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書五經(jīng)到自畫青春作文
在新世紀到來的今天,我們不妨想象一幅幅畫面——遙遠的古代,有一位學子倚著“寒窗”,和著清風細雨、鳥語蟬鳴,十幾年如一日地研讀“四書五經(jīng)”、“子日詩云”。數(shù)百年乃至上千年以后,他的子孫后代坐在煤抽燈下,讀著唐詩宋詞和四大名著,樂此不疲。泛黃的書頁上跳躍著生動的圈圈點點。又過了百余年,后現(xiàn)代的年輕人靠在躺椅中,趴在床頭上,坐在課桌邊,讀《論語》、《水滸》,看《簡愛》、《紅與黑》,賞舟迅、朱自清,品金庸、張愛玲……那么,下一個世紀的人們,又會欣賞什么樣的佳文妙作呢?
自古愛書人傳下了不少讀書佳話。有匡衡“鑿壁借光”,為閱書而“為人傭氣有王充不守章句、遍讀百書而終有所成;有宋鐮借藏書不畏冰寒而“手自筆錄”……“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痹谖铱磥,沒有一種藝術(shù)形式能比文字更淋漓盡致地表達感情:音樂、舞蹈畢競抽象,所謂曲高和寡,只有反復(fù)體會,才能悟得個中韻味;高科技帶來了生動形象的電影電視,但容易禁錮人們的想象空間……而只有書,才能真正地使人感化、投人,給人以強烈的震撼。這正是電影、電視發(fā)明這么久,而愛書讀書的風尚仍長盛不衰的原因所在吧。
竊以為,中國的文字紛繁復(fù)雜,列于世界文化之首。中國作家寫成的作品,一直是“最有看頭”的。
我國古時的詩詞作家,最擅駕馭奇妙的文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的清幽;“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的蕭索;“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奇等等,真令人目不暇接,拍案叫絕。更有一則故事,講的是紀曉嵐給扇面題詩,題的是王之渙的《涼州詞》,卻漏了“間”字,他靈機一動,把詩改成了詞:“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初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卻一樣地氣勢磅礴,妙不可言。
古人的.作品妙趣橫生,今人的作品更顯豐富多彩。魯迅、茅盾的鴻篇巨制發(fā)人深。槐、席慕容的小品溫馨感人;瓊瑤、金庸小說的好故事雖不如以上來得深刻、優(yōu)雅,但能迎合當代人的趣味,廣受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嗜書者可以各取所需,實乃人生一大樂事!
當然,也有不少作者深得古典文學之妙,林清玄、楊絳、余秋雨、阿城……他們的作品浸潤了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讀他們的文章猶如品一壺香茗,細細體味,滿口生香,沁人心脾。
不過,這些精妙的文字畢竟都是前人的成就,曹雪芹與他的《紅樓夢》漸漸遠去了;偶爾回頭,能看到,《紅巖》,聽到《青春之歌》,中華文學有過輝煌的歷史,但今后的美麗,還得靠我們這一代去續(xù)寫。
最近看了一套中學生自己的作品《自畫青春》,扉頁上有這么一句話:“16歲不妨開始寫自己,21世紀人人都能寫自己。”我相信這句話。明天,我們將用“自己”的筆,寫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在文學史上留下和“唐詩宋詞”一樣深深的印記,讓后人也能夠陶醉其間,并贊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