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推薦】民風的作文集合八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民風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民風的作文 篇1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便筱笾腥A,盛開著五十六多各具特色的民族之花。他們衣著不同,住所不同,食物不同,處處顯示著中華文明高貴深厚的文化底蘊。
土家族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龍山、永順、保靖、古文等縣和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來風、鶴峰、宜恩、利川、恩施等縣(市),重慶市的酉陽、秀山、黔江等縣,以及貴州省的印江、沿河等縣。土家族主要從事農業(yè)?椑C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tǒng)工藝。土家族的傳統(tǒng)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的民錦。土家族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每桌七碗,九碗或十一碗,但無八碗十碗,因為八碗被稱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回避“八”和“十”。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tǒng)節(jié)日,尤其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和菜是土家族民間逢年過節(jié)必不可上的大菜。每年農歷二月二日被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菜。端午節(jié)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用一個巨大的蒸籠裝滿了糯米,把蒸熟的糯米倒在舂石里用竹子舂成粘稠狀,幾個土家族姑娘圍成一團,把糯米捏成餅狀,裹上芝麻即食。
美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那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畫,反映了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
民風的作文 篇2
秉禮勤勞——嘉興介蘇杭間,“土膏沃饒,風俗淳秀”,“不憂凍餒”!捌渌咨訇幗啤保澳鼙Y義,務耕織”,“尺寸之土必耕,機軸之聲不絕”。
秀慧工巧——嘉興“士美民秀”,“人性柔慧”。其智秀不僅表現在人的聰慧文雅上,而且表現在精于勞動制作。歷史上,嘉興的農業(yè)、手工業(yè)技術水平高,且多創(chuàng)造。元代,除絲綢制品以外,漆器和金銀器皿都精美絕倫,如傳世的西塘派剔紅漆器,朱碧山銀槎杯都是國寶,形成了“百工技藝與與蘇杭等”的局面。
崇文好學——嘉興自古“罕習軍旅,尤慕文儒”, “文賢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在宋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興于學,處廛者亦類皆鴻生碩彥”。 “衣冠之物,煥然可觀”。“好讀書,雖三家之村必儲經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孫讀書”。
進取求新——嘉興因地處兩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質,樂于接受新生事物,適應潮流,開通風氣。南宋時嘉興成為畿輔之地及 “龍興之地”,嘉興人抓住這個機遇“善進取,急圖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時期文學藝術的開宗立派,也是這種進取求新傳統(tǒng)的延續(xù)。
嘉興民間習俗與當自然地理條件和民風民性有著巨大的關系,是當地民風的在生產、生活等社會實踐中的特定表現形式,也是地方文化、民間文學的一種重要載體。這些風俗習慣有的是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有些是官方推行、約定俗成的。
嘉興民俗大致可以分為生產習俗、生活習俗、禮儀習俗、歲時習俗
聽爺爺說,春聯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宋代詩人王安石在《元日》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边@首詩中的新桃和舊符便是春聯的原型了。春聯也是對聯的一種,其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從五代十國時開始,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但它的最鼎盛時期還在明清兩代。傳說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定都金陵后,在一年除夕之前,傳旨金陵等地:“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除夕夜,他親自微服出巡,以體實情。一次他發(fā)現一家未貼春聯,問后方知是一閹豬者,不知該怎么將自己的經營內容寫進聯句。