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天堂日韩,中文字幕18页,天天伊人网,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

端午的作文

時間:2024-07-07 14:35:53 端午節(jié) 我要投稿

【精選】端午的作文匯編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根據(jù)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端午的作文匯編9篇

端午的作文 篇1

  端午節(jié)在每年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jié),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民謠。

  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jié)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jié)吃粽子,古往今來,我國各地都一樣。

  如今的粽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F(xiàn)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于內(nèi)含的東西,則根據(jù)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節(jié),咱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

  端午節(jié)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shù)字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齊。

  比如說端午節(jié)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jié)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里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里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為“破火眼”,據(jù)說可保一年沒眼疾!

  看了我的介紹,你們明白一些有關(guān)端午節(jié)的習俗了嗎?

端午的作文 篇2

  作為一名歷史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記住歷史年份和歷史事件,更要讓學生了解民族的發(fā)展、興衰,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榮辱觀。至少,方懷山是這樣認為的。

  三年一個輪回。去年,方懷山再次拿起初一歷史教材時,已是不惑之年。也許是年歲逐增的緣故,每次講授時自己都有不同的感覺和更深的理解,特別是那節(jié)課,講授戰(zhàn)國七雄,重點介紹屈原的時候。

  多年來,上這堂課已形成個習慣:先把屈原圖像正中掛在黑板上,再用工整的隸書寫上“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汨羅江上萬古悲風”。方懷山神色凝重地介紹屈原生平,當講到屈原懷石投江,聲音竟然哽咽。情動處,仿佛不是在介紹兩千多年前的古人,而是身邊至親至熟的好友,陷入深深哀悼之中。后來方懷山猛然回神,卻發(fā)現(xiàn)學生們個個端坐聆聽,表情沒有絲毫嘻笑,心中很是欣慰。那節(jié)課,方懷山不僅講了書本的知識,竟把二十多年前自己尚是學生,為了瞻仰遺跡逃學跑到屈潭的事說給了學生聽。最后,他作了個自己也感到驚訝的決定:明年端午節(jié),我們?nèi)嗳デ栋菁狼蠓颍?/p>

  還有半個月就端午了,方懷山帶著學生包車來到了汨羅江畔。又臨屈潭,卻隔廿年,方懷山不禁感嘆自己“鬢絲日日添白頭”。走到水邊,面江而誦“浩浩沅湘,分流汨兮;修路幽蔽,道遠忽兮……”,江水滔滔,似逢故人,拍岸而和。學生們按照計劃,整齊有序地點起蠟燭放流紙船,然后集體立于江邊,看著紙船遠去、遠去。方懷山也走了過去,靜靜地看著,仿佛看見了這群湘楚少年的'明天,頓時頷首而笑。

  回去后,一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那天,我們在汨羅江邊祭奠了屈原大夫,同時也接受了一次靈魂的洗禮。方老師對著江水背誦詩句時,我看見了淚水在他的眼里閃動。他時而慷慨、時而悲壯的聲音,讓我肅然起敬。我為我們有這樣的優(yōu)秀老師而高興,更為我們民族有屈原大夫這樣的杰出人物而自豪!”

端午的作文 篇3

  每一個事物的背后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記

  那天,一個人低著頭,漫不經(jīng)心地走著,突然看到地上躺著一根被剪斷的彩繩。據(jù)分析判斷,這里前一陣子應(yīng)該是一個小水凹。這才突然反應(yīng)過來,端午節(jié)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望著地上此時孤零零的彩繩,不可抑制的想起奶奶。

  我的小學生活大多是和爺爺奶奶過的,那時候的日子是多么快樂。

  那時,在端午的前一個晚上,奶奶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可以清楚的感到她的`體溫,和她的血液中流淌的愛意。我靜靜地聽著奶奶輕微的喘息聲,看她變魔術(shù)般地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jié)。然后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奶奶用她粗糙而溫暖的大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清楚地記得她的那雙大手那么溫暖,卻那么粗糙。當時的我還會問奶奶,為什么不好好保護自己的雙手。而奶奶只是一笑,不予回答,F(xiàn)在想起,才曉得,那是歲月在奶奶手上留下的烙印,是她經(jīng)歷無數(shù)風雨坎坷的見證。系好后,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杰作。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秋日里月光對修竹的依戀。在這月光下,望著遠處從酒館里冒出的點點燭光,似乎又想起奶奶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用粗糙的手輕撫入睡的我。在院子里編織一個個彩繩,感動,溫馨,思念……

