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風民俗作文必備(7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經?吹阶魑牡纳碛鞍,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chuàng)造性。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風民俗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民風民俗作文 篇1
現(xiàn)在最近的節(jié)日就是清明節(jié),就說說它的風俗吧。清明節(jié)又叫踏青節(jié),在這一天里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要忌使針,忌洗衣,有一些地區(qū)婦女忌行路。而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水果、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的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節(jié)又名踏青節(jié)的原因是,那時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季節(jié),也正好是人們春游又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在這個節(jié)日里,有些人擁有了親人在身邊的那種親切感,有些人擁有了春游時接近大自然的那種歡悅感,讓我們祝福所有的人吧。
過年期間,遇上建了新房的、娶了新娘的、新女婿上門拜年的、老人做壽的,竹馬獅燈隊會在主人家玩得更起興、更滑稽,時間也更久。玩的花樣更有針對性,會敬稱為:三星拱照、騎龍送子、五子登科、高堂拜壽之類。主人招待更客氣、更豐盛。由于表演的時間長,白天沒玩夠,晚上會有繼續(xù)表演,引來村內村外更多人的觀賞。所以,春節(jié)期間我們老家一帶的孩子都喜歡成群結隊,爭先恐后地追趕著舞獅隊,跟著看舞獅、看唱戲,就成了他們樂此不疲的最主要的活動。
故鄉(xiāng)的民俗濃郁,人們生活越來越富裕,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多彩。它就像甜在我心頭的巧克力,醇香甘甜,成為了家鄉(xiāng)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每逢春節(jié),我就迫不及待地趕回家鄉(xiāng),不光是為拜年,更是為去品嘗家鄉(xiāng)這醉人的風情!
在我的家鄉(xiāng)——常德,有著十分獨特的民風民俗。
在我的家鄉(xiāng)有著一種獨特的美食——魚糕。每逢佳節(jié),大家總會拿出魚糕來品嘗。它在家鄉(xiāng)人民的眼中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一種象征。
家鄉(xiāng)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特色,就是在每年的十月份,村民們都會齊聚在一起,開一個小型的“跳蚤市場”,大家可以隨意采購別人的農產品。整個集市活動要開展近十天左右,在此期間,大家都會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希望來年的時候能有個好收成。
在這幾天的時間里,大家也都沒有在干農活了,全村人都會用這樣獨特的方式來慶祝今年有了個好收成。
一年又一年,家鄉(xiāng)變了模樣,但在游子們的心中,“家鄉(xiāng)”的情是永遠也不會變的。
民風民俗作文 篇2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一: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周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干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余了嗎?
二是抓周,抓周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說過。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歲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后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后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后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二:
**年的寒假,我與爸爸媽媽參加了牛通社組織的到嘉善碧云山莊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動,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在城市里,過年時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交換紅包……可是,在農村里,過年時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抱著疑惑和好奇,我依次體會了寫春聯(lián)、腌豬肉、做喜餅等年俗活動,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見阿姨先從蒸房把被濕布包裹著的熟糯米與熟梗米拿了出來,再端來一盆熱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后,將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對著我們說﹕“做年糕需要兩種米,分別是糯米和梗米。
人們常常把糯米與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著制作年糕。”緊接著,她教我們打年糕的步驟和要領。
我與其他兩個小伙伴齊心協(xié)力把沉甸甸的木錘高舉到頭頂,跨弓字步,整個人略向后傾,將木槌用力打到飯團上,只聽“砰”一聲,錘子擊向飯團,米粒黏在了一起。接著,我們又使勁擊打,還時不時把飯團翻一個身,將水撒到飯團上防止木槌與飯團黏在一起。
我們四個小隊友一人翻飯團,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還是未俱成形。此時我們已經氣喘吁吁,手腳酸痛了,看來這打年糕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媽媽告訴我,相傳在唐朝時期,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如何將多余的糧食更好地儲存起來呢?于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釀米酒等方法制作風味不同的食物,漸漸地就沿襲成為了年俗文化。從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們的勤勞和智慧,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三:
民俗文化村生活著無數(shù)個少數(shù)民俗,他們和睦相處,團結一致,整天沉浸在歡笑之間……
在清明節(jié)這天,我來到“傳說”中和諧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布達拉宮,哦!不應該是縮小版的布達拉宮。雖小,卻與真的一模一樣:一樣的房頂,一樣的顏色,伴著香氣甜甜的花兒,是那樣美麗!那樣宏偉!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著琢磨著:西藏是美妙的`,拉薩是神奇的,那布達拉宮呢?是偉大的!
