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觀后感
小編導語:《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由星皓影業(yè)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3D動作奇幻電影。下面是yjbys作文網(wǎng)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西游記觀后感_第1篇
大年初二(跟朋友)和初五(跟老媽),我去看了這個電影?傮w來說,這個電影還是不錯的。
首先,必須說的是,這是一個“戲保人”的故事。因為《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記》里很精彩的一段。觀眾對《西游記》和這個故事亦都很熟悉喜愛。電影選擇了這則故事,占了先天的優(yōu)勢。
這個電影,嚴格的說是《三打白骨精》的一個“改編版”。觀看時,不必把它當作《西游記》的著作來看。我個人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依托于《西游記》一則故事而講佛理的神話電影。
可以看出,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對于佛學是有一定知識的。這體現(xiàn)在很多細節(jié)上。比如,白骨精出場時是一股白煙,聚之成形,散之成氣。白骨精第一次被孫悟空從老太婆身體里打出的時候,是從老太婆腳底化白煙跳走的。佛書上說,死后下地獄的眾生,是從腳底離開肉身的。而白骨精自己也說,自己就是地獄。白骨精嗔恨深重,千年不得輪回。 白骨精吃人時,是吸食人的陽氣,而不是像野獸一樣生吃活吞。第三打橋段里,白骨精施法將所有的散落的骷髏碎骨聚之成形,成為一個龐大的骷髏作為她的原形——也就是說——編劇理解的白骨精不是具體某具骷髏成精,而是一個抽象的、由冤魂、白骨、貪嗔癡怨感召而成的妖魔。
費翔飾演的那個國王,為了解救自己不惜傷害眾多兒童,他的行為與妖魔不相上下。這也說明,人雖為人,但若內心兇惡,實與妖魔無二。也就是,今生雖托生為人,但若不注意自己的修為,很有可能會墮落為妖。修行既修心。
唐僧在度化白骨精時,講的道理都是佛理。最后他為度化白骨精讓孫悟空打死自己,表現(xiàn)出的正是地藏王菩薩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與慈悲。不過,這個情節(jié)是與原著不符的、完全杜撰的。
陳慧琳飾演的觀音菩薩在云端現(xiàn)身時是赤足。這是符合佛學里菩薩形象的。后面菩薩勸孫悟空救唐僧所說的那些話,很有佛理,道明了真相與心相的層次。只是,在個片段里,陳慧琳頭上和身上佩戴的金飾,我個人以為,與菩薩身份不太搭,有點沾俗了。
總而言之,這個電影滲透了很多佛學的觀點與理論,讓觀眾看后,能思考一些道理。這一點已經彌補上了電影是“改編版”的不足。
西游記觀后感_第2篇
記憶中曾經在網(wǎng)絡上看到過一個假設的問題,說的是如果必須要選唐僧師徒四人其中之一作為伴侶,問大家到底會選哪一個。捫心自問,自己并不確定到底會選哪一個。如果選了孫悟空這種事業(yè)型的,或許會因為過于崇拜他而失去自我,同時生活中遇到所有問題肯定要學會自己來扛,要學會習慣孤獨,因為這種類型的男人肯定是會把事業(yè)放在家庭前考慮的。如果選了豬八戒,就必須要承受他的花心與無用,失落感是一定會有的,潛意識里是不會真正尊重他的。如果選了沙僧,對于家庭來說,這或許是最穩(wěn)妥的選擇,這種類型的男人低調、能吃苦耐勞、不會花心也不是工作狂、能帶給女人長久的安心與踏實,但或許就要承受的是他的無趣與木訥。這三種類型各有利弊,實在是難以取舍。
雖然不知道自己會選擇以上三款中的哪一款,但確信自己肯定不會選擇的類型就是唐僧這一款的。在自己的潛意識里,唐僧懦弱、自私、多疑、優(yōu)柔寡斷,總覺得自己和這種類型的男人相處起來還沒和姐妹們相處的輕松,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性格。這樣的執(zhí)念源于童年時看電視劇《西游記》時的感受,尤其是三打白骨精這一集的劇情。非常討厭唐僧的人設,實在想不明白他為什么就不能信任和自己朝夕相處的徒弟呢?為什么他能忍心對保護自己的徒弟一遍遍的念緊箍咒,使自己的救命恩人身體和心理都痛苦萬分,直至狠心把他趕走呢?唐僧是這樣的無情無義,就像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救。從童年時起對唐僧的厭惡一直延續(xù)至今,根深蒂固,簡直無法動搖。
大年初一去影院看電影只為圖個樂,選擇電影《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一開始就是沖著特效和打斗去的,想來不過是一個降妖除魔的商業(yè)片罷了,壓根沒指望還能看出什么情懷和感動。但看完之后發(fā)覺劇本寫得不錯,內容有新意。最重要的是,多年以來對唐僧的厭惡感終于破冰,我開始學著理解唐僧了。