  至今,那種感覺依舊十分真切,仿佛奶奶還在我身邊?旎厝ィ】旎厝!心里催促著。

  被忽略的端午,我已過了好幾個。竟也習慣了沒有彩繩的節(jié)日,現(xiàn)在心一下子被觸動起想起奶奶,以及奶奶的彩繩。我快速跑到家里,拿起電話,按下數(shù)字:“奶奶,我想你了!對不起一直沒去看你,這周我去看你……”

端午的作文 篇4

  抬頭望望日歷,節(jié)日多得數(shù)不勝數(shù),幾乎每隔幾天就有一個節(jié)日。然而能真正喚醒人們注意的,能放下手中的事來慶祝的,也就那么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在這些個在節(jié)日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數(shù)端午節(jié)了。

  小時候,在老家重慶時,端午節(jié)總是飄著淡淡的粽香。

  端午節(jié)的早上,一起床,便隨著奶奶去山中采集包粽子的粽葉,極大個的竹葉。南方竹子頗多,我家房子對面的小山丘上,長了好幾片竹林。名義上是我與奶奶一起采,可實際只有奶奶一個人采集,我在竹林中蹦蹦跳跳、看看這個、摸摸那個。晨光透過竹葉撒在地上,四周氤氳著淡青色的一層薄薄的晨霧,交織成一片金色與綠色的清新境界。露水未消,等采集完竹葉,我與奶奶的褲腿早已被沾濕,就這樣帶著晨露回了家。

  把竹葉放在桌子上,清洗干凈,取出已泡好的糯米,搬兩小板凳,就可以包粽子了,取出一片竹葉,從大頭開始,折一下,折兩下,再折成一個漏斗狀物體,再把糯米灌進去,用力壓實。最后用余下的竹葉一蓋,順著折痕再包兩圈兒,最后用繩子一綁,一個粽子就完成了。那時的我真是沒有耐心,才包出個形狀就嫌麻煩,一聽見樓下小伙伴們的聲音,就跑出去瘋玩。奶奶也不生氣,嘆了口氣,拿起我包的粽子,反復(fù)的修整,重新綁結(jié)實,又變成圓潤漂亮的粽子了。她獨自一人坐在窗邊,在竹葉的清香中,在我們的歡笑聲中,微微含笑的包著,包著笑著……

  到了煮粽子的.時候,我站在鍋旁,等著粽子出鍋。鍋蓋一開,一股蒸汽伴著粽香撲面而來,鍋里整齊的坐著一排排小粽子,綠綠的可愛極了。放在盤子中,端上桌,一家人坐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吃著美味佳肴。我解開一個,剝開竹葉,用粽子蘸著蜂蜜,輕咬一口,又香又軟,竹葉的清香撲鼻而來,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每當想起端午節(jié),那淡淡的粽香就又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我的端午節(jié),永也少不了那粽香,可那最誘人的粽香,永也比不上奶奶對我的包容以及全家人一起享受美味佳肴時的溫馨氣氛。

端午的作文 篇5

  一天晚上,寫完作業(yè)后,我問爸爸:爸爸,端午節(jié)的來歷是什么呀?爸爸笑著對我說:好,今天我就來給你說說端午節(jié)的來歷。我猶豫著說:我好像在書上看過,是為了紀念一位詩人。爸爸摸著我的頭說:是呀,那位詩人叫屈原,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

  爸爸接著嚴肅地說:屈原是戰(zhàn)國末期楚國人,為國家盡心盡力,可是后來卻受到壞人的迫害,被放逐到江南。秦國大將白起攻破楚國國都后,屈原的政治思想破滅了,對前途感到絕望,他選擇了為國捐軀,就在同年五月初五跳進汨羅江自殺了。爸爸接著又說:兩千多年來,每到五月初五,人們就把粽子投入江中,據(jù)說是拿粽子去喂魚,以免屈原的`尸體被魚吃掉。這也是每年端午節(jié)吃粽子的由來。

  我滿懷深情地說:原來,我們端午節(jié)吃粽子,為的就是讓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屈原為國捐軀的愛國精神。“职指吲d地點了點頭。