北京的長城是獨立一地無二的,舉世地雙的。可現(xiàn)在卻有了一個特小版!從嘉峪關到山海關,一直伴隨著我的步伐與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見長城的盡頭,分明就是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前不見頭,后不見尾。我的心頭怦然一震:我的天啊!這可是特小版啊,連這么小的長城都無邊無際,那真正的長城到底是它的幾倍呢?
秦兵馬俑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規(guī)模宏大。一個個將士們右手持刀,左手持弓,側臥馬背,大喊著:“為國家做殊死拼搏,沖啊!”沙地上塵土飛揚,喊叫聲如五雷轟頂。這個縮小版生動地再現(xiàn)了秦軍昂首挺胸,雄兵百萬的氣勢。我大吃一驚:沒想到秦軍十萬,在刀光劍影的戰(zhàn)場上,也不懼怕,反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一天,我一會兒去了“西藏”,一會兒去了“北京”,一會兒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民風民俗作文 篇3
春節(jié)西固區(qū)福利一校三年級一班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捏泥人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皮影等。還有許多風俗習慣,如春節(jié)放鞭炮,穿新衣,貼對聯(lián),貼窗花;端午節(jié)賽龍舟,吃粽子等。其中,我最喜歡春節(jié)。春節(jié)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春節(jié)的.另一名叫過年。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兇猛異常,長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人們就逃往深山,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一個老人,用門上張貼的大紅紙、屋內的燈火、“噼里啪啦”把“年”嚇跑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lián),燃放爆竹,燈火通明。第二天,人們走親訪友,并以各種活動方式慶祝春節(jié)。小朋友,讓我們把春節(jié)的傳統(tǒng)文化發(fā)揚光大吧!
民風民俗作文 篇4
滿族,正是這56朵花中艷麗的一朵,滿族的服飾特別美。
滿族婦女不纏腳,所有鞋子繡有漂亮的花飾,鞋底中央墊有10公分高的木質鞋跟。滿族婦女穿著這樣的鞋走起路來,可保持昂首挺胸的身勢和腰肢搖曳的步態(tài)。
旗袍是滿族婦女的傳統(tǒng)服飾。她們喜歡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旗袍的特點是立領、右大襟、緊腰身、下擺開叉。古旗袍有琵琶襟、斜襟、滾邊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經改進,腰身寬松,袖口寬大,長度適中,便于行走。已成為中國婦女較通行的服裝。三十年代初受西方短裙的影響,長度縮短,接近膝蓋,袖口縮小。三十年代中又加長,兩邊高衩。四十年代縮短,出現(xiàn)短袖或無袖旗袍。繼后,衣片前后分離,有肩縫和裝袖式旗袍裙等。
滿族婦女的旗袍十分漂亮,男子的`也不錯。
滿族男子多穿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的一種褂子。馬褂后來成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裝。高領對襟,四面開褉,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露出三、四寸,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是大、小袖,F(xiàn)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為了方便騎馬,在長袍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褉的短褂,以御風寒。
滿族男子夏季常戴涼帽,冬季就戴皮制馬虎帽。他們的衣服喜歡用青、藍等色的棉、綢等各種質地的衣料制作,褲腿扎藍色腿帶,腳穿棉布靴,冬季穿皮制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發(fā)。
滿族,是我國其中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是一朵艷麗的花,它有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俗和特色。這些都需要我們慢慢地了解,慢慢地認識。
民風民俗作文 篇5
在茫茫的的大草原上,響徹著蒙古族男兒的聲音。這就是蒙古族的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是蒙古語,“慕”是蒙語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形式。每年六月初四開始。“那達慕”有著久遠的歷史。據銘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記載,那達慕起源于蒙古汗國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大汗時,他為了檢閱自己的部*,每年7~8月間舉行“大忽力革臺”,將各個部落的首領召集在一起,為表示團結友誼與祈慶豐收。起初只舉行射箭、賽馬或摔跤的某一項比賽。到元、明時,射箭、摔跤比賽結合一起,成為固定形式。后來蒙古族人亦簡稱此三項運動為那達慕。
