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人曾國藩四次遇險的故事
導語:曾國藩以一介書生而成為軍事集團首腦,鎮(zhèn)壓太平軍挽救了清王朝,四次遇險,最終均有驚無險,于是成就了一代名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相關(guān)的名人故事,歡迎查閱,謝謝。
曾國藩以一介書生而成為軍事集團首腦,鎮(zhèn)壓太平軍挽救了清王朝,四次遇險,最終均有驚無險,于是成就了一代名臣。
曾國藩(1811-1872)字伯涵,號滌生,1811年11月26日(清嘉慶十六年十月十一日)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府湘鄉(xiāng)縣南一個名叫白楊坪的偏僻的小山村里。他在世時,兼有“中興第一名臣”的桂冠和“曾剃頭”、“曾屠戶”、“賣國賊”的罵名。1853年1月,曾國藩以在籍禮部侍郎的身份任湖南團練大臣,編練湘軍,從此成為太平天國最強勁的對手。曾國藩從一介書生,搖身一變而為一個軍事集團的首領(lǐng),指揮湘軍四處征戰(zhàn),最終鎮(zhèn)壓太平天國,挽救了風雨飄搖的清王朝。這也使得他的名聲威望達到頂點,一度官至直隸總督,成為清王朝最為倚重的漢族官員,死后被清廷追贈為太傅,謚號文正。曾國藩雖然取得了輝煌的個人成就,但是在他十幾年的軍事生涯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其中,有四次遇險差點使得他功業(yè)未成而命歸黃泉。
第一次,靖港大敗。
1854年2月,曾國藩已練成湘軍水陸兵勇各十營五千人,雄心勃勃地進行所謂的“東征”,臨出發(fā)之際,還發(fā)布了著名的.《討粵匪檄》。然而,這次“東征”出師起初并不順利。當他還駐軍長沙時,太平天國西征軍石祥禎部就已經(jīng)占領(lǐng)岳州、湘陰、寧鄉(xiāng)等地,兵鋒直逼長沙。曾國藩派軍進攻寧鄉(xiāng),損兵折將,大敗而歸,初戰(zhàn)敗績。然太平軍情報偵察不明,見湘軍來勢洶洶,以為清軍主力將至,連夜撤到靖港等地。曾國藩急忙派軍進占岳州,以圖扭轉(zhuǎn)湘北敗局。適逢太平軍湖北援軍大至,與湖南太平軍一道圍攻岳州,殲滅守軍大部。湘軍水陸傷亡慘重,逃歸長沙。不久,曾國藩也抵達長沙,以保全省城。是時,長沙清軍“二三千有余,僅敷守垛之用”,力量較為薄弱,而且,由于出征以來連連受挫,官兵心驚膽戰(zhàn),士氣低落,“人自以為必敗”,“聞吹角及火光,皆自驚”,惶惶不可終日。后來靖港民團前來報告說,那里的太平軍人數(shù)較少而且沒有防備,“可驅(qū)而走也”,并稱已經(jīng)搭好浮橋,愿意為湘軍助攻。于是,曾國藩決定對太平軍實施反攻,并改變原先制定的陸路進攻湘潭的計劃,于4月28日親率大小戰(zhàn)船40只、陸師800人奔襲靖港,妄圖僥幸取勝。但是,由于太平軍已作好戰(zhàn)斗準備,更加上天時不利——風速過快,湘軍戰(zhàn)船無法在靖港停泊,只得停靠在靖港對岸之銅官渚。太平軍順風勢焚毀湘軍水師戰(zhàn)船10余只。曾國藩驚悉水師慘敗,急派陸師分三路進攻靖港,企圖挽回敗局。