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立秋有什么習俗
今年8月8日是立秋。作為秋天的開端,民間流傳著很多習俗,今天小編為您介紹立秋的習俗,快來看看你都知道這些習俗嗎!
【1】立秋有什么習俗 | 【4】立秋有什么講究 |
【2】立秋有什么飲食習俗 | 【5】秋后進補正當時 |
【3】立秋國內(nèi)各地飲食習俗 | 【6】二十四節(jié)氣之立秋 |
1、懸秤稱人
清朝時,那時嘉興的民間流行在這天以懸秤稱小孩的體重,再將體重與立夏時的對比來檢驗肥瘦,體重減輕叫叫“苦夏”。那時的人們認為,既然瘦了就需要“補”,也就是立秋時俗稱的“貼秋膘”。
2、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說的是天涼以后,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不過,許多網(wǎng)友表示,現(xiàn)在的生活不比從前,平日里已經(jīng)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養(yǎng),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別食補。
3、立鰍
無錫人還有一種有趣的說法,就是立秋這天會見立鰍。如果秋季有大風大雨,立秋這天稻田里的泥鰍就會在水里立直。所以每到立秋,有經(jīng)驗的老無錫人都會抓一條泥鰍放在水里,預測這個秋天會不會有大風大雨。
4、稱水
以前,宿遷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裝滿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樣,然后稱重。如果裝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多,有可能形成秋澇。在淮安,湖上漁民也有立秋稱水之習,根據(jù)水質(zhì)輕重,推測秋水漲落,水重則是不祥之兆,舊有秋水漲,賣漁網(wǎng)之說。
5、祈福
在常州的武進地區(qū),立秋會舉辦秋會紀念猛將菩薩,祈求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另外,由于古時候,常州經(jīng)常發(fā)生蝗蟲災害,在立秋當天農(nóng)民也會往稻田里插上三角旗,驅(qū)趕蝗蟲。在鹽城的民間也流傳著“爭秋奪!钡恼f法,這至少有兩三千年的歷史。
6、啃秋
在老南京立秋節(jié)氣上,有著“啃秋”的習俗,“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老南京有一種民俗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啃秋”,據(jù)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南京吃西瓜啃秋的習俗在古時就有了。傳說明代時有一年,南京城里許多人長了癩痢瘡,有人便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讓“癩痢”落疤自愈的故事多吃西瓜,結(jié)果瘌痢瘡果真好了。因此人們就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習俗。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币灿杏忧锾斓絹碇。
每年立秋這天,家家戶戶都會買上足夠的西瓜,一家人圍著桌子“啃個夠”。過去立秋之后西瓜就下市了,不像現(xiàn)在一年四季都能買到西瓜。所以,如果立秋這一天不“啃”夠的話,就將再等上1年了。現(xiàn)在,不少南京人仍保留著立秋“啃秋”的習俗。
7、秋后十八盆
秋后十八盆,是老南京(特別是老城南人)的一句俗語,其意何解?說的是,從立秋這日算起,因為天氣仍然頗熱,每日依然還得沖澡,要洗完了十八天,天氣才轉(zhuǎn)涼。
也就是洗完了十八盆的洗澡水才會從處暑漸漸到白露、秋分節(jié)氣,這時才談得上天氣真正轉(zhuǎn)涼快,正如南京老話“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的意思一樣,立秋后洗完十八盆洗澡水,那才真的是轉(zhuǎn)涼爽的日子。
8、貼秋膘
南京有句農(nóng)諺說:“入伏下雨伏里旱,立秋下雨吃好飯”,在老南京民間還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立秋時的體重與立夏時的體重對比。因為人到夏天天氣熱,本就沒有什么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這種減輕叫“苦夏”。
瘦了當然需要“補”,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yǎng),補償夏天的損失,而這個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吃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講究一點的人家吃白切肉、紅燜肉,以及肉餡餃子、燉雞、燉鴨、紅燒魚等,“以肉貼膘”。
9、秋忙會
老南京還有一個立秋盛會“秋忙會”,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基本消失了。啥叫秋忙會?秋忙會是為了迎接秋忙而做準備的經(jīng)營貿(mào)易大會。在以前其他地方也有與廟會活動結(jié)合起來舉辦的。
在一年一度的秋忙會上,南京人將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交流”出去,把自己想要的物品“交流”進來。在以前規(guī)模很大,和夏忙會一樣,有騾馬市、糧食市、農(nóng)具生產(chǎn)市、布匹、京廣雜貨市等。過會期間還有戲劇演出、跑馬、耍猴等文藝節(jié)目助興。
10、搶秋膘
立秋這天東北人通常會“抓秋膘”,希望多吃肉、多長膘,山東人還有在這一天吃餃子的習俗,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立秋當天,年紀稍大的人會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滿五谷雜糧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過后五谷豐登。而大多數(shù)人家會在立秋時刻過后,剁肉餡包餃子,全家人圍在一起“咬秋”。