摔跤是蒙古族特別喜愛的一種體育活動,也是那達慕上必不可少的比賽項目。蒙古語稱摔跤為“博克巴依勒德呼”,稱摔跤手為“博克慶”。摔跤手要身著摔跤服“昭德格”。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飾有精美的圖案,圖案呈龍形、鳥形、花蔓形、怪獸形,給人以古樸莊重之感。
射箭是那達慕最早的活動內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他們的經濟生活大體可分為游牧經濟與狩獵經濟兩種。在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以后,雖然狩獵經濟的部落逐漸轉向了游牧經濟,但狩獵時期長年積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領卻保留了下來,以防外敵侵略與野獸襲擊畜群。射箭比賽的規(guī)則是三輪九箭,以中靶箭數(shù)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達慕大會一般舉辦7之9天,蒙古族的男女老少都沉浸在歡樂之中。
民風民俗作文 篇6
每年除夕去田頭祭土地神,以求來年豐收。收割新稻,新米飯先祭祖宗、祭灶神。正月十四晚上,村民手執(zhí)火把、掃帚去田邊燒茅草,謂“迎神驅蟲”。村中第一家拔秧種田(俗稱開秧門)忌“地火日”,以防地火燒死。播種時忌遞秧,以為遞秧易發(fā)手掌風。視婦女跨越農具為不吉利。婦女遇到擱置在道路上的農具須繞道而行。遇久旱不雨,農民即群集向龍神求雨。遇蟲災,迎神驅蟲;亦有把破掃帚倒插田中,意為“請掃帚神驅蟲”。解放后,以上舊俗基本上被革除,科學種田逐漸普及。
農村大都聚族而居,村落朝陽背陰,住房有泥木結構、磚木結構、石木結構等。大多坐北朝南,坐西朝東,坐北朝南謂之“朝南享!保沙,以為正南與南極星相沖克,要絕后,只有庵堂、廟宇、祠堂才朝正南。平房、樓房多為三間一體或三間兩居頭,樓房前后有窗稱“雙口”,只前面有的稱“畚斗樓”。有的.堂屋無樓板,以備紅白兩事。豪富人家深宅大院,有臺門天井。沿海沙地多為草房,通常二間一披,俗稱“稻桶屋”。舊時造屋頗多禁忌,先請風水先生定向,擇日動工。新屋右側不能高出或突出于鄰居的老屋,稱為“左青龍,右白虎”,否則左邊人家要喪丁破敗。上梁時要披紅避邪。上梁后梁上掛一只麻袋,內放一只活雄雞及秤、斗谷麥等避邪物和祭品,梁上貼橫聯(lián),上書“紫微高照”等。拋上梁饅頭,第一雙饅頭由戶主長輩用被單布接住。晚上辦上梁酒慶賀。以為“青龍怕灸,白虎怕臭”,故灶間建在右邊。80年代以來,建房以混凝土結構為主,且多為二層曬臺樓屋,講究寬敞明亮,美觀實用,造屋時求吉利的習俗基本沿用不變。
民風民俗作文 篇7
貼春聯(lián)
春聯(lián)也叫門對,春貼、對聯(lián)、對子、桃符,等等.每逢春節(jié)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lián)貼與門上,為節(jié)日添加喜慶氣氛.
貼福字
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大家要在屋門上、墻壁上,門楣上貼大大小小的“!弊.
拜年
人們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扮的整整齊齊,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我最喜歡的就是除夕了.
因為我喜歡聽那個傳說,我給大家講講吧!
相傳在遠古時候,我們的祖先曾遭受一種最兇猛的野獸的威脅.這種猛獸叫"年",它捕百獸為食,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時,還會闖入村莊,獵食人和牲畜,百姓惶惶不可終日.人和"年"斗爭了很多年,人們發(fā)現(xiàn),年怕三種東西,紅顏色、火光、響聲.于是在冬天人們在自家門上掛上紅顏色的'桃木板,門口燒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這天夜里,"年"闖進村莊,見到家家有紅色和火光,聽見震天的響聲,嚇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來.夜過去了,人們互相祝賀道喜,大家張燈結彩,飲酒擺宴,慶祝勝利.
怎么樣,看了我們這兒的習俗,才知道各地習俗沒多大差別吧!
【民風民俗作文】相關文章:
民俗民風作文11-16
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09-06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10-11
民俗民風的作文(精選)09-27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14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7-20
民俗民風的作文07-26
[經典]民風民俗作文08-09
民風民俗作文(經典)07-05
【精選】民風民俗作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