然“陸勇見水勇失利,心懷疑怯”,亦潰散而逃,“爭浮橋,橋以門扉、床板,人多橋壞,死者百余人”。曾國藩見士卒反奔,親自仗劍督陣,并豎令旗于岸邊,上書“過旗者斬”?墒窍孳姳鴶∪缟降,士卒都從旗邊上繞道而奔。曾國藩又羞又憤,遂決定跳水自殺,一死了之。幕僚陳士杰、李元度見他支開隨從,神情有異,遂指使“小委員”章壽麟乘小船悄悄跟在他后面,以備不虞。曾國藩行至銅官渚,章壽麟見他跳水尋死,急忙搶救,將其背負船上,與陳、李一起勸回大營。曾國藩靖港大敗之后,受到長沙眾多官員的參劾。他悲觀到了極點,甚至密令弟弟曾國葆買來棺材,準備自殺以謝喪師敗北之罪。幸而湘軍悍將塔齊布率陸師于湘潭擊敗太平軍林紹璋部,獲得大勝,使得咸豐皇帝對湘軍刮目相看,救了曾國藩一命,也正由于此,曾國藩遂在湖南士紳官員中站穩(wěn)了腳跟。
第二次,湖口慘敗。
曾國藩從靖港逃回長沙之后,即進行嚴厲的整軍,將在戰(zhàn)斗中潰散的營哨兵勇一律裁去不用,僅留下敢戰(zhàn)之士,連他的弟弟曾國葆也在裁撤之列。長沙整軍使湘軍的戰(zhàn)斗力大為提高。在經(jīng)過添募新勇、修補戰(zhàn)船等一系列的休整、補充后,湘軍重新發(fā)動攻勢,經(jīng)岳州城陵磯和武昌兩次大戰(zhàn),給太平軍水師以毀滅性打擊并奪得上游重鎮(zhèn)武漢。咸豐帝被突如其來的勝利沖昏頭腦,賞給曾國藩兵部侍郎銜,并命令他迅速順流東下,進攻江西、安徽的太平軍。湘軍經(jīng)過惡戰(zhàn),亟需休整,但是在咸豐帝的'嚴旨逼迫下,曾國藩只得硬著頭皮繼續(xù)進攻。田家鎮(zhèn)一戰(zhàn),湘軍再給太平軍水師以重創(chuàng),使其基本瓦解。湘軍陸師乘勝連陷湖北廣濟、黃梅,兵臨江西九江城下。太平軍方面,由于上游戰(zhàn)局惡化,石達開再度受命主持西征軍務(wù),督師安慶,與猛將羅大綱共同指揮九江、湖口會戰(zhàn)。太平軍在九江、湖口防線深溝高壘,堅壁不出,使湘軍寸步難行。1854年12月8日,湘軍陸師進攻九江,拉開戰(zhàn)幕,但進攻多日沒能破城,形成相持狀態(tài)。1855年1月3日,湘軍水師進抵湖口之八里江一帶,太平軍早已嚴陣以待。兩軍經(jīng)連日作戰(zhàn),均傷亡慘重。太平軍用于防守湖口的木簰水城被摧毀,石達開立即重筑湖口防線,命人將大船鑿沉載江中,“實以砂石,僅西岸留一隘口,攔以篾纜”。但湘軍也被太平軍的“驚營”戰(zhàn)術(shù)弄得疲憊不堪,由驕而躁,急于求戰(zhàn)。不久,戰(zhàn)端重啟。29日,湘軍水師貿(mào)然沖擊湖口水卡,斬斷用以攔截湖口的竹篾纜繩,一百二十余艘長龍、舢板等輕便船只沖入鄱陽內(nèi)湖,橫沖直撞,焚毀太平軍大量戰(zhàn)船。石達開抓住時機,令將士在湖口再行設(shè)卡筑壘,修筑兩座浮橋,橋下填上泥土,構(gòu)筑炮臺,斷敵歸路,切斷內(nèi)湖、外江湘軍水師之間的聯(lián)系,準備各個擊破。同時,他出動小劃20余只,圍攻外江湘軍快蟹大戰(zhàn)船。湘軍水師作戰(zhàn),必須快蟹、長龍、舢板等大小戰(zhàn)船相互配合行動?煨、長龍火力猛,舢板機動性強,這樣大小相依,火力與機動性相結(jié)合,才使得湘軍水師戰(zhàn)斗力較強。但是長龍、舢板既陷于內(nèi)湖,“外江所存多笨重船只,運掉不靈,如鳥去翼,如蟲去足,實覺無以自立”?