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詠懷古跡·其二》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
作品簡介《詠懷古跡·其二》由杜甫創(chuàng)作,被選入《唐詩三百首》。這是推崇宋玉的詩。詩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懷才不遇,后半則為其身后索寞鳴不平。詩是作者親臨實地憑吊后寫成的,因而體會深切,議論精辟,發(fā)人深省。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云雨,故宅荒臺,舟人指點的情景,都是詩人觸景生情,所抒發(fā)出來的感慨。它把歷史陳跡和詩人哀傷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現(xiàn)了主題。全詩鑄詞溶典,精警切實。有人認為,杜甫之“懷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這種說法自有見地。
這首詩詠宋玉。對宋玉身前的不得志深表同情,恨不能與他同時而生,同寫悲情。對他在文學上的貢獻級加贊頌,引以為詩。深刻的理解“云雨荒臺”的諷喻意義,并以此具體描繪他的“風流儒雅”。將楚宮德泯滅于宋玉的文采有存作鮮明的對照,突出了他在文學上的光輝成就,對他變現(xiàn)了深深的敬意。而“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更是千古名句,體現(xiàn)出了作者雄厚的文學功底。
作品原文
詠懷古跡·其二
作者: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作品注解
[1]搖落:宋玉《九辯》首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戰(zhàn)國辭賦家,楚鄢(今湖北宜城市)人。其作品首開悲秋主題!毒呸q》抒發(fā)的“貧士失職而志不平”,與杜甫的情懷相同,故借此起興。
[2]風流儒雅:出自庾信《枯樹賦》,形容東晉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語,借指宋玉的文采和學問,強調(diào)他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負的人士。亦吾師:王逸說:“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閔惜其師忠而被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師承宋玉,二人遭際亦相同......
[3]蕭條句:意謂自己雖與宋玉隔開幾代,政治上不得志、蕭條之感卻是相同。因之而悵然落淚。
[4]故宅:江陵、宜城、有宋玉故宅?瘴脑澹和髁粑牟。意為大好江山保存有宋玉故宅,人們只欣賞他的文采,卻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負和創(chuàng)作的精神,這不符合宋玉的意愿,與后世也無補,宋玉的文辭是白寫了。沉痛之語!
[5]云雨句:宋玉曾作《高唐賦》,述楚王游高唐(楚臺觀名),夢見一婦人,自稱巫山之女,王因幸之,去而辭曰:“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岨,旦為行云,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臺之下!标柵_:山名,在四川巫山縣!陡咛瀑x》中楚王夢神女處。豈夢思:意謂宋玉作《高唐賦》,難道只是說夢,并無諷諫之意?
[6]最是兩句:意謂最感慨的是,楚宮今已泯滅,因后世一直流傳這個故事,至今船只經(jīng)過時,舟人還帶疑似的口吻指點著這些古跡。泯滅:消失。到今疑:至今弄不清楚。意謂最令人痛心的是,楚宮今已泯滅,人們誰還會關(guān)心千年前的楚國的興亡,更不會理解宋玉寫《高唐賦》的良苦用心,至今船只經(jīng)過巫峽時,舟人只會津津有味的談?wù)摮跖c巫山神女相會的故事,帶著疑似的口吻指點這些古跡。
作品翻譯
草木搖落深深地體會到宋玉悲秋的原因,風流儒雅可以做我的老師。面對千秋往事惆悵不已,灑下淚水,雖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蕭條感相同。江山故居空留下文采,云雨荒臺難道是夢想?最可嘆楚主宮殿已經(jīng)不存在,船夫還指點猜疑。
作品韻譯
默誦草木搖落深知宋玉為何悲秋;他學問淵博文辭精采算是我老師。
相隔千秋追懷悵望叫人不免流涕;索寞蕭條我和他相似卻生非同時。
江山猶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他的云雨樓臺豈是說夢而無諷意?