朱元璋聽后,尋思片刻,為閹豬者題聯曰:“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庇纱丝梢姡煸斑@位馬上皇帝,在弘揚和發(fā)展春聯事業(yè)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到了康乾盛世,春聯藝術日見完美。不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具有一定的水平?滴跻彩亲摰母呤,他題的鎮(zhèn)江金山七峰閣聯,便是一副很好的摘句聯:“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春聯發(fā)展到今天,已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春聯這一古老的長青之樹,必將在新的世紀中展示誘人的姿容。
民俗之二――帖門神。門神也是和春聯有著同樣地位的一件春節(jié)必備品,但是隨著文化的發(fā)展,它已經不多見了。我個人認為它的衰弱應該是因為現代建筑對于大門的改革,門神的畫像很難在這里找到一席之地,便逐漸消散了。經過多方尋找,我終于看到了它。聽賣畫人介紹,這是神茶及郁壘的畫像,他們一個手執(zhí)鋼鞭,一個腰帶鐵锏,大有怒發(fā)沖冠之勢。通過資料,我了解到,在上古的時候,有神萘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采摘野果,摘種桃樹生活。在度朔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一天,鬼王想在這里偷些桃吃,便叫小鬼去摘,但卻被兩兄弟打了一頓,鬼王一氣之下,現出原形,在晚上闖進了兩兄弟的住所。兩兄弟沉著冷靜,制伏了鬼王,把他扔去喂了老虎,眾鬼便對他們俯首聽命。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桃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后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茶、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
民俗之三――帖窗花。中國剪紙藝術是一門古老的手工藝術,也是我國一種優(yōu)美的民間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根植于廣大人民群眾之中,歷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流傳至今已經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剪紙藝術作為民俗的一部分,在民間正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存在、發(fā)展著,時至今日它的旺盛的生命力得到了極大的顯示。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把剪刀,一張小紙,就能裁出具有濃厚生活氣息的剪紙作品。如小狗、小羊等十二生肖之中的動物,它們各個惟妙惟肖,猶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在春節(jié)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我們就能在各家各戶的窗戶上看到各具特色的剪紙作品――窗花。
民俗之四――年畫。除了在門口貼春聯、掛門神,在窗戶上貼窗花,欣賞年畫也是春節(jié)的一件大事。這一張張年畫為家家戶戶增添了幾分和諧安詳的氣息。舊時,家家戶戶在春節(jié)里,由大門到廳房,都貼滿了各種花花綠綠,象征吉祥富貴的年畫,新春之所以充滿歡樂熱鬧的氣氛,年畫起了一定的作用。大抵比較富貴人家,在廳房總喜歡懸掛老壽星、紫微星、福、祿、壽等。梅蘭竹菊等花鳥圖,自然亦在歡迎之列。現在街市上較常見的就有《子魚臥蓮》(一個胖娃娃,手抱著一個大金魚,臥在連花上嬉戲)、《鳳凰來儀》(圖畫左側有一巖石,上立以五彩風,右兩少年,互相談論 附圖)、《年年有余》了,或是描寫《白蛇傳》、《西游記》、《水滸傳》里的故事情節(jié)的年畫。
民風的作文 篇3
大家都知道回族,是我們中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在甘肅、新疆、青海、河北以及河南、云南、山東也有不少聚居區(qū);刈迨腔鼗孛褡宓暮喎Q。其先民主要是13世紀蒙古人3次西征后大批東遷的“回回”人,以及遠在唐宋時期僑居中國東南沿海的林“蕃客”,在長期歷史過程中通過通婚等多種因素,并吸收了、漢、蒙古、維吾爾族等生活習俗,逐漸形成了回回民族。漢族為回族的共同語言;刈逵行〖、大分散的居住特點。在內地,回族主要與漢族雜居;在邊疆,回族主要與當地少數民族雜居;大都分布于水陸交通線上,因此經濟文化較為發(fā)達。
回族主要從事農業(yè),有的兼營牧業(yè),手工業(yè)。回族還擅長經商,尤其以經營飲食業(yè)突出;刈宸植驾^廣,食俗也不完全一致。如:寧夏回族偏愛面食。喜愛面條、面片,還喜愛吃調和飯。甘肅、青海的回族則以小麥、玉米、青稞、馬鈴薯為日常主食。油香、馓(san)子是各地回族喜愛的特殊食品,是節(jié)日饋贈親友不可少的。城市的回族一年四季習慣飲用奶茶。肉食以牛、羊肉為主,有的也食用駱駝肉,食用各種有鱗魚,如北方產的青魚、鰱魚、鰉魚等。
你們知道嗎?鴿子在甘肅區(qū)的回族中被認為是圣鳥耶,可以飼養(yǎng),但不能輕易食用。如果有危重病人,還得征得伊瑪目,就是宗教職業(yè)者的同意,才可以把鴿子作補品食用呢!回族的飲料比較講究,凡是不流的水、不潔凈的水就不飲用。更加忌諱人在飲水源旁洗澡、洗衣服、倒污水呢!
