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精選9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1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2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xiāng)噴香的臘八面里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xiàn)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xiàn)眼前…… 在我家鄉(xiāng),臘月里最重大的節(jié)日就是臘月初八,……
走進臘月,年的味兒漸漸地濃了起來。這味兒是從家鄉(xiāng)噴香的臘八面里溢出來的。提起臘八面,現(xiàn)代都市里的人恐怕很少知道,拂去記憶的塵埃,往事便會清晰地浮現(xiàn)眼前……
在我家鄉(xiāng),臘月里最重大的節(jié)日就是臘月初八,也叫臘日。每年臘八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上一大鍋香噴噴的臘八面。家鄉(xiāng)有句俗語叫“紅白蘿卜似疙瘩,母親叫你吃臘八”,“疙瘩”是家鄉(xiāng)的土話,意思是說吃臘八面先要做好的是“臘八臊子”,這是展示姑娘、媳婦心靈手巧、烹調(diào)手藝高低的平臺。家鄉(xiāng)的“臘八臊子”做起來非常有講究,是將豬肉、紅蘿卜、白蘿卜、白菜幫子、豆腐等八種蔬菜切成小拇指大小的方。ㄒ步小案泶瘛保,然后佐以大蔥、蒜苗、茴香等調(diào)料,用文火燴炒在一起,其味醇色佳,別有一番滋味。
做好了“臘八臊子”還要搟好臘八面。在家鄉(xiāng),新媳婦或小姑娘不會搟面是要被人笑話的。首先面要和的均勻,軟硬適中,搟時要拿穩(wěn)放平,用力要勻,先松后緊,先慢后快,富有韻律地一推一壓,將面團搟成一張薄薄的面片。然后在攤開的面頁上撒少許面粉,一層一層均勻地折疊。用刀切時,刀尖不離案,刀把緩緩抬,伴著“咯噔、咯噔”的節(jié)奏,面可以被切成長條形也可以切成菱形。然后,水開下鍋,撈出面來,盛在碗里,再澆上提前炒好的.“臘八臊子”,這樣,一碗碗色香味形俱佳、冒著白生生熱氣的臘八面就能上桌了。若再往碗里滴上幾滴紅艷艷的油潑辣子,更會讓你垂涎三尺,吃起來酣暢淋漓,吃完后意猶未盡。
“母親叫你吃臘八”說的是臘八這天,嫁出去的姑娘無論是十里八里、無論是忙還是閑,都要趕回娘家吃上一頓母親做的臘八面。這天,在鄉(xiāng)間的道路上,你會不時地看見穿著一新的姑娘、媳婦們高高興興地回娘家。臘月天寒地凍,為了迎接女兒回來,往往是做一大鍋臘八面,初八一整天都吃它。這天全家人端著一大碗臘八面邊吃邊嘮著閑話,圍坐在熱炕頭或是灶火前,溫暖而愜意。
吃完面后,母親還叮嚀兒女們給豬兒、貓兒、狗兒留下一碗,給樹上、糧倉等地方掛上面,據(jù)說,這樣會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樹木快長,人的身體也會更健康,這也寄托了家鄉(xiāng)人追求平安、向往幸福的情愫。
多想再吃上一碗家鄉(xiāng)的臘八面啊!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3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
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在臘八這一天,大家除了要喝臘八粥外,還要吃臘八飯、泡臘八蒜。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說,意指臘八這一天非常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芭D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nóng)歷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關(guān)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墻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4
臘八粥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5
臘八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在臘八這一天,大家除了要喝臘八粥外,還要吃臘八飯、泡臘八蒜。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在東北也有諺語“臘八臘八,凍掉下巴”的之說,意指臘八這一天非常冷,吃臘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農(nóng)歷臘月初八,是我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臘八節(jié)”。關(guān)中一帶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煮上一鍋“臘八粥”,美餐一頓。不光大人、娃娃吃,還要給牲口、雞狗喂一些,在門上、墻上、樹上抹一些,圖個吉利。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6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臘八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還有悼念亡國、寄托哀思的。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7
臘八粥
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從前人們家里窮,每到年終歲末,大人們便把一些紅棗、核桃、紅豆、小米等在臘月初八這天熬成粥,謂之為臘八粥。那么,為什么臘八粥會和佛教徒聯(lián)系起來了呢,中國人過臘八是怎么回事呢?
