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通用18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
有幸跟著敘事者,跟著大師林語堂,走近了一個有血有肉的蘇東坡,度過了這個美好的四月天。
印象頗為深刻的是第十五章——東坡居士,被貶黃州的蘇東坡在林語堂先生的筆下,是那樣的灑脫可愛:
他頭戴斗笠,手扶籬笆,與農(nóng)夫同樂;
他芒鞋竹杖,雇一小舟,與漁樵為伍;
他往往被醉漢東推西搡或粗語相罵,卻“自喜漸不為人識”;
他開始種田耕地,自稱“東坡居士”。他和農(nóng)人一樣,會因一場久旱而至的大雨快活而滿足;
他清醒而自知,他曾說他的朋友跟隨他而想發(fā)財致富,那如同龜背上采毛織毯子;
他還會詼諧地和好友陳慥開玩笑:“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他珍視自己的幸福,把對妻子的賢德之贊寫于詩中;
他善于做菜,發(fā)明有名的“東坡湯”;
他日益沉浸于祥和的農(nóng)村氣氛中,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像田園詩人陶潛的生活;
他處處感受到快樂滿足之余又不乏仁愛之心,他自發(fā)成立救兒會,行上乘佛教教義......
在作者的筆下,此刻的蘇東坡,雖然窮困,但這段日子在他浮浮沉沉的一生中,是難得的安謐與幸福。我們可以從文字中處處感受到作者對蘇東坡的喜愛,作者說此刻的.蘇子過的是神仙般的生活。如果真是完完全全的這樣,那么人性的復雜與真實便不會在蘇子身上體現(xiàn)。
即便灑脫如蘇子,亦有凡人之苦悶。
在蘇東坡被貶黃州的第三年(1802年),聞名天下的行書《寒食帖》的詩文《寒食詩》問世了。
詩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詩寫得蒼涼傷感,向我們展示了此時蘇子惆悵孤獨的心情。“小屋如漁舟”、“破灶燒濕葦”,生活的窘迫,寒食節(jié)的悲愴,報國無門的苦悶,祖墳萬里的蒼涼,死灰般齊涌心頭。此詩的書法雖寫于之后,但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氣勢奔放,如石壓蛤蟆,向世人展示其飽含生活悲苦,心境凄涼的感傷。
人性是復雜的。然林語堂先生是如此的喜愛蘇東坡,“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對這種人的人品個性作解釋,一般而論,總是徒勞無功的!币虼,作者更愿意從這個多才多藝、生活多姿多彩的蘇子身上,挑選出若干他使人敬愛的特點,使他更積極向上地展示在我們面前。果然,這樣讀完之后,除去那些熟悉的詩句讓我更加喜愛之外,更平添了些許對蘇東坡這個人物原原本本的喜愛。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2
這并不是與東坡居士的初相遇,卻又讓我認識了這位秉性難改的樂天派、豪情壯志的大詞人。正如紀錄片《蘇東坡》文案中所言:“在這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長的。當古樹發(fā)芽,石頭花開,一張紙頁成了傳奇,人們就會從那張古老的紙上,嗅出舊年的芬芳!蹦巷L帶著氤氳熱氣,撩動人心,吹開了積攢千年的塵灰,我似乎可以看見,看見一個鬢如霜的老人燭下花前,醉離歌宴,一壺濁酒,大筆揮毫,問書生何辱何榮?一蓑煙雨任平生。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墒沁@些也許還不足以構(gòu)繪蘇東坡的全貌。”“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試問蘇軾這一生苦不苦,以眾人的角度觀之,從烏臺詩案開始被貶黃州,之后一路南謫,與實現(xiàn)他凌云壯志的京城天各一方,這是仕途坎坷之苦;在他二十七歲那年,年少結(jié)發(fā)的賢妻王弗香消玉損,從此陰陽兩隔,這是愛人離別之苦。事業(yè)和愛情的雙重打擊,對一般人而言已是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了,但蘇軾沒有。在為官上,蘇軾秉持為官者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館,興修水利……在人生態(tài)度上,君不見,一種東坡美食遍布世界各地,一曲嬋娟詞傳唱大江南北,一種人生態(tài)度印刻進中華血脈……就算“料峭春寒吹酒醒,微冷”又如何?只要想起“山頭斜陽卻相迎”的美好,就有了“何妨吟嘯且徐行”的勇氣與快樂了。
我喜歡蘇軾的詞,豪放卻不奔騰,縹緲卻不虛無,婉轉(zhuǎn)卻不悲凄,喜歡他詞中開闊豁達的意境,喜歡他悠然淡泊的'情懷。只有他可以在風雨的逆境中天馬行空,我行我素;只有他可以在坎坷的仕途中依舊滿懷豪情,笑傲江湖。書中使人印象最深刻的還屬這位智者的晚年時期。蘇東坡在黃州有兩處住所,一為城中臨皋亭,一為城東的東坡雪堂,他每日不厭其煩,在這兩地間往返,林語堂說:“這段一里多的臟泥路,大概是文學史上最出名的一條路!边@條小路上,那凌亂的腳印,一腳深一腳淺,踩出了一個放浪形骸的達者。他在黃州偏遠的鄉(xiāng)間,咀嚼幾碟素菜,品味出,“人生有味是清歡”的淡泊;他在惠州的陋室,隔簾聽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涼”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紅柳綠,吟詠“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清雅;他在密州的煙雨叢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況味。他的詞中,蘊含了大自然的鐘靈俊秀,藏納人生的世情百味。有姹紫嫣紅便無需驚濤駭浪,蘇軾就是這樣,在他的云水生涯中,可以品出淡定從容。人生浮沉,世故難測,在煙塵飛揚的塵世間,猶記明月清風;在顛沛流離的境遇里,學會了隨遇而安。這就是蘇軾的處世之道,在不合時宜的境況里,依舊清醒明達,不訴悲涼之音。