還有,回族也很喜歡飲茶和用茶待客,特別是西北地區(qū)回族的蓋碗茶很有名和寧夏回族還飲用八寶茶罐罐茶也很有特色哦!
民風的作文 篇4
提起放風箏,同學們都會很興奮吧?
是的,我也很喜歡放風箏。每年的清明左右,是放風箏的最佳時節(jié),爸爸都會帶我去放風箏。
今天,爸爸就要帶我到世紀廣場去放風箏了,我急切地等待這一時刻的到來,恨不得像風箏一樣一下子飛到世紀廣場。
世紀廣場終于到了,爸爸拿出我們的“長龍風箏”,我?guī)桶职謱L箏一節(jié)一節(jié)仔細地理順好,爸爸把粗粗的呢絨線上的鉤子掛在“龍頭”的掛鉤上鎖定。我便拿著“龍尾”,向后面一步一步地移動,爸爸拿著“龍頭”也向他的后面移動,待將“龍身”拉直后,我們默契地等待著稍大一點的好風的到來,因為“長龍”需要較大一點的風力才能起飛。
好風來了,爸爸迅急地把“龍頭”向上一拋,手拉著呢絨線,緊盯著它的起伏,倒著身子后退著小跑起來。就在爸爸拋“龍頭”的瞬間,我將“龍尾”平穩(wěn)地向上一托,風箏便隨著爸爸的掌控,稍微有些沉重地飄了起來,漸漸地升高,漸漸地輕穎,它一直攀升,進而由大變小,越來越高,越來越遠,越來越瀟灑了。
我們的“長龍”在天上隨風起伏,上下舞動,左右地搖首擺尾。爸爸緊握著線拐,努力地壓線、松線、收線、放線,動作嫻熟優(yōu)美,灑脫自然。
爸爸看我怔怔的樣子,像是看透了我的心思,笑哈哈地對我說:“兒子,不要急,你長大了,肯定會比我會放風箏的!”我轉過神來,堅定的說道:“我一定會像爸爸一樣,將風箏放的又好又高!
我望著天上的“長龍”,自豪于我是龍的傳人,中華是龍的故鄉(xiāng),中國人自古就有龍的精神。是龍,就要凌霄九天,是龍,就要有凌云的壯志,是龍,就要自強不息。
清明放風箏,使我明白了,龍要翱翔云天,就必須有一個湛藍的天空。我是一只有待騰飛的雛龍,我的天空就是浩瀚的知識空域。
民風的作文 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备鱾地區(qū)都有著不同民族風俗,不同民風民俗可以很好地體現出一個地域的傳統(tǒng)文化。我們黃石的春節(jié),便別有一番風味。
黃石的春節(jié),現如今基本是從臘月三十除夕夜開始的。為了做好一年的團圓飯,在這之前,人們早已準備好了年貨。這一天下午,一家人無論工作多忙,都要回來吃一頓團圓飯。年飯的菜可豐盛了,什么香腸、魚肉、海鮮、山珍等等,其中有兩樣菜是必不可少的,一樣是丸子,有魚丸子、肉丸子、藕丸子等等,這些丸子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的生活;一樣便是魚,這條魚叫做“聽話魚”,一般人們不去吃它,讓它聽著人們在餐桌上述說著過去一年的喜怒哀樂,也象征著這家人年年有余(魚)。吃年飯還有一個特點——熱鬧。大家團聚一桌,隨著長輩的幾聲簡短的祝酒詞完后,大家紛紛“開戰(zhàn)”,然后互相祝酒,談天說地,對酒當歌,時不時發(fā)出爽朗的笑聲,小孩子們乘著長輩們說得起勁,還要偷偷地鬧一鬧。
到了“春晚”開始的時候,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jié)聯歡晚會。到了十一點鐘左右,街上就不知哪家哪戶,帶頭放起了鞭炮,當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一下子四面八方都響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天上更是閃爍著叢叢煙花,天空都被照亮了。黃石這個一直平靜的城市如今也是掀起了滔天巨浪,整個城市沸沸洋洋的,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臉。這當真和王安石說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北夼诼曇恢背掷m(xù)到新年的鐘聲敲響,才漸漸平息,整個城市又慢慢歸于平靜。
