可以商量的余地,因此我們找不到解決問題的途徑。另一位女大學生總是趁周末室友回家的機會和男友同居,內心的緊張、同學們異樣的目光和周圍的壓力總使她有一種犯罪的感覺。因此,“性與健康”的一位大夫說,這一代年輕人“既不像他們的先輩們那樣單純無知,也不可能完全像西方的20世紀6o年代那樣,毫無顧忌地追求性解放,他們只能在夾縫中苦苦煎熬”。

  二、當代大學生“網戀”心理的新趨向

  據中國互聯(lián)網信息中心一項網上調查,2001年在中國互聯(lián)網用戶中,l8—3O歲青年占85.98%,而上網人群中大專以上學歷的占84.67%。據清華大學的一項抽樣調查,大學生上網率高達88%。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任何新奇事物都有好奇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網戀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同樣吸引了大學生。隨著網絡的迅速發(fā)展和普及,網戀這種特殊的戀愛方式,正在成為當代大學生的“緣分天空”。2003年3—4月,一項相關調查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展開,本次調查采用偶遇式的調查方式,在上述大學的本科生中發(fā)放了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16份。在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男生占52%,女生占48%,年齡最大者25歲,最小者17歲,來自城市、鄉(xiāng)鎮(zhèn)和農村的大學生分別占62%、27%和ll%。調查顯示,超過4o%的大學生相信網戀有成功的可能性,超過60%的大學生對網戀持中立態(tài)度。大學生網戀心理也隨之發(fā)生很大的變化,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向。

  為了考察大學生的性格傾向,筆者對他們的性格進行了大致歸類,將選擇“勇于嘗試,敢為人先”的性格歸為“前衛(wèi)”型,選擇“等其發(fā)展成熟,再作決斷”的歸為“理性”型,選擇“別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的歸為“從眾型”。調查數據顯示,在有網戀經歷的38名大學生中,“理性型”網戀者占53%,比率要略高于“前衛(wèi)型的網戀者(占45%)?梢姡愿“前衛(wèi)”并不一定更容易網戀。調查還發(fā)現,網戀大學生中有55%的人都曾有失戀經歷。這說明,曾經在感情方面受過創(chuàng)傷或是失戀過的大學生更容易嘗試網戀。按照馬斯洛的需求理論,人的需求從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處于“愛與隸屬”需求層次的大學生,更需要別人的接納、關愛、欣賞和理解。當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這種需求或是在這方面遭受挫折和創(chuàng)傷時,就會將這種需求轉移,尋找其他途徑補償。網絡的適時出現恰好迎合了大學生的這種需求。

  通常,同齡群體的行為具有從眾性,在網戀問題上也同樣如此。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占92%)有過網戀經歷的大學生,其周圍也有人有過類似經歷。從人際互動的角度上說,家庭背景、思想觀念和興趣愛好等方面具有較大相似性的同齡人之間,最容易彼此發(fā)生人際吸引和人際影響。大學生都是2O歲左右的年輕人,學習能力強,而且彼此朝夕相處,周圍環(huán)境特別是同齡群體的影響就會更加顯著?吹阶约褐車耐瑢W網戀,雖然自己主觀上并沒有刻意盲從,但網戀卻占據了潛意識中的一定空間,一旦有機會,就更容易去嘗試。正是這種同齡群體的示范作用,使得嘗試網戀的大學生數量在不斷增加。網戀大學生大多數來自城市,這個結論和我們的經驗相符。畢竟,來自經濟相對發(fā)達地區(qū)的大學生“觸網”時間更長,對新興事物有更少的排斥心理,網戀也就更有可能。而那些來自經濟相對落后的鄉(xiāng)村的大學生,則更容易受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思想保守,做事循規(guī)蹈矩,在情感問題上更傾向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

  面對大學校園中越來越多的網戀現象,大學生們持什么態(tài)度呢?調查顯示,多數(占65%)大學生對網戀持中立態(tài)度,既不明確表示反對,也不公開表示贊成。而對網戀明確表示贊成(占12%)或反對(占24%)的都是少數。但對于網戀是否有可能成功,受訪者的回答分化較大。8%的被訪者認為“十分可能”,認為“有一點可能”和“不確定”的分別占到36%和28%,另外還有25%和4%的被訪者選擇了“不太可能”和“絕對不可能”。在整體上,對網戀成功持樂觀態(tài)度的大學生要更多一些。樂觀者認為,網戀更注重思想的交流,心靈的溝通,建立在此基礎上的愛情應該更加牢固,成功的機會也比較大。而悲觀者則認為,網上聊天是網戀初期相對單一的了解方式,這種方式使雙方缺乏實際的真正的接觸和了解,因此.很容易“見光死

  網絡是個虛擬世界,這個世界與現實世界有很大差別,大學生在網上可以展現自己的虛擬人格,這也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人格在網絡中出現。但有些大學生在網上虛設了一個自我,想以這個虛設的自我,獲得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獲得的愛情或得到一種自我滿足。這對于能夠控制自如地進行網上人格或現實人格轉換的同學來說不會有什么問題,反而是一種解脫現實壓抑、調節(jié)心理平衡的好辦法。但有些大學生卻無法將網上人格與現實生活中的人格靈活轉換,漸漸地造成了自己人格分裂或其他障礙。網絡愛情總是帶有太多的虛幻性,可信度太低,好多“網戀”者大都是帶著面具游蕩網壇的人。這些人不用解釋,因為在網上,解釋與掩飾的區(qū)分度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況且,在我國還沒有形成完備的有關網絡的法律體系來對網絡生活進行有效的約束與管理,F在唯一可以借助的是網絡道德的隱形準繩,而這又畢竟是“無形”的。坦率地講,網民的素質還尚需懷疑。因此,在沒有法律保障下的“網戀”,猶如霧中之花,水中之月。在有關網絡的基本法律體系完備以前,這始終是一個基本的網戀傾向,希望此問題能引起廣大熱衷于“網戀”的大學生的警覺。