深秋之夜,蘇東坡在雪堂飲酒,夜?jié)u漸沉寂下來,他步履蹣跚回到臨皋亭,大約三更時,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他拄著拐杖,臨近江邊,沐著清風聽聞濤聲,明月霜天,好風如水,看著夜幕下的江滔,層層波瀾由緩至急。回首多年,置身魚龍混雜的官場,浮沉幾度,漂泊不定。夜闌風靜,恰如她此刻清醒,平靜的江面,清晰的照見了心靈,于是,他寫下了“長恨此生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原來鮮衣怒馬與風煙俱凈,只隔了一卷光陰。他是揀盡寒枝不肯棲的孤鴻;是品味人間有味是清歡的詞人;是尋風釣月,縱跡白云的雅客;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當時光荏苒,青春不再,白發(fā)蒼蒼,人老珠黃。唯吟詠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這便是蘇子。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3
從小就讀蘇東坡的詩,希望人長久,千里共享的悲哀,大江東浪盡的氣勢……所有這些都揭示了詩人的英雄主義。但我對蘇東坡知之甚少,直到我讀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我才知道蘇東坡是一個永恒的奇怪人物。
蘇東坡既是虔誠的哲學家,又是善良的長者,他總是充滿青春活力。蘇東坡背后,只有他品嘗了幾次升遷的辛酸。他一生為官,一生清廉,與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熱愛生活,在食物上留下了東坡肉和東坡壺。東坡情感豐富,對亡妻寄以青絲,在《朝云墓志銘》和《悼朝云》一詩中表達了自己的痛苦。蘇東坡剛直,雖然因詩多次被捕受審,但他仍不改變犀利的詞風。他寫詩諷刺群鳥分不清雌雄,然后寫?yīng)q豫賣青春鄙視官場榮耀。他知己無數(shù),兄弟情深,蘇東坡又幸福了。
蘇東坡氣勢磅礴,王安石變法有各種弊端。蘇東坡寫了上帝皇帝的萬言書,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學,也展現(xiàn)了他的個人氣質(zhì)和風格、機智知識和無畏精神。蘇東坡反對變法失敗,被貶到杭州。他遠離世界的.喧囂,回歸純空靈。他習慣了冷漠,他知道如何應(yīng)對困難。蘇東坡有著至大至剛的浩然之氣,非凡脫俗,剛正不阿,坦誠大方,使他在任何環(huán)境中都處于平靜之中,寵辱不驚。
蘇東坡的生活是坎坷的,但也是豁達的。在逆境中,你不會感到痛苦,踏上荊棘也不會感到悲傷。你總是保持樂觀,就像他的詩一樣。仔細閱讀大江東浪淘盡、想把西湖比作西方,淡妝總是合適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原來這些都是蘇東坡樂觀的態(tài)度和不同的人生哲學。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4
我是一名工科生,當初選擇理科就是因為看到大段大段的文字就會有種頭暈腦脹的感覺,文字對于我來說就代表著枯燥和無味。大學時代,偶得一本小書,隨意翻看,確越發(fā)有意思起來,原來筆者手下的人物是可以如此鮮活的,從此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讀書,從書中,我體會到了古人的聰明,外國人的浪漫,現(xiàn)代人的精致,原來“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句話是如此的貼切,原來真正融入書中,融入人物是一件如此讓人陶醉的事情。
《蘇東坡傳》
--當代知識分子靈魂的棲居地
酷愛人物傳記,人物里又最愛蘇東坡。林語堂是現(xiàn)代知識分子中的一個傳奇人物,他的《蘇東坡傳》應(yīng)是中國兩個最優(yōu)秀文人的結(jié)合,是不朽的傳世經(jīng)典。
王國維說蘇軾:三代以下詩人,無過屈子、淵明、子美、子瞻。子瞻者,蘇軾也。余秋雨說:蘇軾是千年一遇;方方說:嫁人要嫁蘇東坡。我認為:蘇軾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是封閉世界一個光明的出口,是知識分子靈魂的棲居地。
少年不識愁滋味。少年的蘇軾,科場得意,金榜題名,備受器重!皩W而優(yōu)則仕”,多少人窮其一生去追求功名,而年紀輕輕的蘇軾輕而易舉就得到了。在家庭生活中,多才多藝的蘇軾娶得如花美眷,且伉儷情深。幸福是如此簡單!
如同我們,十年寒窗,換得一紙通知書。在那鐘靈毓秀的大學,經(jīng)歷四年的充實和成長,我們增加了見識,開闊了視野,轉(zhuǎn)眼間就要步入社會了。那時的我們,總是自比為隆中諸葛,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可創(chuàng)萬世不朽之功業(yè);那時的我們,總是以為愛情就是天長地久永不分離,就是城堡、王子和公主。帶著自己編織的美夢,我們開始了求職之旅。
黃州,蘇軾的劫難。因烏臺詩案,蘇軾被貶黃州,身為犯官,無權(quán)無俸,昔日的'天之驕子成為今日的階下之民。但是在黃州,他卻留下了文學史上最華麗的篇章,也成就了黃州的一世美名。他在黃州墾荒、種田、打漁、筑房,身處險地,依然可以恬然自安。有友來訪,老妻藏美酒,以待不時需。如此賢妻,夫復何求!以前的叫理想,現(xiàn)在的叫生活。
如同我們,帶著沖天的豪氣闖進職場,度過剛開始時的新奇和努力時期,銳氣漸漸消磨殆盡。面對種種不公和陷害,多少人借酒消愁,郁郁寡歡!自稱有才,怎比蘇東坡三甲進士?自稱磨難,怎比蘇東坡黃州劫難?昔日的大學情侶,大多因為房子車子畢業(yè)即分手。堅守愛情的,又因為事業(yè)、孩子、票子爭論不休,大學時的海誓山盟、花前月下慢慢的變了味道。在我們面對事業(yè)瓶頸時,不能沉湎于小天地,不管別人怎么說,不管遇到什么樣的待遇,都要做好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在我們面對家庭時,多一些理解,多一份關(guān)愛,少一些攀比,少一份嫉妒,知足常樂,美滿幸福。做一棵向日葵吧,即使沮喪,也依然朝向陽光!
