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高中議論文
我很少再見到燈籠。
城市里的鋼筋水泥,鑲嵌著無數(shù)冷色的日光燈,在濃稠的夜色里,光芒被覆,靈燈一般指引著塵世洪流的歸往。
年歲流轉(zhuǎn)離去,越來越多的舊事物漸漸淡出我們的視線,如同一方塵封的木匣,落滿灰塵。人性總是如此,貪慕新鮮,然后逐漸將過去遺忘。
它們好像再也沒有回來過。
姥爺去世后,我們和幾個舅舅在村里族長的主持下分了家,留下姥姥一人獨居。后來我到小城上學(xué),父母也就把家搬到了城里,于是我很少再見到姥姥。即便是過節(jié),因為家庭或工作的緣故,備家也很少聚到一起吃頓團(tuán)圓飯。
姥姥喜歡做燈籠。用一張薄而韌的黃紙,折得棱角分明,糊在事先編好形狀的柳條上,再在里頭點上火,便算完成。
記憶里很小的時候,每逢除夕守歲的那個晚上,家中的院落總要掛滿燈籠。我最喜歡鯉魚燈籠,紅紫的色澤,掛在鋪滿青磚的屋檐上。魚肚內(nèi)紅光暖芒,映照得魚身上的條紋脈絡(luò)清晰。偶有晚風(fēng)吹拂而過,燈籠便晃動著身子隨風(fēng)而舞,其內(nèi)火焰燃得愈發(fā)旺烈,散發(fā)出令人心安的溫暖光澤。
小孩子往往是最討厭守歲的。倒也無甚奇怪,小孩子心性貪玩嗜睡,若真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守到零點,安穩(wěn)靜坐,難免會心生煩悶。不過姥姥沒有姥爺那么嚴(yán)肅古板,只是吩咐我們不要出院子。同齡的小輩們得此赦令后往往會聚在院子里玩爆竹,不亦樂乎。而我卻喜歡提著一盞紫色的鯉魚燈籠,踱步于院里廊間,看著燈籠在腳邊輕輕晃動,火光時明時暗。而矮墻之外,是萬家燈火的幸福光景。
我記得小時候和姥爺鬧矛盾,一氣之下離家出走。我在一望無垠的'田野里漫無目的地走著。后來走不動了,我就坐在谷堆上發(fā)呆。再后來,我只記得姥姥提著燈籠,一家一家找來,最終找到了坐在谷堆上發(fā)呆的我。她輕輕撣去我衣前的灰塵,為我披上一件小襖。微弱的燈光映照著她的臉龐,平靜慈和。她說:“回家吧。”
今年除夕的前一日,姥姥打電話給我,說今年大家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許是很久沒有這么熱鬧過了,她很是高興。她問我能不能回來,我對她說學(xué)校里要競賽輔導(dǎo),可能回不去了。她應(yīng)了聲,語氣中滿是失落。我放下電話,正欲轉(zhuǎn)身離開時,看見副食店的婆婆正瞇著眼制作燈籠。一種闊別經(jīng)年的溫暖浮上心頭。我忽然想起,小時候每當(dāng)我在外玩到深夜時,姥姥總會提著燈籠,坐在院子里,等我回家。
我向老師請了一天假,坐車去往姥姥家。
我推開門,姥姥正提著那盞紫色的鯉魚燈籠,坐在院子里。晚風(fēng)貼著她的耳鬢輕拂而過。她好像睡著了。
“姥姥,我回家了!
她轉(zhuǎn)過身,瞇著眼,嘴角咧開一抹笑意,依舊是我記憶中慈和溫婉的模樣。
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