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莼的功效與作用
總結(jié)莼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出自《名醫(yī)別錄》
【拼音名】Chún
【英文名】Watershield
【別名】茆、屏風(fēng)、水葵、水芹、露葵、絲莼、瑰莼、馬蹄草、缺盆草、錦帶、馬粟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睡蓮科植物莼菜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
采收和儲藏:5-7月采,洗凈或沼澤地。
【原形態(tài)】莼菜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生,具葉及匍匐枝,匍匐枝節(jié)部生根。葉互生于根莖和匍匐枝上;葉柄長25-40cm;葉片浮于水面,橢圓狀長圓,長5-16cm,寬3-10cm,全緣,上面綠色,下面帶綠色帶紫色,葉脈放射狀,上半部脈有毛,時脈處皺縮;üW匀~腋抽出,長約10cm,被柔毛及瓊脂樣的粘質(zhì);花露出水面,直徑1-2.5cm;暗紫色;萼片、花瓣各3,均為條形,長1-1.5cm;雄蕊12-18,短于花被,花藥條形,長約4mm;心皮4-18個,柱頭扁平,有長直毛。堅果長圓狀卵形,革質(zhì),具宿萼和花柱。和子1-2,卵形。花期6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池塘、河湖或沼澤地。
資源分布:分布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性狀】性狀鑒別 根莖橫生。莖細,長達1m以上。葉互生,葉柄細長;葉片卵形至橢圓形,下面暗紫色,葉脈放射狀;üS扇~腋抽出,梗長約10cm,有柔毛。
【化學(xué)成份】含酸性多糖,系由D-半乳糖(D-ga;actpse)32%-40%,D-甘露糖(D-mannose)10%-14%,L-石澡糖(L-fucose)13%-16%,L-鼠李糖(L-rhamnose)6%-9%,D-木糖(D-xylose)2%-7%,L-阿拉伯糖(L-arabinose)2%-3%和微量D-葡萄糖(D-glucose)所組成。還含少量維生素B12(VitaminB12)。又發(fā)現(xiàn)胃瘍和皮膚癌的抑制因子,系由氨基酸、蛋白質(zhì)、葡聚糖(glucan)和葡配甘露配甘露聚糖(glucomannan)所組成。
【藥理作用】其粘質(zhì)部在動物篩選試驗中,認為有某些抗癌作用;對洋蔥根的未分化細胞的有絲分裂,莼的提取物有較弱的抑制作用。
【性味】甘;寒
【歸經(jīng)】肝;脾經(jīng)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清熱解毒。主濕熱痢疾;黃疸;水腫;小便不利;熱毒癰腫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或作羹。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注意】腸胃虛寒者慎服。
【附方】①治一切癰疽:春夏用莖,冬月用子,就于根側(cè)導(dǎo)取,搗爛敷之。用菜亦可。(《保生余錄》)②治數(shù)種疔瘡:馬蹄草、大青葉、臭紫草各等分。擂爛,以酒一碗浸之,去滓,溫服。(《經(jīng)驗良方》)
【各家論述】
1.《別錄》:主消渴,熱痹。
2. 陶弘景:補,下氣,雜鱧魚作羹,亦逐水。
3.《唐本草》:久食大宜人,合鮒魚為清羹,食之主胃氣弱,不下食者至效,又宜老人。
4. 孟詵:和鯽魚作羹,下氣止嘔。少食補大小腸虛氣。
5.《日華子本草》:治熱疸,厚腸胃,安下焦,解百藥毒。
6.《醫(yī)林纂要》:除煩,解熱,消痰。
7.《本草再新》:療百毒,清諸瘡。
8.《本草匯言》: 莼菜,涼胃療疽,散熱痹之藥也。此草性冷而滑,和姜醋作羹食,大清胃火,消酒積,止暑熱成痢。但不宜多食久食,恐發(fā)冷氣,困脾胃,亦能損人。
9.《本經(jīng)逢原》:莼性味滑,常食發(fā)氣,令關(guān)節(jié)急,患痔漏、腳氣、積聚,皆不可食,為其寒滑傷津也。《千金方》治熱瀉嘔逆漏氣,澤瀉湯、麥門冬湯并用之,取其清胃脘之熱逆也。
【總結(jié)莼的功效與作用】相關(guān)文章:
總結(jié)硼砂的功效與作用11-10
總結(jié)芒果的功效與作用12-21
總結(jié)巴豆的功效與作用03-19
總結(jié)電熱的作用12-09
總結(jié)的作用和概念03-21
總結(jié)零件的作用12-27
計劃的概念與作用11-30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教案02-24
中班花的作用教案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