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作文優(yōu)秀開頭之古詩詞
導(dǎo)語:好的開頭能使文章生色,激發(fā)讀者閱讀的興趣;好的結(jié)尾,能增強(qiáng)表達(dá)效果,使讀者思索、回味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下面是yuwenmi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作文素材,歡迎閱讀與借鑒,謝謝!
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fēng)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dāng)日愿。
第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是整首詞里最平淡又是感情最強(qiáng)烈的一句,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夠重的話,那么無論他以后經(jīng)歷了哪些變故,初見的一剎那,永遠(yuǎn)是清晰難以忘懷的.。而這個初見,詞情一下子就拽回到初戀的美好記憶中去了。
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fēng)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fā)。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
“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是指許許多多個棄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時光難駐,心煩意亂,憂憤郁悒。詩人的“煩憂”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煩憂”者也非止一端。
離思 /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這兩句寫出了滄海無比深廣,因而使別處的水相形見絀。巫山有朝云峰,云蒸霞蔚,美若嬌姬,相比別處的云就黯然失色了。隱喻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有如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廣和美好是世間無與倫比的,因而除愛妻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摸魚兒 雁丘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君應(yīng)有語:渺萬里層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dāng)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fēng)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大雁的'生死至情深深地震撼了詩人,他將自己的震驚、同情、感動,化為有力的詰問,問自己、問世人、問蒼天,究竟“情是何物”?起句陡然發(fā)問似雷霆萬鈞,破空而來;如熔巖沸騰,奔涌而出。
臨江仙 /楊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大江裹挾著浪花奔騰而去,英雄人物隨著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見蹤影!笆欠浅蓴∞D(zhuǎn)頭空”,豪邁、悲壯,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獨(dú)感,又暗含著高山隱士對名利的淡泊、輕視。既是消沉的`又是憤慨的,只是這憤慨已經(jīng)漸漸沒了火氣。面對似血的殘陽,歷史仿佛也凝固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絕命詞。“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開,中秋月圓,歲月不斷更替,人生是多么美好,這美好的.一切又勾起了詩人對往事的傷懷。
無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fēng)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相見時難別亦難”,兩個“難”字,第一個指相會困難,第二個是痛苦難耐的意思。詩人在一句之中兩次使用“難”字,第二個“難”字的.出現(xiàn),使相見無期的離別之痛顯得分外的深沉和纏綿。
將進(jìn)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jìn)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fù)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詩篇開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fēng)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熬灰婞S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潁陽去黃河不遠(yuǎn),登高縱目,故借以起興。黃河源遠(yuǎn)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