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課評課稿范文
篇一:作文指導課評課稿
林老師的作文指導課,能結合教學內容,突出了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學生主體性得到很好的發(fā)揮,體現(xiàn)了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是新課改下一堂有意義、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態(tài)下真實的佳課。下面,我就林老師引領的作文指導課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發(fā)掘“材”源,獨具匠心
寫作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話要說,有情要抒,有事要敘。作文者,及生活之反映,為生活而作,因生活需要而作,內容為生活,形式為生活,終極目的為生活。離開了生活便沒有了作文!靶抡n標”在習作目標中指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逼淠康脑谟谧寣W生以多姿多彩的生活為素材,衍生出富有生活氣息的習作?墒,城市的學生生活并不豐富,他們每天奔走于學校及各種特長班,日程單調,生活空間狹小,缺乏豐富的生活源泉。學生怕寫作文,總感到寫不好,主要癥結在于沒素材可選,于是只好拼湊或抄襲。針對這些情況,陳老師根據(jù)低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為學生提供了形象生動,充滿童趣的作文題材。把寫作范圍縮小到我的好朋友中。整堂課中,學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傾聽,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體驗。讓學生“心動”、“口動”、“筆動”,解決了“作文難”的問題。無論是口語交際,還是寫話,學生皆情趣盎然,真是“童心之下萬物皆活”。
二、優(yōu)化指導,激活思路
學生的習作內容具體、生動,有文采,有個性化,這取決于教師點拔的技巧與藝術。這次作文指導課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我想首先得益于林老師提供了句式, 1
規(guī)范了語言。小學中年級作文教學以片斷訓練為重點。段,是介于“句”和“篇”之間的表現(xiàn)形式。我們要在四年級繼續(xù)進行詞句訓練,突出段的訓練這一重點,扎扎實實地進行段的訓練。段,在結構方式上有一定的組合規(guī)律,包括并列、總分、因果等。句,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無不滲透著教師指導學生片斷組合以及謀篇布局的良苦用心。
這次作文指導課之所以能如此成功,還得益于教師成功地引進口語交際。林老師這堂課先口語交際,再習作,融口語交際、習作為一體,激發(fā)了學生寫作興趣,開拓思路。說和寫相互配合、滲透?谡Z交際有效地提升了習作質量。我們知道,說話是從內部語言到書面語言的橋梁。加強學生對口頭語言的訓練,是保證由句列段的過渡乃至完成小學作文教學任務的需要。口頭語言傾瀉于筆端,便是生動的文章。林老師的這節(jié)課無不體現(xiàn)著“從說到寫”的這一科學規(guī)律。
三、多元評價,畫龍點睛
在這堂自由寫話課上,教師始終注意學生說話和寫話的評價,而且評價方式多元,學生與學生互評、教師點評以及師生互評。在評點中,再次讓學生揣摩寫法,感悟本次習作的要領,體驗成功的樂趣,教學效果令人滿意。在課中,我們看到的多是教師的真誠傾聽,聽到的多是教師的熱情鼓勵。教師的尊重促使學生拓展思路,開拓想象,真正還學生“真本性”。林老師在每次學生交流之前,總不忘交代學生認真聽,想想“你覺得哪個詞語用得更精彩?”我們可以看到,課中,學生始終在專心地聆聽同學的說話,始終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同學的發(fā)言。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相互碰撞的過程中,獲得共同提高。 總之,林老師的課處處以人為本,充滿生命活力,令苦思有效作文教學而未得的我豁然開朗,是一堂難得的好課。
四、 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姜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老師和學生對話的內容,指導學生有針對性的有選擇性的寫,讓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探索、讀中拓展,豐富語言積累,從而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五、 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姜老師能抓住兒童好奇心強的特點,把握時機,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貼近孩子生活的情境中。例如她在上課時,一開課就拿出翻得牌,讓學生說自己的感受,學生因為親身經(jīng)歷過發(fā)言特別積極。又出現(xiàn)舉牌的場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說。學生在介紹搜集的材料的時候,用的一些好詞好句,老師能及時適當加以點撥,讓學生注意積累為學生的寫作奠定基礎,而且老師語言樸素,自然得體,學生接受很快,這是一堂值得學習的寫作課。