一開始出場的唐僧是呆萌可愛的,他勸說老虎不要吃掉自己馬的時候會說:“你們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它放棄舒適的皇宮生活也不容易,你不如放過它吧。”他說話很啰嗦,性格也婆婆媽媽。救了孫悟空,又收了豬八戒和沙僧做徒弟后,他與徒弟們的相處模式也幾乎是朋友般的,并沒有板著面孔高高在上,一臉的神圣不可侵犯,這種親和力讓我開始不那么討厭唐僧了。
白骨精以老婦人的形象出現(xiàn),唐僧會認真傾聽她訴說自己不幸的遭遇,理解她并感同身受。孫悟空識破妖怪身份后一棒打死妖怪幻化成的人形,唐僧見自己阻止不了孫悟空,第一次念了緊箍咒。但事后他也會主動爬到山頂去找孫悟空談心,他說自己和孫悟空都是同一類人,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師徒相視而笑,他們終于從一開始的互相不理解往前跨進了一步,心在慢慢靠攏。
白骨精再次幻化成年輕的女性和孩子,孫悟空不得不再次出手除妖,唐僧終于忍無可忍再次念了緊箍咒,同時趕走了孫悟空。想回花果山的孫悟空被觀音擋住了去路,她說了一句話觸動了孫悟空,同時也觸動了作為觀眾的自己。她告訴孫悟空:“一直以來,你用自己的對與錯,去看別人的錯與對。你師父看的是心相,你看的是真相。”
白骨夫人告訴唐僧自己不愿輪回,曾經被人深深的傷害,被人當做妖孽處死,這種怨念她永遠也放不下。唐僧不愿看著白骨夫人消失,為了度化她,不惜犧牲自己送她前往輪回。在唐僧看來,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走在往生的路上,一襲白衣的白骨夫人真的好美,面容平和而安詳。坦白的說,或許是因為不喜歡《霸王別姬》中的菊仙這個人物,又或是因為其他原因,從來都不認為鞏俐漂亮,覺得她并不是自己所喜歡的類型,但在那一刻,真心覺得她很美。電影的最后給了人們以希望,孫悟空和其他徒弟們帶著唐僧的真身繼續(xù)上路,觀音菩薩的一滴甘露,唐僧又回來了。
看完電影,發(fā)覺自己似乎不是那么的討厭唐僧了。中國古典小說中往往有一個缺點,就是正面人物性格塑造總是完美無缺,而反派就完全是十惡不赦。這其實是不客觀的,我們所處的并非是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人,怎么會沒有缺點呢?人性是復雜的,好人就一定沒有弱點嗎?壞人就一定沒有閃光點嗎?電影劇本讓唐僧變得親民,和徒弟們平等相處,嘮叨啰嗦但同時又很富有人情味兒,不再是一個只會說教的冷冰冰的軀殼。當然這或許也要感謝馮紹峰的出色演繹,他讓我相信了唐僧的眼淚是真實的,痛苦是真實的,情感也是真實的。
有人或許會認為唐僧犧牲自己去救一個妖怪簡直太可笑、太不可能了,誰會有那么傻?其實或許這就是宗教的魅力。宗教讓人有信仰,一心向善,內心變得平和。軀殼不重要,名利不重要,重要的是讓自己成為一個載體,把這種善念傳遞下去。于是開始反省自己,或許自己在生活當中往往也是像孫悟空一樣,總是希望去求得一個真相,所以難免會有犀利、刻薄、毒舌、得理不饒人的成分存在于性格當中。而緊箍咒就像是時時提醒自己的一個戒律,得饒人處且饒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就像《一代宗師》中所表達的一樣,一個人想要成為一代宗師,必須要經過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唐僧能透過人性惡的一面去度化,他見到的是眾生,放棄的是自己的生命,這是大愛,所以縱然他沒有半點功夫,卻依然能做其他人的師傅。
怒與恕,就像是孿生兄弟一般,看起來好像,卻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怒是奴加心,心被周遭的一切所奴役,所以為人處世中難免會充滿了戾氣。而恕,是如心,寬恕別人,也是寬恕自己,世界上哪有完美的人與事呢,自己就真的很完美嗎?對他人過分的苛責,是不理智的;蛟S就像高倉健先生說過的那樣:“去跟那些美好的人相遇,要保持一顆對他人溫柔的心,就不能站在厲風里,要去和風吹佛的地方。”亦或者是像馬天宇所說的“寬恕才是真正自由”,他年紀輕輕,就能有如此胸襟,真的好難得。或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做錯事的時候,都曾希望自己能被寬恕。我們自己都不完美,又有什么權利去苛求他人呢?
看一部好電影就像讀一本好書,能帶給自己感悟是最好不過的感受,感謝電影帶給我的一切美好與感動。
【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觀后感】相關文章:
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小學作文05-22
西游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觀后感4篇02-15
西游記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09-27
《孫悟空之三打白骨精》精選觀后感08-28
西游記三打白骨精讀書筆記400字08-04
西游記三打白骨精觀后感12-26
作文孫悟空白骨精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