大年初一,本來一片寂靜的城市,又被 一陣陣鞭炮聲吵醒。人們紛紛起床,準備好后,帶著小孩子到各個親朋好友家里拜年。雖說要到處奔波,但孩子們也很興奮,畢竟那個親威不會給孩子們的壓歲錢呢?孩子們一個個拿著紅包,吃著糖果,雙腳再累,臉上的笑容也是甜的。真是“只要肯給‘壓歲錢’,‘加班加點’無所謂!笨峙逻@一天才是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候。
大年初一的街道上,到處都是昨夜燃放的鞭炮,不過有個說法,這大年初一的鞭炮掃不得,不然就會把一年的財運給掃走了。所以,人們很少去掃,也想發(fā)發(fā)小財。過年期間,街道上時不時會有幾個玩龍的隊伍,出來耍鬧一番,給新春佳節(jié)多添幾分熱鬧的色彩。
正月十五這一天是元宵節(jié)。舊社會人們要吃著美味的元宵,還要逛燈會,看花燈。鄉(xiāng)村到了這天,孩子們要把自己做的各種各樣的燈籠點燃,舉著燈籠從村頭竄到村尾,從村東跑到村西,給每家每戶拜年。而幾十年后的今天,人們一樣吃著元宵,但沒有花燈可看了,人們聚集在空曠地放孔明燈。放孔明燈時,人們會在孔明燈上寫下美好的心愿,為來年許下一個心愿。人們把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愿望寄托給孔明燈,都希望心愿成真。人們接二連三地放起了孔明燈,抬眼望去,天上那火紅的'孔明燈勝過天上的繁星。
如今的春節(jié),雖然少了幾分代代相傳的古老“年味”,卻多了一分當代社會的氣息,讓人們時刻感受到社會的進步,國家的繁榮昌盛。
民風的作文 篇6
重陽節(jié)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jié),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于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tài)。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jié)里,觀賞菊花成了節(jié)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后,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jié)前后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jié)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jié)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jié)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jié)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民風的作文 篇7
每到過年,最高興的事莫過于在自家院子里觀看舞龍了!舞龍是要預約的,過完小年,家人就早早地把貢品準備好,在家里激動地等待龍燈的到來。經過漫長的等待后,大年初一終于到來了。舞龍的人一到,我們就高高興興地跑到院子里觀看,龍還沒開始舞,院子里的人就激動的不得了。鞭炮響起了,龍也開始飛騰,鞭炮放得越響,龍也舞得越歡!