如果您閑來有空,親自下廚房包餃子吃,那不妨在和面的時候下些工夫,在和餃子面時,每500克面加1顆雞蛋,用這種方法和出來的面,蛋白質(zhì)含量會增多,包餃子時,您會發(fā)現(xiàn),抓在手里的面不“較勁”,容易捏合;當餃子下鍋煮時,蛋白質(zhì)就會收縮凝固,使餃子皮變得結(jié)實,不易粘連。這樣下鍋后的餃子不會“亂湯”;餃子出鍋放涼后也不會“坨”在一起。想讓肉餡熟得快些,可以在水里加些醋。
11、減秋膘
我國東北地區(qū)立秋有吃黃瓜的習俗,希望人們永保苗條身材。立秋這天有“胖人吃黃瓜,瘦人吃肉”的說法,吃黃瓜預示著能減肥。
夏天天氣炎熱,能量消耗較大,人們普遍食欲不振,造成體內(nèi)熱量供給不足。到了秋天,天氣轉(zhuǎn)涼,人們的味覺增強,食欲大振,飲食會不知不覺地過量,使熱量的攝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氣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減少。另外,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來,人體內(nèi)還會積極地儲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體攝取的熱量多于散發(fā)的熱量。
在秋季,人們稍不小心,體重就會增加,這對于本身就肥胖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威脅,所以,肥胖者秋季更應注意減肥。首先,應注意飲食的調(diào)節(jié),多吃一些低熱量的減肥食物,如黃瓜、赤小豆、蘿卜、竹筍、薏米、海帶、蘑菇等;其次要增加活動量,達到減肥的目的。
1、吃西瓜
江蘇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稱為啃秋。而立秋這天,也往往是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們覺得立秋后,早晚天氣變涼,吃涼的東西會對腸胃產(chǎn)生影響,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2、食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3、吃清涼糕
在金華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涼糕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習俗。何為清涼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狀,倒在碗里。待第二天早上,結(jié)成一整塊。遠看似一塊圓潤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塊,撒上白糖、醋、薄荷,清涼爽口、酸甜開胃。
4、吃“福圓”
立秋節(jié)氣是臺灣龍眼的盛產(chǎn)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5、食小赤豆
從唐宋時起,還有在立秋,必須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風俗。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時要面朝西,這樣據(jù)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6、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秋天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fā)期,很多地區(qū)的民俗帶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四川、山東是這一類民俗的典型代表。
7、吃餃子
沈陽立秋當然要“搶秋膘”包餃子(吃黃瓜會越來越瘦,吃茄子會越來越胖)。在東北有句俗語:坐子不如躺著,好吃不如餃子。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8、吃雞蛋
此外,立秋這天,在我國其他地區(qū)還有吃雞蛋、桃子等習俗。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yǎng)心的功能。雞蛋不傷脾胃,嬰幼兒、孕婦、產(chǎn)婦、病人等都適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個比較合適。
9、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個傳說。傳說明朝大將徐達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將常遇春手下有個兵,偷了農(nóng)民的一個香瓜。常遇春治兵非常嚴格,要把偷瓜的那個兵處以死刑。這時,農(nóng)民出來了,說元大都有習俗,立秋拾瓜不算偷。常玉春聽到這話,就赦免了那個兵。沒料到,一說立秋拾瓜者無罪,其他士兵都開始搶瓜。為了犒勞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貼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傳了下來。
10、吃南瓜
立秋人們要吃南瓜,此食物被認為是“搶秋膘”的首選食物。這是由于入秋以后,氣候干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fā),身體容易出現(xiàn)燥熱情形。而南瓜具有潤燥的功效,同時能給人以飽腹感,認為吃了南瓜能夠儲備過冬的能量。當然南瓜的功效遠遠超過這些了,中醫(y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jīng),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的功能。
1、東北——餃子
東北人一般在立秋吃餃子,還有“搶秋膘”的習俗——誰搶到別人碗里的餃子,誰就會身體健壯。
2、北京——“貼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按照老北京的習俗要吃肉食,即“貼秋膘”。京城一些老字號肉食柜臺前,選購肉食制品的顧客就會排起了長隊!∫坏┝⑶,雖仍然很熱,而人們的身上再無濕粘不適之感,畢竟涼爽的秋天快要到了。于是就開始萌發(fā)了要做點好吃的想法,以補償入夏以來的虧空,吃什么呢?最解饞的是燉肉!用吃燉肉的辦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補回來,所以叫“貼秋膘”。
3、天津——“咬秋”
