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單樸實的電影《崗仁波齊》觀后感
電影《岡仁波齊》此前曾入圍多倫多電影節(jié),并獲得第7屆中國電影導演協(xié)會年度評委會特別表彰,但他們最想得到的,恐怕是觀眾最真誠的靜默或掌聲。下面是相關的作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簡單樸實的電影《崗仁波齊》觀后感【篇一】
張楊導演新作《岡仁波齊》已于近日在全國公映,這部長117分鐘的電影,只講了一個簡單到樸實的故事——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fā),翻山越嶺2500公里去神山岡仁波齊朝圣,此行歷經(jīng)生、歷經(jīng)死、歷經(jīng)震撼的西藏四季風光,歷經(jīng)災難、變故、內(nèi)心的拷問、成長與蛻變,看似平靜至極,實則波瀾壯闊。上映首日,就有人說這是一部“今天不看,明天就看不到”的電影,可它卻在包括《變形金剛5》、《異形:契約》、《新木乃伊》、《神奇女俠》等眾多好萊塢大片前后夾擊下野蠻生長,突出重圍。
三日票房破600萬 七日票房破2000萬 上座率持續(xù)高
6月20日,《岡仁波齊》在上映首日以1.6%的排片量開畫,彼時多部好萊塢大片正在熱映,占據(jù)了超過60%的排片,《岡仁波齊》卻以21%的超高上座率高居榜首,并于上映第三日(6月22日)票房突破六百萬。6月23日,面臨《變形金剛5》上映的巨大排片壓力,《岡仁波齊》排片量銳減至0.9%, 但依然沒有阻擋觀眾的觀影熱情,平均上坐率高達26%。在隨后周末兩天,《岡仁波齊》排片分別升至1.2%和1.9%,上座率更飆升達到43.8%及41.4%。
與低排片率伴隨的是影片超高的`上座率及口碑,來自大眾和影院對影片的支持聲越來越多,終于在觀眾和影院的共同努力下,《岡仁波齊》在上映第七天(6月26日)排片達到3%以上,票房突破2000萬。
與此同時,在微信等社交媒體上《岡仁波齊》的討論熱度也在不斷增加,數(shù)據(jù)顯示,自6月20日影片上映以來,微信指數(shù)已突破350萬次,甚至超過正在上映的《異形:契約》。
這樣一部在眾人眼中只屬于小眾的影片,自公映以來日均排片不到2%,但是憑借一路飆升的上座率和口碑逐漸逆襲。行業(yè)人士一致認為這是近年來的罕見案例,尤其對于一部看起來不討好的藝術電影來說。
對于一部商業(yè)片來講,千萬票房不值一提,但是對于往往會被市場冷落的藝術電影,這樣的成績,讓大家看到了國內(nèi)電影市場的轉(zhuǎn)變,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能夠給觀眾帶來更豐富的選擇。這些成績也讓大眾看到,我們的市場一直在低估自己的觀眾,藝術電影的觀眾遠非小眾。
簡單樸實的電影《崗仁波齊》觀后感【篇二】
這一條朝圣路,他們走了一年。
遇上許多狀況。
有時,要頂風冒雪在霧茫茫中向前;有時,會途徑一大片爛漫的油菜花田;有時,會在鮮花盛開的河畔跳起鍋莊;有時,頭頂上山體滑坡滾落的石塊,會分分鐘要命;有時,車會壞在路旁;有時,人會受傷生病;有時,肚子里的孩子突然要出生;有時,會被追尾撞得稀巴爛;有時,路旁有人會招呼你們喝茶;有時,要送給其他朝圣者糌粑;有時旅費用盡,要暫時打零工賺錢;有時,老人時辰到了就去世……
他們走走停停。
因為知道自己終將要去向哪里,所以,心安理得面對發(fā)生的一切。
接受。面對。理解。放下。
然后,歇息片刻,繼續(xù)上路。
這一路,像極了人的一生。
它是一個隱喻。電影的英文名字,paths of the soul,意為靈魂的千條萬條道路。
這一路,你要把喜怒哀樂遍嘗,要把生老病死流轉(zhuǎn)。
跳舞有時,悲慟有時。
什么都會來,什么都會過去,什么都會回來。
電影最打動我的,是他們的“平常心”。好像,生活里發(fā)生什么,都是正常的。
孕婦想跟著一起去朝圣,好啊好啊。殘疾的.少年想去,好啊好啊。醉醺醺的屠夫想去,好啊好啊。
接受下來就是了。
他們不抗拒“麻煩”,不拒絕“波折”,不害怕“無常”。
發(fā)生什么,就面對就好了。
他們,沒在怕的。
春天,山上的雪水融化,漫過了路面。
站在水汪汪的路上,他們彼此詢問——怎么辦,要不要磕過去?
答案是,要。
于是,眾人歡快地脫掉身上的皮革圍裙,脫掉厚重的外套,笑嘻嘻地在撲向水里。
水花四濺,每一個人都像孩子玩水一樣歡暢。他們都在笑。
那個畫面,真好看。
來什么,接什么。
簡單樸實的電影《崗仁波齊》觀后感【篇三】
《岡仁波齊》是一個沒有程式化劇本的概念,就是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圣的隊伍拍攝。用苦行僧的方式跟他們朝夕相處,從他們本身的生活里挖掘故事和人物,雖然這個電影沒有劇本,但大概的故事走向和人物設定我已經(jīng)想了很久:首先要有個七八十歲的老人,他(她)可能會死在路上;要有個孕婦,她的小孩會在路上出生;還要有個屠夫,因為殺生過多想通過朝圣贖罪;要有個七八歲的孩子,這樣會增加很多趣味性和不確定性;有孩子就要有他(她)的父母;還要有個十六七歲的小伙子,他可能是個小流氓,也可能就是一個青春期敏感害羞的男孩,一路上他會發(fā)生潛移默化的改變;還要有一個50來歲、成熟穩(wěn)健、類似于掌舵者身份的'一個人,他會是整個朝圣隊伍的頭領。”
神奇的是,這一切預設居然全部應驗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qū)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11個普通的村民愿意跟劇組一起踏上這次冒險的朝拜之旅。
《岡仁波齊》像“朝圣”,平靜至極,而《掌紋地·皮繩上的魂》則如“降魔”,兼具“西部公路”與“魔幻現(xiàn)實主義”氣質(zhì),神秘、懸疑、時空交錯,人物環(huán)環(huán)相扣,愛恨交織,相生相殺,如入天堂,如墮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