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時計時法》的教學反思
《24時計時法》的教學反思
普通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在說法上雖然不同,但是歸結起來就是同一個鐘面的兩種用法。無論哪一種用法,都離不開鐘面上的那12個數字。一天24小時,時針要轉兩圈,普通時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相比較,無非是重復讀一次那12個數字,結果就出現了兩個1時,兩個2時,兩個3時,……兩個12時。也就是采用從1時到12時來計時,所以它也叫12計時法,而24時計時法,雖然用的也是鐘面上的那12個數字,但和12時計時法的讀時方法不同。也就是說鐘面上的12個數字不重復讀,從半夜的1時一直讀到中午的12時后,下面的1時就直接讀作13時,那么1時后面的2時就續(xù)讀作14時……,讀到半夜的12時時就讀作24時,采用的是從0時到24時計時的。設計教案時,想當然地認為二十四時計時法和普通計時法時刻伴隨著我們,學生一定對此并不陌生,殊不知,學生生活中常接觸到的是普通計時法,對二十四時計時法雖說有一些印象,但也比較模糊。因此教學過程中,由于對學生的生活經驗關注不夠,沒有找準教學的起點,偏離了教學的難點。
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解決:
1、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給學生充分的空間討論、合作、交流。讓學生讀后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中,不要急于引導學生探索下一個內容,而是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充分的空間交流討論,自己想,同桌說,小組問,全班評,一步一個腳印,使學生建立兩種計時法的聯系,強化24時計時法的表象。在了解24時計時法的基礎上,通過讀另一張電視節(jié)目預報表,再次用兩種計時法交流討論同一時刻,借助表盤,直觀地區(qū)別兩種計時法,明確同一個表盤,兩種不同的計時方法這一根本不同,更為主要的讓學生獨立利用表盤,在小組間再次討論交流兩種計時法的聯系和區(qū)別。
2、捕捉“生活素材”、采擷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增強教學實際,使學生在生活實例中理解。有些數學知識需要讓學生在生活空間中學習,在生活實踐中感知,在從生活實踐中解決,本節(jié)課就需要這樣的教學,有了前面理解的基礎,通過書中或舉例中的生活素材進行應用強化,這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因為“實踐過的者記憶最深的”。我們在教學中經常會發(fā)現,學生課本上不會,說不清,可是到了生活中卻能應用自如,這就是生活經驗的作用,本課內容與生活聯系最為緊密,把同一時刻放到生活實例中用“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聯系和區(qū)別,學生易于比較,便于理解,是突破重難點的好方法。
【《24時計時法》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進一法去尾法的教學反思10-19
數的產生與十進制計數法的教學反思03-07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方虒W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