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觀后感
當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觀后感 篇1
我最近看了一部名叫《尼羅河上的慘案》的電影,這部電影很古老,大約攝于1978年。電影大概講的是:
百萬富豪林內特搶了她的好朋友賈克的未婚夫西蒙﹒道爾并與之結婚。在兩人去埃及度蜜月期間,他們攀登金字塔時遇到了賈克,隨后賈克便一直跟著他們到了尼羅河上的游輪,結果在晚上,賈克不小心用槍把西蒙﹒道爾的腿射傷了,賈克的情緒立刻變得很慌張,一位護士便給她打了鎮(zhèn)定劑,她才安靜下來。
第二天早上,林內特的女仆路易絲發(fā)現(xiàn)林內特被人用槍擊斃了。正巧大偵探波洛和他的助手亞瑟﹒黑斯延上校也在這艘客輪上。波洛準備抓出殺了林內特的兇手,但棘手的是,這艘客輪上的每一個人都有殺林內特的動機,女仆路易絲一直都恨林內特沒有給她工錢;奧特勃恩太太是一個小說女作家,但因林內特侮辱過她的作品而恨林內特;彭寧頓是林內特的美國律師,想殺了林內特侵吞林內特的財產(chǎn);斯庫勒太太對林內特的珍珠項鏈很著迷;鮑爾斯是斯庫勒太太的護士,她的父親因為林內特的關系而破產(chǎn),所以對林內特恨之入骨;貝斯納因林內特侮辱了他的職業(yè)道德,對林內特懷恨在心。
波特對每個人進行了分析,但有兩人除外,就是西蒙。道兒賈克,因為他們倆根本不可能有機會殺人。
在那天下午的時候,女仆路易絲也被人殺了,她一定知道兇手是誰!但是奧特勃恩太太卻看見了兇手,可奧特勃恩太太還沒說出兇手是誰就又被殺了。
路易絲和奧特勃恩太太的死讓波洛豁然開朗,他馬上讓所有人聚集在一塊,波洛很快便揪出了兇手:西蒙。道兒和賈克,那天晚上,賈克并沒有把道爾給射傷,所以在船上的人都去找醫(yī)生的時候,道爾把林內特給殺害了,而另外兩個人是被賈克給殺的,波洛找出了很多證據(jù)證明人是賈克和西蒙。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千萬不要迷戀那些所謂的`金錢,因為金錢會致你與死地,還會讓你誤入歧途。
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觀后感 篇2
繼觀影阿加莎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之后,又拜讀了《尼羅河上的慘案》。前期鋪墊不錯,人物性格勾勒生動,雖然我還是用了很長時間來記人名……推理過程稍顯漫長,但結果還是一如阿加莎式的出人意外但也令人贊嘆。
阿加莎最令我佩服的,是在他筆下的故事中,每個角色都是非常真實的。人,帶著罪惡出生,用一生來償還罪惡。在他的世界里,沒有誰是真善美的,總會有著不同的陰暗面,但最終誰是旁觀者,受害者,犯罪者,取決于個人的選擇。正如偵探波洛的一句話,別讓邪惡進入你的心靈。
總有一個在愛,而另一個被愛。這個慘劇,由愛開始,也由愛結束。之前我不大明白《這個殺手不太冷》的結局處理,為什么要以主角的死亡收尾呢。讀完這本小說后,我有所感悟。死亡,有時是最好的告別。《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a與b,如果轉換成另一個結局,也許他們會擁有巨額的遺產(chǎn),那代價呢,一個,一生跛腳,在金錢中糜爛,另一個,在愛與內疚中自生滅亡。這樣看來,倒不如死亡這個結局來的灑脫而深刻。
引知乎大神的一句話:悲劇教我們如何去愛。
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觀后感 篇3
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出品于1978年,改編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同名小說代表作,本片頗具時代氣息和異域風格,作品榮膺第51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還獲得第36屆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獎。作為一部偵探推理的經(jīng)典之作,多線索多人物的敘事復雜卻又很有條理,作品講述了一個因“愛情”和“金錢”而發(fā)生的連環(huán)謀殺案,導演對作品做了“加減法”,分析了所有人物殺人的可能性,借助多角度、多側面的拍攝形式,還原了偵探波洛每一個推理線索。
在我看來,電影的靈魂在某種程度上是編劇賦予的,他們要試圖將一本幾萬字的小說用兩個小時的時間來表現(xiàn),既要忠實于原著,有害得以畫面的技術加以處理,難度之大可想而知。以《尼羅河上的慘案》為例,相比阿加莎婆婆的小說,電影減少了出場人物及其相對應的人物關系,就比如:原著中的圭多?里凱蒂、蒂姆?阿勒頓,科妮莉婭?斯庫勒等人物沒有在電影中登場、原著中林內特死后丟失的珍珠項鏈也是一條重要線索,電影中被淡化了、原著中卡納克號船上,討厭林內特的人并沒有那么多,而電影中,整條船上的人都討厭林內特……同時,電影又做了加法,相比小說又加重了對人物性格的刻畫和對感情線索的描寫:在船上的全部人中,都有殺死林內特的嫌疑,殺死她的可能是某個名譽被她破壞了的人;或者某個家庭被她父親弄得破產(chǎn)的人;或者某個一心想要盜竊的人;或者某個對別人繼承大筆遺產(chǎn)不滿的人;或者某個竭盡全力想要挽救她的母親免遭破產(chǎn)的人;或者某個提心吊膽怕暴露他欺騙行為的受委托的人;或者某個對旅客誰是誰都弄不清的人……最后的兇手卻是一對一無所有,卻又愿意為相愛不惜付出一切代價的情人,作品突出了這段可敬的愛情,又批判了他們的拜金主義,更諷刺的是,他們一個是她的丈夫,一個卻是她最好的朋友。作品中“加減法”的創(chuàng)意式使用有意造成了觀眾接受信息的混亂,造成懸念,使故事的敘事從慢變快,從平穩(wěn)到緊張,把劇情推向了高潮。