端午的作文 篇6

  三十年前的五月,奶奶忙碌完生命中最后一個端午,便匆匆離去。

  此后每自清明夜始,隨著金銀花的細碎步聲,臨近粽香五月,便有奶奶的絮語叮嚀,踱著疲憊的小腳,輕輕推門,輕輕走近,拾起床邊垂落的被角,為我一掩再掩。

  物質(zhì)極度貧瘠的歲月,端午,在童年的期盼中,總是姍姍來遲。等待中長大的日子,不知何時,青葦已隔夜盈尺。端午,似一株凌虛而至的瓦楞草,無聲無息落在老家的瓦房上,就在某個清晨,奶奶推醒了還在熟睡中的我們,她說,粽子熟了。燒了一夜的灶火已漸燃漸熄,大鍋里還咕嘟嘟冒著些微的水泡,粽香漫過那口大鍋的四周,彌漫在農(nóng)家小院上空,縈繞在孩子渴望的小嘴邊,飄蕩在蹦跳的童歌里。

  端午粽香,縈繞歲歲年年童謠,我們在奶奶精心趕制的一個又一個端午之后長高。奶奶一雙操勞的枯手,漸漸托不住昔日蹣跚的`娃兒們,當小弟也站在她身后,聲漸雄渾之時,奶奶緩身回望,卻已一笑白頭。

  奶奶的端午,從老家搬到城里,仍舊初始味道。而安逸清閑的市民生活,狹窄的蝸居,使奶奶更多地呆坐在門前,想念鄉(xiāng)間,想念寬敞的農(nóng)家小院,雞鳴犬吠,想念清晨趟著兩腿露珠,一雙巧手侍弄過的黃瓜架、葡萄秧,想念老槐樹陰下,幾位老鄰絮絮陳年舊話,農(nóng)諺桑麻。奶奶似乎在那一年忽然蒼老。

  最后的端午,奶奶依舊忙碌,她似乎始終是這個節(jié)日大會的主持人,任何人都可以忽略和忘記這個日子,唯她不能。我們從各自的家里奔來吃粽子的時候,還絲毫沒有感覺到奶奶的端午,將在這里停留。只記得奶奶嘮叨了許多,關(guān)于誰該談朋友了,誰該快點結(jié)婚了,別讓奶奶這么等著。大家聽著,都沒有在意。

  端午后幾日,奶奶在一個深夜忽然丟下大堆未了的心事,匆匆撒手而去,我守在她床邊僅僅一步之遙,卻空著兩手沒留下老人家只言片語。

  次年端午,凝重在無限哀思里,大家小心翼翼躲閃著,似乎稍不留意會不慎碰落太多的哀傷。談話間,說到童年,那葦塘、蛙鳴、老家的土炕、鄰家小孩憨態(tài)可掬的貓頭小布鞋......小弟忽然一句一到端午,就想起奶奶來。大家頓住了,都不說話,大弟站到陽臺,低頭點起一支煙,媽媽肩頭抽動,不知誰的眼淚叮咚掉在米盆里,落在一只只秀氣的青粽上......奶奶賜我農(nóng)家巧手,包粽的工藝代代相傳,粽香飄進以后的日子。

  端午,翠綠與寂靜,蒹葭蒼蒼的古韻,帶著一春濡濕的水氣,簡淡、玄遠。蘆叢搖曳、薄霧輕裳,青衣姍姍,不禁想起眉清目秀,淡妝行走在阡陌上的秀麗村姑,初見有股矜持的冷,一身素衣隔岸淺笑低吟,柔骨而就、甜而不膩,那種感覺在常久的凝睇里埋藏,永遠都蟄伏在心靈深處不會消失。

  萬里長江,從遠古走來,走近幾千年光陰。奶奶的端午永遠是其中一尺鮮潔的水,滌蕩著我生命的五月,走過多少年,芬芳多少年。

端午的作文 篇7

  我的家鄉(xiāng)在運河?xùn)|,一個曾經(jīng)算是貧瘠的小村子。因為灌溉不是很通暢,更多是玉米黃豆與山芋。平時大米是奢侈品,只有過節(jié)的時候才可以飽飽的吃過夠。于是過節(jié)就是奢望,端午也不例外。