傳說,臘月初八是佛教的創(chuàng)始人釋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在他得道成佛之前,為了苦求人生真諦他曾走遍名川大山。有一天,他走到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因長途跋涉,饑餓難忍的他昏倒在地。這時,一位牧羊女趕來,把自己帶的雜糧干果剩飯用泉水煮成粥,一口一口的喂他,最后把他救活了。后來,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靜坐沉思,于臘月初八得道成佛。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佛門弟子每逢這天按照牧羊女熬粥投料的比例,程序如法炮制,熬成粥施舍給人們,最后由佛門善事擴展為民家習俗。
臘八蒜
華北大部分地區(qū)在臘月初八這天有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泡臘八蒜是華北地區(qū)的一個習俗。臘八十幾天后,正值春節(jié),由于醋的浸泡,蒜整體呈碧綠,非常好看,而醋也具有了蒜的辣味。大年三十,春節(jié)前后,就著臘八蒜和醋吃餃子、拌涼菜,味道很好。
臘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這是各家商號要在這天算賬,把這一年的收支算出來,可以看出盈虧,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債,都要在這天算清楚,“臘八算”就是這么回事。臘八這天要債的債主子,要到欠他錢的人家送信兒,該準備還錢。北京城有句民諺:“臘八粥、臘八蒜,放賬的送信兒;欠債的還錢。”后來有欠人家錢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諱,回避這個算賬的“算”字,其實欠人家的,終究是要還的。
泡臘八蒜用紫皮蒜和米醋,將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裝入小壇封嚴,至除夕啟封,蒜瓣湛青翠綠,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撲鼻而來,是吃餃子的最佳佐料,拌涼菜也可以用,味道獨特。
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chǎn),在春節(jié)前夕的臘八,即農(nóng)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臘八面
中國北方一些不產(chǎn)或少產(chǎn)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隔天用各種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臘八面。
吃冰
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jié)冰,等到了臘八節(jié)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傳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8
西北臘八節(jié)的習俗:臘八節(jié)在陜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后,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qū)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nóng)業(yè)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
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里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 篇9
一年一度的臘八節(jié)又到了。在中國民間的節(jié)日中,臘八節(jié)雖不及春節(jié)、中秋、端午、重陽等那樣熱鬧隆重,但由于歷史悠久,傳說動人,還是頗有影響的。今天就是臘月初八——臘八節(jié)。
一大早,媽媽就把我叫了起來,說是要帶我去姥姥家去,我聽后立馬就起來了,隨著媽媽到了姥姥家。到了姥姥家后已經(jīng)快要到中午了,姥姥和媽媽便去了廚房做飯,我便和小弟玩兒,不一會只見媽媽端著一大碗粥從廚房走了出來,我好奇的看了看粥里邊的東西,發(fā)現(xiàn)里邊是一些大麥米、白云豆、赤豆、綠豆,和花生、棗、杏仁、核桃、栗子、蓮子、百合、桂元肉、葡萄干以及各種各樣的米和豆子等組成。
我問了問媽媽,媽媽說:“這是臘八粥。”我又問媽媽:“這臘八粥是怎么來的呢?”媽媽說:“臘八節(jié)本是佛教的節(jié)日。據(jù)印度佛經(jīng)記載,釋迦牟尼在成佛之前,曾經(jīng)出家修道,但是經(jīng)過了6年的苦行生活,他仍然沒有能在精神上擺脫對人生的各種苦惱。
這時他已經(jīng)饑餓疲憊到了極點,幸好有一個牧女給他送來了奶粥使他恢復了體力。然后他又到河中沐浴,洗去了身上的污垢,最后在菩提樹下靜思7日7夜,終于覺悟成佛。于是佛教使把這一天作為“成道節(jié)”來紀念。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后,中國佛教徒認為釋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臘月初八,遂以“臘八”為成道節(jié)。古時候,每逢這一天,各寺院都要誦經(jīng)紀念,并且仿效牧女獻乳糜事,以各種香谷、果實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
我聽完媽媽的說法后立即上網(wǎng)查了一些關(guān)于“臘八節(jié)”的資料,原來臘八粥,民間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時代不同、地域不同,臘八粥的吃法和做法也不同。民間最初只是在臘八這天,用紅小豆煮粥。
查完后,我不禁感嘆起來,原來“臘八節(jié)”還有這樣的習俗。我暗暗發(fā)誓要好好學習,多多了解我們中國的習俗。
【臘八節(jié)的習俗作文(精選9篇)】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