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
導(dǎo)語:成語是人類智慧與生產(chǎn)、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與結(jié)晶。而成語故事是陪伴我們成長的朋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歡迎大家參考!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篇1:哀鴻遍野
解釋: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游離失所的災(zāi)民。哀鴻:哀鳴的大雁.
《詩經(jīng)·小雅》中有一篇題為《鴻雁》的詩。其中有兩句是:“鴻雁于飛,哀嗚嗷嗷!
它的意思是說: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凄慘景象。
由于這兩句詩,后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極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說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
原詩中“哀嗚嗷嗷”的“嗷嗷”兩字,后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饑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的)”。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篇2:安如泰山
解釋:安穩(wěn)的像泰山一樣。形容十分穩(wěn)固,不可動搖。
這個成語來源于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于累卵,難于上關(guān);變所欲為,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漢景帝時,他在吳王劉濞府中擔(dān)任郎中。
關(guān)國是當(dāng)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bi)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quán)心懷怨望,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lǐng)地,加強中央的權(quán)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lǐng)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于是聯(lián)絡(luò)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看到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wěn)固!
但劉濞執(zhí)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于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 公元前154年,劉濞聯(lián)絡(luò)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cè)、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歷史上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lǐng)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余五個王也落得自殺或被殺。這場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 七國之亂平定之后,枚乘因?qū)懥恕渡蠒G吳王》,具有遠(yuǎn)見卓知而名聲大振。
后來漢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死于途中。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篇3:安然無恙
解釋: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fā)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zāi)禍。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fù)責(zé)處理。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zhì),然后再出兵。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里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xiàn)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
威后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jié)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后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篇4:安步當(dāng)車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四》
曰:“蜀愿得歸,晚食為當(dāng)肉,安步以當(dāng)車,無罪以當(dāng)貴,清靜貞 正以自虞。”
釋義 表示慢慢地走,當(dāng)作坐車
故事 戰(zhàn)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蜀。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進宮來。顏蜀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nèi),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 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 “顏蜀,走過來!” 不料顏蜀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蜀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 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 怎么行呢?” 顏蜀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quán)勢;如果 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quán)勢,還不如讓大 玉禮賢下士的好!
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蜀不假思索他說:“當(dāng)然是士人尊貴,君王并不尊貴!” 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jù)嗎?” 顏蜀神色自若他說:“當(dāng)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 曾經(jīng)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zāi)刮迨揭詢?nèi)的地方砍 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 他為萬戶侯,賞金干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 個死的士人墳?zāi)苟疾蝗绨!?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蜀,過來! 顏蜀,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zhàn)本)之國,東西南北誰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大 卑鄙了!” 顏蜀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 多。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
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 的關(guān)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wù)實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經(jīng)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xué)習(xí)而慚愧! 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 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xué)生,今后您 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 個個會衣著華麗! 顏蜀卻辭謝說:“玉,原來產(chǎn)于山中,如果一經(jīng)匠人加工,就會破 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xiāng)僻壤, 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dá),但他外來的 風(fēng)貌和內(nèi)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愿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 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wěn)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dāng)作乘車;平 安度日,并不比權(quán)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 是您大王,而盡忠宣言的是我顏蜀! 顏蜀說罷,向宣王拜了兩拜,就告辭前去。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篇5:愛屋及烏