煨反蟠瑹o法應(yīng)付太平軍機動靈活的小劃襲擊戰(zhàn)術(shù),敗退回九江大營。石達開決定乘勝對九江城外湘軍水師實施第二次打擊,以徹底解九江之圍。2月11日,石達開乘月黑無光、天色迷漫之際,命令三十余只裝滿引火之物的小劃火攻湘軍水師,另派三十余只小劃圍攻曾國藩的拖罟坐船,搜獲曾國藩的家書、奏章、地圖和咸豐帝給他的上諭。危急之中,曾國藩再次投水自殺,又被幕僚救起,“急掉小舟駛?cè)肓_澤南營”。他遙望江內(nèi)水師紛紛潰散,念及自己慘淡經(jīng)營數(shù)年的水師竟落得如此下場,既羞憤又心痛,欲仿效春秋時晉國大將先軫的榜樣,策馬赴敵而死,慌得羅澤南、劉蓉緊緊抓住韁繩,眾幕僚寸步不離,經(jīng)過好一番拉扯勸解才作罷。
第三次,困守南昌。
太平軍自從九江、湖口大捷之后,主力乘勝直搗湘軍后方,力爭向上游進軍,收復武漢。湘軍另一頭子胡林翼這時署理湖北巡撫,要求曾國藩撤回在江西的湘軍主力,回救武漢。而曾國藩出于政治上的考慮,害怕被政敵參劾,更害怕受清廷責難,堅持固守江西。他駐扎在南康府,與內(nèi)湖水師相互依存,繼續(xù)指揮湘軍圍困九江,僅派遣悍將羅澤南回救武漢。湘軍前期陸師的兩大將領(lǐng)分別是滿人塔齊布和漢人羅澤南。此時,塔齊布因久攻九江不下,已嘔血而死。羅澤南一走,曾國藩手上就沒有得力的干將了。這期間,他在江西主要依靠的是被困在南康的內(nèi)湖水師和塔齊布的舊部(由塔的助手周鳳山統(tǒng)領(lǐng))。1855年4月,太平軍三克武昌。在穩(wěn)定了湖北的軍事形勢后,石達開便帶兵回到江西,乘羅澤南回援湖北之機,在江西展開強大攻勢。自1855年11月起,石達開聯(lián)絡(luò)廣東天地會起義軍,連下江西瑞州、臨江、袁州等府,并圍攻吉安府城。曾國藩只好從九江撤圍,調(diào)周鳳山部陸師駐扎在戰(zhàn)略要地樟樹鎮(zhèn),以圖南下救援。但是曾國藩對能否解救吉安并沒有把握,而且又擔心省城南昌的安危,便命周鳳山在樟樹鎮(zhèn)堅守,以觀望形勢。石達開利用周鳳山軍舉棋不定的'時機,于1856年2月攻克吉安,并乘勝攻破樟樹鎮(zhèn)湘軍大營。潰兵紛紛涌入南昌城,曾國藩也只好進入南昌城收拾殘局。到1856年4月,西征太平軍占領(lǐng)了江西13府中的8府46縣,曾國藩哀嘆說:“自鄂渚以南,達于梅嶺,賊蹤綿亙數(shù)百里,眾號數(shù)十萬。”為了挽救江西的危局,曾國藩急調(diào)在武昌城外攻堅的羅澤南回救。羅澤南為迅速攻破武昌城以回救其主子,加緊攻城,卻被太平軍擊傷致死。這樣,曾國藩所依靠的湘軍陸師兩大悍將雙雙斃命,處境愈加艱難。曾國藩困守南昌,文報不通,聯(lián)系中斷,連送家書都不得不用隱語蠟丸,化裝潛行,即便如此,送信人往往還是被太平軍識破,被捕殺者達百人以上。曾國藩后來描寫當時的情形說:“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見賊船之上駛,則繞屋彷徨”,“方其戰(zhàn)爭之際,炮震肉飛,血瀑石壁,士饑將困,窘若拘囚,群疑眾侮,積淚漲江,以奪此一關(guān)而不可得,何其苦也”,“余昔久困彭蠡之內(nèi),蓋幾幾不能自克”?梢娫鴩斈甑奶幘呈呛蔚壤仟N。石達開在樟樹鎮(zhèn)擊敗周鳳山軍后,大可乘勝直搗南昌,活捉曾國藩。很可惜的是,正當曾國藩在南昌城內(nèi)岌岌可危的時候,太平天國東王楊秀清將石達開調(diào)回天京參加攻破清軍江南大營的戰(zhàn)斗,并帶走大批太平軍,使曾國藩得以死里逃生。1857年3月,曾國藩接到其父的死訊,于是奏請回籍丁父憂,并且不待諭旨到來便委軍而去,離開江西回到老家,借此擺脫困境。