篇二:吟誦指導課評課稿
伴隨著純凈的`曲調,陶老師仿佛帶領我們穿越到了古代。陶老師的課堂就像吟誦一樣,別有一番風味。
這堂課是一堂新穎的課,引入了我們所從未涉及的“吟誦”,讓學生在接觸母語文化魅力的同時,養(yǎng)成君子之風。陶老師是一個敢于嘗試的老師,她敢于嘗試一些新鮮的領域,敢于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除了能豐富自己的個人素養(yǎng)外,還及時地與學生分享。她把自己的所學是那么迫不及待的教給學生,真是一位值得學習的老師。有這樣愛學習的老師,所帶出的學生也一定會更愛學習。
這是一堂縈繞著“尊重”這個氛圍的課堂。課堂上的陶老師,是充分尊重學生的。注重對知識的引導,而不是強行的灌輸。先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們淺談聽后的感受,從而引出吟誦這種經(jīng)典誦讀方式。學生面對初次接觸的知識,多少是有點膽怯的。但是陶老師很有耐心,她不緊不慢,耐心的引導,充分的尊重學生的不同想法。通過學生自己的思考,總結出吟誦的平聲、仄聲、入聲。更新鮮的是加入了一些有趣的手勢,讓學生更快的學習、吸收。從這點來講,老師想達成的第一點教學目標,應該是完成得很好的。也正如彭主任剛講的,一堂精彩的課堂不是關注老師如何教,而是學生如何學。 學習古詩,學習吟誦古詩,我認為,朗讀很重要。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通過朗讀,要讓學生體會詩的含義及古詩所表達的感情。本堂課的吟誦,節(jié)奏長短不一的形式,快慢明顯的讀法,
對學生通過抓住重點字、詞來理解詩的感情,應該是有相當大的幫助的。
本堂課也是比較有梯度的。通過讓學生自己標注另一首古詩《舟過安仁》的平聲、仄聲,來檢測學生對本堂課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通過學生們的反應,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標注,掌握吟誦的基本規(guī)律,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總而言之,這堂課回歸了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令人肅然起敬,令我覺得收獲頗多。
篇三:散文閱讀課評課稿
散文也許并不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文體,但學生似乎都能感覺到散文中的美,其實,只要我們老師善于引導,散文中的美學生是可以用心去欣賞到的。散文的文筆清新不造作,形散神卻不散,細細品味,會領悟出一番境界。
散文的拓展與研究都在“讀”中完成,就一定要注意“讀”什么,怎樣“讀”了。當然,我們一直也在“讀”著,可是,我們有時候僅限于“朗讀”。就像培訓內容中的案例,我們常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所以,一定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預習的泛讀,課上的研讀,都要落到實處。
我們必須讓學生先讀通,把握它們的整體結構以及思想傾向,主要的語言特色等,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進行鑒賞評價,才能有領悟和審美的深入,進而才有縱深挖掘的可能性。道理我們都明白,但很多時候,我們?yōu)榱粟s進度,到一定時間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要求學生完成我們要求的題目,因此,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也就成了形同虛設的要求。當然,時間不能無限期,這個度還要我們在教學中靈活把握。
教師的引導,往往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甚至可以雪中送炭,畫龍點睛,也能錦上添花。除了在歷史的天空中找到相應的云朵,也要在現(xiàn)實中指點迷津。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讀,怎樣讀,讀什么,引導學生參與,參與學習,參與思考,參與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走進歷史,也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放眼未來。
散文的情蘊語言都獨具特色,而學生的理解領悟有時是很難到位的,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引”出學生的真“思”深“思”。
