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溫暖留守學生的班主任寄語
春節(jié)將近,身在他鄉(xiāng)異地的人都有了一顆似箭的歸心,大年三十永遠是中國人心目中的情結,人們忙活著過節(jié),也渴盼著團聚,就在電話、書信、明信片穿梭往來之中,學校里也有著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學生,他們早就在盼著爸媽了,盼著爸媽回家團聚,這份心情在漸行漸近的年節(jié)氛圍中越發(fā)顯得急迫。一年半載的離別,讓這些學生時刻多了別人一份牽掛,留守的學生也知道,為了生活,父母別無選擇。父母也心疼兒女,可是為了孩子讀書,留守校園成了唯一。
我們學校的留守學生不在少數(shù),比起周邊縣市(區(qū))來說,只會更多,一年上頭,他們默默地生活、學習,雖然有老師的關心與幫助,畢竟比其它的學生要少享受父母之愛,親情之疼。
正是這樣和情形,給了我們班主任一個特殊任務,那就是抽點時間,多走進留守學生,過問他們的生活,與他們交流思想,一個微笑,一句關懷,足可以讓他們會到父母般的關懷。
有時候,我們可能小看了一次問詢,小看了一次座談,但是,我們的學生可能終身銘記著這一份感情,甚至珍藏一生,直到永遠。
我認識一個叫馬小明的學生,高中三年只和爸媽相聚過三次,三次都是在春節(jié),每次過完年,爸媽便北上南下,千里迢迢去打工了。當我問及他的生活時,他居然表現(xiàn)得十分坦然。這種過早的歷練人生讓我心里隱隱有一絲疼痛,不為別的,就為他那一份成熟。如果是我的.孩子留守校園,我想我的心里一定時刻都沉甸甸的,并不是孩子不應該獨立生活,只是換位到父母的角色上時,一種天性使然。
馬小明畢業(yè)了,但是他三年的高中生活里,家庭的關愛無論怎么說都有些遺憾,而這種遺憾,打工的父母是無法兩全的。
于是,無形中,我們的班主任成了“父母”,肩負起了一份特殊的責任,節(jié)日到了,我們問候一聲,身體有病了,我們幫著去找個醫(yī)生,學習成績下降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有了心事,我們細心地了解了解,活動中得了獎,我們更應該好好鼓勵,對了錯了,都有我們在旁邊守著。
一個老師的真情,不愁學生體會不出,更何況是留守學生呢?從心理學角度來講,他會更懂得愛,會將鼓勵與批評化為學習的動力、生活的準則,他會比他人更加珍惜師生間的這種感情。
回首留守一族,我們做班主任的給予了許多關心,他們的父母一定會感激,雖然我們關心的時候并無所求。但是當大年這個特殊日子即將到來的時候,我們還是應該用某種方式表達出不是親情的親情,讓他們深感學校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