“喲呵·……”只聽領隊一聲吆喝,龍頭抬起來寓意龍醒了。然后身子也一點點地動了起來,隨著噼里啪啦的鞭聲,龍開始飛騰了。鞭炮燃起縷縷輕煙,巨龍在這云間飛騰。周圍的小孩們都高興地跳了起來,大人們臉上也都洋溢著快樂。爺爺拉著我的手,在龍的身體下鉆來鉆去,此刻好像自己也飛起來了一樣。
鞭炮聲越來越響,我害怕地捂住耳朵,卻又止不住那種興奮的感覺。只見一位身穿黃袍、手持龍棒的老先生走到龍頭前,雙手作揖,嘴里念念有詞,雖然一些句子沒聽懂,但他那莊嚴鄭重的樣子讓我大氣都不敢出。接下來,只聽他身后的一群人“嘿"的一聲,鞭炮越發(fā)地響了,滿天都是煙花。龍也舞得更歡了,龍頭跟隨著“龍珠”的人,旋出一個又一個優(yōu)美的弧線,龍身隨著鑼鼓的節(jié)奏,一圈圈地旋轉,時而俯沖,時而昂首,場面甚是壯觀。
當龍尾和龍頭相對時,也就是高潮時,我們紛紛拿出煙、肉、魚、雞、鴨這些準備已久的貢品,莊重地放到前面那張大的黃色桌子前擺好。聽姥姥說,人們之所以這樣敬龍、愛龍,是因為傳說龍是神,有替天行道、降災賜福和支配乾坤的巨大力量和權勢。所以它可以讓天下有九年水災,七年旱災。但是我們如果敬重它的話,它也可以保佑我們幸福平安。所以人們覺得龍有威可敬,有德可懷,便著意求龍祛禍布福。大人們紛紛領著小孩子們虔誠地磕頭作揖,心里默默地祈禱著新年新氣象。
“砰!”隨著一聲巨響,一朵巨大的煙花散開,金色的陽光映襯著,仿佛化成了千萬條新的希望墜落下來。剛才的那位老先生拿出了一大堆紅布條,說是能保平安。平安誰不想要啊!大人小孩便一窩蜂地擁了過去。
那條黃色的龍圍著院子游走了一圈,又游向別處了,我們當然是不會善罷甘休,于是也跟著那條可以保平安的龍走到另一個地方。但不論走到哪里,人們對它的喜愛是不變的,對生活的美好期待也是永遠不變的。
民風的作文 篇8
“56個民族一家兄弟,愛我中華,愛我中華……”。家喻戶曉的一首經典之作,流露著一個國家,團結、繁榮、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屬王國”,“動物王國”……當然也是少數民族最多,鄉(xiāng)土民風忒別純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頗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 云南只可會意不可言傳,需要切生去看,去聽,去感悟。應為云南風景數不勝數,豐富多彩,就用德宏舉例詮釋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個美麗的地方,有“孔雀之鄉(xiāng)”,“日光之城” ,小小城市,各種名族和諧,快樂,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勞做,長久以來,走了她們獨特的飲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 金孔雀,展翅開,傣家的竹樓,傣家的小竹帽”…聽這首歌,我總會有身處其景,聽著娓娓動聽的葫蘆絲,看著溫文爾雅的傣家少女竹樓河邊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萬人狂歡“潑水節(jié)”,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覺,這個節(jié)日有美麗傳說。潑水節(jié)向她們潑水,是發(fā)表對他人的美好祝福,樣樣好的意思。她們她們在歌在舞,她們名族獨特的舞姿,伴隨圣水,一起狂歡三天。驅走夏日的炎熱,迎來清涼夏日。 節(jié)日說了,下面說說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馬當先的應該是烤乳豬,皮脆肉鮮,在家獨特沾水,風味十足,回味無窮。然而,薩斯這道美味佳肴也是當仁不讓的,她永遠吃不膩,吃了還想吃,爬朗菜,牛犢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鄉(xiāng) ”,美在勐弄,有原生態(tài)風景,有回味無窮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賽,也在冉冉…… 民風民味,非一般感覺,身處其景,民情暖暖。
【民風的作文】相關文章:
陜西的民風民俗作文-民風12-22
民風的作文01-23
民風作文12-20
有關民風的作文:開封的民風習俗11-12
有關民風民俗作文400字-民風01-22
民風民俗作文08-05
民風的盛宴作文05-19
民風民俗作文「精選」07-13
民風民俗的作文03-26
民風民俗作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