累了,讀一讀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5
日月經(jīng)天,江河行地。歷史在時光的沙漏中一點一點溜走,漸漸被掩埋,當我們回首時,已經(jīng)了無痕跡。然而當我們真正去聆聽和撫摸這塵封的記憶時,卻總有那么一個名字在浩瀚的歷史天空中響徹回蕩——蘇東坡。
就像林語堂在原序中說的那樣,世事無常,想要完全了解一個尚還健在的人是幾乎不可能的,但那些已故之人卻可以為我們所傳頌。蘇東坡的一生豐富多姿,我們未嘗不可說,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但這些也許也不足以勾畫出蘇東坡的全貌,像他這樣元氣淋漓而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
蘇東坡的一生坎坷不平,但作為一個樂天派,縱然歷“烏臺詩案”,宦海沉浮,然直面挫折,化解苦痛,“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這是何等灑脫!耙凰驘熡耆纹缴!”這是何等坦然。蘇東坡昂然挺立,捋須而笑,他的心靈完全向自然敞開,承受靈性的誘惑,以心靈的真實來體驗生命的過程。似乎沒有什么可以令蘇東坡畏懼的,他敢于說:“我坐華堂上,不該糜鹿姿!彼矣谙蚧实壑笔:“苛政猛如虎”,正如林語堂大師所說:“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
“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知為聲,目遇之成色”,蘇東坡的一生似清風,他追求浩然正氣,至情至性,在王安石一行人掌權(quán)時,各地都積極推行新法,蘇東坡和他的一干朋友,站出來指責新政,結(jié)果被貶謫;而在新法被全面廢除時,他依舊沒有嚴格執(zhí)行,他留下了他認為對百姓有利的新法,被京中新貴所不容。他總是能做出別人意想不到也做不到的事情,他心胸廣闊,他曾經(jīng)這樣形容自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這句話我覺得再合適不過了。
時光荏苒,縱使蘇東坡這樣的偉人也終會化為塵土。公元1101年,蘇東坡因病去世。有人說他帶走了一切,而我認為,就像林語堂先生所說:“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笔堑,蘇東坡為文人留下了千古標桿,他為世人留下了至情至性的靈魂;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6
今天正月二十了,年節(jié)的尾巴也要抓不住了。雖然單位從未真正放假,并且已早早正式開工,心里還是不舍過年時的歡快和輕松;蛟S是年紀越大,越習慣了眼前的茍且吧。然而,著名的當代文人矮大緊說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話聽起來很有道理。仔細想想,每個人的生活本就是由眼前的茍且、詩和遠方組成的。
生活中的茍且,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日常,是磕磕絆絆的前行,是對生活中一切遭遇的妥協(xié)和接受。矮大緊這句話妙就妙在“不只是”三個字,因為他承認,生活是離不開眼前的茍且的,而且,生活中是要把眼前的'茍且放在第一位的,不然的話,便很難生活下去。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
喂馬,劈柴,周游世界
從明天起,關(guān)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多么優(yōu)美的詩句,多么令人向往的遠方,然而,作為凡夫俗子,也只能是想想罷了,卻是當不得真的。
也許眼前的茍且并不美好,也許生活中充滿了波折和艱辛,但樂觀豁達的人仍然可以有詩,有遠方。
蘇東坡被貶黃州,一家人從繁華的京都來到長江邊上一個窮苦的小鎮(zhèn),住在臨皋亭,其實只是供過往官員臨時居住的驛站,換作別人一定會很失望,可蘇東坡卻對簡陋的住所感到很滿意,寫道:寓居去江無十步,風濤煙雨,曉夕百變。江南諸山在幾席,此幸未始有也。
蘇東坡不僅對黃州的住所很滿意,而且開始時還可以憑著以前的積蓄出去喝喝小酒。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寫道:他有時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與魚樵為伍,消磨一日時光。他往往被醉漢東推西搡或粗語相罵,“自喜漸不為人識”。
到了后來,積蓄花光了,生活無以為繼,他干脆承包了十幾畝荒地,收拾起其中的瓦礫,開辟了東坡農(nóng)場,由文人變成了真正的農(nóng)民。
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
今年刈草蓋雪堂,日炙風吹面如墨。
蘇東坡本就是一個詩人,成了農(nóng)民仍能寫詩并不奇怪。難就難在他在人生起落中時刻被快樂滿足環(huán)繞的那種樂觀精神。
哪怕是迎著風雨,他也能安然處之,慢步前行,一路領(lǐng)略身邊的美景。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六十歲那年,蘇東坡被貶海南島。那時,海南島的居民主要是黎族人,漢人很少。所以,那時的海南島可算是中國文化藩籬之外的地方,而且被認為是不適合人居住的地方。當政者之所以把他貶謫到距離中原如此遠的地方,就是為了讓他永無翻身之日。連他自己也認為,“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
然而,到了海南島之后,他在“食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的條件下,也沒有失去人生的快樂,并且寫下了“他年誰作輿地志,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
蘇東坡,在顛沛流離的一生中,把生活的茍且、詩與遠方和諧的統(tǒng)一起來。這種堅韌與樂觀的精神,值得后人學習。
關(guān)于“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個話題,不知為什么會想起過年期間翻看的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或許是這兩個不同時代的性格迥異的詩人對“詩”的詮釋相差太遠了。
是蘇東坡把顛沛流離的生活過成了詩,活出了屬于自己的遠方,還是詩和遠方選擇了蘇東坡,我想,答案是后者。
生活或許并不盡如人意,但相信做一個樂觀豁達的人,便會有屬于自己的詩和遠方。加油!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7
清風霽月!
從古至今,詩人詞人無數(shù),但我最偏愛的是蘇東坡。蘇東坡,即蘇軾,唐宋八大家之一,世人所稱頌的奇才。許是天妒英才,他的一生是我們無法想像,更描述不盡的曲折。
他生于眉山,這個溫暖如詩的城,那所庭院的門,走出的便是"三蘇”。他青年時正好遇上文字的革新,而他那清麗樸質(zhì)的文字便脫穎而出了。也許你會想,這可是千年攢來的好運呀。別急,接著向下看。
王安石變法,蘇軾為朝廷上小人所嫉妒,遭遇毀謗,度過了130多天的牢獄生活。這便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經(jīng)朋友多方相助,得以出獄后蘇軾被貶黃州。他也曾陷入頹唐之中,好在天生的樂觀使他支撐了下來。在黃州,他完成了人生的重要轉(zhuǎn)折,作文實現(xiàn)了精神境界的提升,他成了名聲赫赫的東坡居士。
太后掌政,他步步高升,自然又成了小人們的'眼中釘。雖遭遇各種讒言,但他一心只為百姓。
高太后去世,反對派執(zhí)政,他二度被害,流放嶺南,后又被貶海南儋州。
徽宗年間,調(diào)升至常州,卻因路途艱險,人已暮老,病逝途中,令人惋惜!
黃州至惠州,嶺南到海南,越來越遠也越來越苦。政壇風雨多變,宦海一生沉浮,幸運的是,他是蘇東坡,他笑著面對又揮揮衣袖,攜兩股清風而去,這凡世間的塵俗似乎與他無關(guān)。
他不羈,卻有禪意。而他的底色,則是儒家的——濟世救人。是他的初心,以及他的大愛,又將他拉回這世間,與這疾苦對峙。他放下手中之筆,亦能扛起重擔,他修洪抗災,他真真切切對百姓好,“百姓之友”形容他,便也真真切切。
是的,我偏愛他,不止于他的詩與才華。我偏愛他的清澈,如清風,掠過這世俗而不沾染一星半點;我偏愛他的仁慈,似乎如月般將其溫柔的光輝灑向世間,穿透黑暗。
如清風,也如霽月,我偏愛這樣的蘇東坡。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8
最近讀完《蘇東坡傳》后,頗有感慨,感覺已經(jīng)沒法再出現(xiàn)唐宋詩人詞人那樣的文人了。
寫能夠廣為傳頌具有歷史傳承意義的古體詩詞需要經(jīng)典積累,需要讀經(jīng),需要從幾歲開始二十歲之前就熟讀《詩經(jīng)》《楚辭》以降的古代經(jīng)典著作,這在今天的中國人來說,基本不可能,沒有人能做到這一點。至少從清朝末期開始,中國就基本沒出現(xiàn)過值得一提的詩詞大家。現(xiàn)在別看電視上喜馬拉雅聽上的那些明星學者侃侃而談詩詞,他們只能評而已,讓他們寫一首古體詩詞,結(jié)果可能就是慘不忍睹了!現(xiàn)代中國人肯定也有嘗試寫古體詩詞的,但基本上都最終只是“打油詩”的水平!
