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張煒的故事
獲得中國僑界“創(chuàng)新人才”獎得主的張煒,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今天小編就來分享一下張煒的故事,相信各位讀者會有興趣。
當“淡定”遇上“抉擇”
“云淡風輕”,這是張煒給人的第一印象。她話不多,當你恨不得想傾聽她的所有故事時,她卻淺淺一笑:“我也沒什么特別的故事,就是每天在堅持自己的事情吧。”但如果你認為她只是個溫柔如水的女子,那就錯了。在面對選擇的時候,她會朝著目標一直走,用她自己的話就是“愛鉆牛角尖”。
她的第一個選擇,是從“頂著光環(huán)”的臨床轉(zhuǎn)向了“比較冷門”的藥理。“我發(fā)現(xiàn)很多病人出院時只是有好轉(zhuǎn),并沒有完全治愈,所以想從源頭上去尋找方法。”
一頭扎進藥理界,得到了美國知名教授的青睞,前往耶魯學習工作8年,這是一條足以令所有人艷羨的“陽光大道”了吧?但她卻做了讓人意想不到的另一個抉擇——接受了母校河北醫(yī)科大學的邀請,回國發(fā)展。
“我有自己的理想。美國條件很好,但是工作需要跟著老板走,想做自己的事太難了。”張煒一直向往中醫(yī),想傳承古老的精粹,結(jié)合進自己的研究中。
只有丈夫知道看似文弱的她內(nèi)心有多堅定,陪她一起回了國。她加入了心儀的中西醫(yī)結(jié)合學院,帶了課題組。如今,看著親手組建起來的實驗室,張煒才真切地感受到“回到了家”。
“高冷”界的有心人
“對于‘谷氨酸受體’,我已經(jīng)研究了十幾年,但還是不斷地有新發(fā)現(xiàn)出來。它太神奇了,沒有它就不會有人類。”談到自己的領域,她眼睛里流露出難以掩飾的開心,話也多了起來。
這是個在外行人看來實在“高冷”的領域,她卻樂在其中。
“我喜歡較真,在做不出來東西的時候,總會一直問為什么,一定要弄出個所以然。”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張煒在自己的領域里成長得很快。
美國導師也因為她在讀博期間就發(fā)表了數(shù)十篇論文,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我喜歡這樣勤奮的人。”每每想到導師這句短短的贊美,張煒內(nèi)心就會多一份動力。
翻過了很多獎項的高峰,張煒的日子卻一如從前,看文獻、查資料、做實驗。她每天都跟著時間的腳步工作著,“滴答,滴答”,日子慢慢的,腳印深深的。
清晨四五點鐘,天還只是蒙蒙亮,張煒就已經(jīng)坐在書桌前翻起了資料,這時候是她最好的狀態(tài)。晚上照顧孩子睡著后,她也會再看會兒文獻,才能安然入眠。“工作讓我很快樂,偶爾全家也會一起去爬山,去戶外,這樣的生活我很知足。”
做基礎也有“春天”
“我們就是為臨床大夫服務的。”張煒一字一頓,話語樸實而謙遜。
只是談到這里,她還是略顯無奈。“在國外,‘腦研究計劃’如火如荼地進行,但我國的基礎性研究還是欠缺些。”或許人們的成見在于,基礎科學有點枯燥,更有人說它沒有應用科學“吃香”。
有些人會問張煒這樣的問題,“當你日復一日地埋頭做實驗,還不會被人知曉時,會不會覺得不值?”
面對很多人的關心或是質(zhì)疑,張煒都只是抿嘴一笑,“我相信我們做基礎的也會有綻放光彩的時候,或許我得獎就是一個證明。”
她還是靜靜地堅守在自己的位子上,在心里描繪著屬于自己領域的未來世界。“我也有小‘跨界’,這是我們以后發(fā)展的方向。”張煒會將感興趣的數(shù)學、計算機等學科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希望把基礎的路子做得更寬。
“好好做研究,好好帶學生。”成就只是過往,她的目光只盯在前方。
做基礎也有“春天”,只是這里需要的正是張煒一般平和而執(zhí)著的人。她詮釋了這樣一句話:無論世間他物如何變幻,只要走好腳下的路,成功便會不期而至。
【張煒的故事】相關文章:
李煒殘缺歌詞08-11
同學沈東煒作文09-28
名人張道陵的故事08-07
李煒的造夢者歌詞06-08
張道陵天師名人故事07-05
綱舉目張的成語故事06-17
張建國:嚴謹是我的特質(zhì)故事08-19
李煒全世界都在微笑歌詞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