  端午節(jié)前,河灘的蘆葦早已郁郁蔥蔥,一般都是女孩子或者婦女帶著剪刀去打粽葉。打粽葉也意味著端午的來臨,孩子們心里都有了自然的開心,還有不說出來的期待。這時候的季節(jié)在江淮大地,多了幾分暖和與晴朗。不經(jīng)意小燕子在天空自由的舞蹈,原來的布谷鳥開始了催人忙碌。

  挑著擔子的貨郎,擔子上多了五彩的絨線,還有桃核做的各種的精雕的美麗的玩意。不管窮富,每家都扯上幾尺,緊緊的栓在孩子的手腕,也有隨便扣上桃核雕。腳脖子也會被彩絨纏住,七彩光在太陽下有點旒玉之感。父母從地里勞動回來,刻意的帶回菖蒲與艾草,掛在屋檐下,留點艾草熬水,濃濃的清香與藥味沐浴著每一個孩子。據(jù)說菖蒲曾經(jīng)是魏征殺了老龍王,掛著菖蒲就是防止老龍王到處報復(fù)。艾草可以讓毒蟲不敢靠近還避邪。也為艾虎,古云:“以艾為虎形,或剪彩為小虎,帖以艾葉內(nèi)人爭取戴之!币苍S五毒日,虎威自然罷了。

  端午節(jié),小時候就知道是孝順的節(jié)日。父母都知道一個叫曹娥的孝女,一次次不厭煩的告訴我們孝順的意義。所以 雖然貧窮,在我們村子里幾乎沒有忤逆子,也不敢忤逆也許!小學老師在端午節(jié)說到了粽子,談到了屈原,于是我們知道楚懷王“不學好”與屈原的悲壯。偷偷的留一只粽子虔誠的扔在家鄉(xiāng)不大的河中,還天真的祈禱------那時候也懵懂的知道還有一位大英雄伍子胥。

  端午前大麥子熟了,趕青的將大麥做成糊糊,用來充饑,其實很討厭吃,不吃又餓。期待端午是因為最后的咸肉可以吃到,豆腐渣子醬可以加雞蛋燉出來吃。韭菜不再干炒,加了肉絲。還有豆腐千張隨意吃。父親還會抽時間捕點魚-----提前幾天早有人家包好粽子,可以吃好幾家,沒有人此時顯得吝嗇,多種口味,紅棗的、咸肉的、紅豆的、還有純粹糯米的'。家里養(yǎng)蠶的日子很忙,沒辦法,母親把蘆葉子放在鍋里用糯米煮飯,我們姐弟不怎么開心,但是都不說什么。不理解也怕母親生氣。母親會把粽子給一只豬與水牛,有時候是父親做,他們說過節(jié)不能純粹就是照顧人,畜生也不容易。今天想想也是!

  總有困難或者沒有糯米的,不管誰家沒有粽子,總會有人送去,不包粽子的人家倒是可以品嘗到多味的,我們那里的老年人都說,吃不能獨食,大家分享才是最好吃的。本來肚子沒有油水,吃了近個把月的豌豆頭與黃花草,早饞得可憐了,差點讓人想穿越的日子真的是等于又過一次小年。

  今天看著食之無味的孩子,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們爺永遠體會不到艱苦歲月的那種算那種苦,還有不敢面對的淚。一種“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心情寫給隨煙遠去的那一代節(jié)日更加艱難的父輩們。有來生我還做你們的晚輩甚至兒女,把今天的幸福也刻在你們的生活,歲月,心海------

端午的作文 篇8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边@句詩正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寫下的。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念屈原。

  相傳公元前278年,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時,正在被流放的屈原聽說后悲痛欲絕,在農(nóng)歷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投江后,當?shù)匕傩章動嶑R上劃船來救,后來逐漸發(fā)展成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汨羅江里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將米糧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損傷屈原的身體。后來屈原托夢說,米糧實為江中蛟龍所食,所以之后人們用艾葉包裹大米,用五色繩捆綁,以免遭蛟龍吞食,這便成為了后來的粽子。

  粽子是我的最愛,每逢端午節(jié),心里就莫名其妙地興奮。每次媽媽都會把糯米掏干凈,將三片粽葉卷成一個倒立的圓錐體,在里面放上糯米,加上幾個大棗,最后用細線捆好,一個粽子就這樣包好了?粗鼈冊谀赣H靈巧的雙手上變成一個個小而精致的粽子,心里覺得蠻簡單的`,但讓我自己去嘗試就做得沒那么好了。包好的粽子在鍋里煮上幾個小時就能吃了,香噴噴的粽子一入嘴,心里就甜滋滋的。在外面買的粽子雖然個頭大,吃起來甜膩,但比起家里的粽子總覺得缺了點什么。