人們也許認為,我們中國中國人要與時俱進,不應(yīng)拘泥于古體詩和文言文,現(xiàn)代詩不也不錯嗎?實際上,本人對汪曾祺這些現(xiàn)代詩人寫的現(xiàn)代詩一點興趣也沒有,也許倉央嘉措的“現(xiàn)代”詩有點意思,只不過有點疑惑,倉央嘉措的'詩是不是從藏語翻譯成漢語的呢?我倒希望他是用漢語寫的。
蘇東坡的確是中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文學家詩詞大家,沒有人能夠超越他。這種人可遇不可求,再說唐宋的詩詞文人把能寫的都寫掉了,能夠引的經(jīng)典都引掉了,現(xiàn)代人想寫一首不錯的古體詩詞真的很難,但是我還是希望現(xiàn)代中國也能夠出一些能夠傳承中國文化精髓的詩詞大家。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9
他不是驍勇善戰(zhàn)的將軍,他只是愛國抒志的文人;他不是隨波逐流的眾人,他只是獨特的自我,他有個響亮的名字,叫做東坡居士。靜坐窗前,讀著這本書,我真正體會了這首詩:“謫居黃城中,把盞臨風,牽黃擎蒼嘆英雄。昔日汴河風光處,屢屢難重。成敗任西東,此恨無窮,為了豪情誰與同?一蓑煙雨任平生,踏雪飛鴻!庇杀娫~湊成,便是他的一生:愛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漩渦的掙扎,滿腹冤屈的難鳴,但一直不變的,是他那愛國的情懷。
嘆一聲明月之下世事無常。是的,被貶,誣陷,只因他一心為國,耿直稟心,便遭到了政治與文壇上的一致打壓?,就這樣消極嗎?即使政治灰暗,也要嘗試一番。書下“會挽雕弓如滿月”,愿為朝廷“西北望,射天狼”,只盼“持節(jié)云中,遣馮唐”。不變的愛國情懷喲,比起他,在這黨的領(lǐng)導下,九十年的風雨歷程中,“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卻有晴”。風風雨雨堅定了方向,也收獲了繁華。
沐浴著黨的陽光,我們要讓這陽光,風雨無懼,更加堅定的走向輝煌!嘆一句明月之中山河雄壯。是“對酒簾卷邀明月”所見到的“大江東去,故壘西邊”;是“憑高眺遠,見長空萬里,云留無跡”;是“舉杯邀月”“江山如畫,望中煙樹歷歷”。如今的祖國更加壯麗!是內(nèi)蒙古草原“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的閑適清新;是江南古鎮(zhèn)“小橋流水人家”的溫婉淡雅;是青島海邊“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壯美!沐浴在黨的陽光下,山河似乎鍍上了金邊,更添奪目風姿。
如果說,他是月下的漫步者,那我們便是思維的實踐者,我們沒有他那般的妙筆生花,我們能做到的是以點滴綿薄之力讓山河更加秀麗。是多植一棵樹,綠化周圍;是節(jié)約一張紙、一滴水,避免資源過度浪費;是撿起身邊的垃圾,讓環(huán)境更加整潔……堅信著祖國山河會更雄壯,我們迎來了嶄新的希望。沐浴著黨的陽光,將最真摯的感情化作一言一行,美化祖國的大好河山,讓這陽光,添上風景的絢麗芳華!嘆一世明月之上精魂永存。
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愛黨,愛國之情永不會忘。是法律條文中的嚴明,是對外貿(mào)易中的繁榮,是榮辱觀的牢記,是眾所皆知的黨的歷史……黨的`光輝已滲入到我們的血液里,那是我們永不遺失的真摯感情!我們會永遠堅定著我們的信念,執(zhí)著地走向前方。沐浴在黨的陽光下,感受著黨的光輝,我們會讓它永遠明亮!東坡,在你六十四年的生命里,你用樂觀面對了苦難,為后人所記憶。你將功名利祿換做了竹枝芒鞋,你不計較“營營”,只愿“滄海寄馀生”,你嘆山河美麗,不忘報國之心,你的故事,如后人所仰望的明月,掛在人們心靈的記憶天幕上,卻更期盼更美的朝陽。而黨,便隨著千萬呼喚,投下萬丈光芒,在九十年的歷程里,涉過了泥濘,越過了彷徨,歷經(jīng)了戰(zhàn)火,走向了輝煌。沐浴著黨的陽光,我們會奉獻出一生的時光,去創(chuàng)造更美的輝煌!現(xiàn)在的我們,努力學習著知識,是為了在更遼闊的天際中翱翔,更接近璀璨的光芒!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最初的理想!或許,奮斗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但信念是舵,汗水是帆,總有一天,會到達勝利的彼岸!即使是有暴風驟雨又如何,那我們便做高爾基筆下的海燕,勇敢的搏擊風浪!一直堅信“沒有誰會放棄你,第一個放棄的只會是自己”,東坡的歷程告訴我,樂觀,淡然,“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只要自己不放棄,總有一天,會達到想到達的高度,那時,我們便可以讓這陽光更加燦爛,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溫暖。嘆著天空的明月,想象著明日的陽光,我們會永遠堅定方向。合上書,我靜靜地看著窗外:今夜月又明,明日天更晴!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0
最近讀完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發(fā)現(xiàn)自己對蘇軾有了新的理解。這本書對蘇東坡的生平記述非常詳細,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蘇軾的性格。蘇軾的生活極其曲折,特別是中年以后,他幾乎不能在同一個地方待一整年,這可以說是一種流離失所。但他無論是做官、隱居、還是漂泊,無論是錦衣玉食還是粗茶淡飯,他都會樂在其中,并把這種超人的開朗融入到文學作品中去。
蘇軾的文學作品。蘇軾的作品很多,幾乎和他一樣有名,但沒有一件是假的。那“牛衣古柳賣黃瓜”其實不是強顏歡笑,那十年的生死離別和路邊的點點離人淚,也絕非造作。
蘇軾也喜歡畫花,但他不像傳統(tǒng)畫家那樣畫花鳥魚蟲。他愛畫枯木、怪石,畫滿滿的滄桑感。一棵枯樹斜靠在那里,一塊奇怪的石頭躺在那里。蘇軾筆下有一種動人的美。
蘇軾的繪畫也因此而聞名。許多當?shù)氐挠⑿鄢鰜頎帗屇K軾不賣他的畫是因為錢。
蘇軾的仕途。蘇軾這一生當?shù)墓僖膊簧,但以地方官為主,在那當時他幾乎是最受歡迎的地方太守,去哪兒哪兒的人就夾道歡迎,離開哪兒哪兒的人就痛哭流涕。蘇東坡最大的功績是整治西湖。