最可感慨的是當年楚宮早已泯滅;至今船夫還帶疑地指點這些古跡。
作品評析
《詠懷古跡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歷元年)在夔州寫成的一組詩。夔州和三峽一帶本來就有宋玉、王昭君、劉備、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跡,杜甫正是借這些古跡,懷念古人,同時抒寫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感。這是第二首,是杜甫憑吊楚國著名辭賦作家宋玉的。詩人瞻仰宋玉舊宅懷念宋玉。從而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詩中表現(xiàn)了詩人對宋玉的崇拜,并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鳴不平。全詩通篇用賦,遣詞造句講究鑄煉,清麗自然。
宋玉的《高唐賦》、《神女賦》寫楚襄王和巫山神女夢中歡會故事,因而傳為巫山佳話。又相傳在江陵有宋玉故宅。所以杜甫暮年出蜀,過巫峽,至江陵,不禁懷念楚國這位作家,勾起身世遭遇的同情和悲慨。在杜甫看來,宋玉既是詞人,更是志士。而他生前身后卻都只被視為詞人,其政治上失志不遇,則遭誤解,至于曲解。這是宋玉一生遭遇最可悲哀處,也是杜甫自己一生遭遇最為傷心處。這詩便是詩人矚目江山,悵望古跡,吊宋玉,抒己懷;以千古知音寫不遇之悲,體驗深切;于精警議論見山光天色,藝術(shù)獨到。
杜甫到江陵,在秋天。宋玉名篇《九辯》正以悲秋發(fā)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逼滢o旨又在抒寫“貧士失職而志不平”,與杜甫當時的情懷共鳴,因而便借以興起本詩,簡潔而深切地表示對宋玉的了解、同情和尊敬,同時又點出了時節(jié)天氣。“風流儒雅”是庾信《枯樹賦》中形容東晉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語,這里借以強調(diào)宋玉主要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負的志士!耙辔釒煛庇玫氖峭跻莸恼f法:“宋玉者,屈原弟子也。閔惜其師忠而被逐,故作《九辯》以述其志。”這里借以表示杜甫自己也可算作師承宋玉,同時表明這首詩旨意也在閔惜宋玉,“以述其志”。所以次聯(lián)接著就說明詩人自己雖與宋玉相距久遠,不同朝代,不同時代,但蕭條不遇,惆悵失志,其實相同。因而望其遺跡,想其一生,不禁悲慨落淚。
詩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則為其身后不平。這片大好江山里,還保存著宋玉故宅,世人總算沒有遺忘他。但人們只欣賞他的文采詞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負和創(chuàng)作精神。這不符宋玉本心,也無補于后世,令人惘然,所以用了“空”字。就像眼前這巫山巫峽,使詩人想起宋玉的兩篇賦文。賦文的故事題材雖屬荒誕夢想,但作家的用意卻在諷諫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誕夢想,欣賞風流艷事。這更從誤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成荒誕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為無謂詞人。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傷心。而最為叫人痛心的是,隨著歷史變遷,歲月消逝,楚國早已蕩然無存,人們不再關(guān)心它的興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負和創(chuàng)作精神,以至將曲解當史實,以訛傳訛,以訛為是。到如今,江船經(jīng)過巫山巫峽,船夫們津津有味,指指點點,談?wù)撝膫山峰荒臺是楚王神女歡會處,哪片云雨是神女來臨時。詞人宋玉不滅,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獲際遇,身后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為此。前人說“言古人不可復作,而文采終能傳也”,恰好與杜甫的原意相違背。
體驗深切,議論精警,耐人尋味,是這詩的突出特點和成就。但這是一首詠懷古跡詩,詩人親臨實地,親自憑吊古跡,因而山水風光自然在詩中顯露出來。杜甫沿江出蜀,飄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計窘迫,境況蕭條,情緒悲愴,本來無心欣賞風景,只為宋玉遺跡觸發(fā)了滿懷悲慨,才灑淚賦詩。詩中的草木搖落,景物蕭條,江山云雨,故宅荒臺,以及舟人指點的情景,都從感慨議論中出來,蒙著歷史的迷霧,充滿詩人的哀傷,詩人仿佛是淚眼看風景,隱約可見,其實是虛寫。從詩歌藝術(shù)上看,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富有獨創(chuàng)性。它緊密圍繞主題,顯出古跡特征,卻不獨立予以描寫,而使其溶于議論,化為情境,渲染著這首詩的抒情氣氛,增強了詠古的特色。
這是一首七律,要求諧聲律,工對仗。但也由于詩人重在議論,深于思,精于義,傷心為宋玉寫照,悲慨抒壯志不酬,因而通篇用賦,在用詞和用典上精警切實,不被格律所拘束。它的韻律和諧,對仗工整,寫的是律詩這種近體詩,卻有古體詩的風味,同時又不失清麗。前人認為這首詩“首二句失粘”,只從形式上進行批評,未必中肯。
英漢對照
詠懷古跡五首(之二)
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舟人指點到今疑。
POETIC THOUGHTS ON ANCIENT SITES II
Du Fu
"Decay and decline":deep knowledge have I of Sung Yu's grief。
Romantic and refined,he too is my teacher。
Sadly looking across a thousand autumns,one shower of tears,Melancholy in different epochs,not at the same time。
Among rivers and mountains his old abode —— empty his writings;
Deserted terrace of cloud and rain —— surely not just imagined in a dream?
Utterly the palaces of Chu are all destroyed and ruined,The fishermen pointing them out today are unsure。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后期,舉進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寶三載(744年),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后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后,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nèi)容深刻。許多優(yōu)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shù)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jīng)》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優(yōu)良文學傳統(tǒng),成為古代詩歌藝術(shù)的又一高峰,對后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詠懷古跡·其二》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相關(guān)文章:
《客至》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8-18
《春望》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07-21
《哀王孫》杜甫唐詩注釋翻譯賞析11-03
詠懷古跡杜甫原文及翻譯05-09
詠懷古跡杜甫原文、翻譯11-09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全文、注釋、翻譯和賞析_唐代04-22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全詩翻譯賞11-21
杜甫《詠懷古跡五首 其三》翻譯賞析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