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來春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4、山西——小米粥
山西人習慣在立秋這天吃小米粥,調(diào)養(yǎng)夏熱帶來的腸胃損傷。在山東膠東地區(qū),立秋時會將磨好的豆渣與應季的青菜合煮成有淡淡香氣的豆菜,“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應時吃豆渣也有養(yǎng)胃防腹瀉的功效。
5、山東——吃“渣”
山東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這么多食俗大都為防痢疾,足見我國勞動人們對秋季腹瀉的防范意識。
6、江南——啃秋
吃西瓜“啃秋”是主要流傳在江浙一帶的立秋習俗,人們認為可以避免痱子、腹瀉、瘧疾等疾病,也有迎秋之意。但應提醒腸胃不好的人們,不宜盲目跟風大啃西瓜。
除西瓜外,江浙還有吃秋桃、喝燒酒、吞赤小豆的習俗,據(jù)說可以防病消災。在浙江金華,番薯粉做成的涼糕也是立秋這天人們的“心頭好”。
7、四川——喝秋水
對四川老小而言,立秋不能忘的就是“喝秋水”。這里的“秋水”指的是白開水。夏天天氣炎熱,不少人都喜歡喝飲料,以及各種冷飲,但是飲料的熱量太高了,喝完后,完全不解渴,只能解饞。因此,在立秋到來的時刻喝一杯水,夏天積壓的暑氣隨之消除。四川東、西部還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飲一杯,據(jù)說可消除積暑,秋來不鬧肚子。
8、廣東——食秋味
來到廣東,立秋的小吃別具風情。老嶺南人講究“秋風起,食臘味”,鮮亮濃香的臘肉掛滿了市場。
梅州人會打糍粑、吃糍粑,象征家族凝聚,慶祝秋日豐收。汕尾地區(qū)用蔬菜瓜果炒成的菜茶,與親朋好友齊聚喝一杯,消暑又營養(yǎng)。
此外,立秋后天氣逐漸干燥,晝夜溫差變大,中醫(yī)認為,應多吃潤肺食物。梨、蜂蜜、銀耳、蓮子、百合、山藥等,都是清涼潤肺的佳品。
9、臺灣——吃龍眼肉
《臺灣通史·風俗志》中記載,臺灣舊時“立秋之前一日,有司豫塑春牛,置于東郊之外,至日往迓,謂之迎春。男女盛服觀,衣香扇影,雜喧滿道。春牛過處,兒童爭摸其耳,或鞭其身,謂可得福。迎春如在歲首,尤形鬧熱,宛然太平景象也!绷⑶飼r是臺灣周圍海域的立翅旗魚、小串、烏賊、鰆、蝦的產(chǎn)期,也是臺灣龍眼的盛產(chǎn)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有俗諺: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1、宜祛暑滋陰,立秋之后,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
2、調(diào)理脾胃,實際上立秋后很長一段時間,氣溫還是較高的,空氣濕度也較大,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調(diào)理脾胃應該側(cè)重于清熱、利濕、健脾,以使體內(nèi)的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3、心理調(diào)適,晝夜溫差的展開,會使人體新陳代謝和生理機能都受到抑制,導致機體功能紊亂,進而使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集中,甚至還會出現(xiàn)心里煩躁、多夢、失眠等一系列癥狀,即人們通常所說的“低溫抑郁癥”。
立秋是農(nóng)家重視的大節(jié)氣。“秋前北風秋后雨,秋后北風干河底”,即指立秋前刮北風,秋后必會下雨;立秋后刮北風,則冬天可能會干旱。對于過去只能靠天吃飯的農(nóng)人來說,立秋的意義可就不僅僅限于吃了。萊西地區(qū)則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按照中醫(yī)理論與中華養(yǎng)生學,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jié),這既是對夏季損耗的彌補,也是為冬季貯存體能、積蓄能量的需要。秋季進補應選用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比如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山藥、扁豆、銀耳、百合等,均可起到滋陰、潤肺、養(yǎng)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秋天果實大量成熟,瓜果、豆莢類蔬菜種類很多,魚、肉、禽、蛋也比較豐富。人們選擇食物的范圍擴大了,但要注意平衡膳食。多吃溫、軟、淡、素、鮮的食物,生津、潤燥的新鮮蔬菜和時令水果,避免涼、燙、硬、辣及油膩的食品,忌暴飲暴食,“飲食有養(yǎng),貴在調(diào)配”。
總之,秋季養(yǎng)生應以“平衡膳食、辨證配膳”為原則,進行合理的膳食搭配,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方略。
今年8月8日是立秋。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每年8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135度時為立秋。立秋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三個節(jié)氣,是秋季開始的節(jié)氣。立秋(節(jié)氣)以后,秋后下一次雨涼快一次,因而有“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說法。
立秋后雖然一時暑氣難消,還有"秋老虎"的余威,但天氣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氣溫的早晚溫差逐漸明顯,往往是白天很熱,而夜晚卻比較涼爽。
立秋以后的持續(xù)高溫天氣,被大家稱為“秋老虎”。但是在氣象學上,為了統(tǒng)計觀測數(shù)據(jù)的便利,給“秋老虎”下了定義——“立秋”后連續(xù)5天氣溫超過35℃。閏九月只是農(nóng)歷上的安排,因此對于陽歷的天氣沒有影響,平時陽歷9月入秋,今年還在陽歷9月入秋,市民不用擔心遭遇兩個“秋老虎”。
【立秋有什么習俗】相關(guān)文章:
立秋習俗吃什么08-08
立秋有哪些習俗01-27
立秋習俗:立秋過后該吃什么01-27
立秋習俗吃什么養(yǎng)生01-27
立秋的習俗有哪些活動01-27
立秋習俗作文參考各地立秋吃什么01-29
立秋節(jié)氣習俗吃什么01-27
2015年立秋習俗吃什么01-27
南方立秋習俗喜歡吃什么?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