西湖的美與好,其實都是他開掘出來的.。過去,西湖就像一條人造的臭水溝,水質(zhì)差,雜草叢生。沿岸居民甚至不得不飲用錢塘江微咸水。蘇軾神奇般的工程,才造就了現(xiàn)在的西湖。
但是工程還未完工,重用他的太后失權(quán),兩人都被小人暗算,年老的蘇軾被放逐到了荒蕪人煙的海南。雖然他也向禹娘“試問嶺南應(yīng)不好”,但最后也“此心安放是吾鄉(xiāng)”了。
蘇軾的人格是值得我永遠學習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1
風華是一指流沙,蒼老是一段年華。
——題記
蘇東坡先生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試驗者......林語堂老先生在后序中,也不斷對蘇東坡形象進行簡單而真實的詮釋,勾勒出蘇東坡的面貌。
還記得“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彪m然在看《蘇東坡傳》前就聽過王安石變法的故事,也知道王安石努力了很多,但還是逃不過最后失敗的結(jié)局。對于王安石的為人,不甚了解。但通過閱讀《蘇東坡傳》,我算是對王安石的為人有了一定的了解。
“天命不足畏,眾言不足從,祖宗之法不足用!边@三個不足是蘇東坡對王安石評價的標識;蘇洵大名鼎鼎的《辨奸論》便是用來暗諷王安石的。通過這兩段評價,我們可以略略得知王安石是一個固執(zhí)己見的人,當然,這一點評價證明不了什么,可王安石在朝廷上權(quán)傾一時的一些作為,再次加深了人們對他的印象:
他放任手下,私自將無能、陰險的下屬呂惠卿,鄧綰等提拔到重要的職位,利用各種借口將反對派中的中堅力量踢出權(quán)力中心,甚至反對派中還有幾位曾經(jīng)是他的至交好友,連他的好友都開始反對他,可見王安石在為人處事方面的行徑有多么受人詬病呢。
的確,當時王安石一人權(quán)傾天下,蘇軾在預料之中也就被貶出了京城。正是這機緣巧合之間,蘇軾感覺無力報國,四處游山玩水,用書中的話說“這時憤怒與苛酷的火氣已無,只剩下安詳平和與順時知命的心境!
此時,他達到了個人詩道上的巔峰,留下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佳作,懷著對胞弟的思念,他寫下了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當年他與自然融為一體時,寫出了《吏隱亭》這樣的詞句:
縱橫憂患滿人間,頗怪先生日日閑。
昨夜清風眠北牖,朝來爽氣在西山。
望云亭中,他寫道:
陰晴朝暮幾回新,已向虛空付此身。
出本無心歸一好,白云還似望云人。
這一篇篇蘇軾的.巔峰之作仿佛又帶著我們重溫著當年蘇軾被貶官時的悲憤之情,對兄弟的思念之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只有在此時的蘇軾,才是真正的蘇軾。
可無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而此時的蘇軾,似乎早已料定生命當中會有太多的磨難,他也似乎準備好豁達地面對即將到來的任何一次政治風浪。你看,春風微冷,斜陽相迎;你聽,雨住風停,是子瞻大人且行且吟嘯: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2
今天我只讀了一章《眉山》。這章向我們介紹了蘇東坡及他的家人住的地方——四川眉山,還詳細介紹了蘇東坡的祖父,父親。
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蘇”大家該都不陌生吧,“三蘇”指的便是蘇洵——蘇東坡的父親,蘇軾——即蘇東坡,蘇轍——蘇東坡的弟弟。
蘇父到了二十七歲才發(fā)奮讀書,最后名垂千古。而蘇東坡的祖父卻不識字,雖沒有滿腹經(jīng)綸,但為人慷慨大方,很是胸襟開闊,是個真性情的老爺子。有人問他,為什么你兒子不用心讀書你也不管教他?但老爺子平靜地回答說:“這個我不發(fā)愁!闭缣K老爺子所說,蘇洵果然成了文學壇上一大泰斗。
再說蘇洵,天性沉默寡言,就其政治上的`抱負而言,他算是抑郁終身。不過在去世之前,他想追求的文名與功名,在他兩個兒子身上出現(xiàn)了。蘇洵氣質(zhì)謹嚴,思想獨立,性格古怪,不容易與他人相處。蘇洵的童年并非沒有讀書學習的機會,而似乎是,蘇洵個性強烈,不服管教,所以到二十七歲時才奮發(fā)讀書。
蘇東坡“知世故而不世故”,一半是人情要看透,一半是“赤子之心不可丟”。
——《雨婷專欄》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3
春節(jié)閑來無事,重溫林語堂先生的大作《蘇東坡傳》。這是我第三次讀這本書了,自覺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東坡居士的一生多了幾分認識和感悟。
蘇東坡是我最愛的大文豪之一,出生在宋代,年僅二十即中進士,名次幾列榜首,是當時京城最為炙手可熱的青年才俊之一。他平生佳作不斷,融儒、釋、道三家精神于一身,文壇盟主歐陽修讀過他的作品之后激賞數(shù)日,竟感嘆應(yīng)退而放其出頭。但是,蘇東坡一生卻命途坎坷、窮達多變,在宦海中幾經(jīng)沉浮,依舊未移達觀豁達的性情,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傳奇人物。
一讀東坡正值大學時代,一口氣讀完,為他的才華所震撼。在中國文化史上,說蘇東坡是一座高山絕對當之無愧,詩詞、散文、書法、繪畫,他無一不精,無一不能。當然,在他眾多才能中最受人推崇的自然是詩文。蘇東坡的詩才極高,文思精妙,詩文包羅萬象,上可論經(jīng)國大事,下可寫日常瑣碎,但凡興之所至,皆可成文成詩。你看,他的詩文中有議論政事的《刑賞忠厚之至論》,高談"賞疑從眾、罰疑從去",其觀點與現(xiàn)代法治思想從寬原則不謀而合;有描繪田園日常的"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雖只是雨過天晴的一件小事,讀之卻使人輕快愉悅,仿佛自己輕裝簡行漫步山間一般。不過,他也不總這么快樂,思念弟弟子由時,他說:"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悼念亡妻時,他吟:"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憤世嫉俗時,他嘆:"賣牛納稅拆屋炊,慮淺不及明年饑。"當然,他的詩文中公認作得最好,傳頌最廣的還是那篇《念奴嬌。赤壁懷古》。其開篇意境開闊、氣勢恢宏。讀之,即使胸中有千般抑郁也可一掃而空。讀蘇東坡,就是這樣。你會感覺自己的情緒不再受自己的操控,而是隨著他的起伏而起伏,隨著他的波動而波動,而這就是東坡作品的魅力之所在。
