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鄧綏十二通經(jīng)書的名人故事
鄧綏是東漢和帝的皇后,以謙和忍讓與賢慧而著稱,連臨兩朝聽政而顯其才,可謂中國歷史上一個杰出的女政治家。
在她六歲的時候,就有一個雅號叫“女諸生”,即女秀才的意思。由此可知,她在童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一個很有學問的小才女了。
鄧綏,原籍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公元80年出生在一個貴族世家。她的祖父鄧禹,是東漢的開國功臣,以戰(zhàn)功卓著被封為太傅,晉爵高密侯;她的父親鄧訓,官為護羌校尉;她的母親陰氏,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皇后陰麗華的侄女。
父母的良好素質(zhì),給了她一個穎悟非凡的腦瓜;官宦家庭給予她一個優(yōu)裕的環(huán)境。然而,鄧綏沒有把這些當作嬉戲游樂的資本,而是把它變成了渴求知識的動力。
在她剛剛一周歲的那天,鄧府為她過生日,府中上下都送禮物給她,母親送給她一枝花,她抓過來扔掉了;父親送給她一塊碧玉,她又抓過來扔掉了;其他人送的東西,她連看都不看一眼,就用小手撥到一邊去了。最后,祖母給她拿來一本書,她卻抓過來翻個不停。祖母高興地說:“常言道:‘將門出虎子’,看起來我們家要‘將門出才女’了!睆拇,祖母對鄧綏便另眼相看,十分喜歡,而且承擔了每天教她讀書識字的任務。
小鄧綏的確聰明,過目不忘,祖母每天教十個字,她會十個;教一百個,她能記一百個。到她四五歲的時候,祖母感到再教鄧綏已是力不從心了,索性命兒子給她請來一個家庭老師,開始教她學起《四書》、《五經(jīng)》來。當鄧綏長到六歲的時候,已能誦讀史書;到十二歲時,便能熟讀《詩經(jīng)》、《論語》,而且能解說微言大義。
東漢明帝時重視太學,并在南宮創(chuàng)辦了貴族學校,讓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等子弟入校學習。鄧綏的哥哥們借助陰氏一門的關系,得以到學校讀書。因鄧綏是女孩,不得人校學習。但她不甘心,便找來經(jīng)書自學,遇有弄不明白的地方,便等哥哥們下學回來后請教,她提出的一些問題,往往連哥哥們也回答不出,只好由哥哥帶到學校問老師,然后再來給鄧綏解釋。為此,家中上上下下,都常常在開玩笑的時候叫她為“諸生”。
她的父親見她秉賦不凡,很是器重,每遇到疑難問題,總要先聽聽她的意見后再定。她的母親陰氏見她酷愛經(jīng)書,不習女工,曾責備她說:“你一個女孩家,不學針線,專習經(jīng)書,難道想做女博士嗎?”鄧綏聽了,只是一笑,不做回答。不過,為了不讓母親生氣,她便白天學女工,夜間讀經(jīng)書。
鄧綏自幼不僅愛讀書,且善解人意,從不愿做別人不滿意的事,也不愿說別人不滿意的話。已經(jīng)說過,鄧綏自從生日那天抓了一本書,祖母很是喜歡,主動教她讀書識字。后來,自從給鄧綏請了老師,祖母總覺得不能給孫女做點什么而有些內(nèi)疚。此時,鄧綏雖然只有五歲,對祖母的心情卻體貼入微。為了不讓祖母內(nèi)疚,她便主動去找祖母為自己理發(fā)。
祖母說:“孩子,我年紀大了,眼也花了,理不好,還是讓你母親去理吧!”
鄧綏卻故意撒嬌說:“我誰也不讓理,非讓祖母給我理,就是理得不好看我也高興!”祖母開心地笑了。
從此,祖母便經(jīng)常給她理發(fā)。有一天,鄧綏又來讓祖母理發(fā),祖母令侍女拿來了梳子和剪刀。祖母在這次為她理發(fā)的'過程中,終因人老眼花,不慎用剪刀誤傷了她的前額,痛得她不由得一動,祖母立即停止,吃驚地問:“怎么了,傷著肉了嗎?”
鄧綏強忍疼痛,連忙坐好說:“沒有,理吧!”
左右侍女見了,都未敢吱聲。事后,侍女們問鄧綏:“明明傷著肉了,你為什么說沒傷著?難道你不知道痛嗎?”
鄧綏說:“并非我不知道痛,實因祖母太疼愛我,倘若我叫起疼來,祖母一定會自責難過的。所以,我寧可忍受一點皮肉之苦,也不愿祖母由此而傷心!”
后來家人知道后,沒有不稱贊鄧綏心地善良的。
公元92年,十二歲的鄧綏因其才華和賢慧被漢和帝劉肇選入宮中,立為貴人。由于她自幼知書達理,心胸豁達,人宮后恭順謹慎,進退有法度,深得和帝寵愛。
有一次,她偶患小疾,和帝令她的母親和兄弟入宮探視。鄧綏卻拒絕說:“宮禁至重,外戚人等是不能人內(nèi)的;实鄣男囊,我領了,但我不能因此使陛下有幸私之譏;如果這樣做,連臣妾也要被人說閑話的!庇谑呛偷蹖λ泳粗。
公元102年,和帝皇后陰氏因“巫蠱”案發(fā)被廢,鄧綏被冊立為皇后,她以身作則,提倡樸素節(jié)儉,為后宮做出表率。
公元105年和帝死后,她連著兩朝輔佐幼帝,前后聽政長達十六年。聽政期間,她整頓綱紀,以經(jīng)治國,注重教育,重用人才,勤政愛民,未有大失,充分顯示了她的卓越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