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jīng)典有趣的成語故事
五千年的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很大部分都是蘊含在成語當(dāng)中,今天小編帶你們認識哪些經(jīng)典有趣的成語故事。
蹇人上天
蹇人,不是指一個寨子的人,它是跛足的意思。一個跛足的人心心念念想上天,不就跟“夸父逐日”一樣,充滿美好的浪漫主義色彩嗎?
其實不是,這個成語出自《后漢書·五行志一》,故事是這樣的:
西漢王莽末年,天下大亂,有個叫隗囂的人,少年時因為生病而腳跛了,但他的野心并不小。他在天水起兵反莽想稱帝,后來屯據(jù)陜甘一帶,卻被東漢光武帝劉秀率軍殲滅。
在他稱帝前,天水一帶流傳著一首童謠:“出吳門,望緹群。見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這首童謠諷刺隗囂,你一個跛腳漢,口口聲聲“要上天”,如果你都能上天去,地上早就走光沒有人了。
此后,“蹇人上天”被人們用來比喻不可能之事。沒想到,“蹇人上天”還真的和“你咋不上天”這句流行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呢!
博士買驢
博士,是古時官名,博士確實去買驢了,但這并不是這個成語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成語出自大名鼎鼎的《顏氏家訓(xùn)》:
說當(dāng)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jīng),滿肚子都是經(jīng)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后,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jù)。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yīng)。
賣驢的當(dāng)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馬上書寫起來。他寫得非常認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干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憑據(jù)。賣驢的聽后,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么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么嘮嘮叨叨地寫這么多呢?"
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哄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后,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后來人們便用“博士買驢”來形容寫文章或講話不得要領(lǐng),雖然寫了一大篇,說了一大堆,卻都離題很遠,這就叫"博士買驢",或叫"三紙無驢",也就是所謂"下筆千言,離題萬里"。
冬日可愛
冬日才可愛?春日、夏日、秋日表示不服…其實,之所以“冬日可愛”那是有來歷的,據(jù)《左傳》記載:
晉襄公死后,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嬰兒,他母親就找大臣趙盾論理。趙盾擔(dān)心秦國會出兵干預(yù),結(jié)果還是引發(fā)兩國戰(zhàn)爭。趙盾獨斷專行引起大夫賈季的不滿。狄國侵犯魯國,趙盾便叫賈季去責(zé)問酆舒。
酆舒便吐槽趙盾道:“趙盾的爹是冬日之日,這小子是夏日之日!
由于這個槽吐得比較含蓄,后來杜預(yù)注解《左傳》時在此處補充道:“冬日可愛,夏日可畏”,讓趙盾受到了二次傷害。
后來,“冬日可愛”漸漸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人態(tài)度溫和慈愛,使人愿意接近。
慘綠少年
“慘綠少年”里的“慘”,通“黲”,指色彩暗淡。慘綠,淺綠,指服色,并不悲慘,如同現(xiàn)在的很酷,也并無殘酷之意!皯K綠少年”本意是指穿著淡綠衣服的少年,后也指衣著講究的少年。
“慘綠少年”出自張固《幽閑鼓吹》,它還藏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唐代宰相劉晏的女兒嫁給了禮部侍郎潘炎,他們的兒子潘孟陽出任戶部侍郎。母親不太看得起兒子,說他才干不夠,無能這個高位,總有一天要惹事。兒子不服氣,說同僚都跟自己差不多的料,誰也不比誰強。
母親不信,于是叫兒子請了他的同僚回家吃飯,并躲在屏風(fēng)后面偷偷看這些少年?赐炅耍畔滦膩,說果然都不是特別出色之人,獨獨又問,"末座慘綠少年何人?"原來是補闕杜黃裳。潘夫人感嘆,"此人器宇不凡,將來必然成為一代名相。"
這個慘綠少年杜黃裳果然爭氣,后來榮登宰甫,一反過去朝廷對藩鎮(zhèn)的軟弱姑息,力主"以法度整頓諸侯",在不長時間內(nèi)即討平西川、夏綏諸處叛亂,令唐之威令,幾于復(fù)振,這就是著名的元和中興,而唐憲宗都說全是杜相的功勞。
杜相雖然在政治上態(tài)度強硬,但在生活上卻雅澹寬仁,修養(yǎng)極好。所以慘綠少年一詞用來指風(fēng)度翩翩、意氣風(fēng)發(fā)的青年才俊。
余桃啖君
余桃啖君這個成語出自《韓非子》,講的是衛(wèi)靈公和彌子瑕的故事:
說當(dāng)時衛(wèi)國有一道法律:誰偷坐了國王的馬車,就要被砍去雙腳。那時, 彌子瑕還很受衛(wèi)靈公寵愛。
一天深夜,鄉(xiāng)下有人跑來報告彌子瑕,說他的母親得了重病。 彌子瑕跑到宮里,偷來了衛(wèi)靈公的馬車,星夜趕回鄉(xiāng)下去了。國王聽到這件事后稱贊說:“真是一個難得的孝子,為了母親,忘記了自己會受到砍腳的刑罰!
又一次, 彌子瑕陪著國王在果園游玩,彌子瑕吃到了一個又大又甜的桃子,忙拿著吃剩的半只桃子送到國王面前,請他品嘗。衛(wèi)靈公笑著說:“ 彌子瑕是真正的愛我!只想到讓我嘗嘗甜頭,忘記了剩桃上還沾著他的口水。”
等過了幾年后, 彌子瑕漸漸失去了寵愛,一次無意得罪了衛(wèi)靈公,衛(wèi)靈公脫口而出說:“當(dāng)初你偷駕我的馬車,狂妄之極;又讓我吃你的剩桃,借此侮辱我, 該當(dāng)何罪?”
彌子瑕的行為并沒有改變,而以前被認為是賢惠,后來卻因此而獲罪。只在于衛(wèi)靈公不喜歡他了…
所以后世便用“余桃啖君”來比喻愛憎喜怒無常。
一龍一豬
看到這個成語大家一定很奇怪,龍和豬壓根就不是一個層面的物種,怎么會同時出現(xiàn)在一個成語中呢?
其實,“一龍一豬”是一個勸學(xué)成語。這里的“龍”和“豬”都是一種擬人手法,這個成語的創(chuàng)造者是韓愈:
韓愈有個兒子叫韓符,打小就不愛讀書,于是,大文學(xué)家兼詩人的老爹就寫了一首詩勸勉兒子:
《符讀書城南》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這首詩意思很簡單,就說兩家都有兒子,長大后一個成為了人中龍鳳,一個卻是和豬一樣依舊好吃懶做。
但這首詩的潛在意思是,兒子啊,你的爹我是“龍”,你的哥哥們也是“龍”,可你怎么卻像頭豬呢?還不趕緊學(xué)習(xí),不然一輩子就都是“豬”了。
韓符也被老爹這首詩給嚇到了,從此開始發(fā)奮讀書。所以后世便用一龍一豬來比喻同一個起跑線的兩人,高下卻判別極大。
【那些經(jīng)典有趣的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李白那些有趣的故事10-13
那些唯美動人的成語故事13則07-19
有趣的兒童成語故事10-29
有趣的歷史及成語故事06-07
有趣的歷史成語故事06-07
最有趣的成語故事10-08
有趣的成語故事匯總12-10
有趣簡短的成語故事11-17
有趣的幾個成語故事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