二讀東坡是在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那時業(yè)務(wù)忙碌,每天忙得腳不沾地,精神委頓。即使少有閑暇讀書也是囫圇吞棗。這時重讀《蘇東坡傳》,看他一會兒在漁船上喝酒羽化登仙,一會兒在西湖上作比西子,生活不是湖濱品茶,就是雪廬種地,每天寫寫詩,喝喝酒,參參禪,工作卻半點沒被耽擱,無論走到哪里都受百姓愛戴,哪里有我等焦頭爛額的窘迫,不由得心馳神往。有時一恍惚,感覺他好像不只是活在書里,而是活脫脫站在眼前和你開開玩笑、聊聊天、吃吃東坡肉,不時還爽朗大笑。這樣的東坡是有鼻子、有眼,有生活氣息的一個普通人。他放浪形骸,一生結(jié)交甚廣,不拘泥于世俗。黃州的妓女他為其作詩,杭州的山僧同他打坐參禪,泉州的刺史相偕秉燭夜游,嶺南的農(nóng)夫與他一起聊鬼故事…他的朋友中有京城的達官貴人,有山野的僧侶、樵夫,甚至還有浪跡江湖的妓女、乞丐。連他自己也曾笑談,"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同是才華橫溢的`人,與李白相比,他多了幾分可愛;與杜甫相比,他少了一點深沉;與柳永相比,他又是這般接地氣。這平易近人、秉性難改的樂天派,就是我愛的東坡。
近來三讀東坡,對他又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從前認為他有些傻氣的地方現(xiàn)在看來似乎更傻了。且看他因"烏臺詩案"被捕入獄,幾近喪命,本發(fā)誓再不寫詩惹禍。但好不容易逃出牢獄之災,回家立刻"好了傷疤忘了疼"作詩慶賀,這不可謂不傻;面臨政敵的打壓,他但凡服個軟,稍微與之虛與委蛇,即可免受多年貶謫之苦,但他卻不愿曲意迎合,還憤恨地說出"倘若偶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的驚人之句,這還是傻;面對流放,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已到和兒子"相對如兩苦行僧爾"的地步,卻依舊不知悔意,反而想出"吞食陽光止餓"這樣有趣的辦法,這更是傻!但細細體味,他的這種傻,竟有幾分憨厚,幾分天真,讓人忍俊不禁。傻雖還是傻,卻蘊含了瀟灑豁達的至情至性,率性而為的恣意灑脫,寧折不屈的剛烈脾性,這樣想來竟是世間稀有的難得之舉。
蘇東坡從眉山走來,途徑長安煙柳繁華地,再過黃州、海南,走過了宋元明清,走過了千百年,最后停留在我們的心里。他亦莊亦諧,亦儒亦佛,是至情至性的情人,是至誠至純的佛教居士,是至剛至勇的國士。他的豪氣,他的灑脫,他的淋漓鏗鏘,為我們詮釋了智慧與才情兼具的東坡魅力。我時常在想,林語堂先生這本著作成書于 936年前后,第一版于 947年,正是中華民族戰(zhàn)亂紛飛、民族危亡的年代,寫這樣一位憂國憂民、可愛可親的宋代高士,當是另有一番深意。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4
自從讀了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后,我才發(fā)現(xiàn),世界上竟有如此豁達之人,而他便是蘇東坡。
蘇東坡的名字叫蘇軾,東坡是他的號,字子瞻,他是北宋時期一位大詩人、大詞人、大文學家。他和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都是唐宋八大家。你背過的“橫看成林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本褪翘K東坡寫的一首關(guān)于廬山的很有名的詩。
蘇東坡一生都在被貶,可是我們總能在他的詩中找到一些樂觀的詩句,比如《記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戶”,門都破舊的連月光都透進來了,可是蘇東坡接下來又寫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樂天到無可救藥的人,連我也佩服的五體投地。世上像這樣的樂天派不多了,所以這也是蘇東坡在歷史長河中永遠那么光彩奪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讀完了《蘇東坡傳》,看完了蘇軾的一生,我學到了兩個字:樂觀。
與蘇軾人格高尚相映襯的是他人格的.魅力,高尚和魅力既有重合的部分,也有不同的一面。高尚指其善,魅力是美,分屬不同的范疇。東坡人格的魅力在于他對人間貼自肺腑的愛,在于他于任何處境都能以達觀心態(tài)享受生活,在于他性情里的幽默風趣,在于他能與各階層人民真誠相交,在于他因言獲罪多次卻始終不曾停筆,在于他種種魅力。
時光早已滌蕩了蘇東坡心中那因被貶、因顛簸、因月光、因夜風而生發(fā)出的一切憂憂愁愁與不達不快,只留下一個擺脫了官場的羈絆,人事的糾紛的大文學家形象,由宣紙上的墨跡、石碑上的刻紋,穿越千古傳遞到我們的面前。翻開舊書,在那無數(shù)豪情四射的詩詞筆墨間,才能感受到生活賦予我們的是什么。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5
一直以來都很想讀的一本書,前段時間松松來杭州的時候,又和他一起去了一次蘇東坡紀念館,我忽然發(fā)現(xiàn)原來我已經(jīng)離蘇東坡這樣近了,所以是時候該讀本書了。
東坡居士留給我們不朽的財富是他的樂觀、通達。這種樂觀通達表現(xiàn)在與外界的交互上,是如他所說的“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表現(xiàn)在他對自己的要求上,則是不為自己的人生預設(shè)一個定型。若一個人有東坡的才氣,卻遭如此貶謫,很難不郁郁寡歡。但東坡之為東坡,就是因為他只管堅持自身的品性,而不管境遇如何變化。在朝堂之高則言天下百姓之疾苦,主政地方則造福一方人民,即使沒有權(quán)力時也依然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做一番利民的事業(yè)。說到底東坡居士為人敬仰,不僅是因為他的超世之才,更是因為他的才和氣相輔相成,浩然之氣借著不世的文采噴薄而出。