解釋:比喻愛一個人而連帶關(guān)心到跟他有關(guān)系的人或物。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拔鞑(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后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dāng)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陜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后,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tǒng)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zhàn),又兼并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陜西省戶縣附近),準(zhǔn)備向東進軍?墒,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fā)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xù)擔(dān)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奭[shì ](即召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于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愿為他送命,于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后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dāng)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于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quán)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wěn)定下來,武王心里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dān)憂。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里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余胥。咸劉厥敵,使靡有余,何如?’” 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仆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原文中所謂“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隸主貴族的管家之類。(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zhàn)》里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這段記載,與《說苑》所載內(nèi)容相仿。不過“余胥”一詞寫作“胥余”,兩者的含意也不一樣!榜阌唷币巡粚亳闶返燃,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隸或刑徒了。例如商紂王時的“太師”箕子,因?qū)q王不滿,被囚禁而裝瘋,甘當(dāng)奴隸,所以《莊子》稱他為“胥余”。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guān)于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nèi)容基本相同。由于這個傳說,就產(chǎn)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我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xí)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的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jīng)》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里,就有“瞻烏爰止,于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于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zuo“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倍际怯玫摹皭畚菁盀酢边@個成語典故。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篇6:風(fēng)聲鶴唳 草木皆兵
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滅亡。公元357年,苻堅稱大秦天王,滅前燕、前涼及代國,最終統(tǒng)一北方。在南方,瑯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東晉占有今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qū)。這樣,形成了秦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決意攻取東晉。八月,苻堅率步兵六十余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余騎;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東晉。苻堅驕狂地說,以此強兵百萬,“投鞭可以斷流”,何愁東晉不滅?晉武帝則采納了謝安、桓沖等人的主張,堅決抵抗。他派將軍謝石、謝玄等率兵八萬沿淮河西進,以拒秦軍;又派將軍胡彬率領(lǐng)水軍五千增援戰(zhàn)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軍前鋒攻占壽陽。胡彬所部水軍走到半路,得知壽陽失守,退守硤石(在壽縣西北二十五里〕。秦軍為了阻擋晉軍主力西進,又派兵五萬進至洛澗(今安徽懷遠(yuǎn)縣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設(shè)置木柵,阻斷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硤石,糧食用盡,處境十分艱難,寫信要求謝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軍進獲。苻堅認(rèn)為晉軍兵力很少,糧食十分困難,應(yīng)該抓緊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項城(今河南項城縣境),帶了八千騎兵趕到壽陽。苻堅先派尚書朱序到晉軍勸降。朱序原來是東晉防守襄陽的將領(lǐng),襄陽失守時被俘。朱序到晉軍以后,不僅沒有勸降,反而透露了秦軍情況,并且建議說,如果秦兵百萬全部到達(dá),晉軍難以抵抗,應(yīng)趁它還沒有到齊,迅速出擊,打擊它的前鋒,大軍就會潰散。
晉軍將領(lǐng)謝石、謝玄聽從了朱序的建議,于十一月派劉牢之率精兵五千進攻洛澗。劉牢之分兵一部到秦軍側(cè)后,斷敵退路,親自率兵強渡洛澗,夜襲秦軍大營。秦軍抵擋不住。主將梁成戰(zhàn)死,五萬秦兵大潰,搶渡淮水,淹死一萬五千余人。洛澗的勝利,鼓舞了晉軍的士氣。晉軍乘勝追擊,一舉推至淝水東岸,與秦兵隔河對峙。苻堅登上壽陽城頭,望見東晉軍隊布陣嚴(yán)整,心中暗暗吃驚。又見淝水東面八公山上草木搖動,以為都是埋伏的晉兵,不由連連感嘆:“此亦勁敵澗謂弱也”。
洛澗失利后,秦軍沿著淝水西岸布陣,阻止晉軍反攻。晉軍將領(lǐng)謝玄派人對苻堅的弟弟苻融說;如果你把軍隊稍向后撤,讓出一塊地方,使晉軍渡過淝水,兩軍一決勝負(fù)!秦軍諸將都認(rèn)為不能讓晉軍渡河,但符堅卻說: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晉軍兵馬渡河至一半時突然襲擊,再用鐵騎數(shù)十萬攻擊,一定可以取勝。于是苻融指揮秦軍后撤。秦軍本來內(nèi)部不穩(wěn),這一撤,秦軍以為前鋒被打敗了,頓時大亂,一潰千里,不可遏止。晉軍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展開猛烈攻擊。符堅中流箭,臨陣斬苻融。晉軍乘勢迫擊,秦軍人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其他軍眾棄甲,晝夜?jié)⑼,聽到風(fēng)聲鶴唳,以為是東晉追兵,草行露宿,饑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陽,只剩下10余萬人。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篇7:竭澤而漁
春秋時期,晉國為了援助宋國,和楚國在城淄(今山東淄縣南)打了一仗。當(dāng)時,論實力楚國占著明顯的優(yōu)勢。晉文公見楚軍來勢洶洶,就問他的舅舅狐偃說:“楚兵多,我兵少,這一仗該怎樣打才能取勝呢?”狐偃回答說:“我聽說善于打仗的人,不厭欺詐。你就用欺詐的辦法對付楚軍好了!