第四次,祁門被圍。
1858年7月,曾國藩在家守制未滿,即奉清帝諭令再次出山,先后奉旨增援浙江、福建,將石達開驅(qū)入贛南、湘南,遠離主要戰(zhàn)場。8月,清廷應(yīng)胡林翼疏請,詔曾國藩與胡林翼共圖安徽。曾國藩提出圖皖的戰(zhàn)略總方針:“……必先圍安慶以破陳逆之老巢,兼搗廬州,以攻陳逆之所必救。”根據(jù)這一“剪除枝葉,并搗老巢”的戰(zhàn)略總方針,曾國藩決定發(fā)動安慶會戰(zhàn),與陳玉成決戰(zhàn)皖北,以奪取戰(zhàn)爭的主動權(quán)。為此,曾國藩制定了四路進兵的具體計劃,并始終貫徹執(zhí)行之,甚至因不救蘇、常而受到清廷朝野上下責難也不為所動,終于在1860年6月將安慶嚴密包圍。為便于指揮,曾國藩將大營移至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的皖南祁門。太平軍方面,在二破清軍江南大營之后,領(lǐng)導者們即制定了分兵兩路合取武漢以解安慶之圍的計劃,稱為“二次西征”。根據(jù)這一軍事部署,太平軍決定兵分五路援贛,其中有一路便是攻打曾國藩的祁門大營。1860年12月1日,李秀成帶2萬人“突由羊棧嶺竄入,圖解休寧之圍,斷鮑、張兩軍糧路”,但是被湘軍悍將鮑超、張運蘭擊敗,被迫退出羊棧嶺。李秀成的這一次進攻,對曾國藩震動極大,因為羊棧嶺距曾國藩祁門大營僅60余里。祁門防守兵力單薄,他的身邊僅有三千余人,而太平軍卻是人多勢眾。當時,曾國藩料定難以活命,連遺囑都寫好了,向弟弟曾國荃和曾國葆妥善安排了后事。然而,李秀成此次出兵的目的“并非欲爭此處,實上湖北招兵”,尤為重要的是,他對“二次西征”始終不感興趣,更多的是注意保存自身的實力,故而被擊敗后,便退出了羊棧嶺,致使進攻祁門的大好戰(zhàn)機喪失,使曾國藩絕處逢生,白撿一條性命。不過,曾國藩并沒有從根本上擺脫困境,太平軍在皖南的實力還是要優(yōu)于湘軍。1860年12月中旬,太平軍兵分三路再次向祁門地區(qū)發(fā)動進攻,曾國藩四面楚歌,又一次陷入驚恐之中。他在家書中說:“自十一月以來,奇險萬狀,風波迭起。文報不通者五日,餉道不通者二十余日。”可見當時情況已十分危急。后來,曾國藩急調(diào)悍將鮑超救援,擊敗了太平軍,恢復了糧道,暫時渡過了危機?墒,此后不久卻又發(fā)生了更為嚴重的情況。1861年3月起,太平軍連續(xù)對祁門大營發(fā)起進攻,多次擊敗湘軍的抵抗,進至離祁門僅僅二十余里的地方,又使得曾國藩文報不通,餉道中斷,陷入絕境。此時,他悲觀到了極點,在日記中寫道:“是以憂灼特甚,夜竟不能成寐,口枯舌燥,心如火炙,殊不知生之可樂,死之可悲矣。”在給兒子曾紀澤的遺囑中寫有“此間局勢危急,恐難支持”、“目下值局勢萬緊之際,四面梗塞,接濟已斷,如此一挫,軍心尤為震動”、“爾等長大以后,切不可涉歷兵間,此事難于見功,易于造孽,尤易于貽萬世口實。余久處行間,日日如坐針毯”?