這本書還有一個好玩的地方在于它展現(xiàn)了古人的生活。原來古人動輒幾個月的出行并不僅僅是我們所以為的路途顛簸,還意味著游山玩水、吟詩作詞、走親訪友。原來送別一個人后,送別的人群還可以再在原地聚會兩三天。原來花幾個月走上千里去看望一位朋友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因為物質(zhì)條件和社會環(huán)境的巨大差異,古人的親情、友情的表現(xiàn)形式也和我們有很大不同。書中我印象很深的兩處,第一處是弟弟子由以及東坡的兒子們尤其是蘇過和東坡的深厚情感。雖然是因為有禮法的約束,也是因為東坡的家庭關(guān)系本就融洽,但是親情與物質(zhì)捆綁的程度顯然要遠遠小于現(xiàn)代。第二處是關(guān)于友情的,東坡從海外還歸中土時,“這一大家人,有少婦有嬰兒,一起乘船往南雄。還不曾走很遠,吳復古計一群和尚追上了他們,和這位大詩人在船上盤桓了幾天”。吳復古是東坡的道士朋友。
在那個時候,吳復古想找到東坡,能做的也只有在碼頭上問問東坡往哪邊去了,走了多長時間,然后就乘一條船去追他了。這種尋找不像是我們拿著導航去一個地方,困難只在于用多長時間跋涉過一段確定的路途。這種尋找是不確定的,但這種不確定之中又似乎蘊含著一種早晚可以遇見的肯定。所以當吳復古追上一條船,會問問船上有沒有東坡,問了一條又一條的`船之后,終于遇到載著東坡的船,當兩人隔著兩條船和中間的一汪海水而面對面時,吳復古會有怎樣的感受呢?我想起本科畢業(yè)的時候我曾經(jīng)繞著南京的明城墻走了一圈,但是中間有好幾段城墻已經(jīng)不在了,那天手機導航又剛好壞掉了。所以當我沿著一段城墻走到了頭,需要尋找下一段城墻的時候,就只能一邊走,一邊問。我不知道我要找的那片城墻在哪,但內(nèi)心又覺得走一段路之后會遇到它。我記得在走了一段時間后,我在一座橋上倚著欄桿休息,看流水流過,看河邊的柳枝隨風搖曳,再抬頭忽然看到了不遠處屹立的城墻,臉上就不自覺地浮現(xiàn)出微笑,心里有一種溫淡的興奮浸潤開來,吳復古的感受應(yīng)該也大致如此吧。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6
上學期隨老師和同學一起參觀了黃州的東坡赤壁,園林不大,主要是欣賞蘇東坡的一些字畫,如果是像平常一樣自己做一個游客,進去參觀一遍恐怕不會有任何收獲,對蘇東坡這個人以及他的傳世作品也不會有任何感受,說不定還會覺得無趣,這都不過是因為自己太過缺乏對歷史、文化、對偉人的感知力罷了。
這一次黃州東坡赤壁行,不是自己走馬觀花地瞧,而是有專業(yè)的講解員介紹,有蘇東坡迷的帶領(lǐng),自己才頭一次體會到,原來這小小的園林里面,珍藏著如此豐厚經(jīng)典的史料。
回來之后開始打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看得草草,由于對蘇東坡及其著作還所讀甚少,我算不上是蘇東坡迷,但這偶然的時機,讀到他的傳記、去到他的紀念館處,還是慶幸于能對蘇東坡的人生際遇和人物特征多了幾分了解。
林語堂寫到,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他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shù)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癖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堅持己見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他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
所有這些品質(zhì)薈萃于一身,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沒有明顯的缺點,只有溢出的可貴品德和才氣,好像這世界上任何一個朝代任何一個人都沒有理由不愛戴他,不敬仰他,不喜歡他。
如果讓我說看過《蘇東坡傳》之后的印象,首先還是逃不離上述林語堂對他的高度概括:才高氣清。
他本有政治上的高瞻遠矚,但是不屑于浪費時間在朝廷上明爭暗斗,他一生中多次被重用,可次次都被政敵拖下馬,不是使他蒙冤入獄、慘遭貶謫,就是逼他自動請辭、歸隱他鄉(xiāng),可蘇東坡也算是在仕途上行事比較穩(wěn)妥的人,盡管他自始至終反對王安石新政,卻也在傳記中看不出他為反對推行新政作出強硬行為,只不過是奏章作詩以表政見,以至于他的政敵幾次逼他出宮,所用的手段無一不是從他的詩詞書信中百般挑錯,說他挑戰(zhàn)圣上權(quán)威等等。
他心系黎明百姓、在地方政績突出,這些都有目共睹,除了在言語文字中或有不羈的表達,他的敵人只怕是再也找不出其他紕漏可以利用,他一生宦海浮沉,不過是因為他才高惹人妒、而他本身氣清不好斗罷了。因此或許可以說,蘇東坡自始至終是一位清正廉潔的好官,只是生不逢時,但從政治角度來說,在亂世之下,在朋黨之爭之中,他是否有過不遺余力地抗爭呢?
畢竟一種聲音的輕易退讓就會使另一種聲音惡意生長,王安石變法期間的民間亂象久久不能被發(fā)現(xiàn),就是因為朝廷中的聲音被壟斷。
除了仕途不順,一生多顛簸以外,蘇東坡的生活方面、情感方面似乎一片和順,苦中也能作樂。
他有有才氣有抱負的父親,有明理溫柔的母親,有一生不離不棄感情至深的弟弟,有賢淑通達的妻子和小妾,有孝順的兒子,還有各方才子為好友。無論是在京都生活富裕的時候,還是在被貶期間貧苦之際,其家人未曾因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而改了脾性,而是始終和和氣氣、相互扶持,其友人也總是能不計受牽連之前嫌而與之共同做樂,飲酒、繪畫、作詩、打坐、酣睡……
官場之外蘇東坡的生活可謂和和美美、多姿多彩。他的性情不曾改變,從來是云淡風輕、天真爛漫。
傳記里有這樣一個故事,他被貶在外時已經(jīng)非常貧困,來到常州打算買一棟房子以后在此常駐,他用身上僅剩下的五百緡錢果然買到一棟心儀的住處,可是一天在路上他發(fā)現(xiàn)有一個老婦人哭訴,說自己家里住了一百多年的房子被兒子賣去了還賭債,而老婦人說的房子恰好就是他所買的房子,他當即把契約掏出來燒掉,也沒討回付的房錢,而蘇東坡當時只是被真情所感,無法抑制,連自己家里的溫飽都不管不顧了,林語堂對此事的評價是:事情做得美則美矣——還有什么別的好說?