  三、正確對待當代大學生的戀愛心理

  針對當代大學生戀愛心理中所發(fā)生的顯著變化,筆者認為,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當在實際工作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靈活新穎的方式,正確對待當代大學生“性”心理發(fā)生的變化和“網戀”心理出現的新趨向。

  首先,端正戀愛態(tài)度,擺正愛情位置。對大學生加強愛的教育,使大學生深刻認識到愛不僅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必須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戀愛。權利和責任的統(tǒng)一,是戀愛生活的基礎。愛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愛情不是人生的根本宗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只為愛情而活著是蒼白的。明確堅持學業(yè)第一的觀點,要使大學生理解,今天的學習與未來的事業(yè)息息相關,也是愛情美滿的基礎。那種拋開學業(yè)談戀愛的做法,不僅有礙成就事業(yè),也難以獲得幸福的愛情,因此不僅是愚蠢的,也是可悲的。

  其次,開展豐富的集體活動,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經常組織一些課外興趣小組和集體活動,既可以增強體質,鍛煉體魄,又可緩解其焦慮和抑郁心理,都能有效地轉移和宣泄青年期性沖動。同時,青年期個體經常涌現的性沖動,無論來自個體內還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須有合理的途經加以疏導。對于人格成熟的人來說,適當的意識調節(jié)和合理的升華作用都是有效的處理方法。而事實上,任何健康有益的興趣活動都是轉移、宣泄性沖動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緩解其焦慮和抑郁心理。把性教育和培養(yǎng)大學生多方面的興趣、愛好結合起來也是增進大學生性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如上海大學商管學院鄧研會策劃主辦的“心跳回憶——鄧研會與你共譜春季戀歌”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顒釉谳p松幽默的氣氛中展開,以師生互動的形式就當代大學生的愛情觀進行深入探討。心理輔導老師和學院輔導員老師作為嘉賓一起與同學參與討論。通過訪談主持人的現場訪問,嘉賓老師們與同學分享各自的心路歷程。校園歌手恰到好處的歌聲引起共鳴,愛情測試游戲將師生互動推向高潮,由學院鄧研會成員自編自導自演的DV作品作為活動的一個亮點,使同學在別開生面的愛情課堂中有所收益。

  再次,開展對學生的婚戀教育,正面引導大學生對“網戀”的認識。對學生的婚戀教育是一項學校、社會和家庭等共同參與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針對大學生青春期的特點,絕不可以打擊壓制,亦不可坐視不理,而應該正視、處理好“網戀”這一問題,使學生從思想和心理層面加深對“網戀”的認識。

  最后。應加強大學生性心理、性道德和人格教育。性心理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引導他們正確對待性欲和性沖動,正確理解性欲受社會道德規(guī)范所制約,受法律約束。性,不僅是個人的生活問題,也是嚴肅的社會問題,做好性適應的平衡過渡,自覺地控制性欲、性沖動。性道德是個體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內化結果,道德觀念的內化要經過外在的教育,引導他們多了解我國的國情及所負的社會責任,使他們在大學生活中有健康的擇偶、戀愛心理,認識婚前期性行為對當事人的不良后果,學會用自尊、自強的心理對待戀愛期的挫折。同時,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自覺抵制賣淫、嫖娼等非法活動。因此,大學生的健康教育,特別是性教育工作,必須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以便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性與人格之間的關系,是相互兼容而又互相制約的關系。一方面,人格作為個體各方面心理特征的總和。包含了性心理的因素,性心理的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人格的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個體任何性的活動都反映出其人格的特質。人格的成熟與否又影響到個體性心理的發(fā)展水平。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發(fā)展理論中,曾經把人格的發(fā)展等同于個體性心理的發(fā)展,足見性與人格之間的密切關系。把大學生的性教育與人格教育結合起來,就是要結合大學生性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對其進行社會價值觀、道德意識、性別角色、個人意志品質、心理調節(jié)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綜合培養(yǎng)教育,以協(xié)調性心理發(fā)展與人格發(fā)展之間的關系,縮小性成熟與人格成熟之間的不平衡。與此同時,也要提高性心理素質,促使個體性心理的發(fā)展能夠在適應社會價值觀和道德意識的基礎上得到良好的自我意識的調節(jié),進而促進人格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總之,對當代大學生所存在的戀愛心理問題,正如我國著名性學專家吳階平教授所言:“不以好奇去開始,不以發(fā)生為懊惱,已成習慣要有克服的決心,克服以后不必擔心。這樣便不會有任何不良的后果。”這樣才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發(fā)展。愛情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重要作用,大學生活又往往是人生的一個轉折點,怎樣處理好兩者關系,無疑是一個值得深思的人生課題。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01-11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01-11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3000字01-11

大學生戀愛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01-12

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3000字01-18

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3000字01-18

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范文3000字01-18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論文1500字06-17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議論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