接下來,我們看看作品的藝術化處理。電影名《尼羅河上的慘案》讓人聯(lián)想起古埃及神秘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和木乃伊,進一步貼合了電影懸疑、恐怖的主題。其次,作品從色調、構圖、畫面感都給人美的感受,拍成了一條尼羅河沿岸風景的全景宣傳片,尤其是人物的服飾著裝,完全忠實于各自的人物性格和身份地位,所有人物都是當時社會各個階級各個職業(yè)的典型代表,作品還由此榮膺了第51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最后,要提一提電影中的一些經(jīng)典對白,幽默風趣更為影片劇情發(fā)展埋下伏筆,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太太與女傭鮑爾斯”的對話,一次是在出行前的對話,一次是在船上對雙方性格的強調,最后一次是為作案工具“披肩”留下線索,每次寥寥數(shù)句的對話設計,使人發(fā)笑以后又還會若有所思。
最后,我談談個人印象里的電影中的不足。個人認為可能是小說太過于強大,以致于沒有給導演留下多少創(chuàng)作空間,整個作品稍顯平淡,神秘感不夠多,只是純粹的敘事,沒有留下導演的個人風格。此外,影片重視細節(jié)的處理,卻似乎忽視了對總體基調的把握,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重量等級相差不多,層次感不夠明顯。
《尼羅河上的慘案》我看過不止三遍,縱然有瑕疵,但作為一部上世紀70年代問世的作品,可以算是一座偵探推理電影史上的“里程碑”,邏輯推理性、條理性很強,案情環(huán)環(huán)相扣,通過對兇殺案現(xiàn)場的情景再現(xiàn),一點一點的揭露出真相,始終吸引著觀眾區(qū)尋找真正的兇手,從中還原了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生活的真實狀況,揭露出了人性貪婪冷漠自私的弱點和各種社會矛盾,表達了追求自由、平等的心愿,引發(fā)觀眾對人性的思考,具有啟蒙意義。
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觀后感 篇4
我是一個偵探小說迷,特別愛看偵探小說和偵探電影,所以天天都讓爸爸給我下載偵探片。這不,我爸給我推薦了一部好看的偵探片:《尼羅河上的慘案》。據(jù)說這雖然是一部很老的片子,但是它一上映它就名聲大噪。我趕快讓爸爸幫我下載這部偵探片,下載完以后我趕快打開電腦,打開這個文件,隨后就目不轉睛地看屏幕,生怕漏過任何小細節(jié),突然藍光一閃,《尼羅河上的慘案》這部好看的電影終于正式開始播放了,我又高興又興奮。
一開始我就知道了杰姬與林奈特是朋友關系,林奈特和賽蒙是夫妻關系。這與片后杰姬與林奈特的爭吵產(chǎn)生了鮮明的對比。杰姬還偷偷跟蹤林奈特。在旅館大廳里沖突就更加明顯,除了大偵探保羅和律師以外幾乎所有人都與林奈特有矛盾:花面老太太因為把林奈特寫進小說,所以被林奈特起訴;有一位男士說她是“剝削者”,“社會里的寄生蟲”,應該先殺為快;仆人路易斯氣沖沖地要林奈特三年都沒有給她的工錢。這就為以后的謀殺案埋下了伏筆,也給人們留下了非常多的懸念。
后來,杰姬和賽蒙合作殺死了三個人,其中兩個是杰姬殺的,一個是賽蒙殺的,最后,真相大白了,他們倆都自殺了,原來他們是為了錢而殺死了林奈特。我覺得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要不然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我覺得這真是一部好看的電影,因為它讓我們知道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觀后感】相關文章:
一件猜拳引發(fā)的慘案_600字02-11
電影《刮痧》的觀后感03-04
華爾街的電影觀后感02-25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06-26
錢學森電影觀后感06-26
電影《飛馳人生》的觀后感03-11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后感03-11
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觀后感03-10
《烈火英雄》的電影觀后感02-25
勵志電影觀后感作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