由此可以看出蘇東坡真是十足的性情中人,只不過這種不爭不搶不管不顧在官場上是被人利用,在家人友人間則是被包容。
人無完人,世人敬仰的蘇東坡也是。仕途上的起起伏伏和生活情感間的和和美美,在蘇東坡身上也有了個能夠令人接受的平衡。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7
我印象中的第一次接觸到蘇東坡的詩詞,是我在小學的時候。當時大概是學習了《飲湖上初晴后雨》,下學回來,給父親背誦時,父親給我背了蘇學士的那首《臨江仙》,還給我解釋了詞中的每一句話。而幼時的我只記得“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至于初中,便又在讀《宋詞三百首》時讀到蘇東坡的詞,印象并不為深,但記得“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句子,因為后半句尤為出名。那時已知,蘇東坡是北宋豪放派詞人。到了高中,讀前后赤壁賦還有《念奴嬌》或者說《酹江月》時,自己的.文學欣賞素養(yǎng)還不存在,評論之處,往往拾人牙慧。
而今,從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中,我了解了一個更為完整的蘇軾。他的一生不可不謂波折,而他的心靈不可不謂純真。
從《蘇東坡傳》里了解蘇東坡,從蘇東坡也可了解林語堂。兩個人仿佛時隔千年而達到一部分靈魂的契合。
蘇軾語“人間有味是清歡”。蘇軾的人生無疑處處有味,他無處不可幽默,多難還能自嘲,嘴欠難治,積習不改。到哪都要舒舒服服,把政敵氣得牙根癢癢。所以林語堂先生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我讀此書,也是有目的性的。我想看蘇東坡是如何寫出“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我想知道他是如何應(yīng)對生活的挫折的;我想了解經(jīng)營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內(nèi)心深入剖析的。我做這些,只是因為我心中有解不開的心結(jié),有難以釋懷的憂傷。我心知自己難以逃脫,只能尋求應(yīng)對之法?v覽此書,我得到的只是對先賢萬分敬慕心向往之的感覺而已。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 18
三百多頁的《蘇東坡傳》終于合上了最后一頁。這是迄今為止,我看得最仔細、最認真、最走心的一部書。當看到“終了”兩個字時,一代文壇巨匠的隕落,將在綿延的歷史中慢慢述說,痛徹心扉、啃食心靈。雖然是時隔千年的舊事,雖然一切已然作古。但我依然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逆行者、詩人、醫(yī)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我一直想用自己最直白的語言來寫一篇讀后感,不想引用書中過多的段落,完完全全是我的真情實感。
在讀這本書之前,蘇軾的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已朗朗上口,過目十幾年不曾忘記,隨后“大江東去……”的豪邁,“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的重情重義,又為我所知。甚覺美不勝收,卻僅覺上口而已,并未入心。之后應(yīng)朋友之約,在當當網(wǎng)書降價打折時,立刻心動把此書買了下來。后一年多因胡亂忙碌而束之高閣。然此次疫情突起,有幸沉下更多的時間來吃掉之前未碰的精神食糧。這一看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幾乎已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我一直納悶為什么對這本書竟如此興趣,任何旁事、雜音絲毫不為動,只一味沉浸在書中。我總結(jié)了幾點原因。一是東坡先生的喜山樂水的性情深深地讓我達到共鳴,許多描繪山水田園的詩句朗朗上口,拍案叫絕。二是其為人正直和善、不佞權(quán)貴、愛民如子、文思奇妙、以苦為樂的性情讓我深深為之著迷。三是重情重義,對已經(jīng)死去十年的亡妻仍念念不忘,悼念之詩讓人深感落淚。同時對陪伴他一路坎坷、顛沛流離、苦樂無常的妾室朝云,愛護有加,一路相伴相隨。更是情深義重。夫妻唱和為樂,為后人所頌揚。
一本好書可以凈本清思,洗目正冠,我覺得此書恰恰可以做到。
書中有段話描寫蘇東坡的性情再清晰不過了:“蘇東坡在奸黨當政時,因為蘇東坡太過突出,所謂樹大招風,是被打擊的首要對象,因皇帝愛才,所以才免一死。而在同黨當政時,他依然失敗。不是他不才,而是他過于孤高,非常人可及。而政治這臺戲,對于有此愛好的人是很好玩。但對于蘇東坡這樣的不愛統(tǒng)治別人的人,喪失人性尊嚴而取得那份權(quán)威與虛榮,認為并不值得。他的心也根本沒有放在政治游戲上。他本身缺乏得是很慘的。而倘若他有意,憑借他的聰明和皇帝老師的便利,想得到權(quán)利的巔峰簡直是相當容易的!币虼耍@也是我對這個偉大的人物的一種欽佩之情,一種敬仰之意。
蘇東坡兩次被貶,多次陷于囹圄之中,幾次差點丟掉生命,幸好由于他的正直、愛民如子的善良和文風高雅的人格魅力讓世人所敬仰,所以無論被貶謫到什么地方都有好心人去幫助他。這也是好人好命的最直接表現(xiàn)吧!
說到蘇東坡的好,本書所列不勝枚舉,且說一二,一則是杭州水患由來已久,他憑借自己的.影響力來挽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連上六道奏折,并且傾盡家財,建堤修壩。二則:是被貶到惠州以后已為庶民,可看到老百姓被苛捐雜稅逼得家破人亡,依然靠自己的影響力來通過朋友上書朝廷。之后為百姓治病、不徇私情更是可圈可點,這種精神實在是人中之龍!
書中有段話:我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兒。在我眼中沒有一個不是好人。雖自己極具名望,但仍與默默無聞的讀書人,匹夫匹婦相往還,絲毫無驕橫傲人之色。為人謙和。幽默風趣。所以,可見他頭頂西瓜在田地里邊走邊唱,為鄰人所不生,為世人所喜愛。這對蘇東坡先生的評價可謂是入木三分啊!
最后,我也用本書的最后一段話來結(jié)束我的文字:在讀《蘇東坡傳》時,我們一直在追隨觀察一個具有偉大思想、偉大心靈的偉人生活,這種思想與心靈,不過在這個人間世上偶然成形,曇花一現(xiàn)而已。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相關(guān)文章:
《蘇東坡傳》林語堂10-22
蘇東坡傳摘抄及賞析(精選16則)06-08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4-18
《蘇東坡傳》讀書筆記03-28
《蘇東坡傳》閱讀習題及答案06-12
蘇東坡傳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04-11
《蘇東坡傳》優(yōu)秀讀后感范文05-24
《蘇東坡傳》心得體會04-27
關(guān)于《蘇東坡傳》讀后感優(yōu)秀范文04-21
摘抄蘇東坡傳好段170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