散文有思想有靈魂,又有一種無與倫比的美的外在展演,所以,它就構成了一種境界。正如司空圖所言“思與境偕”,而王國維則推崇為:“有境界則成高格!绷旨偘岩饩车睦碚撨\用到散文的創(chuàng)作和品評上,提出“后文采而先意境”的主張。培訓內容有言,散文創(chuàng)造意境,多采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即事明理等方法。物、景、事與志、情、理的關系是客觀與主觀的關系,創(chuàng)造意境須找到客觀與主觀之間的精確而微妙的聯(lián)系,抓住外物與心靈之間的相通點,用巧妙我覺得一定要讓學生寫,并把那些經(jīng)典的散文作為范本,由仿寫到獨創(chuàng),切實提高寫作水平。很多學生都喜歡散文,但他們閱歷知識思想深度都有限,寫散文多數(shù)流于膚淺。可是如果堅持寫作,應該可以促發(fā)學生思考和觀察,使他們真正感受到經(jīng)典的魅力和力量。學以致“寫”,讓經(jīng)典滲活起來。
我相信做到了以上幾點,學生對散文的學習會更容易,也會學得更快樂,能真正領悟到散文的實質。
篇四:作文指導課評課
今天有幸聆聽了周老師的一節(jié)“心理活動描寫”的作文指導課,受益匪淺。現(xiàn)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與大家交流。
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大家往往用“課堂的是否有效”標準來衡量一堂課是否是好課。周老師的課,她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尊重、關注學生,為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提供服務;學生參與熱情較高,基本掌握了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每一位同學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正是 “有效課堂”的最好體現(xiàn)。
1、巧架橋梁,“有效”在懸念中起步
作文是學生頭疼的事情,“咬著筆桿愁眉苦臉”,“看著題目半天也寫不出一個字”……這樣的情形在作文課堂并不少見。但令人驚奇的是,周老師的作文課堂中不但沒有這樣的情形,相反我們看見學生的是他們愿意把心中的想法說出來。我想,這一切“反!钡谋憩F(xiàn),應該是源于周老師巧妙地導入,為學生的學習架起了一座心靈橋梁。上課前,周老師特意創(chuàng)造情景“老師遲到了”,讓學生結合自己當時的感受說起,很巧妙地引導學生體會到人的心理活動描寫的重要性,自然導入本節(jié)課內容,教學無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是有效教學的第一步。
2、巧設過程,“有效”在靈動演繹中鋪展
周老師用學生熟悉的課文中的例子,給予多角度的范文,打開學生寫作思路,讓學生體會到心理描寫的作用和方法。這個環(huán)節(jié)看似簡單,但其實并不簡單。我們不妨連起來看看問題的答案:寫心理可以用內心獨白的方法,寫感受可以用想象的方法,寫心情可以用語言、動作、神情、環(huán)境烘托的方法?,周老師讓學生思考回答的目的其實是讓學生明白什么樣的心理活動用什么樣的方法更恰當,這樣,學生在具體操作時就有本可依。
縱觀整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這樣說:方法是在學生的自主思考中、在教師潤物細無聲的指點中不知不覺掌握的,既輕松又有效。
3、巧作點評,“有效”在肯定鼓勵中升華
教師好的評價不僅可以激勵學生,還能引領學生、提升學生。作文,需要的是語言,所以周老師的評價,尤其注重對學生語言的提升。比如本堂課,周老師十分注重學生和自己語言中表現(xiàn)心理活動的一些關鍵詞,“小心翼翼”、“愧疚心理”等,課堂上,學生的心是活躍的,情是真摯的,但由于平時的積累不夠,或一時不能聯(lián)想,尤其是中等偏下的學生,想說卻無法說,說不明,此時,教師提供一些詞語,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習作時運用語言,使描寫更具體。還能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為今后同類題材的寫作奠定基礎。
語文教學專家譚惟翰曾說過,“納”是“吐”的前提,是基礎,會“納”才談得上“吐”!敝芾蠋煹脑O計與引導,不正是在幫助學生“納”嗎?有了足夠的“納”,還怕學生“吐”不出嗎? 智慧的教師能創(chuàng)造智慧的課堂,智慧的課堂能培養(yǎng)智慧的學生。在周老師的作文課中,處處顯示著教師的智慧:關注了學生的興趣和個性,關注了學生的起點和發(fā)展。在這樣的課堂中,我們能聽到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能看到生命成長的畫面,是真正的有效課堂。當然,如果再加點時間,通過師生評點,生生點評,緊扣前面學到的描寫心理活動的方法在習作中得到落實,那么被評點的學生會更有信心,其他學生也能明白怎樣的描寫是好的,從哪些方面改進等,這樣也許會更生本、更有效。
......