晉文公又去征求另一個大臣雍季,并把狐偃的話也告訴了他。雍季不大贊成這樣做,就打了個比喻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蔽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后將無復(fù),非長術(shù)也!币馑际钦f:把池塘里的水弄干了才捉魚,哪還有捉不到的?但到明年就沒魚可捉了;把山上的樹林燒光了再去打獵,哪還有打不到的?但到明年就將會沒有野獸可打了。欺詐的辦法雖然可以偶爾用一下,但以后就不能再用,這不是長遠(yuǎn)之計啊!
當(dāng)時也想不出更好地制勝楚軍的辦法的情況下,晉文公還是采用了狐偃的計謀,假借遵守自己流亡時向楚莊王許下的“退避三舍”的諾言之名,連續(xù)三次后撤,以避其鋒芒,為自己選擇了有利的時機和殲敵的地形;而楚軍呢,見晉軍一退再退,誤以為晉文公膽怯,不敢與之交戰(zhàn),就緊逼不舍,結(jié)果被晉軍打得落花流水,潰不成軍。這場歷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戰(zhàn),終以楚國的失敗,其領(lǐng)兵大將成得臣被迫自殺而告結(jié)束。
后來,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出“竭澤而漁”的成語。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篇8:簞食壺漿
戰(zhàn)國時期,七國爭雄,各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事。公元前313年,燕王把燕國的政權(quán)交給了相國子之,然而,將軍子被、太子平等均不服氣,想殺掉子之。于是,子之率軍反攻,殺了子被和太子平,燕國大亂,給百姓帶來深重的災(zāi)難。這個時候,齊國軍隊趁機取得了燕國百姓的支持,只用了短短五十天的時間,就一舉擊敗了燕國軍隊,攻占了燕國的大部分領(lǐng)土。
齊宣王非常得意,想借這個機會完全占領(lǐng)燕國,便對孟子說:“有人勸我占領(lǐng)燕國,而有人不同意我占領(lǐng)燕國。
我想,燕國并不比我們?nèi)跣,我們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就取得了勝利,光靠人的力量是不行的,這恐怕是天意吧!看來,天意是要我們吞并燕國,如果我們不這樣做,上天恐怕要降下災(zāi)禍懲罰我們。我想,我們還是徹底占領(lǐng)燕國吧。你認(rèn)為怎么樣呢?”
孟子聽完齊宣王的一番話,說:“占領(lǐng)不占領(lǐng)燕國,要看燕國老百姓是否歡迎我們。如果他們歡迎我們,那么可以占領(lǐng)。古人也有這么做的。比如武王滅商就是如此。如果燕國老百姓不歡迎我們,就堅決不能占領(lǐng)。古人也有這樣做的。比如文王不滅商就是這道理。
現(xiàn)在,燕國老百姓用簞盛著吃的,用壺裝著喝的,來歡迎齊國的軍隊,這還能有別的原因嗎?無非是想結(jié)束原先那種水深火熱的沉重生活。如果您占領(lǐng)了燕國,使水更深,火更熱,老百姓就會避開這更為痛苦的日子,離您遠(yuǎn)遠(yuǎn)的,那么即使您占領(lǐng)了燕國,統(tǒng)治時間也不會太長的!
“簞食壺漿”即從孟子的言辭中引申而來。此外,還引申出成語“水深火熱”。
【中國古代成語典故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08-26
成語故事及典故大全02-11
中華成語典故故事精選6則12-10
成語故事魚目混珠的典故10-10
成語故事典故11-16
成語故事杞人憂天的典故09-28
簡短成語典故故事大全08-23
中國古代的成語故事11-06
中國古代經(jīng)典成語故事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