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悲慘世界》的讀后感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如同和一個高尚的人交談。自從治安大隊14中隊開展讀書活動以來,同學們積極配合,不僅增加了自己的閱讀量,更引發(fā)了讀者們各式各樣的思考。下面讓我們走進眾多優(yōu)秀讀者中的一位14治安 五區(qū)余科毅,看看他對《悲慘世界》一書的心得體會。
在雨果數(shù)量眾多的文學作品中居于首位的是這部《悲慘世界》,它將我們的視線聚攏在19世紀的法國,一個本該是傳頌自由世界的國家此刻卻處在她最黑暗的時候。那時的雨果正在為革命到處奔走呼告,而拿破侖的稱帝 讓他大失所望,對此大加抨擊而被放逐。
而我們的故事也便由此開始,因偷了一條面包讓侄子勉強度命的冉阿讓被判刑19年,光陰似箭,冉阿讓年華已逝,心中的憤怒早已轉(zhuǎn)變?yōu)閷@個社會的仇視。
然而,雨果相信最高的法律是良心,于是小說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冉阿讓在主教的感召下洗心革面,成為那個黑色的悲慘世界里唯一一絲亮光。
追隨著冉阿讓的足跡不難發(fā)現(xiàn)有另一個人如影隨形—警長沙威,他和冉阿讓的沖突成為了最惹人深思的部分,因為在他眼里,冉阿讓永遠都是逃犯,永遠都是可悲的24601號囚犯。但是,冉阿讓救下芳汀,在她死后收養(yǎng)了 她的女兒等一系列善舉也不斷動搖著他。最終他無法調(diào)停理想與良心的沖突,選擇了自殺。
在雨果眼里,拿破侖稱帝扼殺了共和黨人的'理想,枉費了他們的努力,并且這成為了民眾苦難的根源。而他所塑造的沙威這一形象則如同寓言一般,暗示著拿破侖的帝國盡管代表法律與正義,但不體恤民情,最終要走向 滅亡。而現(xiàn)實里拿破侖最終也被推下臺,客死圣赫勒拿島。作者要表達的主旨再明顯不過:一個不能使人民幸福快樂,反而壓榨刀俎人民的悲慘世界注定是要消亡的!
的確,珂賽特是冉阿讓生命的重要支柱,我實在難以想像當珂賽特有了心上人之后,冉阿讓內(nèi)心那種巨大的失落與痛苦,在他生命的最后,他所能想起的還是和珂賽特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帶著如此美好的回憶,他離開了這個悲慘的世界。
2013年上映的《悲慘世界》的音樂劇結(jié)尾處,冉阿讓在馬呂斯夫婦面前安然合目后,背景音樂緩緩唱到Do you hear people sing?這正是主人公以及千萬受壓迫的窮苦人對那個悲慘世界的扣問。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相關文章: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02-24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07-12
悲慘世界讀后感03-17
悲慘世界讀后感01-04
《悲慘世界》讀后感08-31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08-30
悲慘世界讀后感06-10
《悲慘世界》讀后感05-08
《悲慘世界》讀后感07-25
悲慘世界英文讀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