梢娝敃r的心情是何等灰暗,情緒是何等沮喪。恰在此時,湘軍另一首領(lǐng)左宗棠于江西景德鎮(zhèn)一帶大敗太平軍,威脅著圍祁門太平軍的后路,迫使其撤圍而去,曾國藩再一次撿回了性命。至此,太平軍的五路援贛戰(zhàn)略計劃徹底破滅。自到祁門以來,曾國藩就沒有一天輕松過。一波三折的戰(zhàn)局使他恐懼不已,經(jīng)常處于一日數(shù)驚的境地中。乘太平軍撤圍之機,他趕緊離開了祁門這一險地。1861年5月6日曾國藩從祁門出發(fā),10日抵達東流,將大營設(shè)在靠江岸停泊的大船上,由水師護衛(wèi),這樣,就再也不用擔心會遭到太平軍的圍殲了。
這四次遇險沒有要了曾國藩的性命,卻使他最終得以指揮湘軍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建立“不世之功”。但是,同歷史上許多功臣一樣,“功高震主“的曾國藩也并沒有逃脫“兔死狗烹”的命運。從天京被攻下的那一天開始,清廷便積極對他進行打壓,提拔和扶植他的部下,使之與其地位相當,以便與他分庭抗禮,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最突出的一個例子便是曾國藩推行“防河”戰(zhàn)略圍剿捻軍遭到挫折后,清廷便以李鴻章取而代之,諭令他回兩江總督原任。而李鴻章接手“剿”捻事務(wù)后,仍舊推行曾國藩的“防河”戰(zhàn)略并取得成功。對于清廷的這種做法,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的情由。1868年9月,曾國藩被任命為直隸總督。1870年6月,著名的“天津教案”發(fā)生,天津的愛國群眾打死法國殖民者二十余人,并焚毀了一些外國人的建筑物。曾國藩在處理這次事件時對法國侵略者卑躬屈膝,以極為屈辱的條件接受了法國人的要求,極大地損害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一時間,斥責之聲充滿朝野,愛國官紳對他的痛罵不絕于耳,甚至有人當面把他比作秦檜,給他戴上了“賣國賊”的帽子。曾國藩在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本來曾國藩的做法是秉承了清廷的旨意,但在全國輿論的強大壓力下,清廷不得不讓曾國藩做了替罪羊,而且,清廷借此機會再次對他進行打壓,又派李鴻章來接手“天津教案”。李鴻章對曾國藩先前處理的結(jié)果幾乎沒有大的變動,卻得到了清廷的肯定。1870年8月,清廷將曾國藩調(diào)回兩江總督原任。1872年3月12日,曾國藩在一片“千夫所指”中,死于兩江總督任上,時年61歲。
【歷史名人曾國藩四次遇險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名人曾國藩的故事01-28
歷史名人曾國藩讀書的故事01-28
中國歷史名人故事之曾國藩08-22
歷史名人故事02-20
歷史名人故事09-27
歷史名人故事10-08
名人故事:曾國藩11-14
小魚遇險的寓言故事09-07
歷史名人故事作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