  在家鄉(xiāng),人們還有掛香囊和放艾葉的習俗。每年端午節(jié)這天都能見到不少小孩在身上佩戴著香囊,每個香囊都形態(tài)各異,小巧玲瓏。聽奶奶說我在很小的時候也佩戴過,現(xiàn)在我已記不清了。在這天家里人也總不會忘記在門口放上艾葉,聽說是因為艾葉是能治療各種疾病的藥草,掛在門前可以驅(qū)蚊蟲、保人身體健康。

  現(xiàn)在,雖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端午節(jié)的氣氛正逐年減弱,但我覺的應(yīng)保護好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因為它蘊含著人們很多美好的愿望和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愫,它體現(xiàn)著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傳統(tǒng)節(jié)日永駐我們心中!

端午的作文 篇9

  端午節(jié)假期里,爸爸媽媽說帶我一起去感受端午的習俗,我心里想,端午節(jié)不就是吃粽子嗎?

  一路上,爸爸告訴我,端午節(jié)除了吃粽子外,還有佩帶香囊的習慣,有避邪驅(qū)蟲之意,也有許多人喜歡在門上懸掛艾葉菖蒲,驅(qū)蚊驅(qū)蟲,并且這些草藥用來熬水洗澡可以祛寒濕,今天我們要的地方是銅梁安居古城,向來銅梁端午節(jié)都有龍舟競賽,今年不知為什么沒有這個活動,我們就去銅梁的安居古城去感受下端午氛圍吧!

  安居古城果然名不虛傳。一進景區(qū)就感受到一陣復(fù)古風撲面而來,它不像其它古城那樣“富麗堂皇”,它有自己別具一格的方面。爸爸說銅梁的安居古城是重慶眾多古鎮(zhèn)的翹楚,是理所當然的安身之所,居然之家。

  高大挺拔的木樁,上面點綴著細細花紋,雕著散發(fā)檀木香的刻畫,門檐顯得莊重威武,這便是通向古城的大門。老街里,亭臺牌匾,拱橋流水人家,處處都擺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四處都聞得到糯米和粽葉的清香,各種口味的食材混雜在一起,便成了充滿鄉(xiāng)愁氣息的“葉兒粑”。很多老人坐在自己家門口,把一張張粽葉洗干凈,將雪白的糯米放進去。塞滿像立體三角形的粽子里,然后用各種顏色的.線緊緊的把粽子捆扎好, 有的把煮好的粽子捆成扇形,有的捆在一根筷子上,那個粽子非常的小,只是比大拇指大一些,密密麻麻的包裹著筷子,像盛開的玫瑰花一樣美麗。

  “枸杞熬湯,芝麻提香”一聲聲的叫賣把我吸引到“老溫家”的店鋪門口,老溫家的雞絲豆腐腦兒應(yīng)該是全古城最暢銷的小吃,熱辣鮮麻,入舌嫩滑,再來一碗紅糖涼糕,枸杞冰粉,那用枸杞熬制的湯,加上紅糖水,再撒上芝麻,濃郁的香味溢出來,讓冰鎮(zhèn)后的冰粉美味極了,冰與火的界限,再創(chuàng)美食界佳話。

  古城的衣食美景讓人應(yīng)接不暇,沿街都是糯米,陰米,糍粑,粽子飄香,還有很多人穿著旗袍唐裝,更加顯得古城的韻味頗深。媽媽也嘗試了一把“穿越時空”,穿著旗袍在古城里緩緩走著,帶著古典的氣質(zhì),和整個古城顯得很協(xié)調(diào)。

  細品慢游,徒步閑逛,江邊走一走,吹吹江風,停在路邊看著書,畫著古城的靜謐寧靜,安居之意自在其中。

  很喜歡全家這樣的“粽”動員,生活原本就是安居!如果愿意,下次相約,你當游客,我當導(dǎo)游!

【端午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的作文11-11

端午的作文11-17

端午的作文12-04

(精選)端午作文12-12

(經(jīng)典)端午作文12-13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3

端午的作文11-20

端午的作文(精選)12-19

【精選】端午的作文12-16

端午的作文(經(jīng)典)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